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谋略与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谋略与技巧-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诗中,不伦不类,违反了人们已经习惯的正常的逻辑规律,让人感到极度的不和谐,当然会觉得可笑之极。
里根在当美国总统期间,军方决定恢复生产新式的B—1 轰炸机,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里根面对记者的责问,巧妙地回答道:“B—1 是一种飞机吗?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只知道B—1 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军队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吧。”
在这里,里根故意违反了同一律,造成了幽默的氛围。他故意回避记者的责问,用维生素B—1 偷换了轰炸机B—1 的概念,把问题引入到人人都需要维生素这一基本常识中去。
3。否定幽默法否定幽默法,是指在甲乙两事物中首先肯定甲事物,然后通过肯定乙事物而达到否定甲事物的目的,使听者大为开怀,形成幽默。
张老先生70 大寿之时,儿女纷纷前来祝寿。张老先生感喟人生,风趣地说:“爸爸好像一个球,当他有权有钱之时,儿女们你争我夺,此时是篮球;退休之后,无权无钱,儿女们推来搡去,此时是排球;到了行动不便之时,儿女们你一脚我一脚,唯恐踢不出去,此时是足球。”儿子急忙接过话来说道:“爸爸您是橄榄球,我们就算摔得腰酸背痛,也要将您紧紧抱住,绝不放手。”张老先生高兴得笑起来。
此处,张老先生首先就肯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球,是篮球、排球和足球。
儿子却说是橄榄球,从而否定了篮球、排球和足球之说。张老先生也从儿子的回答中看到了儿女们的孝心,当然会大感欣慰,大为开怀了。
(三)幽默忌讳事项1。切忌低俗油滑幽默是一个人才华与智慧的闪光,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表现。那些低俗的、油滑的、无聊的、尖刻的语言,那些嘲笑他人缺陷,拿别人痛楚开心的恶作剧都与幽默无关。目前,相声之所以走入低谷,与部分相声演员文化修养不高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一些演员的表演中,经常搞一些格调不高的恶作剧,说一些低俗的笑话。有些调侃的语言甚至成为定式,如一上台就开始互相取笑对方的身材、长相或者对方的父母、妻子。这种调侃只会让人觉得无聊。
2。切忌冗长幽默的重点往往在最后阶段,是通过暗示和对比出其不意地达到使人发笑,令人回味的效果。但如果介绍过于复杂,修饰过多,语句过于冗长,就容易使听众的注意力分散,冲淡幽默的效果。
3。切忌不合时宜幽默的言语应当服从于一定的时间,一定社交场合,一定的交往对象。
如果不考虑社交场合,不该幽默而幽默,不该有大多的幽默而频频幽默,只会让对方感觉浅薄。对于交往目的而言也是有害无益的。恰到好处的幽默会使你在社交中如虎添翼,而不合时宜的幽默只会使你铩羽而归。
4。切忌与讽刺混为一谈有人说幽默是含蓄的讽刺,讽刺是带刺的幽默,由此可见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在使用中,切忌把幽默和讽刺混为一谈。幽默的言语表现是宽厚、温和而亲切的,讽刺的言语表现的则是尖锐、冷峻而刻薄的。如果你在社交中总是使用带刺的幽默,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更不用说创造和谐的氧围,与人和睦相处,达到社交的目的了。
七、双面沟通与单面沟通社交中说服别人时,同一个道理,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单面沟通与双面沟通是说服时两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单面沟通是指在说服中只强调行为或事件的好处或者坏处,双面沟通则是指在说服中,既要肯定其益处,又要强调其弊端,只是两相比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单面沟通与双面沟通在说服中,各有优劣。单面沟通可以避免相反信息的干扰,论证集中。但处理不好,目标对象台觉察到还有其他信息时,会觉得你认识偏颇,或以为你有意隐藏。若陷于这种状态,信息可信度降低不说,甚至还会引来对方的反感,劝导告吹,连继续说服的余地都失去了。双面沟通可以激起对方的信任,认为你是一个公正的人而乐于接受你的主张。同时,双面沟通还使对方不好反驳,说服更见力量。不过,处理不好,目标对象不仅仅按你的希望接受观点,或许还接受了你相反的立场。这种方法还可能使传输的信息互相干扰使劝导说服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到底使用哪种沟通形式相对更见效力,这需要视具体对象而言。
据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当说服对象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背时,双面沟通效果好;当说服对象与自己的观点有一致倾向,只是稍有出入时,单面沟通好;当说服对象对你所谈的问题,知识经验不足,并且不是很有理解力时,单面沟通效果好;反之,则采取双面沟通。
请看下面这对夫妻的对话。开始是这样的:
丈夫:“星期六晚上,小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你能跟我一起夫吗?”
