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者定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劳心者定律-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捶ɑ蛞饧U庑┒际粲谟∠蠊芾怼�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维持一种和当前社会情景相适应的形象,并确保从别人那里获得使彼此双方都愉快的评价。如果一个人的形象能成功地获得别人的赞同,就认为是“有了面子”;反之,形象受到了损害,就认为是“丢了面子”。所以,每个人总是通过印象管理,努力在保持个人的面子,同时也努力使别人保住面子。例如,当一位热恋中的小伙子被女朋友甩了,他总会在别人面前拿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彼此性格不和,而很少痛苦地说,是人家不要我了。雨天当一位女同事穿着一身新衣裙在马路边滑倒时,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着没看见,赶快离开。这样要比跑过去扶她起来效果更好,免得她在同事面前丢面子。当一位领导在台上作报告时,大家都看到他嘴角沾着饭粒,但大家都正襟危坐,谁也不会在会上公开告诉他,那将会使他很丢面子。 
印象管理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事实,每个人有意无意地都在进行印象管理。例如,在家里是一位母亲,在单位就是一位同事,她就不能像对待家里孩子一样对待同事。在家里你可以穿着短裤,踩着拖鞋,在会议上就必须衣冠整齐,而不能穿着休闲装满会议室跑。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你尊重别人,给了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尊重你,给你面子,这样使交往的双方都从对方获得赞同,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美好愉快。而不顾场合、交往对象,一味我行我素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缺乏教养、举止粗鲁之人。当然,也有人利用印象管理,见风使舵,以虚伪的面目欺人。(李军) 
溜冰冠军的经验是:“跌倒了爬起来!”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在日本,有一种称做“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象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差的则会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采取“小题大做”的方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块打碎的窗玻璃”的明智举措。(蒋丽梅)
很多男人同情茶花女悲惨命运,但他们却更想占有茶花女。被污辱的漂亮女孩让人同情,更让男人产生邪念。
——看小仲马《茶花女》有感
 
科斯定理
罗纳德?科斯教授于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有两篇论文影响很大。一篇是1937年发表的《论企业的性质》,提出了被后人概括为“交易成本”的概念;另一篇是1960年发表的《论社会成本问题》,强调了“产权”在经济问题中的重要地位。科斯定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交易。
在经济学家眼中,每个人都是趋利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趋利行为,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损人利己,先损人,才能后利己,如坑蒙拐骗,这与犯罪区别不大;另一类是利己损人,为了利己,在不自觉中损了人,如企业污染。这类行为则比较常见。
钢铁厂生产钢,自己付出的代价是铁矿石、煤炭、劳动等,但这些只是“私人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则是社会付出的代价。如果仅计算私人成本,生产钢铁也许是合算的,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就不合算了。于是,经济学家提出要通过征税解决这个问题,即政府出面干预,赋税使得成本高了,生产量自然会小些。但是,恰当地规定税率和有效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成本。于是,科斯提出:政府只要明确产权就可以了。如果把产权“判给”河边居民,钢铁厂不给居民们赔偿费就别想在此设厂开工;若付出了赔偿费,成本高了,产量就会减少。如果把产权界定到钢铁厂,如果居民认为付给钢铁厂一些“赎金”可以使其减少污染,由此换来健康上的好处大于那些赎金的价值,他们就会用“收买”的办法“利诱”厂方减少生产从而减少污染。当厂家多生产钢铁的赢利与少生产钢铁但接受“赎买”的收益相等时,它就会减少生产。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厂方赔偿,还是居民赎买,最后达成交易时的钢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会是相同的。但是,产权归属不同,在收入分配上当然是不同的:谁得到了产权,谁可以从中获益,而另一方则必须支付费用来“收买”对方。总之,无论财富分配如何不同,公平与否,只要划分得清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相同的——都会生产那么多钢铁、排放那么多污染,而用不着政府从中“插一杠子”。那么政府做什么呢?明确产权,并且有效地保护产权。
科斯定理表明,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有了产权,人们自然会“议出”合理的价格来。
但是,明确产权只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不存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简单地说是为达成一项交易、做成一笔买卖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产品之外的金钱,如市场调查、情报搜集、质量检验、条件谈判、讨价还价、起草合同、聘请律师、请客吃饭,直到最后执行合同、完成一笔交易,都是费时费力的。就河水污染这个问题而论,居民有权索偿,但可能会漫天要价,把污染造成的“肠炎”说成“胃癌”;在钢铁厂有权索要“赎买金”的情况下,它可能把减少生产的损失一元说成十元。无论哪种情况,对方都要调查研究一番。如果只是一家工厂和一户居民,事情还好办。当事人的数目一大,麻烦就更多,因为有了“合理分担”的问题。如果是多个厂家,谁排了污水、排了多少,他们如何分摊赔偿金或如何分享“赎买金”就要先扯皮一番;如果是多户居民,谁受害重谁受害轻,怎么分担费用或分享赔偿,也可打得不可开交。正是这些交易成本,可能使得前面所说的那种由私人交易达到的资源配置无法实现——或是大家一看有这么多麻烦,望而却步。所以说,科斯定理的“逆反”形式是:如果存在交易成本,即使产权明确,私人间的交易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定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各有所指,但并不是完全独立、没有联系。最根本的是明确产权对减少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产权不明确,后果就是扯皮永远扯不清楚,意味着交易成本无穷大,任何交易都做不成;而产权界定得清楚,即使存在交易成本,人们在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易来解决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选择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张旭)
自私自利者,他烧掉你的房子,仅仅是为了烤熟一只鸡。——诺安
 
