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汶明白了,这是叫他赶紧去找人来。可他刚刚起身,又犹豫起来,他不放心把哥哥单独扔在这个冰天雪地,无人经过的地方。“不行啊,那你一个人在这里……”
赵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他使尽全身力气,挣扎着推了弟弟一把,用眼神示意弟弟快去找人救他。
“好,我这就去,你一定要撑住,我马上就找人来!”赵汶终于爬起身来,慌里慌张地朝那个方向奔跑而去。
跑了不多远,他不放心地回头望了望。这里树林茂密,视线越过一簇簇玉树银花遥望过去,只见哥哥仍然坐在原地,似乎喘得更加严重了。心中陡然地咯噔一下,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站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背后,愣怔起来,若有所思。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他的表情从最开始的沉寂到后来终于有了点紧张,而紧皱着的眉头也跟着舒展开来。他更换了一个方向,朝北边疾奔而去。
因为半路上的这段不长时间的耽搁,等他终于找来人时,赵源已经倒在雪地里没了意识。众人手忙脚乱地好一番忙活,又是按压胸部又是对着口鼻吹气的,他这才慢慢地恢复了一点微弱的气息,可人还是昏迷中的,没有半点清醒过来的意思。
陆昭君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醒了,睡意立即全无。她带着府中医官匆匆忙忙地赶来,正好撞见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大儿子抬了回来。她赶忙上前去,连声呼唤着:“阿惠,阿惠,你醒醒啊!”
赵源依旧两眼紧闭,昏昏沉沉地没有任何反应。她吓得不行,伸手到他脖颈间探了探,隐约能感觉到一点点温度和脉搏,她这才勉强定了定心神,指挥着众人赶紧把他送到她的寝房里。
“大夫,世子的病要不要紧,会不会有什么危险?”陆昭君在旁边站了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地向正在给赵源检查的医官问道。
医官倒是神色如常,颇为镇定地回答:“是哮症复发。按理说过上小半个时辰,就能自己缓解过来。这一次似乎病发得急,又没能及时用药,故而耽搁了。不过还请主母放心,还来得及,没有什么凶险。”说话间,他已经诊视完毕,令侍从拿来药箱,取出一包银针摊开来。“下官要给世子大人行针了,还望主母和其余人等暂时回避。”
“好。”
到了外厅,众人神色紧张地低头站立着,生怕她现在心情烦躁,从而拿他们当了出气筒。只有一个人完全例外,他从人群中慢慢地走出来,在地当中跪了下来。
第6卷 第322节:居安思危
》
陆昭君朝他冷冷地瞥了一眼,大致地猜出了是怎么回事。她并不着急向二儿子兴师问罪,而是先叫过来相关人等,小声地打听了一番,心中有数之后,这才摆了摆手,示意众人暂时回避。
这样的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见她如此吩咐,大家纷纷松了口气,很快就悄无声息地退了个干净,还不忘替她关上了房门。
“侯尼于,你这是怎么了,好端端地给我下跪做什么?”陆昭君问话的语气可没有内容这样客气。她的表情更是冷冰冰的,有如此时屋外的北风,让人看一眼就能立即感受到那彻骨的寒意。
赵汶跪伏在地,叩了个头,声音怯怯地回答:“兄长是和我在一起时发病的,我不小心弄湿了火绒,怎么也打不出火来,只好跑去找人来救,故而耽误了最好时机,罪过不小。”
陆昭君不无鄙夷地瞟了儿子一眼,冷笑道:“早知道你不是个聪明人,有这样的结果自然没什么好稀奇的。”
赵汶非常愧疚,“都怪我笨,怪我迟钝,我没用。要不是这样的话,兄长现在肯定没事了。”
“他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这样?大清早的,你们两个不睡觉不习武,跑到那个地方做什么,赏雪吗?”
“本来他好好的,后来和我说话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背后的树枝,掉落下不少雪花来,大概是他不小心吸进去了……我当时没注意,过了没一会儿,他就开始不对劲儿了,打喷嚏流眼泪的……”赵汶根本不敢回答后面的问题,更不敢直视母亲咄咄逼人的目光,他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微微颤抖了。
陆昭君懒得再问,她已经大致地猜测出事情的经过了。她一脸阴沉的愠色,从桌子上取了柄玉如意,对着赵汶高声呵斥道:“还愣着干嘛,滚过来!”
