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裁- 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战2师旋即出动了师直属特战队,精悍干练的特种兵用散光弹、催泪弹、燃烧弹和炸药包,一个一个解决日军的火力点,甚至偷mō的使用毒气弹,造成日军大量伤亡。同时,特战队的狙击手大量射杀日军的指挥官、机枪手、炮手等,造成日军指挥很快失灵,火力也骤降。

至日落前,中华帝**推进到通山的南岸。日军在中华帝**的猛烈火力打击下死伤惨重,柴崎率指挥部成员向附近坑道转移时被陆战2师的155毫米重榴弹炮击毙,造成日军对马岛最高指挥系统失灵。

傍晚,陆战2师参谋长高森上校上岛,统一指挥岛上所有部队的战斗,日军由于指挥官柴崎少将阵亡,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因而当晚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夜间反击。

11月22日,中华帝**以滩头为基点,对残余日军实施夹击,并向中部的对马空港发动突击。失立山的胜负已成定局,但日军的抵抗仍在继续。

黄昏,陆战2师师长任永清少将上岛,在滩头开设了师指挥所。

11月23日凌晨,被压缩在岛东部狭长地带的日军残部,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自杀性冲锋。

“嗵嗵嗵!”

在特有的m2重机枪面前,自杀性冲锋的日军纷纷被打成了血雾米重机枪弹的威力是惊人的,日军士兵这种大口径子弹击中后,瞬间被撕成碎片,血肉横飞。其场面之残忍,连开枪的中华帝**士兵们都有些于心不忍了。

日军的自杀式冲锋,尽管对战局已毫无作用,但日军的顽强勇气得到中华帝**官兵们的认可,至少中华帝**官兵们不再虐待被俘日军了。

5点左右,日军的反击终告平息。中午过后,中华帝**突破了日军的最后阵地,全歼了守军。陆战2师师长任永清于13点12分宣布,全部占领通山。

此役,日军4000余守备部队,除146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被俘的人员中同样有29人是美籍的顾问和工程师。中华帝国阵亡1013人,伤2072人,其中海军陆战队死984人,伤2001人,另有103多人失踪。

通山血战后,对马岛上的日军基本上就没有力量了。中华帝**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占领了整个对马岛。

24日,任永清少将登上通山,面对刚刚经受过残酷战火洗礼的景象,这位久经战阵的将军大为震惊,他对随军记者说:“我想象不出他们是如何攻占这个岛屿的,这是我见到过的防御最完备的岛屿,不得不说日本人要比俄国人强。”

随后他命人在两棵被炮火削秃的松树上升起了中华帝国龙旗,同时他发现有很多日军的工事还没被猛烈炮火所摧毁,便命令手下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前来研究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11月27日,中华帝国皇太子王国庆代表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亲临对马岛前线视察,并为有功的将士授勋。

当时大量的死尸还来不及掩埋,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恶臭,战争残酷的一面触目惊心。

刚刚满18岁的皇太子王国庆,在他父皇王辰浩的命令下,来到战场上感受一下战争的残酷,目的是让他明白帝国如今的国泰民安和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同时,也是让帝**队能够感受到帝国皇帝和皇室对他们的关怀,树立威望。

王国庆不由得感慨地说:“我从未见到过如此狰狞残忍的战场!实在太可怕了!我们的将士们一定非常辛苦吧,请务必做好善后工作,请代父皇和我,以及皇室全体成员,好生慰问这些为帝国付出生命的将士们的家人们,帝国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杨用霖连忙说道:“殿下仁慈,臣下一定照办。”

王国庆点点头,接着说道:“另外,父皇让我此次来前线,顺便告诉你,如果发现对日作战可能陷入泥潭,就要立即抽身出来。如今日本海军已经全灭,日本对帝国的威胁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帝国国民们辛苦的纳税钱花在得不偿失的日本身上。”

“臣遵旨!”杨用霖连忙点头道:“臣一定谨记皇上和殿下的教诲!”

