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瞩目。

宣政殿广场上,内史侍郎萧璃快步疾走,满脸忧虑,从雁门郡回来后,他发现形势开始恶化了,不仅是各地造反愈演愈烈,更重要是,他发现各地官府送来的奏折锐减,天下似乎一下子太平下来,这才是最令人可怕之处,说明各地郡县开始和朝廷离心了。

而瓦岗军攻克黎阳仓便是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瓦岗军的的性质开始从简单的造反掠食,转向争夺天下,这就是李密的野心暴“露出来了。

萧璃叹了口气,他只觉得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大隋帝国在风雨中飘摇,但此时他却顾不上粮价,顾不上郡县离心,也顾不上瓦岗军的转变,他现在有一件更加火烧眉毛之事,急待解决。

清晨上朝时,他被几十名禁卫军官兵拦住车辆,质问他圣上何时兑现雁门县的封赏,他这才想起来,圣上答应过将士,守城者将给予重赏,现在半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他也有点急了,必须要立刻提醒圣上。

萧璃来到御书房前,在几十名宦官站在门外,一个个神色紧张,提心吊胆。

“发生什么事了?”

一名宦官慌忙摆手,“萧相国赶紧回去,圣上在大发雷霆,已经杖毙了三名内侍,谁也不敢进去。”

“为井么?”

“不知道,好像是云定兴进去以后,圣上的怒火便开始爆发了。”

萧璃一惊,“那云定兴呢?”

宦字指了指御书房,小声道:“生死不知!”

萧璃摇摇头,向御书房走去,就算圣上再发怒,自己也要把这件事说出来。

御书房内,云定兴跪在地上,额头磕出了血,他依旧一动不敢动,杨广满脸铁青,背着手来回踱步,他现在需要龙舟去巡视江都,而从前的龙舟都在两年前被杨玄感焚毁,只能再造新船,现在已是九月,他必须赶在结冰前出发,偏偏这个云定兴却死活说造不出来。

杨广停住脚步,回头怒吼:“你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到底什么时候?”

“陛下,最快也要四个月。”

“不行!朕等不了,最多两个月,龙舟若建不成,你就等着掉脑袋吧!”

云定兴急得砰砰磕头,“陛下,再宽延臣一个月,两个月,臣真的造不出来啊!”

杨广盯着他眼睛,阴**:“三月后就要结冰了,莫非你和乱匪有勾结,想把朕困死在洛阳吗?”

云定兴万般无奈,只得抹去额头上的血,泣道:“臣就算累死,也一定在两个月内造成。”

“那是你的事,朕不管!不管死多少人,朕只要船!”

云定兴起身拭泪而去,要在两个月内造好几百条大船,他除了将船工们全部累死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萧璃出现在门口,小心翼翼问:“陛下,臣可以进来吗?”

卷十三 振长策而御宇内 第三章 情报暗战

杨广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萧璃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探查到自己内心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绝不是一个臣子该知道。

“为何不禀报就进来?”杨广语气冰冷如雪。

萧璃心都寒了,他确实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圣上要逃离京城,这说明圣上内心的恐惧,他甚至连三个月都等不了,两个月后就要逃走,可他若逃去江都,大隋怎么办?

萧璃暗暗叹一口气,走上前躬身行礼道:“臣有紧急之事禀报,请恕臣的失礼山”

“什么事?”

“陛下,今天几十名禁军拦住臣,要臣替他们讨要公道。”

萧璃不想明说,他怕杨广的面子放不下来,便含蓄地提醒他,“陛下忘记了对禁军的承诺吗?”

“什么承诺,朕记不起来了。”

杨广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如果是宇文述或者虞世基,杨广这个眼神就足以让他们闭口不言,偏偏萧璃是个刚强耿直之人,他看懂了杨广的眼色,他也明白杨广是故意装傻,但他还是要说,“陛下在雁门郡亲口答应过三军将士,守城有功之人,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赏绢百匹,有官职之人,封官赏赐依次递增,臣记得很清楚,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陛下却丝毫不提此事,将士已经开始不满,陛下不可失信啊!”

杨广已经无法再装傻,只得面对这个棘乎的问题,他恨恨道:“你以为朕真的忘了吗?你简直在开玩笑,几万人封六品官,几千人要拿到两品甚至一品官,你让朕怎么封?就是赏赐也办不到,一人百匹绢,加起来就是几百万匹,朕哪有这么多东西给他们?”

