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春秋- 第8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舰队把握住了这段短暂的机会,迅速的将与中国舰队的距离拉近到了600公里上,接着就立即开始了第一轮炮击,在没有校射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轮炮击!

当日本人重达1。8吨的炮弹砸到了“兴凯湖”号后方250米的海面上产生的巨大震动传来时,席林大校知道现在已经无法逃避了,如果他们此时再继续逃跑的话,就只能使用1/3的火力与日本舰队2/3的火力交战,火力密度小了一半,那还怎么战斗!

无奈之下,中国舰队开始转向,开始首先抢占“T”字头的有利位置,摆开了与日本舰队决战的架势。同时,剩下的7艘巡洋舰开始向后放撤退,并且将携带的重型反舰导弹发射了出来。因为受到制导条件的限制,这些导弹的射程都在600公里左右,所以直到此时,才能够发挥作用!

激烈炮战在大洋上开始了。中日舰队的巨型炮弹穿插着飞向对方的战舰。而这时候,席林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制胜的一点,并且立即将负责通信的参谋员叫了过来。

“去,立即请求主力舰队派遣战斗机寻找日本人的侦察机,并且将其击落,不能让日本侦察机指挥为他们的炮弹提供引导!”

大校一口气下达完了这道命令,这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就连连自责,如果能够早点想到这点,恐怕日本舰队根本就不敢追上来了。现在日本的战略卫星系统也已经不复存在,只要干掉这些日本战列舰的眼睛,就算给日本舰队指挥官一个天做胆,他们也不敢再将战斗进行下去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苦苦思索怎么帮助掩护舰队撤离的皮定均少将也想到了这一点,在席林的请求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少将已经派出了至少3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对付日本的那些侦察机了!这三个中队的战斗机都只携带了少量的对空导弹,它们的任务只是找到日本的侦察机,要么将其击落,要么使其离开有效的监视与引导范围,让日本战列舰的攻击无法受到引导!

其实,这就是新式战列舰受到的最大限制!在电磁炮技术得到决定性的进步之后,战列舰的打击距离已经不比航母小多少了。拿中国的航母攻击机与战列舰的主炮来比较。中国的航母攻击机的正常作战半径是1100公里左右,而“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打击距离达到了900公里,如果使用发动机更大的火箭增程炮弹的话,这个距离还可以得到提升!而且,战列舰的火力打击密度并不比航母攻击机的低。就凭这点,战列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航母的攻击机比较起来,战列舰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新式战列舰在作战中必须要依靠前线指挥系统的帮助,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没有遭到破坏之前,这一任务多半是由战略侦察卫星,导航卫星,以及定位卫星所承担的。有了这三种卫星,加上炮弹与卫星之间的双向数据链,就能够很好的引导炮弹进入末段攻击范围了,然后再依靠炮弹上的自导设备,自然能够做到精确攻击。这一点,已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战争手段之一!但是,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受到破坏之后,就必须由别的方式来为战列舰发射的炮弹提供引导了。当然,谁都知道,在全面战争中,战略卫星系统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所以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悲分技术。而主要是手段就是依靠侦察机在前线为炮弹提供引导参数,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么迷信战列舰的国家中,航母都没有被完全淘汰的一个原因了!

当然,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中美欧都在发展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战列舰提供最后的引导手段。而像日本这种次要大国,因为国力受限,而且技术也跟不上,自然无法发展全新的战略侦察机了,而用普通战术战斗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在对方严密的防空系统面前,其声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而这一战,就证明了这一点,战术侦察机在激烈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多少作用!

这场海战,也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全的配套系统,那么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是无法与航母比较的。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发展战列舰的成本并不比建造航母舰队差。换句话讲,战列舰的成本并不低,甚至有点得不偿失!

从这点上来看,这场海战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至少,将世界海军的发展分到了两个方向上去。而现在暂时不说这些,还是来看看这场海战吧!

由于中国舰队首先转向,所以很快就占据了“T”字头的有利阵位,中国的4艘战列舰的主炮基本上都没有受到破坏,36门火炮的打击威力是非常强大的。而最主要的优势,是中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有射程上的优势,换句话讲,中国战列舰不需要主动向日本舰队靠近,就能够发动有效的打击了。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发的水平,但是在实战中,为了保持齐射时的准确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钟2发左右。另外,在6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兴凯湖”级战列舰能够发射全装药的穿甲弹,其穿甲威力足以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了,当然,破坏力更为强大!

当中国战列舰开始射击的时候,日本的战列舰队还在前进。与中国舰队不一样,此时日本舰队必须前进,为了保证中国舰队无法逃逸,他们至少要将距离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够摆开阵型进行炮击。但是,在继续前进的途中,日本战列舰仍然在继续射击,而这种只能够发挥2/3火力,且射击精度低了很多的炮击,对中国正在高速运动的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在第15轮射击过后,一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青海湖”号战列舰B炮塔的3号炮因为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被迫停止射击,很快,整个B炮塔的三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接着“青海湖”号升起了黄色信号旗,战列舰上的火力系统出现故障,必须退出战斗了!

早在建造“兴凯湖”级战列舰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使用老式舰炮还是装备新式舰炮的问题,当时鉴于日本开始建造“武藏”级战列舰的威胁,决定使用新式舰炮。但是这种射程达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舰炮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需要的冷却系统比老式舰炮更严苛,虽然标准上的持续射击时间为2个小时,能够持续发射500发炮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持续发射200发炮弹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在实战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达到这一数字的。最致命的是,该主炮的冷却系统经常出故障,其故障间隔时间不到250小时,在和平时期,这已经是战列舰上最大的技术保障难题了,而在战争中,如果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将是致命的问题!

