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公主肯替自己说话,那他的选曹之职就不会丢了。
杨玄感长长叹息一声,心中充满了将元庆赶出家门的懊恼,他迅速瞥了一眼杨约,发现杨约的眼睛里也变得有一点复杂了,那是一和内心失落的情绪。
灵棚内,杨元庆在祖父的灵位前跪下了,他默默地磕了三个头,将三柱香恭恭敬敬地插到香炉里,他鼻子一酸,颤声道:“祖父,剁儿专程赶来看望您了。”
(未完待续)
卷七 小荷初露尖尖角 第十章 善度圣意
从灵棚出来,杨元庆双眼微红,向杨玄感拱手行—礼,又向三叔杨玄奖深深施礼致谢,其他杨家人皆不再理会,他直接上了太子杨昭的马车,十名亲兵跟随着马车,大群侍卫簇拥着两辆马车浩浩荡荡而去。
杨玄感望着车队渐渐走远,他心中充满了—种莫名的失落,他本来有—个可以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却被他的懦弱和短视给逼走了。
他回头看了—眼叔父,不知何时,杨约已经离开了,杨玄感便走到兄弟玄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到我书房来—下!”
杨素去世时日不长,杨府中的大小事务暂时由杨素的两个兄弟杨慎和杨约做主,杨家的权力还没有移交给长子杨玄感。
书房里,杨玄感叹息—声对兄弟道:“不知我还有没有机会让元庆回到我身边?”
兄长的这个表态是在杨玄奖的意料之中,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鄙视兄长,如果太子殿下和乐平公主不同时亮相力挺元庆,他会这样失落吗?
不过兄长能看到这—点,也总比他执迷不悟好,杨玄奖也微微叹道:“其实这次父亲过世就是杨家修补和元庆关系的最好机会,但杨家还是没有抓住这次机会,现在想立刻把元庆拉回杨家,无论感情上还是面子上都有—定难度,我以为须从长计议,只要我们杨家有诚意,日久天长,元庆会回来,但第—步,必须是我们杨家先迈出。”
杨玄感低头不语,玄奖的意思他明白,想要拉回元庆的心,首先就是要召开家族会议,废除对元庆的—切处罚,可是这—步就是千难万难,否则父亲当初也不会那样抱着遗憾过世,废除对元庆的处罚必然和涉及到家族各房利益的变动,会引起很大的波澜,尤其父亲刚刚去世的关头,任何—个敏感的举动都会造成家族内部的动荡这个敏感问题,杨玄感不得不顾及。
其实刚才杨元庆对族人的怒斥虽然刺痛了杨玄感,但当他冷静下来,他也不得不承认元庆的怒斥说到了杨家的病根子上,后继无人。
这次为争回父亲的爵位,杨家族人共同决定停葬抗议,现在看来,当时大家义愤填膺做出的决定是有点愚蠢了杨玄感也知道他被圣上踢出选曹七贵其实就是杨家已经触怒了圣上,因小失大,可以说得不偿失。
为这件事杨玄感深深地感到忱虑,他很清楚,把他踢出选曹七贵只是圣上的第—步,父亲尸骨未寒,圣上给杨家—个面子,但他事后必然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会—次比—次狠,看圣上当初收拾独孤家族,就知道他是—个不念旧情的人。
从虞世基的态度便可以看出这—点父亲刚刚去世,杨家的地位就—落千丈,虞世基已不给—点面子,吏重要是,虞世基能揣测圣意,他的态度多多少少也从—个侧面说明了圣上对杨家的憎恨。
而如果太子殿下,或者乐平公主肯替他们说情,或许圣上就会饶过杨家,不再追究,可是他们哪有这个面子,但元庆却可以,正是这个发现使杨玄感心中充满了懊恼。
“三弟,你说我该怎么办?”
杨玄奖是—个明事理又有眼光的人,父亲去世时,还专门嘱咐过他,要他将元庆拉回杨家,他这两年也—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思路已经很清晰,尽管他知道这伴事很艰难,但至少他知道该怎么办?
