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本《催眠之声伴随你》收录了数十篇艾瑞克森多年来对求诊者及求教的学生所述的故事,记录其对个桉敏锐直觉而创造出来的策略治疗。艾瑞克森精于催眠治疗,临床上大约只有百分之十的个桉使用正统的催眠诱导技巧,但是在艾瑞克森的谈话中往往能巧妙的融入一些技巧,使个桉进入某种程度的催眠状态,来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并快速的解决他们的痛苦,这是其会谈及教育故事之奥妙处。书中多数的故事和桉例后,有史德奈.罗森医师的解说,让读者对艾瑞克森的思路有更清楚的了解。本书中第一章也有其他学者对艾瑞克森特殊的治疗模式及其教育故事的一些解析讨论,这些简要的观点也值得参考。
心理治疗的相关工作者,仔细。印尝每个故事,除讚叹其处理个桉的巧妙外,工作中对类似的个桉,可适当的参酌引用,并能触类旁通增进对治疗心灵问题的能力。而一般读者,也能在此书精采的例子中,看到潜意识心理症结如何束缚人的思想、晴绪、行为,也可见艾瑞克森如何逐步化解这些束缚,解除个桉痛苦,不仅增广对人类心理问题的了解,并可一窥催眠治疗的奥妙。
个人以为本书若能引发读者了解人类心灵的兴趣,进一步希望藉着探索潜意识来开扩生命的视野,提升灵性层次,撷取新的生命力,则此书就不只是具引玉之效而已。生命潜能出版社译作很多催眠相关书籍,对我国读者了解催眠及开拓生命潜能颇多助益,我很乐意为此书写序介绍,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王悟师

.卫生署玉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
 


推荐序——
催眠是无所不在的

催眠一字的由来
 
一八四一~~~~一八四六年间,英国一位外科医师布雷德.詹姆士(Braid JamcS),研究动物本能在治疗上之应用,发现了这种治疗心因性疾病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动物自癒能力),非医药领域所能及,所以他把这种现象取名为Hy pn。S(英文:Hypn。Sis》,经过中文翻译为什麽翻译成催眠,已不可考。
HypnoS,是古希腊第三代的神:王管快乐与自在之神,也代表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睡眠,所以HypnoS也称为睡神,这又是众人对催眠的误解原因之一,认为催眠等于是睡眠,其实催眠和睡眠除了脑波类似之外(相同机构相反作用》,根本风马牛不相于。
催眠现象的产生是讯息单位的超载。在日常生活当中,讯息单位是无所不在的,讯息单位的来源可以分为:语言、非语言以及接收者的心理三大类。语言的一句话,非语言的一个眼神、一个声音、一个碰触、一首歌、一种气味甚至于天气、时间的变化都会引发催眠现象。
环境中的讯息单位只要被当事人接收与脑子的已知连结就会产生所谓的催眠现象,从出生到现在存入脑子的已知资料库,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已知,其实才是讯息单位最大的来源,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行为(接收者的心理)。

催眠治疗师也可以称为再教育工作者
催眠师不是医生,所以催眠治疗不是医疗,催眠师不使用任何侵入性药品或仪器,因为每一个人的脑子和身体本身就是一家最大、最好的製药工厂,由催眠师的引导使当事人的精神放松、肌肉放松,脱离现实产生的愉快讯息符号给脑子,启动自己伟大的製药工厂,这些自身排放的荷尔蒙、生长激素等等,可以调适一切生理、增强免疫系统,而且是没有副作用的。
由催眠师产生的催眠现象,完全在催眠师控制的范围之内,催眠师针对当事人症状背后的原因进行疏通、理解或修正,去除没有价值的错误想法,以正面积极的模式取代,使当事人脱离焦虑、沮丧的痛苦,转换成一个快乐与自在的想法。
依当事人的症状情况判断,如有必要情绪发洩,催眠师也会引导当事人做适当的发洩,甚至于让当事人产生一个类似梦境,在梦境裡发洩(年龄回溯或前世疗法之应用》,这都是催眠治疗的一种技巧应用。
如果适当的称呼催眠师:应该以再教育工作者形容比较恰当。
学习是条永无止尽的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到临终的那一刻仍然在学习当中,因为死亡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学习经验,更何况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而终止了学习,那就是浪费了自己的脑袋,是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了。
本书对治疗个桉所使用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建议,帮助了当事人去除各种错误想法所带来的症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值得与读者们共同参考。
徐明
催眠研究推广工作者
徐明催眠研究推广工作室网站,网址如下:
:。hmi。。tw
:。hypnosis。。tw 


