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呵呵一笑,又道:“裴使君请坐!下面我和你谈一谈在都畿道推行土地改制之事。”……
次日一早,李庆安率五万大军离开了洛阳,向郑州进发,傍晚时分大军抵达偃师县,这时,李光弼亲自押解季广琛也抵达了偃师县,李庆安随即下令大军就地驻营。
黄昏时分,阴沉了数日的天空终于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整个都畿道都沉浸在一片白茫茫的雨雾之中。
安西军的大营驻扎在一块高地之上,士兵们冒着雨扎下营帐,拉起营栅,几座高高的哨塔建了起来,虽然只是一夜,但李庆安并不敢大意,每一个细节他都要求手下一一落实,这也是安西军的一贯作风,安西军的强大并不仅仅是作战能力,还包括驻军、训练、后勤等等各个方面。
一切都要考虑细节,一切都一丝不苟,这就是安西军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根本原因,比如士兵要冒雨扎营,很多人都会淋透,这难以避免,但作为行军司马,他必须要给每一个淋雨的士兵熬制姜汤,以防御寒气入体,保证士兵的健康也就保证了战斗力,这就是细节。
大帐内,李庆安一边慢慢地喝一碗姜汤,一边在思考对许叔冀军的对策,本来李亨只给了许叔冀三万军,命他驻守滑州、濮州,主要是为了防御安禄山大军南下,但许叔冀却擅自扩大防御范围,不仅控制滑濮两州,还趁中原空虚之机,占领了汴、曹、宋、兖、徐五州,并将军队由三万人扩充到了七万人。
由此可见许叔冀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想和他李庆安一样,成为一方诸侯,甚至割据河南,也正因为这样,这个许叔冀绝不会轻易放弃他已占领的七州,不到迫不得已他不会离开,他甚至还会和自己一战,所以对付这个许叔冀就不能采取对付季广琛那样的突袭办法,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就在李庆安思考对策时,他的亲兵在帐外禀报:“大将军,李光弼将军已经到了。”
李庆安连忙起身笑道:“快命他进来!”
他话音刚落,只见雨雾中奔来一个人,反搭着一条羊皮,向这边快步跑来,正是李光弼。
李光弼跑进了大帐,连声笑道:“好大的雨,这可是农民的福音啊!”
李庆安也笑道:“风调雨顺,也意味着我们这次出兵的顺利,快快进帐,先喝一碗姜茶暖身。”
李光弼走进大帐,一名亲兵递给他干毛巾,又一人给他端了一碗姜茶,李光弼擦干了头发,接过姜茶一口气喝干了,这才长长出一口气,向李庆安躬身施礼。
李庆安摆摆手笑道:“不用客气了,坐下说话!”
两人在大帐坐下,李庆安便先问道:“季广琛如何了?”
“我已经将他安置在一处偏帐中,不过恭喜大将军,他经过几天的考虑,愿意投降大将军。”
李庆安笑着点了点头,他本来还想亲自劝说此人投降,既然他自己降了,那就省下自己一份力了,这是最好不过,他便笑道:“那好,我们再商量一下,下一步该如何对付许叔冀。”
第十三卷 第二战线 第545章 将军转行
季广琛是在被俘后的第三天才终于决定投降李庆安,他是被看押他的安西军深为触动,看守他的士兵一共有十六人,除了这十六人,再没有任何人管他,这便让他生出一丝逃跑的念头,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十六人分为四班,每班看守他三个时辰,但在三个时辰中,没有一个士兵懈怠偷懒,他们就像十六尊雕像,全神贯注地看守在他帐篷的四角,没有嬉笑打闹,没有荤话玩笑,甚至没有任何说话交流,沉默得令人害怕。
而他只要稍微有点动静便立刻有士兵来查看,并记录在案,在换岗时他也特别注意到了,换岗士兵皆准时到来,分毫不差,没有任何人说话,签字交接,军规十分严密。
第一天,季广琛是感到惊讶,他没有想到安西军的普通士兵都是如此严谨,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冷笑,李光弼是故意做给他看呢!第二天,他慢慢地泄气了,安西军看守无懈可击,使他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而到了第三天,他终于感到了震惊,他已经看出来,这不是李光弼故意做给他看,这就是安西军的一贯风格,严谨而一丝不苟。
季广琛开始沉思了,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他便看出了安西军严明的军纪作风,而这种作风不是一天两天整顿便可以做到,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坚持才能形成,相比之下,李亨的关中军就显得军纪十分散漫,很多人都是为混军粮军饷而来,一遇到惨烈一点的战争便投降或者逃命,他的军队就是这样,三万人被两万安西骑兵偷袭,便混乱成一团,绝大多数都是投降或者逃命,只有二千余人想到要抵抗,如果换作是安西军呢?季广琛相信,就算被偷袭,安西军士兵就算是各自为阵,也会与偷袭之军血战到底,甚至以他们的严谨和对斥候的重视,根本就难以被偷袭。
正是这种对比使一向对安西军有偏见的季广琛开始反思自己,他感到了李亨和李庆安的差距,李庆安的安西军是从无数场血腥的战役中千锤百炼而来,而李亨的军队呢?绝大部分士兵连一场像样的战争都没有经历过,他们能够相提并论吗?