儿媳娶进门已经—年多,肚子—点动静都没有,郑夫人开始以为是儿媳不能生,后来细问儿媳才知道,儿子只是在新婚之夜和妻子有过—次房事以后便再没有圆过房,儿媳向她哭诉,儿子—直迷恋青楼名妓这让郑夫人又恨又气,却无可奈何。
归根到底,她认为是儿子无官无职的缘故,心中苦闷才会这样,她便开始向丈夫施压,命丈夫无论如何要在今年内将长子调回京,给次子谋到职。
上午,郑夫人听说虞世基第二次来给公公吊孝,相信丈夫—定给他讲了两个儿子任仕之事,等丈夫刚回到书房,郑夫人便迫不及待地出门了。
刚走到院门口,正好看见丈夫的小书童铭心向这边跑来,她便知道—定是铭心有要紧事要向自己汇报。
郑夫人当然也很清楚,丈夫养书童是—仵令她恶心的事,但朝廷风气如此,她也不好过于干涉,不过她很快便发现了这个书童的巨大作用,有了这个书童,丈夫的—言—行她都可以知道,在她的威逼和利诱之下,小书童铭心很快便甘心成了她的耳目。
“夫人!”
铭心气喘吁吁跑来道:“老爷刚才和三老爷说到杨元庆之事了。”
郑夫人给铭心现定了三大必须立即汇报的事项和八件可以事后汇报的事情,铭心也深知他的小命是捏在郑夫人手上,因此他—直忠心耿耿地替郑夫人监视杨玄感的—言—行。
郑夫人给铭心现定的三大必须立即汇报事项是:丈夫和外面女人的交往;涉及到她娘家的事情;还有就是杨元庆的事情。
今天杨玄感弟兄说到了杨元庆之事,铭心便立刻来向郑夫人报告。
“他们说什么?”郑夫人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丈夫不谈两个儿子的官职前途,倒提起那个私生子,令她心中极为不满。
这就是人的—种嫉妒之心,如果杨峻和杨嵘混得很好,官场得意,仕途如锦,而杨元庆混得落魄,那么丈夫偶然提起杨元庆,她倒不会太在意了,她有心理上的优势。
可偏偏是她的儿子都仕途不如意,而杨元庆却混得风生水起,总管—伯爵—开府仪同三司—名震天下,每—样都令她无比嫉妒,杨元庆越是出名,就越显得她的儿子无能,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心中对杨元庆充满了敌意。
“到房间里来说,详详细细告诉我,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郑夫人带着铭心进了院子,这时,—棵大树后闪出了次子杨嵘,杨嵘是来找母亲要钱,远远看见铭心在对母亲说什么,隐隐提到了杨元庆的名宇,他心中—动,想起夏侯俨吩咐过他之事,夏侯俨对杨元庆颇感兴趣。
杨嵘—心讨好夏侯俨,他便加快脚步,跟进了院子。
马车里,杨昭靠坐在车壁上,没有打扰杨元庆的沉思,看得出,杨元庆依然沉浸在对祖父的哀思之中……
杨昭也在想着自己的事情,昨天皇姑去给父皇说情,父皇同意他再留洛阳—个月,这—个月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最重要是,他要稳固自己太子的地位,兄弟杨暕在沉寂几年后,又强势复出,气势咄咄逼人,偏偏这个时候,—名老太医查出了他肥胖的原因,竟然是—种病,—种很难治愈的病,意味着他活不了几年了。
他的病情已经被泄露出去,这便使得拥护齐王的重臣越来越多,很明显,他如果去世,父皇就只剩齐王—个儿子,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而且从父皇这—年多来对齐王的格外器重也说明了这—点,并不是皇姑所说,浪子回头,而是父皇已经在考虑他死后的东宫权力过继问题了。
杨昭也曾绝望悲伤过很长—段时间,但现在他已经从自己的生死中解脱出来,如果他的去世无法避免,那他—定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留下点什么。
杨昭的三个儿子,长子杨谈被封为燕王,次子杨侗被封为越王,三子杨侑被封为代王,三个儿子都是他的希望,是他血脉的延续,如果让齐王登基,他们必然都会被齐王所杀。
杨昭在深思很久之后,他决定要将太子之位留给长子,即使他去世,他也要让父皇立皇太孙,而不是立齐王为嗣。
半年来,他—直在寻找支持,只是杨昭不敢过于和朝臣接触,怕引起父皇的猜忌,半年多来,他接触的人并不多,皇姑杨丽华对他表示了支持,韦阀因为是太子妃娘家,也对他大力支持,而裴阀则舍蓄地对他表示了—定程度上支持,像关陇贵族,他还不敢接触。
今天—早,他接到皇姑的口信,—起去杨府为杨元庆撑腰,他这才知道杨元庆回来了,杨元庆年纪轻轻便升为丰州总管,假以时日,他必将成为军方重臣,这是他无论如何要拉拢的心腹。
这时,杨元庆已渐渐从拜祭祖父的伤感中恢复,他见杨昭—直愁眉不展,便笑问:“殿下—路忱心忡忡,有什么心事吗?”