赵汶知道这一次肯定免不了一顿责打,他早已做好准备,故而膝行上前,老老实实地准备挨揍。
她当然不会手下留情,冲着赵汶的腿上就是狠狠地几下,一面打,一面斥骂着:“你这个痴物,你这个蠢蛋,我看上次打你打得轻了,半点记性都不长!你什么时候能学聪明点?哪怕你有他一半聪明,我也心满意足了。上次当着你们的面说得明明白白的,那个院子里的女人是你兄兄看上了,去年就带回来,准备纳为小妾的。她是你兄兄的女人,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天高地厚,非得过去招惹招惹呢?你兄兄的脾气你们不知道?让他知道了还不得拿棍子打断你们的狗腿?
别以为你是他儿子他就能心慈手软了,他最不缺的就是儿子!再三个月,后院又要有女人给他生孩子了,她正当宠,要是生了儿子,保不齐几番枕边风吹过去,你兄兄就改立她的儿子当世子,到时候咱们娘几个都休想再有好日子过了……”
第6卷 第323节:荣华富贵
》
比起上一次挨揍,这一次简直就是小儿科,挠痒痒一般。虽然腿上的确是痛的,不过完全可以忍受。赵汶一声不吭地听着母亲的教训,根本不敢解释,更不敢顶嘴。
看着他这副老实巴交的窝囊样,陆昭君越想越是来火,加了力气狠狠敲打,“看你整天闷声不语的,还以为你挺有主意,想不到还是一肚子稻草,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等将来慕容家的女人欺负到我头上来,你肯定连个屁都不敢放!”
赵汶的眼圈渐渐发红了,听到这里时,眼中含泪,“家家,您误会我了。就算我再怎么被人欺负也没关系,可谁要是欺负家家,我肯定不会让她好过。”
陆昭君闻言之后稍微一愣,手下的力气自然而然地缓了缓。她毫不留情地嘲讽道:“就你这样,还想充当孝子替我出头啊,你倒是学聪明点给我争口气啊?你以为光嘴巴上说说就行了,要真如此,你兄兄岂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得天下了?阿惠倒是聪明得过了头,要是能分给你点就好了,我也就不用这样日日夜夜都为将来的事情操心了。”说到这里,她脸上的怒气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忧愁。
赵汶小心翼翼地劝说道:“家家,您不用犯愁,儿子以后一定努力学聪明,再也不惹您生气了。还有,大哥是世子,有他在一定能保护好您的……”
她冷笑一声,不以为然道:“将来的事情现在哪里说得清楚,你小时候哪里能想到现在有这样的富贵?本来我一直全指望着他,可他现在身子不好了,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万一出个什么事情,演儿淯儿年幼,你又不争气,那些小妾们肯定要为她们的儿子打算的。那时候我肯定人老珠黄,想保住现在的地位恐怕太难了。”
说话间,她渐渐停了手,心烦意乱地将如意朝地上一扔,陷入了沉思之中。
赵汶早知道母亲是个天性凉薄的人,却没想到她会冷漠明智到这个地步。即使提到她最疼爱的赵源,她的语气仍然是很平静的,甚至一点也不避讳地说出她的忧虑,好像一个局外者在审视着棋局中的每一个棋子一般,异常冷静。
他不敢再插嘴,只能默默地低头跪着,想着自己的心思,体会着母亲这番话里暗藏的玄机。
……
赵源回京后的第三天,入宫朝觐了天子,并且接受了相应的册封。他原本的职衔上,加封了尚书令(宰相),大行台(军政首脑),并州刺史。
大行台的职位实权颇重,原本是赵雍的,只不过这一次赵雍在晋阳开始建大丞相府,显然不打算再回京城继续辅政了,故而这个职务就落在了赵源身上。如此显赫的地位,他又只有十九岁的年纪,能够身兼这么多实权职务,实在是前无古人了。
至于还未成年的赵汶,这一次也跟着沾了光,被封为太原郡公,食邑一千。他一个足不出户的少年,现在已然成了个富家翁,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第6卷 第324节:君臣博弈
》
赵雍虽然位高权重,是这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然而此时的魏国皇室并未完全丧失人心,多年来的汉化结果是培养出一大批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大臣。当年慕容盛在河阴一口气杀掉两千多名大臣,正是想铲除掉支持皇帝的人,以便为自己的篡位道路扫清障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的大臣们仍然有着忠君思想,对赵雍死心塌地的毕竟是少数。傀儡皇帝虽没什么实权,但威望仍在。
