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洛德自此之后再也不相信算命这回事了。
另有一回在纽奥良,一位算命师将我们一位医师朋友与他女朋友的命运推测得相当准确。随后,这位算命师告诉我的妻子贝蒂,她将会与我坠入情网。他也告诉她我们将会为儿女所取的名字。事实上,当贝蒂与我眼见算命师朝向我们走来时,两人已先有默契,准备提供对方渴望获知的资讯。如此一来,我们的朋友与他的女朋友才会对此回经验终生难忘。我们遂利用下意识的谙言,向这位算命师透露各种资讯。在座的各位是否曾看过,一些人在计算数字时连带牵动嘴唇的状况?或是在阅读过程中振动嘴唇的模样?现在,我的双唇又硬又肿,完全无法透露属于下意识的讯息——所以令算命师感到相当迷惑。
※ ※ ※ ※
文中所描述的两项情境中,算命师均藉由解读下意识讯息的方式测知他人心事。艾瑞克森本人也早巳发展出此项技巧,而这或许正是他素来享有魔术师与读心人美誉的原因。
故事9:读心术
康乃尔大学中,一群人对于一位学者进行的六位数计算能力表演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这位学者非但可以立即提供你六到八位数字的平方根或立方根,还有项让人惊讶万分的小把戏。他宣称自己会读心术。若有人在大楼中藏起一枚胸针,他只需握住对方的手四处行走便可以找出这枚胸针。
当他们在康乃尔大学中对此课题展开讨论时,我提出建议:「为什么你们不亲自在校园的某幢大楼中藏起一枚胸针呢?你不必告诉我你到底将它藏在一楼、二楼或任何其他地方,但只要我们手牵手在校园中四处行走,我也能立即找出这枚胸针。」
我在一幢大楼的二楼牆上所悬挂的画框中,找到了他插入的胸针。你只不过需要与当事人手牵手而已。当你牵着对方的手行走时,一旦你靠近胸针所在的地点时,便会感受到他手部轻微的退缩。当我靠近特定阶梯时,我立即感到对方手部的反应,于是我选择上楼,走到楼梯尽头时,紧张时刻再度来临。让人转向哪一边呢?当你转向某一边时,你会发现对方双手突然放鬆。而当你转向另一边时,它们又开始显得紧绷,与是你以转圈的方式不断测试方向以达目的地。
故事10:魔术把戏
当我在科罗拉多精神病院实习与担任住院医师的那段时间中,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魔术把戏。当时,院方刚开设了不良少年的辅导中心,院中的每位医师都得轮流执行任务,而那些男孩对此安排都感到异常愤怒。轮值的工作人员遂对必须一连两週应付充满敌意的男孩一事感到畏惧万分,它简直是项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轮到我值班时,一位男孩依约前来办公室,他瞪视着我,我却自顾自地表演起一项简单的魔术把戏。我刻意背对他,不让他看到我玩的把戏。他立即向我证明他可以揭穿我的祕密,并坚持要我当面展示戏法。我只好另起炉灶,表现另一项技巧。事后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一共学了六套把戏,而这消息立即传至辅导中心,每个男孩开始争相来见我,他们想要从我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而我则获得了想自他们身上得知的讯息。这其实只是一项诱使他们和你合作玩游戏,却纯然不知你正在运作的简单手法。
※ ※ ※ ※
「这其实只是一项诱使他们和你合作玩游戏,却纯然不知你正在运作的简单手法。」此番叙述简洁扼要地透露了艾瑞克森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原则——顺应个桉的兴趣,而又同时藉由间接暗示「运作」个桉的潜意识。换句话说真,心理治疗师应设法自个桉身上唤出其久经隐藏的知识经验「乐曲」。不过,在这之前,绝大部分的个桉得先体验自己有如乐器,并允许治疗师着手演奏才行.藉由经验的累积,他们终将学会自行弹奏属于个人的生命乐曲。
故事11:虚张声势的超感应知觉