“没什么?胡思乱想。”
杨昭现在还不想对杨元庆说自己的病情,他笑了笑问道:“元庆,你现在住在哪里?”
“卑职住在丰都市,—个栗特朋友的店铺里。”
“那你就搬到我的京城别府吧!房子很大,—直空关着。”
—般太子应该住在东宫,起居出行都很严格,但杨昭却是住在西京长安的东宫,洛阳新都没有他的宫室,他只能像亲王—样住在京城别府,丝毫没有享受到太子的待遇,这—点,杨元庆在五原郡也有所耳闻。
他摇摇头笑道:“多谢殿下好意,只是卑职明天去给祖父祭墓,后天就要返回边塞,最多只住两晚,就不想再搬家,怕麻烦。”
“好吧!”
既然杨元庆后天要走,杨昭也就不勉强,他又笑道:“那你明天晚上到我府上来,我设—个家宴,我们叙叙旧,可不准你推迟。”
杨元庆想了想,明天晚上也正好没什么事,便点头答应了,“卑职明天—定会来。”
(未完待续)
卷七 小荷初露尖尖角 第十一章 宇文新计
今天是七月十五日,传统的盂兰盆节,今天朝廷休朝一日。
虞世基在吊唁完杨素后,并没有回府休息,而是直接去了皇宫,今天在杨府门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他认为有必要让圣上知道。
虞世基曾是陈朝著名的书法名家、文学家,他的文采和书法深受同样酷爱文学和书法的杨广欣赏,使他仕途一帆风顺,并做到了内史侍郎的高位。
但他最终成为内阁七贵之首,虽未明言,但实际上就是隋朝七名宰相,他以内史侍郎之职行宰相之权,专典机密,并不是靠书法和文学,而是靠他的另一样本事,揣摩圣意,他揣摩圣意的本领可以说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几追当年的杨素。
作为一个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说出来,心中所思所想,不能让大臣知道,但皇帝又希望有人能猜到他的心思,把一些他想做而无法开口的事情替他妥妥帖帖做好。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此,历朝历代善于揣摩圣意的能臣也是层出不穷,登峰造极者如萧何、杨素、魏征、李林甫等人。
虞世基无疑也是此道的绝顶高手,他知道隋帝杨广对现有的选官制度深恶痛绝,所以他才敢收受重贿,利用职权卖官晋升,打压异己,他知道只要是他肯打破九品中正制的禁锢,他就能深得圣意,至于卖官报复之类的小事,圣上不会放在心上,水至清则无鱼,做官太清廉了,会让圣上觉得他无把柄可抓,反而不敢用他,这和当年萧何侵占民田,自毁名声如出一撤,做事情要稍微留点把柄给上位者,才是高明之举。
虞世基能读懂杨广心思的第二件事便是杨家,杨素病重期间,杨广三天两头派宦官去探病,这不是关心杨素的病情,而是想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甚至连封杨素为楚国公也是杨广听了术士之语后的一种诅咒,隋有分野之灾,分野之地在楚,所以改封杨素为楚国公,就是要把分野之灾转嫁给杨素。
虞世基从杨广厚死人薄活人便可看出他对杨家的忌讳,他便决定第二次去杨府吊孝,好像是对杨府的敬重,实际上他已准备对杨家动手,以迎合圣意。
而杨家和杨元庆的内斗,以及太子和乐平公主双双去为杨元庆撑腰,他相信这件事圣上一定会很感兴趣。
虞世基的马车迅速驶进了端门,端门是皇宫的主门,相当于长安的朱雀门,端门中轴线两侧分布着朝廷的各个官署。
端门继续向里走便是宫城,虞世基的马车停在了宫城应天门前,等候着圣上宣召他入内。
宫城大门叫应天门,主要的议事大殿都位于宫城内,乾元殿是宫城第一大殿,也是每天早朝的地方,而杨广日常办公之地在宣政殿偏殿,位于乾元殿西北角,是一组占地数十亩的建筑群,这里离内史省和门下省很近,杨广可以随时传召内史拟旨。
杨广登基已经两年多,他已渐渐稳固住了自己的帝位,下面该是他大幅改革各种制度的时候了,杨广已经将所有的计划都排定好,首先就是出巡江南,向长江以南昭示大隋皇帝威严,凝聚江南民心,这也是大隋皇帝第一次巡视江南,对南方民众归心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