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叫,呻吟。
人喊。马嘶。
残肢断体,遍地狼藉。
关羽很想杀回去,给渴求鲜血的青龙刀再次发威的机会。只是,刚才的激烈厮杀,其实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的体力。别看关羽现在立马横刀,犹如雕塑般屹立。其实,他的手臂,已经开始微微的颤抖。如果不给他一点儿回气恢复的时间。关羽的战斗力,至少要降低五成以上。
全力以赴的爆发。对人的身体负担之大,可不是闹着玩的。若是长期过度的发力,一个不慎,就可能让一名猛将的武力大幅度衰退,再也回不到巅峰时期。
而且,略微等待了片刻。关羽已经没有杀回去的必要了。
两军交战中,真正激烈的厮杀,其实胜负只在一瞬间。那些所谓的大战数日,数十日的记载,其实交战双方多半是在相互对峙。等待有利于己方的战斗机会而已。
当双方骑兵对冲着交错而过以后,发生战斗的地点,留下了大批的伤兵伤马,倒伏在地上呻吟。至于刚才短短片刻中所制造出的死者,鉴于此战的激烈程度,数目足足是伤兵的两倍以上!
不必去看地上伤亡人员的服色,有经验的战士,只要略微看一眼双方剩下来的阵型,就能够判断出各自的死伤。
太行军的骑兵墙,出现了多个缺口,宽度也有了明显的缩水。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的阵型保持还算完整,可见伤亡不会太大。关羽估摸着,缺员应当在两成以下。
反观上党军一方,骑兵阵型明显有些稀稀拉拉。而且,代表主将的将旗也已经不见。粗略估计,伤亡人员只怕接近四成!
看到这样的结果,分布在两翼的游骑兵们,反应是最大的。
双方的两翼骑兵,如今其实都还没有正式交锋,只是以弓弩相互对射。可是,就在双方对冲的结果出来之后的那一瞬间,突然间太行军游骑兵士气暴涨,极为勇猛的向张杨部下的豪强私兵发动了强攻。
而豪强私兵们,也没有迎面冲上去交战的打算。他们的几个首领,相互间极为有默契的比划了几个手势,当机立断的调转马头,连略加阻挡都不干,急急忙忙的抛下杨丑残部,自顾自的向着上党军大营所在方向狂奔逃走。
对于那些根本不敢接战就逃走的敌军,关羽并不在意。他回到己方阵型中,对两翼游骑兵发出将令,让他们不必追击。因为,有价值更大的目标,值得关羽动手。
此时,杨丑的本部精骑,正处于一片混乱当中。由于主将的战死,残余的三百骑兵一下子失去了指挥。不光如此,刚才与太行军骑兵的短暂交手,所造成的巨大伤亡,也彻底的摧垮了他们的士气。如今的情况下,这些残兵唯一的念头,就是逃回大营。
但是,如何安全的逃回大营呢?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极为要命的问题。
由于刚才与太行军的骑兵对冲,杨丑残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在太行军的外侧。他们若想要返回上党军大营,就必须先突破夹在大营与他们之间的太行军骑兵。可是,在士气完全崩溃的情形下,这些残兵败将,如何还敢靠近太行军?
而不靠近太行军,他们又如何能够返回大营?
就在残存的几个骑兵屯长,就如何返回大营相互争论的时候,关羽已经整合完部下,调转马头,向着上党军残部逼近。见到这一幕,骑兵残余下来的士卒们,立刻发出一阵哗然。紧接着,在一名惊恐的骑兵带动下,不待军官下令,这些残兵败将便自发一股脑的朝北边逃去。
这时候,他们已经顾不得研究什么方向问题了。只要能够离开那些可怕的敌人,哪怕只是暂时的,残兵们就会催动胯下战马,一直顺路跑下去!
只是,越想逃走的人,往往越是无路可逃。
将将奔出三、四里地,这群残兵败将,却见前方尘头大起。紧接着,一列行军中的步兵出现在他们面前。看着远处步兵打出的太行军旗号,众败兵相顾无言,欲哭无泪。
前有大军,后有追兵,左右两侧都是低矮却密集的灌木草甸,马匹难以通行。面对如此境地,败兵们一下子陷入了绝望。
杨丑败兵正在绝望中煎熬,却不知道被他们撞上的太行军步兵,却也是一阵鸡飞狗跳。这支步兵,正是由于禁亲自统帅的“折冲营”。由于前方有关羽的骑兵千人队开路,于禁便安心的带队行军,没有向远处派出斥候。
可是,谁知道突然之间,前面就多出一队来路不明的敌军骑兵。在措不及防之下,任于禁的心态早已经修炼到“刀剑当前而不动声色”的地步,却也大大的紧张了一回。
步兵对上骑兵,必须要有列阵的时间,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处于行军状态中的步兵,如果突然遭到骑兵的突袭,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
崩溃!
