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雅可不让玉娘子出这样的风头。这样很容易暴露自己这边和玉姨的关系。于是她和玉姨约定,等小吃在钟家酒肆打出了名气,她会把代理权卖到各处的镇子上,青华镇的独家代理就非刘家选定的合伙人莫属了。到时候一样赚钱,可省了好些是非。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赵兴雅在和玉姨定下劳力后的第二天就上路了。石头娘带着一队家生奴隶出发去了团圆镇,崇府离团圆镇走路要一天一夜的功夫,眼下已经是农历五月下旬了,天气很热,石头娘不想让大家吃苦,就大方地雇了车,带着大家一起上路。就冲着这一点,那些不服气石头娘能当管事的人心里痛快多了,石头娘在他们心中也变成了一个好管事,日后也他们自然愿意信服石头娘的安排。
为了避暑,石头娘特意选了傍晚出发,夜里正好在镇子上住下,第二天赶早出发,中午就能到钟家。这么二十几个人说起来都是从前的钟家奴才,现在算是回老家,心情特别好,住在玉姨镇子上的店里歇脚,睡得特别香甜。石头娘本来想跟着赵兴雅去玉娘子家里坐一坐,可突然有人登门拜访打乱了她的安排。那位客人是个官署里的博士,带着一个媵妾投店,自称是刘氏侧夫人派来跟石头娘说话的。
石头娘不敢怠慢这位官署的学究,毕竟刘氏侧夫人算是自己这边的盟友,来人是一位蚕博士和他的媵妾。是刘家为了报答石头娘救命的恩德,特意派来给石头娘送来上好的蚕种,教授养蚕技术的。赵兴雅家族起家的本事就是纺织业,对桑蚕的事情本来就比一般人知道的多,因此她特意跟在石头娘身边,想要听听这古代的蚕博士是如何讲这养蚕之道的。
这位蚕博士算是士大夫阶层,在蚕桑署做个小官,平时清高得很,若不是长期为刘家充当技术顾问,拿着很大一笔外快,他也不会在晚上跑一趟,见一个奴隶管事。那位蚕博士见到石头娘还是比较客气,他不愿意为一个女奴讲课,便让他的媵妾教授,若是讲得不全面,他在补充,算是端个架子。
蚕博士的媵妾长期跟着丈夫,亲手养蚕育种,经验十分丰富,她先讲了一下天禧大陆能养的蚕大约的种类和分布。养得最多的是家蚕,东越地区一般的贵族都是养这种蚕,养这种蚕就怕其中混有变异的虎蚕,它们会咬死家蚕,养殖时要注意。虎蚕很好辨认,身上布满黑色条纹。从前有人为了祸害别人家养的蚕就特意在蚕种上混了虎蚕卵,害的别人家的蚕事不顺。
刘氏侧夫人让蚕博士送了二十张上等蚕种给石头娘,这就是七八万条蚕卵,价值两千钱呢。石头娘赶紧收下,再三托那位媵妾去谢恩。蚕博士对石头娘的谦顺和恭敬很受用,给媵妾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媵妾又有些卖弄地说到:“除了家蚕,北齐还有一种神奇的天蚕,吐出来的丝是天然的淡绿色,不用染就能织成发着绿色光华的天蚕织锦缎。刘氏侧夫人就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实在太好看了。”
石头娘想起那天水神节刘氏侧夫人穿的那件独特的衣服,立刻明白了,谄媚地说到:“夫人年轻貌美,那样好的衣服也只有她那样的美人才配穿着。”
那位媵妾本来就是刘家出来的,听到这番话之后,更加得意起来,她接着说到:“这个还不算最稀奇的,还有一种琥珀蚕,吐出的丝更少,是金色到琥珀色之间的色彩都有。稀少的连王后都舍不得拿去做外衣,王太后有一此穿了这么一件坎肩,让所有命妇都钦慕不已。”
石头娘一脸羡慕地说到:“我们这样的人哪里配养这种蚕,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养活的下等蚕种,让我们弄些做绢丝的料子也好。”
那位媵妾开口就说到:“还有樟树蚕,能撕开肚子取丝,那种透明的丝放在水里就完全看不见了,若是能织成渔网捕鱼,那鱼肯定上当。若是能有这种蚕种,一定好养成,就是取丝不好学。除此之外还有些北齐和南都才有的蚕,我们这里没有那种树,我就不说给你听了。倒是有一种吃蓖麻叶子的蚕,茧子能做绢丝,要是你们想养,明年就求刘氏侧夫人给你们一些蚕种,那些茧子送到夫人那边,她会给你们些辛苦钱。”
