《突袭苏联 叶皮凡·马卡列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突袭苏联 叶皮凡·马卡列夫-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洛托夫对希特勒有相当的了解,这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可以郑重其事地给你一连串的假相,也可以用十二分的真诚口气,对你胡扯上一大通。连他的部下都把他看成一个演员,他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表演,别奢望能在和他打交道时摸到一点漏洞,因为那很可能是他给你下好的圈套。但莫洛托夫深知希特勒是一个贪婪的人,他不会眼看着英国这块即将到口的“肥肉”又从嘴边溜掉,更不会大方地跟苏联谈瓜分胜利果实,这一定是希特勒的稳军之计!也就是说,可能他还不想将与苏联的关系搞僵,他进攻苏联的机会还未成熟,甚至他还要利用苏联来牵制英国和美国。“很可能是这样的!”经过一路的冥思苦想和矛盾斗争,他终于有了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结论,或者说他不得不下出这样一个结论。但他已经说服了自己,他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理由,来向斯大林表达他的观点。   
  希特勒的作秀(3) 
  边境部队 
  在莫斯科,斯大林已经做好了迎接莫洛托夫的准备。鉴于这次会谈的意义特殊,斯大林在听取莫洛托夫的汇报时,还找来了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和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等人。莫洛托夫已经想好了如何证明他的判断,他从讲述在柏林遇到的三次空袭开始。谈到了德国人的敌意,以及希特勒对斯大林提出的问题的回避等等。最后,他总结道:“德国    还远远没有解决英国这个麻烦,同时鉴于丘吉尔政府特别强硬的态度,德英两国不太可能达成媾和。我们知道希特勒在大西洋上的海战和在海峡上空的空战中都没有得到半点便宜,在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登陆英国,将不是一个能迅速完成的作战。我判断德国至少在明年(1941年)冬天之前不会进攻我们,如果他不想两线同时作战的话。也就是说,不会在占领英国之前,发动对苏战争。” 
  听完他的汇报,斯大林沉默了好一会,他用烟斗的尖嘴梳理着胡子,看着窗外树上的雪挂若有所思。然后他慢慢地将目光对准莫洛托夫,用一种征询意见的语气缓缓说道:“德国人会来进攻我们,这一点我们早就预料到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主力部队很多还编制未满,我们的摩托化部队还刚刚组建,对部队的机械化改造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完成。我们能够和德国人抗衡的先进战斗机和坦克尚没有大量装备部队,要做的事太多了……莫洛托夫同志,如果像你说的,希特勒不会在结束对英作战之前进攻我们,这就给我们多少留下了一些准备的时间。要知道越早开战对我们越不利。但是这个时间有多长呢?一年还是几个月?我看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办法尽力拖延这个时间。我们不应该去刺激希特勒,更不能授人以柄,说我们首先破坏了互不侵犯条约,否则当希特勒感到我们已经准备对他开战时,他就会不顾一切地缩短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也许他会铤而走险,不待攻下英国就来对付我们,这是对我们最不利的情况,我们要竭力避免。必须减少可能刺激德国的军事行动,不能让希特勒有任何机会怀疑我们在进行军事准备。” 
  斯大林理清了他的思路,立刻作了决定。他对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从今天起,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和向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一律都要经过我的批准。” 
  朱可夫没有说什么。在会议结束后,他同铁木辛哥元帅同乘一辆车。汽车驶出克里姆林宫,朱可夫仿佛自言自语地说:“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避免战争。可是明知道敌人要进攻,却反而采取保守的措施,这不是等于把赌注押在敌人身上吗?”铁木辛哥望着车窗外,一句话都没有说,许久,低声吐出一句:“我们还是相信他的判断吧。”   
  金风已动蝉不觉(1) 