雷因随同一些受试者坐在桌前展示超感应知觉能力。另张桌前,我与一些其他人对雷因相当不信任。我们挤在一起以便有机会斜瞄到展示者手中出示的牌。当时因为天色已暗,桌上自然亮起电灯。雷因缓缓将手中的牌反面置于桌上,我们这些观察者只需压低头部即可见到由牌卡反面所反射出的亮光,于是我们见到了星形暗影、鑽石方形暗影之类的下同记号。你们知道,每张牌印製的花色均下同,如果你站对了角度,便可看见每张牌卡所反射的光影不甚相同。看似平滑的表面,在某种角度下却会显出凹凸面所反射出的微光。我与吉伯特、华生(与我同在一桌进行观察的另外两位质疑人士)自告奋勇充当受试者——雷因则以为他找到了三位完美的受试者,因为我们全都正确无误地指认出他手中的二十五张牌。
※ ※ ※ ※
一如艾瑞克森在此指出的重点,你不一定非得是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注意到牌卡背面所透出的暗影分别。在某些情况中,你只需要以不同角度或观点进行观察即可获知真相。
接下来的故事中,艾瑞克森描述的是,一位年轻人将观察能力与高度发展的记忆力相互结合后,所展现出的超凡技艺。
故事12:牌戏
在渥斯特曾有位接受我催眠的个桉表示:「我实在下喜欢展示此一戏法,它往往令我头疼欲裂。我认为你应该获知到底箇中原因为何。」于是他告诉我:「你不妨先到零售商店中去买副扑克牌回来,随后将牌散开,挑出小丑牌与多馀的牌。接着,好好洗一下这副啤,足足洗上六次之后再切对半重洗。洗完牌之后即开始下面朝上地逐一发牌,并逐一将它们一一翻面盖上。」接着他又说:「再把这些牌捡起重洗一遍,并将它们反面一一置于桌上。」在此情形下,他将可以正确无误地依序指出每一张牌的内容。那些他曾经正面发牌又一一翻面的牌卡,自此逃不出他的法眼。
随俊他向我说明个中奥祕。你买回的多半是一副背面有着交叉斜线形成细小方格的牌,而那背面的细小方格在牌卡边缘处一向下可能被切割得整齐划一。于是他说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牢记牌卡背面边缘的小方格式样而已——这张牌在此处缺了四分之一角的小方格,那张啤在另一处缺了四分之一角的小方格。我的法宝即是,牢记五十二张牌背面的小方格细微的差异罢了,而此举往往令我头疼不已——我得耗费长久的时间下断苦练才能有些成绩。」他曾利用此招在学校中无往不利,他同时仰赖这小把戏赚了不少外快。
人类的潜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只不过,我们往往浑然不知自身潜力何在而已。
第十一章 治疗精神疾病
治癒精神病患的过程中,艾瑞克森从不试图解决个桉所有的问题。一如面对其他类型的个桉,他努力促成微小的改变,而如此轻微的变化势必导致广泛的转变。由于身受精神病所苦的个桉,面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往往呈现两极化—— 一向以「不是黑,即是白」的极端态度应对周遭人事,艾瑞克森的治疗策略因而非常具体,成效多半立即可见。艾瑞克森处理精神疾病的经验,最早来自于其在精神病院的工作。他的某些重要心理治疗原则,很可能基于这些应对精神病患的体验。他最喜欢运用的两项治疗准则——「说个桉的语言」以及「加入个桉的行列」,必定出自治疗精神病患所获得的领悟。
在其他心理治疗师可能一迳坚持「获取病史资料」,或是企图对个桉「说理」的情境中,艾瑞克森却倾向採取出人意料的步骤。一如我们在「站立的病人」以及「进行一场又一场的赌注」故事中所见的例子,他经常将个桉引到被迫採取行动以及进行选择的紧要关头。
在以下这些故事内容中,我们即将一再见到诸如此类的例证,以及其他许多治疗策略——包括有效操纵与重新建构等技巧。
故事1:进入非现实世界
在渥斯特时,我曾有位病人总是会回应你的招呼。如果你向他提出问题,他会十分快乐地望着你不发一语。他是位彬彬有礼、温驯又安静的人,每日循规蹈矩地至餐厅用餐、上床睡觉,却似乎无话可说。除了「哈喽」或「再见」之外,你很难由他口中听到其他话语。
我逐渐对访谈他的过程感到十分厌烦。我急欲获知他的身世背景与病史资料。显而易见的是,他处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境中。我足足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摸索出进入他所属世界的方式。
某天,我走近他并向他打招呼:「哈囉。」他也回应:「哈囉。」我接着脱下夹克,并将夹克翻转后反面穿上。
随后,我又伸手替他脱下夹克,裡外翻转后再替他反面穿上,然后对他说:「我要你告诉我你的故事。」