蚕博士看着自己的小媵妾,说的那个管事奴隶一愣一愣的,特别得意,终于他开口说话了,对石头娘说到:“养蚕的学问大着呢,官署里养着我们这些博士就是为了天下百姓谋福利。你先在去养夏蚕,要注意好几件事情,让我的内妾好好给你说说,养成了好茧子,刘氏侧夫人可以都收下,纺成好绸缎,你们就能赚到工钱了。”
石头娘越发谦虚了,她认真求教养殖夏蚕的要领,赵兴雅也认真在听,这套理论还算科学,可古人的技艺始终不如她这个现代人全面。
ps:
求收藏,订阅。
正文 87团圆镇
蚕博士的媵妾说了一炷香的时间,石头娘也问了几个问题,然后他们就留下蚕种离开。在整个过程中,赵兴雅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睁大眼睛认真听,石头娘也是恭敬无比,仿佛面前坐着的是刘氏侧夫人一样。
刘家出身的那位媵妾回去之后,大为赞许了石头娘的态度,还特意对刘氏侧夫人说到:“大小姐您的眼光真好,那小姑娘是个可造之材,仪态端庄,一直认真听我们说话,不像是一般女孩子那样见不得场面。要是能跟着夫人,调教一番会对家族有利的。”
刘氏侧夫人含笑点头,对那位媵妾说到:“你办事办得极好,将来我会抬举你儿女的前程。吴博士虽然无趣了些,可对于我们家的家业是极为有用的人,对你也好。他夫人的病是治不好了,你除了名分什么都不比一般的士大夫夫人差,你好生跟着吴博士,将来你的福气是我打了包票的。”
蚕博士的媵妾低眉顺眼地谢过了刘氏侧夫人,随后她就告辞回去了。在蚕博士的媵妾走后,刘氏侧夫人便对身边的管家说到:“我觉得那个叫石头娘的奴隶是个明白人,可以为我们所用。她们现在要依附大公子才能得到身份,不会和我们走得近。我们这边要留意着她们的举动,若是将来大公子又什么不测,我倒是想把她们都收过来。我的两个儿子要是有一位出色的姐姐照应也很不错,不知道两天前,相师偷看过小雅之后是如何说的?”
管事说到:“两天前,伍先生悄悄只看了一小雅眼,就有些吃惊,再看了几眼就开始摇摇,一脸惋惜。他不肯说破天机给我们知道。只说可惜雅小姐子嗣上艰难。”
刘氏侧夫人低下头,叹息说到:“当年伍先生看我,也只说我嫁的富贵,再不肯说别的。如今我身为公爵的侧夫人,不能说不富贵,可其中的不妥,谁又能料到。早知道如此,我不要这份富贵也罢。女人不能生育子嗣,不论地位如何高贵也终究没有依靠。当今王后就不能生育,拿媵妾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两位妃子都不服气。要不是她娘家硬气,她如何能设计把媵生子扶立为太子。虽说最后万事都要看大王的意思,谁当太子也难说。可我们预料中总觉得国家会因此生乱。乱世的事情难说,小雅要是有摸天家的福气,却不能生育儿子,还真是可惜了。”
管家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刘氏夫人回话说到:“伍先生并没有说雅小姐有嫁入王族的运气,夫人你如何会推测伍先生算出了雅小姐有如此福分?”
刘氏侧夫人眯着眼睛说到:“听哥哥说到。他给杜家姑娘看相也是面露惊讶,随后说了一句可惜没有子嗣的话。杜万秀你应该知道的,她后来成为南都列侯的侧夫人。对于她的那个出身,这样的富贵简直是不敢想,比我这个公爵的侧夫人还要难得百倍。不过她的命和东越第一才女,我们府里的钟氏夫人一样不好。都是短命鬼。杜万秀连个孩子都没有生,倒是杜家因为这层关系,赚到了几个官位。一个子爵的位置,到底是划算的。若是她不死,也许杜家现在都要把我们刘家踩在脚底下了。”
管家回忆了一下当时伍先生的表现,立刻向刘氏报告说到:“如果是这样,那小丫头还真的有嫁入王室的福气。我看伍先生当时的表情是很惊讶,给了我那句话之后。还悄悄多看了一会儿雅小姐。他还说四公子是个很有福气的孩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直看着雅小姐,难道四公子是最能承受福气的一个?”
