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扬州吏治大案有所不同,这一次赵祯的言辞少了许多激愤之词,显得平静而淡定;圣旨全没有过多的褒贬之意,只是要钦差大臣欧阳修和粮务专使苏锦将人犯押解回京听审。
与此同时,任命庐州原通判代行知府之责,等待吏部派任新知府;对于庐州保信军厢兵的行为,皇上也显得格外宽容,只要求除了主要参与人员押解上京之外,其余参与的士卒一律释放回归大营,要他们继续履行守卫庐州之责。
苏锦暗暗咂舌,和扬州相比,皇上对庐州这件案子宽容的有些过分,这恰恰也说明了欧阳修的判断是正确的,赵祯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大宋立国数十年,本朝被人称颂为开国以来最繁华的升平治世,在这个时候,居然连出大纰漏,也难怪赵祯觉得闹心。
圣旨下达之后,欧阳修便告诉苏锦,须得马上动身了;苏锦头皮发麻,大发牢骚,这一下连元宵节也没办法跟家中人一起过了,自己一个小破官成天忙活的衣不沾身,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但牢骚归牢骚,事情总归要做,况且这次去京城还有好几件大事要做,就像农夫种庄稼一般,经历数月艰辛,此番正是收获的时候,苏锦只能用来日方长来安慰自己和王夫人。
经历了生死血腥场面的王夫人也算是明白苏锦的苦衷了,这次一举将朱世庸和商会几人尽数拿办,也相当于报了先夫苏默然的仇,王夫人也颇为欣慰,所以倒也淡定如常,只谆谆教导苏锦,一切行为三思而后行,不管以后如何,均需牢记立身持正,无论经商入仕,须得以朱世庸唐纪元等人为戒。
上京之前,苏锦从苏记中挑选了三十多名精干的伙计,这次去京城之后要在京城开办产业,银庄之事也可以上日程,所以人手一定要带足。
在商议随行掌柜的人选的时候,张荣钦倒是自告奋勇,赵大掌柜也毛遂自荐,但苏锦均给予否决;几位老掌柜都已岁数不小,颠簸流离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殊为不智,况且庐州苏记现在一家独大,正需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重新洗牌商会,建立苏记的领导核心之位,这件事非德高望重的张老掌柜和赵大掌柜他们莫属。
苏锦记得去年六月间自己对苏记进行变革的时候,对苏记染布坊的一名掌柜印象颇深,当时苏锦要他背出苏记的老店规二十条,此人负手而立一不漏的尽数背出,给苏锦的印象颇佳。
“此人如何?平日里品行作为可还端正稳重?”苏锦跟老掌柜们说了此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赵大掌柜一拍大腿道:“对呀,他叫钱鹤年,也算是苏记的老人儿了,他倒是口碑不错,几年来在苏记染布坊兢兢业业,虽然染布坊在庐州的生意并不大,可是却是年年盈利,账目也处理的清清楚楚,老朽年前还和张老掌柜及,想把他拔到西城新开的成衣店当掌柜的呢。”
苏锦道:“这么说此人能用了?”
张荣钦点头道:“可用,带上吧,在带上杨小四,这小子现在也历练的不错,脑子也灵活,很合用,大东家去京城没几个机灵的跑腿不行。”
苏锦点头道:“那就带上他们两个,家中之事,还需老掌柜们费心,人手也要招募,银庄今年若能开办起来,那可是要需要大批人手的,要多做人手储备,别到时候慌了手脚。”
庐州城人心尚不稳定,欧阳修留下禁军五都维持庐州城的安定,剩余八都会同一八十名侍卫马军押解着朱世庸唐纪元等十余名人犯于庆历二年正月十三开拔,浩浩荡荡的前往汴梁。
大军后面跟着的是苏记的车队,苏锦遵守承,将从庐州大牢中救出来的白牡丹等人也安排了车驾,远远的坠在队伍后方;那小茉莉自然是不在其中了,苏锦还没有到以德报怨的境界,但跟一个风尘女子过不去却不是他的风格;苏锦并未为难他,相反还赠了几贯钱与她,让她在庐州城自生自灭。