  1941年的春天,德国西部和波兰交界的铁路线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列车,这些列车不是民用客车,又没有军用列车的标志,除了为加水而作短暂的停留,中途不停靠任何车站。紧闭的铁皮车厢里看不出装的是什么东西,平板车上的装载则全都蒙着厚厚的苫布。这样的列车有时一天多达几十列,自西向东驶向边境。附近的居民不知道这些车上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运往东线的战略物资,有人说是支援波兰的机器设备。直到一次,一列火车在停站加水时,一节车厢也许是为了通通风而把门打开了一道缝,车站上的工人向里面一看,里    面竟然装满了德军士兵。 
  为了调动执行“巴巴罗萨”所必须的部队,德军在1940年就开始采取了隐蔽的转移行动。希特勒深知,要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所要求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就必须在外界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庞大的部队集结到攻击出发地。希特勒在向他的将军们讲述“巴巴罗萨”计划时,就反复强调:“至关重要的是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过早暴露我们的准备……会造成政治和军事上的最大劣势。”为此,他尽量延缓大批主力部队的东调。直到五月份,预定参加进攻的军团还有很多仍留在西线,一部分步兵团仍在巴尔干作战,一些基干步兵师在海峡一侧制造准备登陆英国的假相,大量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仍留在德国,以免引发苏联的戒心。德军为迷惑敌人侦察机构而散布消息,把东线开始的战略展开说成“为隐蔽在英国登陆而采取的重大措施”。直到进攻日一个月前,即5 月22日,东线只有70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和3 个坦克师。到6 月22日(进攻日)前,就已变成了81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17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师、9 个警察师和警卫师。在接近地还有担任统帅部预备队德22个步兵师、2 个坦克师、2 个摩托化师和1 个警察师。同时调集的3 个航空队共有轰炸机1;300 多架。希特勒命令调动部队必须使用和平时期的民用列车时刻表,并且伪装成普通货车,调到前线的部队全部保持无线电静默。抵近边境之后,部队就必须不紧不慢地行进,有时白天隐蔽在树林里,晚上行军。 
  即使这样,要完全隐蔽东线的增兵行动还是很难的,希特勒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来掩盖战略机动,为一些不得不暴露的军事行动制造借口。希特勒大造准备进攻英国的声势,特别制订了两份对英作战计划:一份代号为“鱼叉”,该计划声称,对英国的行动将在1941年8 月开始。另外一份是代号“鲨鱼”的计划。德国调集了400 多架轰炸机,不断对英国进行轰炸,给人的感觉是德军的空军主力正在全力以赴进攻英国。德国空军的主要指挥员也频频在布鲁塞尔的德国空军司令部里露面,故意给敌人造成假相。 
  英国对德国的大规模空袭也被希特勒用来作为掩护进攻苏联的借口。1940年8月,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代号“东方建设”的命令,目标是在英国空袭范围以外的临近苏联的东部地区建立德军修整补充的后方基地。借此机会大量组建和训练新部队。为了便于部队的机动,德军扩建了东部的铁路网,改进通讯联络设施,建设兵站。至1941年夏天,德国完成了东部地区铁路干线的修复工作,使其通行能力提高到每昼夜对开600 次列车。新建了从德国中部到东普鲁士、波兰和奥地利的公路干线,在罗马尼亚境内筑路修桥。这些措施按照德国的宣传,仿佛是为在东线修整的部队能快速投入西线作战而采取的,其实则正好相反,是为了将仍然滞留在西线和德国的主力部队能在进攻开始前短时间内运抵对苏前线,并在战争开始后不断运送给养和辎重。德军在德国和波兰境内新建和改建了机场350 个、降落场210 个,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境内也修建了一些机场。这些大举动的战备措施为将来德军的机动以及战争的深入、战线的推进、后勤的保障做好了准备。难怪希特勒在1941年夏天开战前骄傲地对部下宣称:“与苏军相比,我们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得多。” 