刘氏夫人听管家这么一说,立刻作出了决定,她对管家说到:“派人去团圆镇,以后小雅那边的动静要有可靠的人盯着。我想葛氏也一定想在团圆镇做些害人的事情,你们要在暗处盯着些,必要的时候出手帮助。那丫头,我一定要收来做养女。等她名分定了,我还要三公子和四公子都好好和这个小姐姐玩耍。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情分比什么都管用。”
管家听了吩咐便急着找人去团圆镇当差去了。此刻被人看出有摸天福气的小雅已经到了团圆镇,她不想先去钟家,想在镇子上到处逛逛,看看创业的环境。石头娘作为管事自然不能放下一大队人马去逛街,便让石头爹带着石头和小雅在镇子上看看。当初石头爹在镇子上学了做木器的手艺,对镇子上的人和事情都还算熟悉。如今已经过了十多年,石头爹也想寻些从前的人和事。
石头娘把大公子给的腰牌递给赵兴雅,说到:“凭着这个可以去找钟家的二爷,他应该会给你安排住处,我们去钟家拜见了老主子,就会一起先去桑园看看。明天早上,让二爷送你们三个去桑园就是了。”
赵兴雅对石头娘的安排表示同意,她接过腰牌说到:“我们身上还有些本钱,我想在钟二爷的买卖边上租一处地方,我们要自己做吃食卖钱,总在钟家住着也不是一个办法。我和石头爹这次可以先看看可以租住的地方。”
石头娘赶紧打消了赵兴雅的念头,她对赵兴雅说到:“乳娘临走的时候交代了我说,钟家如今失去了爵位,不能称之为钟府,可三代人在这团圆镇也不是白经营的,团圆镇上的人还是很尊重钟家,接管钟家属地的新子爵并没有在团圆镇上站稳。她让我们一定要在钟家的庇护下做事,一切居所安置全部听二爷的。你是见过二爷一面的人,应该知道二爷的为人。”
赵兴雅点点头,说到:“乳娘的考虑应该比我们周全一些,她让我们依靠二爷,我们就先这样办吧。”赵兴雅说完这些就和石头父子一起下车在团圆镇上闲逛,赵兴雅主要想看店里卖的吃食和各家酒店的规模。
团圆镇因为钟家的没落已经比几年前萧条了些,团圆楼的金字招牌也没有从前闪亮,这是石头爹对现在团圆镇的看法。赵兴雅他们下车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团圆楼似乎也不算很热闹,不似石头爹当年看到的繁华。赵兴雅他们没有资格踏入团圆楼,便先到钟家二爷的酒肆里买点东西吃。赵兴雅想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感受酒肆的气氛,然后想合适的办法推销自己做的小吃。
因为是大众消费,钟家酒肆的人气比团圆楼热闹多了。很多生意人都会合伙在这里点几个菜,每人端着一碗米饭或是黍粮米稀饭就对付了一餐。酒肆周围的店铺按照律法是不能生火做饭和烧水,以防火灾。钟家酒肆的地理位置好,饭菜也不算贵,因此每天的客人还挺多,不过这样的买卖也赚不到大钱。酒肆后面是一个茶楼,卖水,卖小吃,中间有座戏台一样的所在,有唱曲,说书,演杂耍的人轮番表演,白天的客人不多,到了晚上才叫一个热闹呢。
赵兴雅在钟家酒肆要了一荤一素,一份骨头汤,四碗糙米饭,一份细面条,算是他们三个的午饭。石头爹和石头都吃得饱饱的,觉得小雅真是个能体贴的人,知道给他们这种粗人买两碗饭。赵兴雅用了些两菜一汤,还有相对精致的细面条,就对这里的饭菜有了初步的印象。东越的饭菜不过如此,比起江浙那边的吃食粗糙多了,以后要是她能够指导家奴做出美食在此贩卖,生意绝对差不了。
吃过饭,赵兴雅让石头爹结算了饭钱,一共是七十二个钱。掌柜的特意少收了两个钱,让他们以后还要多多光顾。石头爹拿着钱付账的时候,手都在颤抖,七十钱呀,一顿饭几乎用掉了全家人半个月的粮食钱,太浪费了。可赵兴雅一脸淡然,心里就开始给自己的小菜定价,一碟子香干卖七个钱正好,买三份少一文,话梅花生五个钱一碟子,至于酸笋,大胆卖到三文钱一碟子。这些小菜至少有对半的利润,按照酒肆的流水,一天能赚三五个银币,要是开辟了外销就更不得了了。
吃过了饭,赵兴雅又要喝茶,石头爹握着钱袋子就迈不开步子,赵兴雅从荷包里拿出一个银币放在石头爹手上,说到:“吃饭,喝茶都是我请客,这银币给你。”
石头爹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推开说到:“石头他娘给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