印刻效应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人们对于第一的印象是如此深刻,而对于第二、第三则没有深刻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深谙“印刻效应”之道,并应用于企业经营之中。韦尔奇在上任的第一次年会上,就提出了“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门就关门!”他还告诉员工:你愿意在第一流的公司工作,还是在不入流的公司鬼混?他宁可把这些失去竞争力的部门卖给对手,也不愿意留在通用公司苟延残喘。对于韦尔奇来说,通用电气要是不能做第一或者第二,还不如让员工选择到其他第一、第二的公司工作。由于韦尔奇坚定的领导信念,通用电气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在经济不景气而使其他企业纷纷倒台的严峻形势下,将通用电气公司做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有人计算过,在市场上最先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场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显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优势。
“脑白金”总裁史玉柱曾多次在营销会议上强调的“史玉柱营销法则”的第一法则就是“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为了当第一,“脑白金”在送礼广告上投入播出巨额广告费。所以每到过年过节,脑白金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就会看得电视观众反胃。因为播出太多,又总是简单重复,令人很反感,曾被公认为最缺乏创意的恶俗广告之首,但它却是推动销售最好的广告表现,留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很多人因此记住了脑白金。虽然每闻广告必皱眉头,但当自己购买保健礼品时,消费者不自觉地就会想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以礼品定位稳居保健品头把交椅,在春节、中秋等送礼旺季尤为火爆,成为“第一个让小鹅看到的保健品”。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同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最有名的,人们只会记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第二个、第三个默然视之。做市场也同样如此,先入易为主,后来难居上。(蒋丽梅)
管住你的舌头,就能保持你的朋友。——乔叟
 
印加效应
历史上,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在经济、政治、生活上都在统治者高度而严格的控制之下,即便是一件小事也要请示最高当局。有一天,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带领一支168人分遣队来攻打印加,强大的印加帝国虽然拥有20万军队,但必须经过层层请示才可出兵。西班牙人抓住时机,先活捉了印加皇帝。印加大军赶到时,看到皇帝被捉,便群龙无首,乱成一团,被几十名西班牙骑兵追杀。最终印加帝国战败了,这一战中被杀死的印加人不下七千,而西班牙人却损失很小。
印加帝国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方式的错误,这种高成本的管理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