那小茉莉倒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虽然手不能肩不能担,又不肯从良嫁个本分人为妇,自然要靠本钱吃饭,未过几年,居然凭借在扬州学得的伺候人的本事,在庐州青楼中成了炙手可热的头牌;但此女喜欢以挑拨玩弄嫖客为乐,终于在庆历四年秋,两个公子哥儿为了她大打出手,引发家中仆役械斗,那小茉莉夹杂其中竟被误伤致死,真可谓是自食其果。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大队人马行的缓慢,回京城的路正是苏锦去岁离京来扬州的路,去岁来时,正是初冬季节,虽踌躇满志,但当时的苏锦却是担心多于信心。
此番回京,心境大大的不同,年过后气温一天高似一天,冰雪消融之后的旷野远远看去倒是有这一抹淡淡的绿色,特别是这几日,风和日丽,偶尔竟有性急的蜂蝶在空中飞舞,和那时的情景不啻天壤之别;更加不同的便是心境了。
无论如何,粮务之事也算是圆满完成,从朝廷的邸报中也可得知,自扬州府大案通告天下之后,各地冥顽不化的商贾也再不敢观望,纷纷主动粜粮;晏殊也见机的很,立刻便上朝廷,将粮价从惩罚性的三一石高到五,让屯粮户们也多多少少有了些安慰,虽然损失依旧巨大,但起码捞回来三四成的本钱,在性命保住的前下,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足足走了十天时间,正月二十三那天午后,大队人马终于看见了汴梁城高大雄伟的城墙。
先头进城报信的马军飞马赶回,带队的赵都头飞马驰到欧阳修的马车便回禀道:“中丞大人,三司使晏殊大人请欧阳大人在南门外五里等候,说是要准备仪仗迎接大人和苏专使。”
欧阳修一愣,办差官员回京哪有仪仗迎接之理,以往只有大军征战凯旋而归的时候,才会有这般礼遇,晏殊如此做,岂不是有逾矩之嫌么?
猛然间欧阳修心头一闪,差点激动的从马车上滚下来,他连忙命人将坠在后面坐在晏碧云车厢中揩油的苏锦请到队伍前面来,拉着苏锦便上了车,放下车帘。
苏锦看着欧阳修胖乎乎凑上来的脸庞,心里大为恶心,这货是要干什么?
“苏专使,刚才赵都头传来城中消息,三司使晏殊大人要我等在城外五里等候,说是要准备仪仗迎接我等”欧阳修神神秘秘的在苏锦耳边小声道,一口浊气吹得苏锦一阵作呕。
苏锦赶紧让开距离,满不在乎的道:“有什么大不了的,来迎接咱们而已,怎么说咱们也是立了功之人。”
欧阳修翻了白眼道:“迎接是一回事,准备仪仗就是另外一回事,这是逾越礼制之行为,我们如何受得住?大军凯旋才会有仪仗相迎呢。”
苏锦满头雾水,他哪知道这些破规矩,不过一听说这是逾越礼制的行为,倒也明白这里边的厉害,这不是一进京城便被抓了把柄么?
“三司大人难道不知道这是逾越之行?他不至于这么糊涂吧。”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所以我判断,这件事定然不是三司大人的主意,我看十之**,是皇上要来。”
“什么?”苏锦一愣,皇上亲自来迎接?这么面子给的也太大了,但又一想,恐怕真是如此,除非是晏殊脑子进水,否则他怎么会犯此错误。
“那怎么办?”苏锦对这些事是一窍不通,后世哪有这些破规矩,而在这里,规矩不到甚至都会死人。
欧阳修道:“不论是皇上亲来,还是派人宣旨迎接,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当然也不排除三司大人犯糊涂,那就更需小心应对了。”
苏锦道:“怎么做,你说便是,一切按照你的吩咐来,我可是对这些一窍不通。”
欧阳修道:“也好办,咱们离城五里便跪地等候,若是皇上亲来,咱们也是不差礼数;若是有人犯糊涂,咱们也不至于失了礼数,便说不敢受仪仗之礼,跪请仪仗退回,岂不一举两得么?”