他原以为李亨会将李庆安击败,他季广琛将以忠贞不降而赢得李亨的敬重,可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且不说李亨根本不会再信任他,就算会信任,李亨也没有这个机会,李亨必然会败在李庆安手中,中原的士兵太慵懒了,他们根本敌不过杀气腾腾的安西军。
季广琛开始考虑自己前途,这时他抛去了傲慢和书生意气,他终于发现自己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尽早投降李庆安,他才有重新被启用的机会。
就这样,他考虑了三天,终于在押解来洛阳的路上向李光弼表达了他愿意投降的意志。
茫茫的雨雾中,季广琛被几名士兵带进了李庆安的大帐,雨下得很大,尽管有士兵给他撑伞,但他还是被风雨淋得浑身都湿透了。
此时大帐内,李庆安已经和李光弼谈完了,李庆安坐在主帅之位上批阅从安西送来的奏折,头也不抬一下,李光弼则坐在一旁,他显得有些无奈,他不明白李庆安对季广琛为何这样冷淡。
李庆安其实很早以前在长安时便认识了这个季广琛,那时他们同为中郎将,在他记忆中,这个季广琛兵书兵法都极为娴熟,说起来便头头是道,虽然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李庆安也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是文武全才,不仅能带兵打战,也能治理州县。
另一方面,这个季广琛很孤傲,既不结交世家权贵,也不理睬像他这种没有背景的普通将领,正因为如此,对于这样的人,李庆安不想对他太过于优待,那样会使他更加骄慢,只有狠狠挫折他的傲气,他才会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命。
季广琛被带进大帐,没有人给他递干毛巾擦脸,也没有人送姜汤给他暖身,他就孤零零站在帐门前,有点不知所措,这时,一阵风雨吹来,使他浑身打了一个哆嗦,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投降了李庆安。
他连忙上前一步,单膝跪下抱拳道:“败兵之将季广琛参见安西节度使赵王殿下!”
李庆安还是没有理他,但旁边的李光弼却有点看不下去了,便笑着提醒他道:“季将军是决定为我们大将军效力了吗?”
季广琛脸胀得通红,要他说出投靠的话实在是千难万难,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表态,他一咬牙,便道:“卑职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李庆安的脸色这才略略缓和一点,他给亲兵使了个眼色,这才缓缓道:“季将军请起吧!”
两名亲兵将他扶起,递给他干毛巾和姜茶,季广琛默默地用毛巾将脸上的雨水擦干了,却对姜茶摇了摇头,表示他不需要。
“卑职多谢大将军!”
李庆安还是没有理会他,季广琛也没有说话,低着头,他从前的傲气此时在他身上已经完全看不见了,过了片刻,李庆安放下笔,淡淡道:“不知季将军将来有什么打算?”
“卑职愿听大将军安排。”
“如果我不再让你从军呢?”
季广琛没听懂李庆安这句话的意思,他叹了口气道:“那我愿回家种田!”
“哦!”
李庆安微微一笑,又问他道:“不知季将军家中有几亩田产?”
