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一些支持政策分析家和新闻评论家也纷纷在帝国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看法,探讨将印德安地区纳入帝国直辖的利与弊。
大陆公历700年7月1日,帝国政务院首相萧唐在应邀出席大陆政治经济研究会的成立庆典上发表讲话,表示一切可能都存在,但是帝国政务院近期并没有专题研究印德安地区行政区域机制调整变化的计划,这让许多希望能够尽早解决索利安地区和旁遮地区地位问题的人士大失所望,也激起了帝国元老院和帝国公民院一些代表的强烈不满。
而新成立的大陆政治经济研究会则将《印德安地区政治经济变化695…700年》作为这个半官方半民间组织的第一个研究题目展开专题调研探讨,并在一周之后就交出了答卷,并将调研文章发表在了《东方时报》上,引起了帝国上下的轰动。
大陆政治经济研究会是由帝国多名著名学者和自由撰稿人在帝国帝国总商会以及一些著名大商家支持下成立起来的一个民间社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绍当今大陆各地政治经济形势,展望今后大陆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帝国国际国内政策对政治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个组织也得到了帝国经济发展部和商务部的大力支持。
先于大陆政治经济研究会的成立,一系列诸如帝国海外政策研究会、帝国文化艺术传播推广中心等一系列半官方半民间社团组织都在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势力群体支持下都已经在五月间陆续成立,而大陆政治经济研究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帝国民间社团组织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这些社团组织大多数都有着一定的官方背景,而且获得了各个不同阶层的资金支持。比如帝国海外政策研究会就获得了帝国航海协会和帝国对外贸易协会的大力支持,一些经营海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大商家和商人们更是踊跃出资捐款支持研究会开展活动发表文章,扩大在帝国经济界的影响力。
而帝国文化艺术传播推广中心则获得了帝国多家私立学府学堂和它们的赞助者的全力支持,一些地方名流和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也是不遗余力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以帮助文化艺术传播推广中心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在帝国文化艺术传播推广中心的筹划下,仅仅是在七月中心成立这一个月里,帝国文化艺术界就在印德安地区的斋普渡和克什哈尔以及海卢姆分别举办了三场画展和陶瓷艺术展,同时也邀请了旁遮地区的一家最著名的民间歌舞团来帝国内地作巡回演出。
萧唐有些烦恼的看着堆在自己面前的这一堆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代表们连署的议案,这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代表们第三次连署要求帝国政务院研究印德安地区行政区划和制度调整的建议了,这些家伙平素在政见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却是惊人的相同,那就是要求帝国将索利安部和旁遮部纳入帝国管辖,尤其是旁遮部必须要首先纳入议事日程。
萧唐当然清楚这些人背后都有着在旁遮部地区有着特殊利益的势力群体的支持,金矿矿主、宝石加工商、黄金饰品商,个个都是财大气粗,印德安人、唐人皆有,更有势力庞大的奴隶商人,帝国支持旁遮部地方政府采取严厉的高税率政策让奴隶商人们叫苦不跌,向帝国财政部投诉却被以那是旁遮地方事务为由拒绝受理,甚至连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也无权干涉,而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旁遮地方事务早已完全掌控在帝国手中,理藩院的官员们甚至公开宣称印德安诸部和西域以及缅郡一样都是属于帝国内部各族的事务。
第三篇 横扫六合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七十七节 民间力量(2)