以于禁练兵之能,在当前情形下,除了指望最前方的部队能够及时应变以外,也只能祝他们自求多福了。他目下能够做的,便是急忙让中军结阵,摆出战斗姿态。同时,于禁命令前方的士卒,若是战败,必须自行向两侧溃退,不得冲击中军阵型。若有违抗者,斩!
只是,预料中的溃退并没有发生。前方的骑兵,居然滞留在原地,徘徊不前。当于禁快步登上指挥车,看见队伍最前方的步卒,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恢复过来,列好阵势以后,心中大为安定,同时若有所悟。
“击鼓!”
于禁一声令下,最前方的三个百人队,分为三个小阵,分别沿着大路和两侧的灌木草丛向前推进。他之所以敢用机动力完全比不上骑兵的步卒,主动向敌人发动攻击,显然是看出了对方是一群败兵。
对付败兵,只要你的胆气比他们要壮,做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败兵们多半就不敢动手,而是自动溃逃了事。
若是对方的败兵中,还有能够压得住阵脚的主将在,想要对折冲营发动反扑。于禁也相信,自己一手练出来的精兵,在结成阵势的情况下,不会顶不住敌人的垂死挣扎。
当折冲营的步兵小阵逼近到百步之内的时候,在犹豫中浪费了宝贵获胜机会的杨丑败兵,此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在后方的关羽带兵逼近到百步开外,打算给予敌人最后一击的时候,却见前方的敌人打出一面白旗。
这些向来骄傲的,号称“并州精骑”的骑士,面对糟糕的现实,终于选择了最不愿意的选择。
他们,无奈的,投降了。(未完待续。。)
ps:ps:从今天起,咱也能够说一句,咱也是百万字的作者了,哈哈。
另,标题中的“羊”,通“杨”。
第38节小锤可获“獐”
其实,杨丑的部下,都是有血性的汉子,绝非一句话就能让他们投降的主儿。就比如在雒阳面对逼杀丁原的董卓时,虽然丁原的部下大多在吕布的招诱下,加入到吕布的手下,可杨丑这些部下,却依然坚持冒着巨大的风险逃离雒阳,绝不肯降服在害死主将的凉州人麾下。
能让这些坚持若斯的骑士顺利投降,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可是如今的太行军,却偏偏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极为幸运。
想要降服杨丑残部,第一,必须具备强悍到足以轻易击败他们的武力;第二,必须是一支不让他们心怀抵触的军队;第三,必须是在走投无路的绝境。
相应的,由于关羽所部的墙式冲锋,轻松从正面粉碎了杨丑所部的骑兵突击,还轻松的阵斩堪称张杨手下骁勇第一的杨丑,满足了第一条。
而太行军自从进入并州以来,招募了不少在并州颇有声威的武士从军。其中混的最好的宋果,已经升到相当于秩千石的司马一级的千人长了。如此一来,第二条也得到满足。
至于第三条,在关羽所部的追击下,慌不择路的杨丑残部,不幸的被于禁和关羽夹击,也得到了满足。
作为一个小插曲,太行军在收编这些降军的时候,出了些小麻烦。杨丑残部由于怨恨关羽杀死己方的同袍,选择投降的对象,并非在后方紧追不已的关羽,而是乱窜中一头撞上的于禁。
关羽眼见自己辛辛苦苦击败的敌人,居然被于禁捡了便宜,自然恼怒不已。只是,于禁资历和功劳都远超关羽。军中地位还在关羽之上,关羽在他面前,可是发作不得。于禁不是个谦和的人,当然也不会将天上掉下来的功劳推让出去。如此一来,两人暗中便有了嫌隙。
好在这点儿嫌隙,目前对整个战局并无影响。对于部下间闹出的小矛盾。张狂向来是乐于旁观的。只要双方不会闹到势同水火,张狂便不会插手调节这点儿小问题。
杨丑所部的全军覆灭,拉开了整个太行军进军的序幕。不过,配合杨丑同时出动的那些辅助骑兵,却由于见机得早,果断逃离战场,军力基本上保存完好。这些骑兵的逃窜,对张杨所部来说,还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自从临时调配到杨丑手下的四百豪强私兵,顺利的逃回张杨军大营,就将杨丑部大败的消息,在上党军中传播开来。杨丑所部的战斗力,是整只上党大军中数一数二的。连他们都挡不住太行军骑兵的一个冲锋,则太行军战斗力之强,一下子就被上党军估计到天上去了!