妻子:“星期六晚上,不知道行不行。星期六我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此时,丈夫应采取哪一种沟通形式更见效呢?这就要视妻子的性格及事情的多少而定了。
如果妻子生性喜欢社交,丈夫就可以采用单面沟通,强调去小王家做客的好处。丈夫可以这样说:“听小王说,他夫人又新学会做几道菜,手艺很不错呢。”“据说,他们还邀请了小张夫妇,吃完饭一起去唱歌、跳舞。”
此时,喜欢社交的妻子必定大为动心,如果丈夫再适当说一些帮助做家务的话,妻子肯定会欣然同意前往。
但是,如果妻子生性不太喜欢社交或者事情繁多,不太想去的话,丈夫就应当采取双面沟通的形式,首先对妻子不想去表示理解,然后比较利弊。
丈夫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最近事情太多,负担太重,感觉有些累,所以不想去小王家。但下去也不太好。小王刚搬了新家,第一次邀请我们,而且又那么热情。再说,他们还邀请了小张夫妇,决定吃完饭一起去唱歌、跳舞,你也可以趁机轻松轻松,是不是呢?”这时,妻子心中比较利弊,认识到利大于弊,肯定也会同意一起去做客。
如果对喜欢社交的妻子采用双面沟通,而对不喜欢或暂时不想参加社交的妻子采用单面沟通,效果肯定不佳。因此,要想说服对方,要想提高你的说服力,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象来决定是采用单面沟通还是双面沟通。
八、焦虑唤起有些事情,道理上未必能讲得通,但情感上却可以使人接受。因此说服既要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同时也不应激起对方的激情,以唤起对方内心的压力或某种威胁感,促其改变态度。
二战时,为配合盟军进攻,丘吉尔决定成立联合作战部,并选派蒙巴顿担任顾问。但这位冲劲十足的海军英雄坚决不买帐,说:“我宁可回到海上去。”丘吉尔厉声回应他:“你难道没有一点光荣感吗?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能在更高的地位参与指挥作战,你却要返回海上去!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难道你还想沉下一艘更大、更贵重的军舰吗?”这里,丘吉尔紧紧抓住蒙巴顿的心理,利用他的爱舰“凯利号”和“克什米尔号”不久前在克里特海战中被德军击沉的事件,唤起蒙巴顿内心的压力,促使其改变态度,担任顾问。
日本松下公司更是用焦虑唤起的沟通方式来唤起全公司员工的激情。日本松下公司总经理山下俊彦非常注重在整个公司造成一种“危机感”和“饥饿精神”,并把此看作是松下经营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企业越大,衰落的危险就越大。他时时用某些企业失败的教训提醒全体员工,使大家在大好形势下也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始终追求新的目标,充满永不满足的“饥饿精神”,从而推动松下公司员工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唤起焦虑,可能产生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控制反应状态,一是抗衡反应状态。前者是控制由焦虑产生的威胁感。比如逃避引起焦虑的信息和场所,想一些与之对立的言论,找一些理由来淡化焦虑情绪。《莎菲女士的日记》
中的莎菲强烈地爱上凌吉士之后便用粗暴简单的拒绝来回避承认突然展示在她面前的凌吉士的丑恶行径,以安慰内心的巨大痛苦和不平静。这就是典型的控制反应状态。后者是承认焦虑感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它。其克服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检索收集更多的信息来抵消威胁性信息;一是改变态度以逃避焦虑状态。当没有足够可以抵消威胁性信息的理由时,抗衡反应便成了改变态度的契机。所以通过焦虑唤起来改变他人的态度,首先应引起抗衡反应,而不是控制反应。
说服中,是唤起高焦虑更能造成抗衡心理状态,还是唤起低焦虑更能造成抗衡心理状态,这要视你的目的而言,并无定律。如果你想劝说对方马上改变态度,那么在注意加强理性说服的同时,诉之于中等强度的焦虑唤醒更有效;假如你并不需要对方马上就改变态度,那么你可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注意诉之于低强度的焦虑唤醒,更易改变人的态度。
