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他比做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做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尔在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康德》一书中指出:“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美国的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跨越康德之桥;说白了就是要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康德哲学确实是一座桥,但任何人(特别是学者们)都绝没有死在这座桥的必要!这是因为,第一个想要跨过这座桥的人,恰恰就是康德自己。企业要想腾飞,首要和必须的就是一种超越的气魄,超越自己和他人的大无畏精神。
在碳酸饮料市场上,没有哪两家公司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样,在几十年的较量中演绎出许多缤纷多彩的故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在不停的争斗中一直高居市场高端。1998年香港《南华早报》有一个新闻标题称:人民可乐叫板可口可乐(People’s Cola March on Cocacola)。这种每瓶比“两乐”还便宜5角钱的可乐,吹响了中国本土可乐的反攻号角,“可乐的名字叫非常”、“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横幅拉到了偏僻的城镇,非常可乐成了人民的可乐,成为普通民众幸福生活的象征。
非常可乐刚推出时;可口可乐曾经傲慢且不在意地说:“我们每年都会在全球遇到很多这样的挑战者”,的确,在漫长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有很多可乐品牌在“两乐”的强大攻势下被挤出了饮料市场,但是,娃哈哈集团在配方、质量控制、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都广泛地吸收和学习“两乐”的经验,并独创性地以农村和小城镇市场为据点,“以农村包围城市”。连可口可乐最终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挑战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翻看娃哈哈的历史,娃哈哈企业集团之所以能从一个校办企业发展到今天国内饮料行业巨头,就是因为它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到果奶,到可乐,到矿泉水,到饮料,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使得娃哈哈这个品牌能常保常新,不易被消费者遗忘,牢牢占据市场,份额不断加大。
TCL的李东生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特别是在成功的时候我们还能继续超越,我们就能保持相对领先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就能不断地前进发展。”学习与引进,努力与进取,成就辉煌的刹那,就是那一瞬间超越的风华的展示。
跨过康德的“魔桥”,挥一挥衣袖,带走那一片豪情与激迈,作别的是那已经过往的云彩,因为曾经的跨越,因为未来的追寻。(蒋丽梅)
夏娃的第一句话:太贵了,有没有打折?
钟摆理论
钟摆现象为世人所熟知。一个钟摆,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周而复始,来回摆动。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所以被冠名为钟摆理论。在民主政治中,常常发生政党轮替的钟摆现象,比如在美国,一会儿是民主党上台执政,一会儿是共和党上台执政,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不管哪个党派执政,都必须以宪法为基准,遵守美国民主的基本精神。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钟摆理论的应用。手机近年来是发展速度快、利润丰厚的行业,手机新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日新月异的创新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当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某一特征开始形成偏爱后,就会出现一种习惯性向极端发展的状态。以手机铃声为例。从最初的固定铃声,到自编铃声与下载铃声,从单一铃声到和弦,从8、16、24和弦到40和弦。然而,当这种偏爱达到一定极致时,会出现惯性疲劳,消费者会突然发生180度的逆转,抛弃原有的偏爱,或变得冷漠,无动于衷。这就是手机消费中经常出现的“钟摆现象”。
但如果因为消费者的口味时常发生偏移和转变,因而就漠视“钟摆”的摆动,从一开始就居中不动,却是钟摆的“大忌”。正是钟摆往左和往右,才给时钟的运行带来了动力,使得时针能不停地运转,那么钟摆的左右摆动就变得十分有价值了。诺基亚的手机外观一直备受争议,一句“科技,以人为本”的广告词,“从人出发,替人着想,为人设计”,却始终没有跟上摩托罗拉外观更新的步伐,诺基亚也因此备受争议,媒体报道,最讽刺的批评者说:“再忠实的用户也不会一年到头拿着一个模样的手机吧!”