张杨一得到这个噩耗,立刻在大帐中坐不住了。为了稳定军心。他凭借这些年里统兵所得到的经验,果断带上几名亲兵。只披上轻装,便下到各个营头中去安抚军心,以免大军出现什么不得了的乱子。
张杨在需要决断的时候,虽然总是犹豫不定,可在上党军中却素有声望。他这么一下到营伍之间,露上几面。立刻就让浮动的军心安定下来。
连走了五处军营,张杨由于要尽量鼓动军心,维持士气不坠,可以说花费了不少唇舌,只觉得口干舌燥。他身边的亲兵见张杨露出了一丝疲态。关心的问道:
“郡将,要不要先回大帐休息一下,再去安抚?”
听了这话,张杨笑道:
“额又不是没上过战场的,忍饥挨饿几天都是有的,这点儿辛苦算个甚?”
他看了看前方,正是最让他不放心的一个营头,又说道:
“好歹要先安抚完这一个,额才有心思吃饭。要不然,这一个若闹出事来,额还吃得下甚?”
张杨口中的“这一个”,亲兵们都知道,指的是卞喜所部。这位可不是个老实的货色。
卞喜原本是当年黄巾军大起义留下的一支残部,在太行山一带潜伏了三、四年。这人与正反乱上党的眭固颇为熟稔,两人可是一起率兵,前来投奔张杨的。所以,在眭固反乱的消息传来之后,卞喜立刻被他的同僚们,当贼一样防范起来。
张杨虽然最初对卞喜也有些怀疑,可是卞喜看似粗鄙,倒很会观察风色。他很及时的跑到张杨大帐里哭诉了一番,表示眭固反乱之事,自己事先一点儿也不知情,便让张杨放下了这份疑惑。
但在眼下这种关键时期,张杨也担心当杨丑兵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会让卞喜的部下军心不定,所以虽然感到身体劳累,他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到卞喜的营地安抚一番,才能放心下来。
卞喜长得个头不高,但是极为敦实。光是从面相来看,此人属于那种看上去颇为忠厚之辈。
他早年是冀州的一名屠夫,在当年的“黄巾之乱”里,由于吃肉吃得多,身体壮实,一加入黄巾军,就成了一个小头目。后来,在与冀州郡国兵交战中,卞喜胆子大,颇敢拼命,很快就因为战功成为一个小帅,手下有三、四百人。
广宗之战黄巾惨败以后,卞喜带着手下拼死突围,逃进了太行山,熬上了好几年,又吞并了几股零散的黄巾军,终于成为太行山群寇里数得出名号的一员。如果比较起战力水准,除了张杨的本部和杨丑所部,差不多就轮到卞喜的部曲了。
张杨离卞喜部营地还有十余步,听到哨兵汇报消息的卞喜,便极为热情的率领部下迎接出来。张杨扫了一眼卞喜身后,发现卞喜手下的骨干都跟在他后面。这份态度,可谓是相当恭谨了。看到这一幕,张杨的心,先就放下了一半。
“郡将,请!”
卞喜来到张杨面前,行完军礼,便恭请张杨入营。张杨面带笑容,一手抓住卞喜的手腕,说道:
“卞军侯不必客气。”
寒暄了几句,张杨为了显示出与卞喜的关系亲密,特地两人把臂同游,进入了卞喜部的营寨。
但见卞喜的营寨里颇为凌乱,各种杂物堆积在地上,有待收拾。这样的局面,除了卞喜向来治军不严以外,也是因为张杨在昨天下令,准备今天回军上党。
结果,当上党军收拾行装的时候,却迎来了太行军的骑兵。如此一来,上党军的撤退计划明显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杨丑败死的消息传出以后,不少士卒都出现了动摇和恐慌。营地里变得混乱一些,也就在所难免了。
见张杨看着营地里的杂乱,卞喜的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张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