王国庆点点头,接着说道:“意思我已经转达到了,你自己看着办。我来是体验生活的,其他的事情我不会干涉,完全由你自己做主。”

“谢殿下!”杨用霖一听体验生活这话,顿时傻眼,连忙问道:“殿下这次来要留多久?这前线实在不敢久留,殿下不如到……”

“父皇说了,让我在前线练练胆量,否则永远也长不大。”

杨用霖顿时翻翻白眼,恨不得马上把王国庆送回去,因为战场上的子弹炮弹不长眼睛,万一有日军残余伺机来次自杀性袭击,伤了皇太子,那他杨用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殿下使不得啊……”

“你不会是连我都保护不了吧?那你还不如回家抱孩子去!”

王国庆一句话顿时堵住了杨用霖的嘴,杨用霖见无法劝说皇太子,顿时满脸悲催的苦笑,连忙叫来最精锐的司令部警卫,贴身保护。

不过,王国庆身边带着一大批御前shì卫,似乎不需要杨用霖的保护。!。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96章中华帝国的电力革命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96章中华帝国的电力革命——

第396章中华帝国的电力革命

今天有点事情耽搁了,欠一章明天双倍补上

失立山一战后,日本九州外围的据点业已拔出。中华帝国控制了对马岛和福江群岛,对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也即将展开。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和国会都对于这次福江群岛战役并不是太满意,因此责令负责此次行动的第一特混舰队司令官杨用霖返回北京向国会做出解释。

11月30日,杨用霖向总参谋部提交了题为《失立山的教训》的报告,陈述了一系列经验:对于坚固设防的岛屿,光凭几小时的海空火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应先夺取附近小岛,配置地面火炮,进行炮火支援。对于有暗礁障碍的岛屿,必须准备足够数量的登陆船或吃水较浅的登陆艇。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的时候,海军必须实施抵近射击,以进行有效的火力掩护。为保障作战指挥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造专用的登陆指挥舰等。

此后,中华帝**方在琉球群岛的宫古岛,完全按照通山的情况,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然后组织军舰进行射击,终于发现要摧毁这样坚固的工事,只有慢速精确射击,并发射大口径延时引信炮弹才能奏效。

由于中华帝**在失立山之战中的巨大伤亡,通过这场战斗,中华帝**队获取了大量经验,对于以后的登陆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如杨用霖在国会解释时所说,即使不在失立山取得上述经验,也不免要用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去获取。因此,失立山战斗被中华帝国海军战史学家李继文少将形象地誉为“胜利的摇篮”。