很快,“松花湖”号战列舰上的主炮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青海湖”号严重,只有A炮塔出现了问题,并没有波及到整个战舰的火力系统,而且工程师正在全力抢修,应该能够很快修复。

这时候,席林不得不让战列舰降低了射击速度。如果持续高速射击的话,冷却系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当射速降低到每分钟一发的时候,他们将不对日本舰队占任何火力上的优势!问题相当严肃,但是现在优势还是在中国舰队这边!

日本舰队还在前进中,战舰在高速前进的时候,射击精度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即使现在大多数国家主力战舰的舰炮都有双向稳定系统,但是在以60节速度航行的战舰上,即使再先进的双向稳定系统的作用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高速行驶的战舰将严重影响到主炮的发射速度,而且有两艘日本战列舰的前主炮都受到了不轻的伤害,所以射速非常低。

中国战列舰的舰炮进行了15轮射击,而日本战列舰只进行了5轮射击,算上有两座炮塔受到了破坏,日本战舰只发射了90发炮弹,所有的火箭增程穿甲弹都没有命中目标,最“理想”的一次,只打在了距离“松花湖”号200米的距离上,产生的震动,让“松花湖”号的主炮停止了一轮射击而已!

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中国战列舰在进行了75轮射击之后,日本战列舰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了。

“大和”号挨了4发炮弹,A、B两主炮塔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转向才能够用最后一座C炮塔射击!“神威”号挨了三发炮弹,出了已经受损的A炮塔区再度受到打击,舰艏严重变形之外,战舰左侧的所有防御系统都遭到了打击,速度也降低到了45节,已经无法跟上舰队的速度了!“扶桑”号战列舰的右侧挨了两发炮弹,战舰左舷的防御系统完全失去作用,同时通信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不能与前方的侦察机配合作战了!伤势最轻的是“伊势”号战列舰,但是在前面的战斗中,“伊势”号的主楼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其持续作战能力严重降低!

最糟糕的是,此时中国舰队的战斗机已经开始对日本的侦察机下手了。日本执行侦察任务的那些战斗机本来携带的对空作战弹药就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单机,或者由两机编队执行侦察任务,在中国优势战斗机的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宫本中将已经认识到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如果再做无畏的牺牲,带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更大的失败。

3月29日2点55分,宫本中将下达的撤退命令。虽然此时日本的本土舰队正在赶来,但是怎么也赶不上这场战斗了,而且宫本心里非常担心,中国舰队要是反身全力一击,先消灭掉他们,然后再迎战本土舰队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只有将自己的舰队与本土舰队整合到一起,才能够迎战中国舰队!

5点30分,双方战舰脱离了接触,“兴凯湖”号战列舰用最后一轮炮击“送走”了损失惨重的日本战列舰,然后立即调头跟上了正在西行的主力舰队,撤出了战场!

这场持续了近8个小时的海战终于结束了,虽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战列舰都没有被击沉,但是日本损失了6艘巡洋舰,而中国也有1艘巡洋舰受到重创。从整个作战过程上来看,中国舰队是完胜了。但是,对于中国舰队为什么不追击日本主力舰队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讲,中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回到本土海域,而不是与日本舰队决战,这从4艘战列舰主炮暴露出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持续战斗下去的话,恐怕最后失败的将是中国舰队!

虽然,这场海战没有分出胜负来,但是谁心里都知道,中国海军这次是胜利了。4艘出现问题的战列舰在1个月内就修复了,而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修理工作。当然,从战略上来看,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占据主动权,今后的战斗还很艰难!

第三十九篇 战略防御 第八章 痛定思痛

中日海战在一种没有完全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结束了,也许,这是让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人感到最失望的地方吧。

从战略上来看,日本舰队算是赢了,即使这严重的偏离了日本海军部原先全歼中国舰队的计划。按照日本海军部的计划,应该在大洋上完全歼灭中国主力舰队,使中国海军失去最主要的战斗力,为下一步的战争行动奠定基础。但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几乎没有损失一艘主力战舰,就连“武夷山”号巡洋舰在回到新加坡港之后,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修复了损伤,重新投入战斗了。而另外负伤的4艘战列舰分别进入了广州,福州,高雄以及上海港进行休息,维修的时间从10天到1个月不等。当然,为了改进战列舰主炮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所以还用了更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半年之后,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不但没有下降,还随着更多的主力战舰完成建造,而变得更强大了。

日本舰队的作战行动,从日本海军部来看,是完全失败了。损失了6艘巡洋舰,阵亡1800多名官兵,换来的却是中国舰队安全回到了南海,除了4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之外,别的战舰迅速的进入东海,加入了中国第1舰队(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重新对海军舰队的建制进行了改变,用番号代替了以前的名字,而第1舰队的任务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作战,是中国的绝对主力舰队),取得了在东海海域的优势,如果不是日本此时已经控制了冲绳群岛,并且威胁到了台湾,中国第1舰队肯定已经冲出了东海海域,开始向日本海军发动反击了!

而日本人的损失就很大了,4艘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海军没有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而日本空军也没有!同时,暴露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