萧璃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急道:“可是陛下亲口答应了。”

“朕答应了就该给吗?他们是军队,难道打仗不是他们的职责?他不光是保卫朕,他们在保护自己,只有打败突厥,他们才能活下去,这个道理,朕比你清楚。”

“陛下,不能这样失信!”

杨广的瞳孔慢慢收缩起来,眼中闪烁着一种凶狠的目光,“萧相国,朕怀疑你是在收买禁军,你到底想做什么?”

萧璃气得胸膛都要爆炸了,他的脸胀成猪肝色,心中愤恨之极,“陛下,臣是为大隋社稷着急,如果陛下怀疑臣有异心,那请陛下免了臣的官职,臣要告老还乡!”

“哼l你才甲十出头,你告什么老,朕明白了,你是想回去召集旧部,你在等待时机,你骨子里忘不了你的西梁朝,对不对?”

萧璃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突然喉头一甜,一口血喷了出来,眼前变得一片漆黑,他软软倒下了。

杨广对他的倒下毫不怜悯,他高喝一声,“来人!”

几名侍卫奔了进来,杨广指着萧璃道:“将此人拖出去,扔出端门!”

半晌,他又道:“传朕旨意,贬萧璃为河池郡太守,立刻去上任。

萧璃被赶出皇城,贬黜为河池郡太守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朝野,人人都在打听,萧国舅到底犯了什么过错,竟然被圣上用这种近似羞辱的方式罢相,各种说法不腔而走,此时,朝中已是人心动荡,任何一个细小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朝舜的猜测,每个人都为大隋感到担忧,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入夜,一辆马车驶进了宽政坊,在独孤震的府前停了下来,独孤良从马车上低头走下,独孤震的孙子独孤远已在台阶上等候多时,他慌忙上前行礼,“长叔来了。”

“嗯!”独孤良答应一声,问道:“家主在吗?”

“在!在书房等长叔,请随我来。”

独孤良跟着他向书房走去,他淡淡问道:“怀远,封赏的事下来了吗?”

独孤远在右卫担任直长,在这次北巡中,他领兵出任校尉,参加了保卫雁门之战,按照杨广依次递增的承诺,这一仗结束后,他至少能封到银青光禄大夫,但等了大半个月,却什么封赏都没有,令他着实耿耿于怀。

“长叔别提了,大家都说圣上打算赖账,无不愤怒怨恨,说实话,我真他娘……”

独孤远叹了。气,“我真的不想干了。”

独孤良点点头,“你祖父是什么意见?”

独孤远一下子泄了气,“他让我闭嘴,不准再提此事。”

“你祖父是为你好,现在朝廷气氛紧张,他是怕你多言获罪。”

独孤远不敢再多说,领着独孤良来到书房前,他敲了敲门,“祖父,长叔来了。”

“请进!”

独孤良走进书房,书房里光线明亮,独孤震穿着一件宽身禅衣,眯着眼坐在桌前看书,他的眼睛不太好,有一点近视。

“八叔好悠闲!”独孤良笑问道。独孤震把书放下,呵呵笑道!”为什么不悠闲,我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我现在就等着收获。”

独孤良坐了下来,也笑道:“可若不好好呵护成长,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

独孤良只是开个玩笑,他心知肚明,李渊的一举一动,都别想逃过独孤震的眼睛,独孤震从不会做亏本生意,既然投下本钱,他必然要有所收获,但独孤良现在却有另一种担心。

“八叔,我很担心杨元庆,我担心李渊最后不是他的对手。”

独孤震的脸色也有些严肃起来,他默默点了点头,“是有这个可能,杨元庆的政治手腕很高,竟然利用这次雁门之围,获得了圣上的承认,我都有点怀疑,雁门之围就是他一手炮制。”

独孤良一惊,“八叔是说,他勾结突厥?”

“这倒不至于,他若勾结突厥,最后就不会全歼十万突厥军了,我只是怀疑,他入侵马邑郡只是一个引子,把圣上引去北巡,然后突厥便来了,不会这么巧吧!”

独孤良却没有家主这么深远的目光和敏锐的头脑,他确实没有想到雁门之围和杨元庆有关,他沉思片刻,还是不解,“如果真是如此,那杨元庆为什么这样做?”