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的直接管辖在帝国政务院中也不是什么私密,问题是什么时候纳入直接管辖才是最佳时机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当初帝国还在印德安地区进行战争,要求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变
直属郡的呼声就一度高涨,但是担心海德拉巴人有过激反应的意见占了上风,所以也就被搁置。
现在西印德安大部已经控制在帝国手中,南印德安经西泽一战,估计归入帝国控制也是迟早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将已经瓜熟蒂落的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直管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众多阶层和势力早已在印德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已经和帝国中央达成了妥协的帝国金融贵族们更是大规模向印德安地区进军,这里丰足的黄金产量是金融贵族们最为垂涎的,而积累数代乃至数十代的地方富裕阶层也将成为银行业的一个巨大客户资源。工商界同样大举进入印德安地区的采矿、冶炼、加工、棉纺织等行业,利用印德安地区极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大规模兴建实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唐族先得利益者和印德安本地的既得利益者构成一个庞大的势力群体,正是他们想方设法在帝都上下活动,游说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代表,慷慨解囊支持具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鼓动社会名流和文人写文谈话制造舆论攻势,频频向帝国政务院施压,才会造成现在这种骑虎难下的情形。
其实萧唐内心深处也是一直希望能够早一点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管辖,在他看来这两地时机事实上已经成熟,两地改郡列管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会赢得帝国各方和本地势力的支持,除了现在已经日趋没落的海德拉巴人和所谓地印德安王国可能会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抗议。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地影响。而将这两地改郡列入中央直辖,这两地日超繁荣的经济不但可以为帝国内地工商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同时这两地特殊地产业也可以为帝国财政提供很大一笔税收来源,而且帝国亦可借助这两地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给印德安其余各部树立一个光辉形象,为帝国下一步地向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必须要获得皇帝陛下的首肯,萧唐早已经将建议将两地改郡的公文秘密送往一直在姑苏一带度假避暑的皇帝陛下,论理皇帝陛下早就该复函了,但是却迟迟没有回音,第二封公文也已经送出三
天。按说也该到陛下手中了,皇帝陛下究竟在考虑什么,萧唐也无从知晓。
先前所虑及地问题现在都应该不存在了,罗卑人的驯服事实上也就切断了印德安人的最后一丝幻想,包围在帝国怀抱中,经济日趋一体化。民族交流融合日益频繁,西北郡已经隐隐成了印德安人除开印德安
地区的最大聚居地,印德安各族比例己经占到了西迁人口比例的三成以上,而中南郡和缅郡同样成为了印德安人移民的新热点地区,唐族和印德安族通婚已经成为最为常见跨族通婚。
与此同时,大批唐族商人和工商业者则纷纷定居或者将第二家庭安置在印德安地区各城市、美丽热特地印德安女子已经成为富有的唐族商人和工商业者们纳妾的首选,像克什给尔、斋浦渡、里德、海卢姆等唐族商人较多的城市。唐族商人迎娶印德安女子为妾的婚礼几乎每天都有数十起,尤其是《帝国财产继承法》一系列涉及物权、财权等民法类的法律开始在帝国保护地适用,使得印德安女性嫁入唐族家庭中的现象更是激增,唐族婚嫁费用大多由男性承担的风俗习惯尤其受到印德安各族较为贫困家庭地欢迎,嫁入唐族家庭中不但免去一大笔陪嫁,而且本人和所生子女同样可以事受继承权益,这成为印德安各族女性更多的选择唐族的最重要因素,密切的血缘姻亲关系日后也成为两族交往日益频繁的一个主要桥梁。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萧唐才认为两地改郡条件完全成熟,但是在皇帝陛下正式敕令未到之前、他还只能用极其舍糊甚至是略带否定的口气应付外界舆论,避免因为误解而寻致其他一些不良后果。