中华帝**计划在福江群岛登陆的第三个环岛是宇久岛,该岛位于福江群岛东南约40公里。

中华帝**计划先以“电鱼”号等潜艇搭载海军陆战队一个分队,对该岛实施侦察,等占领小值贺岛和对马岛之后,再组织兵力进行登陆。

11月18日,“电鱼”号潜艇到达失立山岛海域,报告该地区天气、海浪以及近日中华帝**火力准备的效果和日军的动态。

11月20日午夜,到达宇久岛以南西海海域,“电鱼”号潜艇放下橡皮艇,运送68名陆战队员和10名工兵,携带轻武器和15天的补给品上岛侦察。

11月21日,陆战队员发现日军兵力薄弱,立即召唤驱猎舰队的炮火支援,并发起攻击。日军拼死抵抗,但兵力太少,不过25人,三个小时的战斗后,全部被歼。

11月26日,中华帝国陆战2师206团第3营被送上宇久岛,开始担负守备任务。

第二天,工程兵部队上岛,随即修建码头和机场,以便尽快为下一步进攻日本九州建立航空兵前进基地。

北京,帝国大厦的上空龙旗飘扬。

还没有打败日本,国会议员们却已经开始商讨向该向日本索取多少赔款和割地了,甚至不少部门已经开始就如分配未来的战利品而相互喷口水了,甚至公然在会议上打架。

对于国会议员们的这种行径和心态,帝国皇帝王辰浩虽然感到不满,但是想到这是民主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任何民主国家在达到高度文明的程度之前,都需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好在令王辰浩高兴的是,任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会经历一段贪污**时期,这个时间可能需要经过十几年才能纠正过来(例如美国),也可能是几十年(例如法国),也可能没纠正过来就灭亡了(例如民国)。而中华帝国从一开始就在王辰浩的严格控制下建立起了完善的监督制度,以至于中华帝国道目前为止,政fǔ机关的风气虽然还没有完全从封建社会过渡过来(主要是很多大臣官员都生于前朝,有些思想根深蒂固了),但是在**问题上,帝国廉政公署、人民检察院等监督机关的存在,使得中华帝国政fǔ成为全球所有国家政fǔ机关中最为廉洁的,得到国内外社会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因此,尽管帝国皇帝王辰浩对一些帝国官员们的作风和思想存在很多的不满,但是想到他们至少还是清廉的,因此像类似在国会上公然打架,私底下相互扯后腿等行为,王辰浩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

用王辰浩的话说,中华帝国的民主进程不可能十年八年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行。至少要等到光华元年以后出生,一直在帝国民主、文明的环境中长大的帝国国民,等到他们从政后,这个情况才能够彻底改善。

对于中华帝国的民主改革进程,王辰浩明白那是需要时间的,短时间强求不来的。不过,对于帝国的经济建设模式,以及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方向,这点王辰浩还是可以用他的皇权来强制进行的。

当前时期,中华帝国的经济模式已经转入战争模式,但对付一个小小的日本,中华帝国还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经济资源,因此国民经济虽然转入战时生产模式,但只有1用于对日战争的消耗,30的物资用于国家战略储备,69的物资依然对欧洲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出口,赚取欧洲各国的黄金,这依然是首要和最重要的任务。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快一年了,欧洲各个交战国的战争消耗是巨大的,成指数倍上升。

早前中华帝国在王辰浩的英明领导下,从一开始就大规模收购全世界的粮食等战略物资,以至于欧洲各国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发现,他们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奇缺,不得不从中华帝国花高价钱进口。

对于中华帝国国家级的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行为,各国政fǔ可以说都是嫉妒万分,嫉妒羡慕中华帝国富有远见性的战略。

欧洲大战爆发后,各国青壮都已经被征召入伍,以至于其国内的农田荒废,粮食这个战争最重要的一项物资成为急需,只能忍受被中华帝国的粮食商人们的痛宰。

光华十三年,中华帝国的粮食继续丰收,突破1。5亿吨。粮食增长大幅度提高,除了得益于中国随着疆土的扩大带来的耕地面积增加,也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提高耕种规模和效率,同时帝国化工领域的高速发展,更能增产的廉价化肥广泛使用等。

不过,最重要却不是这些方面。能够改善粮食产量,最关键的是粮食的种子问题。

王辰浩责令帝国北洋科技生物实验室、帝国科学院、各大农业大学等100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用于增加用于增产的粮食种子。

优良粮种问题早在1902年的时候,王辰浩就责令相关部门进行研究了。不过,王辰浩虽然高中时学过生物学杂交水稻,但是早就忘光了,此时想起了后世的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却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只好迷迷糊糊的给农业学家们做些提示,不过王辰浩显然低估了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的疯狂程度。

由于王辰浩每次给农业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提出构想,最终都会实现,使得这些科学家们对于王辰浩所说的杂交水稻品种起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帝国政fǔ官员给这些科学家们极大的压力,那就是但凡帝国皇帝陛下要求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完成。

在这方面,帝国政fǔ官员们甚至不惜冒着被监察厅起诉的风险,也想尽办法用各种名目挪用款项,全力支持农业科学家们研究,只要能够完成王辰浩交代的任务就行。

但凡人做什么事情,就怕没兴趣,没压力。只要有了兴趣,有了压力,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此时的中华帝国,在王辰浩的大力倡导下,帝国政fǔ不断的从国外收刮科学家以及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由于这个时期,各国对于科学家们的管理不是很重视,允许科学家们满世界的跑。因此,这一切都给了帝国政fǔ满世界挖人的创造了条件。

自王辰浩当草头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