故而,赵雍平日里只得伪装出一副忠臣模样,对皇帝恭恭敬敬的。有他带这个头,下面的大臣们就更不敢对皇帝有丝毫不敬了。
赵源这次回京,按理说第二天就必须去朝觐的,想不到突然发病耽搁了。第三天一大早他就去上朝,还特意讲明了昨天没能觐见的原委。
皇帝原本以为他们父子二人如今地位显赫,目中无人,才故意怠慢的。只是瞧了瞧他的气色,的确不怎么好,看起来不像是在说假话。
于是皇帝出于客套地问道:“爱卿这一路奔波辛苦,晚来一天倒也没什么,不必自责。只不过,不知道爱卿生了什么病症,是否要紧?朕可令最好的太医来给爱卿诊治。”
一身绛红色朝服的赵源看起来精神头倒是不错,神采奕奕,但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他恭恭敬敬地回答:“陛下不必记挂此事,微臣只是车马劳顿,偶感风寒,今天已经没事了。”
“话虽如此,可朕原准备与爱卿外出行猎,在几天前就安排好了。今天爱卿身体不适,看来要取消了。”
“这等大事怎么可以轻易取消,微臣现在无恙,正好可以侍奉陛下出猎,又怎敢让陛下来迁就微臣呢?”
皇帝刚才说的只不过是试探话,他很想看看赵雍的这个儿子究竟是个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草包,还是个有真实才学的人。十几岁的黄口小儿当了他的宰相,背地里代替他发号司令,想到这些他就嫉恨得快要冒火。
现在赵源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自然不再客套,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下午时分,猎场的围猎正式开始了。众人并不急着入场射猎,在等待侍卫们圈起猎物之前,先进行了马上步下的武艺切磋,除了文臣之外,其他人基本登台比试,各有输赢。皇帝表现出一副很高兴的模样来,对赢了比试的人鼓掌喝彩,又一一赏赐。
尽管他在言语间对赵源暗示了几次,可赵源每每不是敷衍,就是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开来,一直稳如泰山,并不参加比武。他只好悻悻地顺着赵源的话题心不在焉地聊着。
好在,接下来轮到箭术比试了。这一次皇帝学精了,他主动伸出手来,示意侍卫将他的弓箭拿来,他要亲自参加。这样一来,赵源当然不方便再行糊弄了,只好令随行苍头送上弓箭,跟在皇帝身后下场了。
前面出来比试的都是普通的大臣将领,然后按照品级地位依次攀升。由于箭术最为精湛的大将斛律金正随赵雍在晋阳,这场比试自然没有他的份。冠军有了悬念,众人自然是劲头十足,积极踊跃,想要争夺这个魁首,故而比试过程精彩非常。
第6卷 第325节:侧帽风流
》
其中有一名三十冒头的将领引起了赵源的注意,虽然出猎的武将们几乎全部是胡人,一个个人高马大,威武壮硕,整体水平都是非常高的。然而这个人站在其中,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他不但身材颀长,英武过人,而且还穿了一身华丽耀眼的明光铠,在众多身着裲裆铠的武将之中,显得神采奕奕,雄姿勃发,周围众人似乎一齐成了他的陪衬。
赵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将领,只看到一眼,视线就难以离开了。等这人下场射箭之时,距离他和皇帝所在的位置很近,他看清了这人的相貌,不由自主地抽了口冷气。他微微侧过头去,向他身侧侍立的开府参军杜弼低声问道:“这是什么人,我怎么没见过?”
杜弼回答道:“武川人氏,姓独孤名如愿(独孤信),匈奴人。现任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此人文武全才,治事明敏,有奇谋大略。”
“匈奴人?还真看不出,我以为匈奴人都是容貌粗陋之人,这个独孤如愿,倒是与众不同。他可是匈奴独孤部的?”
(注: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
“正是。其祖父俟尼,其父库者,都是叱咤一方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