苏锦翻翻白眼暗骂一声道:“靠!没进京城呢,先卑躬屈膝当奴才了,这可真他娘的晦气。”
第五四六章给跪了
既然是正式的迎接场合,晏碧云和苏记的一帮人便只能先行进城,庞家媳妇晏碧云跟在苏锦屁股后面,一旦被眼尖的家伙们认出来,岂非平添一番纷扰事端。'。。'
苏锦嘱咐小穗儿和柔娘等人,先带着众人去甜水井胡同北头的榆林巷落脚,彼处宅院尚未退租,正好拿来当落脚之处暂且安顿。
他又叮嘱钱鹤年和杨小四两人约束手下伙计,免得这些乍出远门的伙计们出于好奇到处乱撞,京城比不得其他地方,随便冲撞一位爷,指不定便是哪位皇亲官宦,虽然苏锦不是怕事的主儿,但无端端的惹事他自然是不干的。
末了苏锦又偷偷拉了杨小四到一旁,命他去后面通知尾随而至的白牡丹等人,要她们在甜水井胡同附近寻一家客栈先安顿下来,将地址告诉杨小四便可。
安排停当之后,苏锦才领着王朝马汉等人来到队伍前列,跟欧阳修会合到一起,跟随队伍缓缓的行进到南门外五里亭附近,欧阳修下达命令,全体士兵列队退后五十步,留下苏锦和自己率领十余名随从官小吏站在最前面,这也是规矩,皇上若亲来,持械之兵需退出安全范围之外,否则有冲撞之嫌。
过不多时,远远可见汴梁城南门外锦旗招展鼓乐声响,一大波人马乌压压涌出城门,沿着宽阔的石板官道直奔而来,中间擎出的一顶黄罗伞甚是惹人注目;欧阳修自然认得,那是圣上的銮舆上方的明黄华盖,显然是皇上亲自来了。
欧阳修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跪倒在地,恭候圣驾到来;苏锦也不得不趴在冰冷的地上,五体投地行大礼等候赵祯。
跪下是跪下了,苏锦心里可是老大的别扭,后世便是国家元首巡查,也没见姓给跪下迎接的,到了此处却要卑躬屈膝向皇权致敬,一时间确实接受不了。
“受老子一跪,折你十年阳寿。”苏锦恶毒的嘀咕着,就觉着地面的颤动越来越近,銮舆已经快到跟前了。
赵祯端坐銮驾之上,身侧武官在两侧随行,和晏殊等人喜气洋洋的脸色想比,大部分官员显面无表情;从他们的神色中,可以看的出他们对圣上御驾亲迎苏锦和欧阳修之举颇有些不太高兴。
诚然,当赵祯出要亲自来迎接欧阳修和苏锦之时,吕夷简和杜衍等人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两个人不过是奉旨办差,办完了差事回京述职而已,何须给他们这么高的礼遇呢?特别是苏锦,欧阳修去淮南路调查的本是他矫诏一案,目前尚未有结论,却公然出迎,这算个什么事?
面对吕夷简的反对,赵祯不为所动,虽然于礼制不合,但这回赵祯是真心的要表示一下对自己苏锦等人的赞许。
有些事吕夷简并不知晓,但赵祯却一清二楚。
就在新年前夕,汴梁城中的屯粮已经告罄,汴梁本地本不出稻米,都城地偏西北,天气寒冷干燥,除了麦子和红薯之外基本上无物可种;即便是种了下去,那收成也是惨不忍睹,或许连种子粮都收不上来。所以历年以来,汴梁城都是靠从南方诸州府经运河北调稻米以保汴梁城中用度,城中原本屯粮均以三月为限,多了无处囤积,而且也没那个运力。
粮食紧缺,影响最大的便是这个万人口的大都市,这样的大都市一旦因断粮生乱,其危害远非扬州这样的地方可比;晏殊头发都愁白了半边,但粮务无进展,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筹莫展之际,苏锦却及时的在扬州打开了突破口,当冯老虎以及扬州官吏等一干人被苏锦以雷霆手断迅速处决之后,晏殊赶紧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宣扬,数日之内邸报用加急快马送达大宋各州府。
观望之中的商贾们被这件事吓得屁滚尿流,朝廷的决心昭然,再抱着侥幸心理实在不够明智;这事儿几乎不用权衡,要钱还是要命,答案不言自明。
粮务之事豁然开朗,很快便打开了局面,本来空瘪瘪的各州的官仓一下子便充实起来;接连几场大雪消融过后,运河水位上涨,就在腊月三十的大年之夜,几个月来第一支运粮的船队抵达了汴梁城。
接连四五天时间,晏殊调运了十几只漕运船队到达汴梁,一下子运来了近千万石粮食,在朝廷上下,举城姓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迫在眉睫的危机化解为无形。
这一切两府和朝中各部大多不知情,唯三司和赵祯从头到尾将心在嗓子眼上,他们不是不想告诉众人,而是怕引起恐慌,一旦传到民间,恐慌会像瘟疫一般的蔓延开来,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另外因粮食危机还导致了还一件棘手之事,西北军年前派了数批人来向三司要粮食,李元昊的军队陈兵西北前线就等着西北军断粮之时好大举进攻;大宋国内的饥荒逃不过精明的李元昊的眼睛,他苦等机会制定了详尽的策略,就等着断粮的那一刻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双方哨探奸细犬牙交错,大宋西北军的动静元昊了如指掌,元昊那边的蠢蠢欲动,范仲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