  1941年5 月以后,部队大规模地开赴东线并进入战前的集结地。5 月25日至6月22日期间,就有75个师被派往波兰,如此大规模的调动不可能完全瞒过德国和苏联的老百姓,于是德国开始制造混淆视听的舆论,为部队调动制造合乎情理的借口。例如给一些部队下达的命令是保卫边境,而另一些命令是到后方修整,以及在波兰进行针对英国的空降登陆训练。为了掩饰德军部队的调动行动,德军最高统帅部宣传部和外国谍报组共同负责计划并指导对外界的欺骗。宣传处的任务是引导德国公众舆论,使其相信德军最高统帅部准备进攻英国。宣传处使用各种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方式散布大量精心设计的假消息。 
  对公众的无线电广播中,德国人表现出欺骗方面的狡诈和丰富的想像力。例如,在很多由听众点播的音乐节目中,德军官兵会点播歌曲,宣传处就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一些假的蛛丝马迹,让人们相信,德军精锐部队仍在西线,而东线是素质较差的防御部队。例如在节目中加入这样一条点播:“近卫军官兵寄给他们受伤的连长三瓶‘亨尼西’酒,祝他早日康复。”近卫军是武装党卫军的精锐部队,“亨尼西”是法国名牌白兰地。收听到这条广播的德国民众和外国情报机构都不难推断出,帝国的精锐部队党卫军在西线,也许在法国。  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曾亲自对他的宣传部说,计划中的东方战役取消了,由于入侵英国迫在眉睫,他们现在必须为这个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准备。通过党的渠道放出一连串谣言,使德国家喻户晓,什么斯大林要访问德国啦,什么他已同意把乌克兰租借给德国99年啦。希特勒抵达柏林那天上午,警察局搜查了首都报纸销售处,没收了最新出版的《人民观察家报》,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份数被故意漏过了没收,因为人们知道了在戈培尔的一篇题为《以克里特为榜样》的重要文章中,他无意地流露出两个月内英国将遭到入侵以及“丘吉尔先生将转喜为忧”。于是很多外国情报机构不遗余力地搜集居民手中零散的报纸,并将之当作有价值的情报。可是戈培尔并没有因这次“失误”而失宠——第二天又见他在希特勒官邸为其造谣成功而开怀大笑,元首每次听到他精明的宣传部长讲到筹划的新奇细节时,不是捧腹大笑,就是拍起了大腿。   
  金风已动蝉不觉(2) 
  这可称得上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欺骗行动。在几个月中,德军将152 个师,3;000 多辆坦克的兵力调集到前线并完成战役展开,也就是调动了全国70%的步兵和90%的装甲部队,而没有引起敌人的警惕,真是一次成功的“瞒天过海”。   
  迫在眉睫的危险(1) 
  1939年4 月15日,在苏联边境的罗夫诺民用机场,一架小型飞机突然出现在上空。飞机绕了几个弯,逐渐降低了高度,黑色的机翼上分明的涂着法西斯十字。机场的苏联工作人员却丝毫没有感到奇怪,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边境许多军区的防卫工作疏忽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各军区领导人几乎没有战争迫近的危机意识,部队完全处于平时作训状态。一些空军部队    因为军用机场生活条件差,就将飞机全都停驻在附近的民用机场。密集的战斗机就裸露在民用机场毫无遮蔽的停机坪和跑道上。更严重的是,由于有规定不得向进入领空的德国飞机开火,渐渐地空军对入侵的德国军机已经麻木了,不但毫不防范,甚至经常默许德国飞机降落在停满了苏联战机的民用机场上。因此今天这架小飞机的突然出现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惊讶。 
  德国飞机将机头对准跑道,看来是准备降落了。机场指挥台丝毫没有办法阻止它。附近空军的一位少校中队长早就恨透了这些随意入侵祖国领空,还大摇大摆地降落在苏军机场上的德国飞机,多少次他都想在空中开炮把他们揍下来,可是违反命令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他看到飞机停稳了,立刻迎上前去,想用俄语骂骂这帮该死的德国人,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骂人总不违反命令吧! 
  两个飞行员从机舱里爬了出来,他们显得有点紧张。少校带着几个人迎了上去开始说俄语,可这两个人完全听不懂,只是用德语重复着“发动机”“熄火”什么的,看来他们是因为故障才迫降在这里的。“去看看他们的发动机!”少校命令一位机械师。两个德国人一见机械师走向他们的飞机,立刻变得神色慌张,其中一个跑过去拦阻,用德语说:“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