独孤震冷笑一声,“因为突厥本来就是冲着他去的,他这样做,是祸水东引,不仅保全了丰州,还获得大义,一举两得。”

独孤良沉默了,如果杨元庆真是这样的策略,此人也未免太可怕了一点。

独孤震却又笑了起来,“虽然他很厉害,但你也不要小瞧的李渊,他的手段不亚于杨元庆,只是他比较善于伪装,让我们都觉得他很老实木讷,包括我,我也一度认为他容易控制,可事实上,我发现自己错了,此人绝对深藏不露,他假装木讷来赢得我的支持。”

“八叔何出此言?”

“你看他怎么对付王威?他让王威领河东郡兵去救援雁门,他却把军权给了屈突通,王威便成了屈突通的副将,最后圣上命屈突通率领河东郡兵放驻京城,王威便身不由己调离了太原,夏侯端便捶替王威之职,这一切好像是巧合,可实际上,这是李渊的精心安排,他把军权交给屈突通,就已注定王威回不了太原。”

独孤良轻轻叹了。气,“八叔果然是眼光犀利啊!”

独孤震笑着摆摆手,“李渊就不多说了,不管他怎么深藏不露,对我而言,他都是一只纸鸢,逃不掉我的牵引,这次我找你来,是想告并你一个秘宪”

“什么秘密?”

独孤震取出一封信笑道:“你还记得戚先生吗?”

“记得,他是八叔的幕僚,后来八叔搬荐他做了南郡太宗”

独孤震点点头,把信递给独孤良,“他给我写来这封密信,说荆襄和江南一带活跃着一个秘密团体,叫南华会,规模已有十几万人,而会主你做梦也想不到是谁。”

“会主是谁?”独孤良接过信,惊讶地问道。

“会主便是萧皇后的侄子,巴陵郡大守萧铣。”

独孤良匆匆看完信,他倒吸一口冷气,“他们是要复辟梁朝吗?”

“应该是这样,他们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着最后的机会到来”

独孤良沉吟片刻问:“那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影响非常大,一旦萧铣造反,必将席卷整个南方,建立政权,圣上是将南方视为他的根基,南方出事,他会去江都督战,无论如何也顾不上北方,那么李渊便可以着手准备了,我们的机会即将到来。”

“八叔,我听说今天云定兴已开始着手造船,工期很紧,他是不是又要巡视江都?”

独孤震意味深长地笑了,“我知道,他其实是想逃离洛阳了,只是他现在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只要我们逼萧铣造反,那他的最后决心便下了,他就不得不去江都,你明白吗?我在帮他下定决心。”

独孤良对他的家主佩服得五体投地,老谋深算,滴水不漏,独孤良也兴奋道:“那我们几时动手?”

“不急,等船造好一半时,再动手不迟,我现在当务之急想做的事,是要在丰州开一家药铺,用我们独孤家最好的医生去坐堂。”

“八叔的意思是……。”

独孤震眯着眼笑了起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卷十三 振长策而御宇内 第四章 露出破绽

九月的五原郡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麦子成熟,原野上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俨如覆盖上一面金黄色的地毯,又像金色的大海,厚实的麦穗将麦秆压得弯了下来,偶然一阵风吹过,麦浪翻滚,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麦田里,随处可见收割的农人、士兵、士子和官员,几乎整个五原郡都动员起来。

在九原县以南的官道上,一支从河东来的商队正缓缓而行,几百匹骡马上满载着从中原过来的货物,茶叶、糖、纸、文具和油漆,这些是五原郡卖得最好的货物,看得出,这支商队很了解五原郡的行情。

自从关北六郡成为丰州军的势力范围后,朝廷对五原郡的贸易禁令基本上便名存实亡,商人为了谋取利润,络绎不绝地从关中,从河东组队来五原郡做生意,他们运来五原郡各种急需的货物,包括各种军用物资,却带走五原郡铸造的铜钱,这是上好的开皇五株钱,在中原内极受欢迎。

商队首领是一个三十余男子,浓眉重目,身材健壮,他骑着一匹马上,远远打量农田里的收割忙碌,在他身旁是一个年轻的伙计,他则满眼羡慕地望着这一幕诱人的丰收场景,这种一望无际的麦田在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