前言

 
谘商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教育故事(他对求诊的个桉以及慕名远道而来的追随者所讲述的故事》非但匠心独具而且引人人胜,堪称说服艺术的绝佳例证。有人认为这些故事精采美妙,仅典藏在精神医学的领域中未免可惜。虽说目的在于治疗,伹本质却隶属更广大的领域:即以马克.吐温为代表人物的美国式机智与幽默。
初识艾瑞克森的彪炳功蹟,是一九六三年我开始在加州帕罗阿图市的心理研究学会担任编务工作时。当时我与杰.哈雷正携手合作编辑《家族治疗策略》(techniques of family therapy)一书哈雷曾录下他与艾瑞克森长达数小时的对谈过程。共事过程中哈雷接二连三地告诉我有关艾瑞森的故事,我往往听得出神,不知不觉掉入彷若被催眠的恍惚状态。此番际遇是我进入家族治疗启蒙经验,对我影响甚钜。事隔十八年后,我竟受邀在此替史德奈.罗森(SidnCy R0s》所编纂的艾瑞克森教育故事集作序,心中感受远非「荣幸」两字所能尽述。
艾瑞克森的奇特风格是介于治疗者、诗人以及科学家之间,因而很难精确地将其贡献予以定位。一些研讨会的记录虽然精采,却失之简略。文字既难以捕捉艾瑞克森在强调重点时所作的停顿、微笑,以及洞察一切的眼神,又无法传达他那深具支配力量的声音与腔调。简言之,艾瑞克森自嘲暗讽的道行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本书编辑罗森却充分克服了此一难题,我实在不知道他是怎麽办到的。艾瑞克森会选择身为门生、同事、朋友的罗森编辑此书,有其眼光独到之处。艾瑞克森的直觉向来正确无误。罗森竟有办法引领读者进入艾瑞克森的真妙天地,写作功力下得下令人折服。记得曾观赏过一场水底的表演节目,观众坐在地下圆形剧场中隔着玻璃窗观看演出。由于水流清澈透明,游近玻璃窗的鱼群好似在空中滑翔一般。
精采的个人秀
阅读此书让人产生与观赏水底秀类似的体验。也许因为罗森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相关资料,我们才能轻鬆汲取箇中精髓。第二早开宗明义即是艾瑞克森向罗森述及潜意识的本质。一如艾瑞克森善于将回忆、个人传记、光怪陆离的想法,或是下平常的事件穿插在他的故事中,罗森也在评论内交织了许多他与艾瑞克森私下接触的经验、个人针对某些特殊故事的相关联想,以及他在治疗工作中具体运用这些故事的方式。此外,他也不断就故事内容牵涉的各项技巧提出概略的解说。罗森的评论堪称穿梭在故事之间的重要讯息。
罗森彷如与艾瑞克森同步以口语进行描述。他的风格友善平实,并且相当直接。下论刻意与否,罗森中立持平的评论,足以凸显艾瑞克森故事本身的光辉与色彩。就整体而言,罗森对每一则故事都知之甚详,他的评论有功效。
我以本书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为例,具体说明罗森的评论如何在故事间穿针引线。文中提及艾瑞克森在偶然机会中必须临时上台演说的小插曲,但他表示并不需要有所准备,因为他对自己多年来累积的知识与经验深具信心。罗森非但在文后再次强调信任个人潜意识的主题,并且立即附上另一则简短小品:'一场轻柔细雪'。字裡行间寥寥数语,却令人难以忘怀,它是有关儿时记忆以及何时埋下记忆种子的描述。在这则小品文之后,罗森又先后呈现另两则主题相同的故事。后者正是艾瑞克森直到四岁仍不开口说话的事蹟。艾瑞克森的母亲对那些颇不以为然的人说道:「等时候到了,他自然会开始说话。」罗森在之后再度插入简短的附带说明,表示这故事十分适用于正在学习如何进入催眠状态的求助者。
接下来的故事更是精采绝伦,称之为「搔刷猪背」的故事。一度凭藉兜售书籍赚取大学学费的年轻艾瑞克森,曾向一位脾气又臭又硬的老农推销手边的丛书。老农起初完全不感兴趣,只希望艾瑞克森别防碍他工作。当老农忙着喂食猪群时,艾瑞克森则下经意地从地上捡起一对木瓦,开始顺手搔刷猪背。老农因此一改初衷,答应向艾瑞克森承购书籍,并且表达对艾瑞克森的欣赏:「原来你知道如何搔刷猪背。」
罗森随即对故事展开评论,并提及他初次听此故事时,正当他问及艾瑞克森为何会选他替《催眠疗法》作序之际。当艾瑞克森详加解释何以对罗森委以重任之后,又意有所指地加了句:「我喜欢你搔刷猪背的方式。」
以上片段足以令我们一窥全书的炫丽风貌,其间每一则故事均有如收藏家所珍视的宝贝,充满着各种回忆——罗森则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这些故事对他个人以及专业方面的下同意义。如果我也是一介敏于观察的老农,必定毫下迟疑地购买此书。史德奈.罗森确实知道该如何搔刷猪背。
——黎恩.霍夫曼(Lynn:Hoffman)
亚克曼家族治疗协会
 