中国某迸出口公司在同东亚某国就一套机械设备引进的谈判中就采用了焦虑唤起的方式。在一次谈判间隙,中方首席代表与外方首席代表很随意地聊起了国际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概况。在谈到欧洲市场时,中方代表对英国某大集团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外方代表有点不服气,并委婉指出英国这家公司尚存在一些缺陷。此时中方己唤起外方的焦虑,形成了抗衡心理状态。
接下来,中方在加强理性说服的同时,诉之以中等强度的焦虑感,显示出自己对欧洲技木设备的极大兴趣。并着重提到,5 个月前,英国这一集团公司还曾与南美某国进行过与今天类似的谈判并合作成功。而且,这一集团公司也开始将发展眼光转向亚洲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此时,外方强烈意识到潜在的威胁,十分紧张。于是,在正式谈判中外方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谈判取得了成功。
九、名片效应名片,是一种访客时用的自我介绍的小卡片。名片上面写着本人的姓名、头衔和通信地址。社交活动中递上一张名片,让对方对你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接下去的交谈就顺畅多了。
说服中同样存在递“名片”问题。只不过此名片不是指一张小卡片,而是指在正式沟通前,先与说服对象谈一些与主旨无关的话题,求得某方面的一致见解,强化共同感受后,再表明你需要传送的观点,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平时交往中,谈话前的寒暄、拉家常,其实已是“名片效应”的不自觉运用。
某青年文学爱好者在参加学术会议时,久仰某著名作家的大名,很想与他合影。会议期间,这青年找了个休息时间去拜访作家。青年诚恳地作了自我介绍,并谈到自己读了作家的一些作品后的收获,还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同时还请教了几个不太花费时间的问题。作家饶有兴致地和青年攀谈起来。
临别时,青年试探性地提出合影留念的请求,作家满口答应了。青年利用“名片效应”缩短了与对方的距离,强化了共同感受之后,再提出请求,当然会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正式沟通前,恰到好处地利用名片效应,可以使你在说服对象心中成为被认可和感到亲切的人。共同感受的强化,特别是就一系列问题预备性地取得一致意见后,会大大缓和对方的矛盾心情和抗拒感受,使暗示性和从众性增加,说服往往容易让人接受。
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能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
请看林肯在竟选总统时的一番演讲:
“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特基州的同乡们,密罗里州的同乡们:
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想和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直爽的平民。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力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生于肯特基州,长于南伊里诺斯州,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斯州和肯特基州的人,我也认识密罗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你们中间的一个,而你们也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我。如果你们真的认识了我,你们就会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做对你们不利的事。同乡们,请不要做蠢事,让我们以友好的态度来交往。我立志做一个世界上最谦和的人,决不会去损害任何人,也决不会干涉任何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的,只是请求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你们是勇敢而豪爽的,这一点要求,我想不会遭到拒绝。现在,让我们诚恳地讨论这个严重的问题吧!”
在这次演讲中,林肯利用“名片效应”,使自己的心理名片发挥了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