季广琛的家族是洛阳大族,但他自己家里土地却不多,父母只留给他百十亩地,他沉吟一下便道:“卑职的父母留下了一百二十亩地,卑职的永业田也有两顷良田,一共就是这么多。”
为官清廉,不贪军士粮饷,这也是季广琛优点之一,李庆安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他点了点头,对他道:“我刚才说了,暂时不想让季将军再从军,正好怀州太守上月调走,新太守还没有决定,你就去怀州当太守吧!同时兼任怀州团练使。”
怀州位于黄河以北,就是今天河南焦作一带,也属于都畿道,季广琛虽然不明白李庆安为何不让自己从军,而去从政当太守,但既然他已投降李庆安,自然要服从安排,况且当太守也远远强于他最初的预想,他以为自己会被降级当一个中郎将。
这说明李庆安还是很看重自己,季广琛心中激动,他连忙躬身道:“卑职愿去怀州赴任!”
“嗯!我现在应该称你为季使君了。”
李庆安脸色的笑容消失了,他肃然对季广琛道:“你去怀州,在今年内要替我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要依照我安西的团练保甲法训练农丁,发给他们军器,藏兵于民,我给你的最低限制是训练三万团练民兵,人数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如果安禄山南侵,怀州也会首遭涂炭,我可不希望怀州民众成为被宰的羔羊,你明白吗?”
季广琛心中凛然,连忙躬身道:“卑职明白!”
李庆安见他态度诚恳,脸色便渐渐缓和一点,又道:“其次就是要配合河南府尹兼都畿道长史裴谞进行土地限制,怀州有十三家权贵的土地是在限制范围内,一共涉及两万七千顷良田,具体名单裴谞会给你,你务必要在年底前均田,不得因为田主是李亨的人而怠法,否则我以军法治你。”
“卑职不敢,其实卑职也是支持限田,而且对于大将军限田,卑职也有自己的想法。”
“是吗!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李庆安颇感兴趣地问道。
季广琛刚要开口,李庆安却一摆手笑道:“季使君坐下说吧!”
旁边的李光弼起身笑道:“既然谈文,那我就先告辞了。”
“不!你也坐下听听。”
李庆安不准他走,他敲了敲桌子,有些不悦道:“你一个,李嗣业一个,都只知道打仗,荔非元礼更不用说,就是一个粗人,这可不行,你们应像段秀实学一学,不仅通武略,而且会文治,将来你们才能独挡一方,尤其土地问题,这是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问题,几千年前如此,几千年后也是一样,你更要耐住性子听一听!”
李庆安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李光弼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他知道自己这个主公对一般小事不会放在心上,但在根本大事上却非常严厉,他不敢争辩,便坐直了身子,准备洗耳恭听。
李庆安不多说了,对季广琛道:“你说吧!”
季广琛见李庆安对李光弼也是毫不留情地训斥,他心中对李庆安更是畏惧,他慢慢坐了下来,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卑职以为大将军限田应该有所针对,不能所有人都一起打,现在应是缓和土地兼并,而不是彻底推翻改革,那样会造成天下地主都群起反对大将军,汉时王莽就是过于激进,而得罪了天下豪强,才使他新朝短暂,我希望大将军不要重蹈覆辙。”
虽然季广琛说得话并没有什么新意,很多人都提醒过李庆安,但他作为一个将军能看到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了,李庆安点点头又道:“你说说看,我应该针对哪些人限田?”
季广琛想了想便道:“刚才大将军也说了,是投靠南唐的权贵,这些人之所以投靠南唐,就是反对大将军,拿他们开刀是理所当然,我看大将军也是这样做,还有一个拥有土地的大户,也是容易下手之人,我劝大将军不妨拿他们开刀。”
“你说的是寺院吗?”
李庆安笑着问道。
“正是寺院!”
季广琛见李庆安明白自己的心思,他也不由笑了起来,道:“从武则天时代起,佛寺占田愈演愈烈,已经不亚于宗室权贵占田,是大唐的一大毒瘤,天宝元年开始,李隆基尊道抑佛,目的也是想限制寺院侵占土地,但他做得很失败,非但佛寺并田没有被限制住,反而道院也开始占田,民众苦不堪言,敬宗皇帝开始限田,也只是针对宗室权贵,还没有来得及对佛寺道院动手,所以我劝大将军在限制完南唐的权贵宗室之田后,应开始对天下寺院动手,这样不仅可以缓和土地兼并,也不至于被天下名门所憎恨,大将军以为如何?”
季广琛其实有私心,他的季氏家族就是洛阳名门,他非常清楚他们这个阶层对未来的担心,他们唯恐李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