经营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深思的钟摆趋势,很多企业以较大的摆度从一个战略直接摆向相反的一侧。美国施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入个人电脑行业,他们曾经制定出一个优秀的战略——要把公司从一个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一个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这个战略思想的指导下,80年代曾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个人电脑,为此,公司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但调整的结果是订单丢失,客户电话没有人接,公司的CEO也在上任一年后被解聘。他们很快停止了这一战略,向钟摆的另一段迅速滑去,所以直到今天大概你也没有见到过施乐电脑。
2002年初,世界著名电话通信设备制造集团爱立信公司宣布,将对其产品结构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今后将不再经营手机生产业务。爱立信此次的“不再生产手机”,确切地说,应该理解为“手机生产外包”,即把手机生产环节交由社会制造商承担,其他环节仍由爱立信负责。爱立信虽然整体赢利,但移动电话部分却亏损大约17亿美元。因此,爱立信决定不再“生产”手机,逐步淡化移动电话业务的比重,以削减不良资产。爱立信以手机品牌为支撑的战略从而发生了根本性的“钟摆”。
钟摆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总在不断变化,肉吃腻了想吃菜,菜吃厌了又想吃肉;但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就像钟摆一样,幅度、位置虽然没变,但时间已过了若干。作为经营者,就要掌握钟摆的规律,顺势而为。人生如钟摆,输者常能转变为赢家,而赢家在下次的机会也常常会输。(蒋丽梅)
屁股指挥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就会说什么话。——艾丰
秃头论证
秃头的标准是什么?是掉了十万根头发?掉一万根头发?还是掉了一千根头发?掉了一百根头发?哲学上有一个理论: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茂密的头发脱落了几根,没人会过多在意。但谁也不能断定到底哪根头发的脱落是秃顶的开始,这就是欧布里德著名的“秃头论证”。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而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到了反面。
经营企业就像护理头发,如果不从一张白纸一枚螺钉抓起,精打细算、厉行节俭,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走到了腐败与浪费的边缘。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厉行节俭,就是有口皆碑的例子。他传递给下属的办事指示,都是材质粗劣的信纸,如果文字不多,还会把字裁成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就可以写三条以上的“最高指示”。
空调企业奥克斯有位高层主管,在公司行业会议上发言,大家看他从西服中内袋掏出讲话稿,展开来,两面都密密麻麻地打印满了文字。起初,有点担心他讲个没完,等听上一段后,又为其精辟独到的见解所折服。结果发言时间掌握得非常适度。大家就有些纳闷:讲稿不是有两面吗?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等奥克斯的这位代表从讲台上走下来,大家才发现他的讲稿原来是打印在一份废稿背面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因为——“纸能看就行,不在乎装帧是否精美。大家关心的只是发言内容。”勤俭的风格,已深深地根植于奥克斯的企业文化之中。
把“秃头论证”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较为突出的一家。丰田公司2002年度中期决算报告显示,2002年4~9月,集团销售总额为7。88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7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4%。这6个月丰田的营业收入增长了44。3%,纯利润增长了90。2%,达到5537亿日元。所有这些数字均为公司历史最高纪录。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丰田多赚的这些钱,并非是靠多卖车取得的,而是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的。丰田总经理张富士夫说,增长的3243亿日元收入中,1500亿来自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的努力,900亿来自于汇率的变化,只有800亿来自于销售市场的扩大。也就是说,在增长的营业收入中,丰田靠管理“抠”出来的钱几乎是卖车收入的两倍!可见抓管理降低成本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丰田公司为了尽量减少“脱发”,它的“小气”是很有名的,这家公司内部使用的信封全是旧信封,要求员工们在用过的旧信封上贴一张白纸,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继续使用。公司总务部秘书科的一个科员,发现有许多只打印过一面的废纸,建议公司使用计算机单面打印的废纸,仅这几根毫不显眼的“头发”,一年就为公司节约了10万日元。
秃头是在人不知鬼不觉中慢慢发生的,减少秃头也应该渐进地从细节入手。我们的企业应从管理着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掉发”机会。(蒋丽梅)
国王如果在百姓的园中摘一只苹果,大臣就会砍一棵果树。——(波斯)萨迪
“一度”效应
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很大改变,这种由于气温的变化造成的连锁反应,我们称之为“一度”效应。
“一度效应”中最为敏感的是电力消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一项调查,气温从33℃升至34℃,用电量增加156万千瓦时。2003年夏天我国持续高温,空调与冰箱的旺销,人们用电量普遍增加,中国杭州、武汉、南京等几个城市也出现了缺电现象,一些城市不得不停止工业用电以保障市民的生活用电。
家电商品中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空调器。在日本,夏天气温每差一度,销售量可上下浮动30万台。1993年的“冷夏”致使全行业库存增至224万台,商家不惜忍痛甩卖。对于生产商而言,如果不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就无法掌握市场的前景,只能盲目决策。因此,对企业决策者来说,提高企业承受气候风险的能力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超过29℃雪糕比冰淇凌好卖,超过31℃碳酸饮料比雪糕好卖。对以上情形,气象环境专家认为:流通业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超市、便民店的客流量直接受天气影响,于是店主们在销售活动中也开始注意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信息。日本一家著名的食品超市1996年春在两个城市的20家分店引入了天气预报参与经营的方式,每天早上8时,本部将当天天气预报传给两地的20家分店,经理们便以每6小时的气温、降水概率等数据为依据制定当天的营业方针,后来又增加了未来一周天气预报,进货量与销量更加接近,闭店前剩余商品的废弃损失明显减少。
2004年4月中旬,中国北方的气温骤然升高,北京每天25℃以上的最高气温持续了近两个星期,连续长时间的高温天气给一些“靠天吃饭”的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业利益。北京翠微大厦超市食品部显示:温度升上来以后,饮料和酒走得比较快,每天上货有一二百箱,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有来自德国的统计,夏季气温每上升一度,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售量,得益于这样的商业环境,气象机构便开发出啤酒指数,它是啤酒商调整产量的重要参数。日本则根据“夏季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多一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的现象,开发出“空调指数”。在英国一些大型百货超市,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气象敏感商品,这些商品每天需要采购多少、在一天的哪个时段进货,直接取决于当天天气状况。而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敏感商品指数”,为避免商品脱销或滞销提供了决策依据,为超市“趋利避害”节约大量成本。
通过综合手段敏感地把握住气温变化导致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赢得市场、赢得主动。“靠天吃饭”的同时还要“一叶知秋”。(蒋丽梅)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