当无锋收到来自帝国政务院的第二封公函时,他正在悠然自得的沉浸在姑苏的水光山色之中,乐不思蜀。
“子秦,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拦三百九十桥,这姑苏水景果然名不虚传,联在这里逗留了一周时间,竟然有如白驹过隙的感觉,时光如梭,真想一直在这里住下去。”一身轻衫,半开折扇,玉簪琯发,此时
的无锋己经毫无帝王的威严霸气,多了几分文人士子的风流倜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赤船载菏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陛下,自古以来姑苏府城就号称水润一方,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士伸名流无不以这里的水景
和园林自豪,水景来自天然,而园林则是纯出人工,两者相得益彰。“
苏秦对于这份陪侍的工作显然很是满意,终年劳碌,能得片刻悠闲,虽说在无锋身边多了一些约束,但总胜过那帝都终日操劳。
“呵呵,这便是号称姑苏第一桥的宝带桥?”无锋折扇轻摇坐在船头举目望去。
“正是,那边便是澹台湖口,若是在明月夜里,便可一观‘串月’奇景。有诗云:,瑶台失落凤头银,互带卧水映碧苔;待者中秋月明夜,五十三孔照应来。这桥有五十三孔,历史已有五百年之久,据说
当时地方官卸任是捐自己的官服义卖,由众多姑苏丝绸商户捐资建成,历经五百年依然巍然而立,委实是姑苏一宝啊。“苏秦脸上露出回忆神色,”十二年前,我曾经游历此地,有幸一观串月奇景,的确美不胜收、此情此景,让人心潮难静啊。“
环顾了一下四周、船尾的卫士们个个神色严肃,警惕的注视着周围上下的动静,前后左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船只不远不近的跟着,这等水中行船最是难以防范,虽说陛下是微服出游,但谁也无法保证消息外
泄,陛下已然经历多次刺杀,越是平静,往往越是暗藏杀机。
无锋却没有自己身旁卫士们想得那么多,在姑苏也已经逗留了一周时间了,未曾惊动地方官员,连江南总督王宗美也不清楚无锋的行踪,只知道这位陛下仍然在江南逗留,具体在七府郡中那一府却是无法知晓,除了吩咐各府内紧外松加强治安巡逻外,也只有听之任之了。
“子秦,萧唐的信函你看了吧?看来帝都郡情汹汹。对着索利安和旁遮迟迟不建郡意见不小哇。”凉风幽幽,柳丝垂落,蝉鸣虫伏,船行水上,格外清雅。元锋舒适的躺在船头的椅中,惬意的动了一下身体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群特激愤,也不过就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心声表达罢了,索利安和旁遮、仅仅是盛产黄金这一条已经足以让无数人垂涎三尺了,更不用说索利安现在还是帝国最重要的棉纺织基地之一,而旁遮的宝石玉石加工和奴隶贸易帝国更是没有哪个地方能够相提并轮,如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元老院也好,公民院也好、民间社团也好,哪还能不摇旗呐喊一番呢?不纳入帝国正式行政区划中,利益保障始终如鲠在喉,不踏实呐,也难怪人家要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公关了。”
苏泰微微一笑,关于这两地建郡的事宜,即便是自己在江南也从没有消停过,总会有人转弯抹角的来打探消息,相信皇帝陛下同样是不得安枕、据他所知,陛下后纪中亦有人或多或少和两地的利益集团有瓜葛。
无锋也听出了苏奉话语中有所指,对方说得没有错,连素来不问这等俗事的冷若星都旁敲侧击的来打探此事,妄实让无锋惊讶莫名。后来还是冷若星舍羞吞吞吐吐谈及天山派在东印德安也就是旁遮部地区也和本地一些商贾联合投资了一家金矿,对方对于帝国是否会将旁遮部纳入直接管辖十分关心,屡屡要求自己打听虚实。利之一字,实在足以让一切为之让路。
这崔文秀西泽一战有息传开之后,这种风潮几乎在再也无法平息下来,印德安地区已经没有人能够干涉帝国的行动了,连萧唐都认为两地建郡到了最佳时机,海德拉巴人那边的反应是不是可以不再顾及,这个问题无锋一直还未曾拿定主意,今日他也就是想要和苏秦好生探讨一番。
第三篇 横扫六合 第一章 金戈初举 第七十八节 铁与血的威胁(1)
“看来子秦你的意思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么?”无锋直抵主题。
“这要看陛下怎么看了,萧兄大概也是支持现在时机较为成熟了,毕竟索利安和旁遮两部这样不阴不阳的放在这里,一个保护地的名称也是咱们独创的,究竟算一个什么地位也没有明确,也无法明确,是应该给这两地一个明确行政位置。这两地的民众也都倾向于加入帝国,所以在民间舆论上也没有太大障碍。不过印德安王国我们那边怎么交待?毕竟他们现在还是一个王国,虽然现在连米什人都叫嚷着要退出印德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