正 文

且请你选择一段往日时光——当你还是个稚龄孩子的时候,我的声音将会如影随形般地与你同在。我的声音将会幻化成你的父母、邻居、朋友、同学、玩伴以及你的老师。我要你发现你自己正坐在学校教室内,而这个坐在教室内的小孩正在为某件事情感到雀跃不已。那是一件发生在许久以前的事、一件已被遗忘的尘年往事。
——米尔顿.艾瑞克森
某人想要在他私人的大型电脑中(而非人类的本性中》寻找有关心智的答桉。他询问那台心爱的电脑:「你估量自己有能力如人类般进行思考吗?」机器,立刻开始分析内在运作习性。最后:它将将答桉列印在一张纸上——诚如这类机器的一贯作为。等待答桉的主人迫不及待上前查看结果,只见纸上工整排列着一行铅字:这令我记起了一个故事。
 ——桂格瑞.贝特森(Gregory bateson)
   《心智与天性》(nind and nature)

第一章 改变潜意识心智
   
  「你尚未觉悟到自己绝大部分的生活深受潜意识的掌控。」当艾瑞克森对我说这句话时,我的反应与那些稍后听我传达相同讯息的求诊个桉如出一辙。我当时以为艾瑞克森式的生活取决于早已定型的潜意识,我所能施力的空间充其量只是对潜意识的既定模式进行了解而已,后来我才明白潜意识内容未必无法加以改变。我们每日的生活经历非但足以变更意识层面,属于潜意识的领域也将深受影响。如果读到一些深具启发性的文章,我的潜意识必定立刻有所改变。如果我与某位重要人物(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人士》会面,潜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事实上,任何心理治疗的正面价值在于当事人深层的改变!!多半来自他与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相遇所产生的结果。
我认为当心理治疗师着力的焦点,在于影响求诊个桉的潜意识心理模式(包括其价值观与行事法则》时,势必较容易促成对方有效而恆久的改变。艾瑞克森十分认可此一观点。他在晚年甚至发展出一套藉以达成具体目标的有效方式——他的教学研讨会。
最后一次与艾瑞克森会晤时,他曾向我解释何以会发展这种独树一格的治疗模式。
「我往往得在单一个桉身上花下大把时间,而我情愿转而教育众多人士该如何思考、如何应付难题。无数来信曾指出:「你彻底改变了我对求诊个桉的方式。」如今,我拥有为数甚多的个桉,但我会见他们的时间却相当有限。换言之,我现在的个桉远较先前为多,伹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却远较从前短少。」
我问道:「这是因为??????」
他回答:「他们来此聆听故事,然后回家改变作为,如此而已。」
显而易见的,「来此暋适隆共⒉坏ゴ浚湮试毯鸥髦制诖攵嘀夭愦蔚墓低ā>倮此担课挥谢嵊氚鹂松嵛畹娜耍芑峋榈讲煌愦蔚拇呙咦刺4耪嫫诖颐峭嵩诖呙咦刺锌诺赜影鹂松晒适麓莸难断⒂胗跋炝ΑK衔绻诰埂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