我就此获得了他的身世背景与病史资料。加入个桉的行列,如此而已。
※ ※ ※ ※
当艾瑞克森将个人的夹克反转颠倒穿上时,他象徵性地进入了个桉与现实脱节的「反转」与「颠倒」的非现实世界。他并且促使个桉加入他的行列,与他使用相同的「语言」。一旦两人置身在相同的「世界」(反转及颠倒的世界)中时,他们即可以展开交谈。
此外,有关这位病人「总是会回应你的招呼」一事,足以显示出他多半会彷效心理治疗师的行为。
故事2:站立的病人
有位病人曾在医院的精神病房内站立了六、七年之久。他从不开口说话。他会至自助餐厅用餐,然后又回到精神病房来。他会依指一不上床睡觉,并在必要时进行沐浴。然而,绝大部分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站在那儿。
你可以对他说上一小时的话,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某日,我决定採取一项必然会激发他有所反应的步骤。我拿着地板磨光器走向他,这个地板磨光器是由三尺长的方形木板连接着长柄把手製作而成。方形木板上包裹着一块旧地毯,于是你可以藉着来回推动这个地板磨光器摩擦地板。
我拿给他一个如此构造的地板磨光器,并将他的手指一一缠上把手。他直直地站在那儿不做任何反应。每天我都会告诉他:「请推动地板磨光器。」
他开始来回推动仅一吋长的距离,而我每天都会迫使他增长来回推动的范围,直到他一小时接着一小时地磨擦整个精神病房的地板。他终于开口说话,开始指控我虐待他——逼迫他成天拖地板。
我告诉他:「如果你想做点别的事,我求之不得。」于是他转而开始整理病房床褥,并且发表个人意见、述说病史,以及表达内心各种错觉与妄想。不久之后,他即开始有权享受在庭园中自由活动的特权。
他自此在医院的庭园中四处散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可以回家正常运作,先是返家一星期,接着是两星期、三星期至一个月之久。
他依旧是精神病患,却已能够适应外在的世界。
※ ※ ※ ※
此处,艾瑞克森具体说明了引发微小改变,以及逐渐扩充改变范围的治疗原则.我们在许多情境中均可得见艾瑞克森此项作法——尤其是在他治疗恐惧症过程中,如此循序渐进的治疗取向历历可见。藉由此例,艾瑞克森同时示范出他总会直接引导个桉,直到个桉有能力接管自己为止。我个人即曾经亲耳听见他对一位个桉说:「我会继续採取行动,直到你自行展开行动为止。」在前项桉例中,个桉即下断依艾瑞克森的命令行事,直到他打破沉默,抱怨艾瑞克森有意虐待他时才开始自行做主。当文中个桉终于能够「为他自己展开行动」(意即开口说话)时,艾瑞克森方才提供他「其他的选择」。此番抉择能力,正是个桉走向康复之道的首项具体朕兆。
故事3:谁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
在精神病房内,我曾遇见过两位耶稣基督。他俩成天逢人即宣告:「我是耶稣基督。」并且一再强行留住他人聆听他们的解说:「我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
我迫使这两位自称是耶稣基督的约翰与艾伯特,共同坐在长条板凳上,并对他们说道:「请你俩坐在这儿。你们均声称自己是耶稣基督,现在,约翰,我要你向艾瑞克森解释,是你而非他,才是耶稣基督。艾伯特,也请你告诉约翰,你是真正的耶稣基督,他并非耶稣基督,你才是。」
自此,他俩成天坐在板凳上忙着向对方解释,自己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过了一个月后,约翰前来对我说:「我明明是耶稣基督,而那位疯狂的艾伯特却说他才是耶稣基督。」
我乘机指出:「约翰,你知道吗?你所说的话和他所说的话一模一样,他所说的话与你所说的话也如出一辙。我认为你们两人当中一定有一个人疯了,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耶稣基督。」
约翰仔细思索了我说的话一星期之久。他事后表示:「我所说的话与那疯狂的傻子完全相同。他如此疯狂,而我竞与他说同样的话,这一定意味着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