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嫡女调香诱惑:思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侯门嫡女调香诱惑:思嫁-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几房倒成了陪衬,还不如一家独办呢!

看看代表长房的安清悠年纪还小,又便又把三房推了出来,这两项谁做都行,就是四房不可!

蓝氏自是不肯,她这一次本是志在必得,当下酸溜溜地道:

“二嫂这片好心,弟妹我是心领了。只是有一事不明,咱们老太爷何等样人,既是做寿,这吃的穿的使的用的,无一不是要用上品,二房那边采办这些东西谁来供货?要不要咱们一起琢磨琢磨?”

这话却是有些打二房的脸了,二老爷安德经是个翰林,清贵是清贵了,可是这家里的银子莫说比之四房,便是比起这两年日趋没落的长房还略有不如。

那些高档货平时家里既是用得少,对于这些京城里采买的商户联系就更少,真要问那闽浙的金鳞黄唇鱼哪一种才叫上品,江南的十字金针绣又有什么讲究,二夫人还真不一定答得上来。

不过这二房过得苦、三房可不苦。

三老爷安德成虽不似四老爷那般有着盐运司的肥缺儿,家里银子可也从没缺过。

想当年三老爷外放过一任学道的实缺儿,如今又是刑部议讼司的正印堂官,那品级比四老爷安德峰还高了一档。

三夫人赵氏早对蓝氏颇多不满,此刻见她拿银子压人,心里更是不忿,当下拔刀相助道:

“四弟妹可是嫌二嫂平日里这高档物件用得少了?也罢!这采买之事我来当了如何?二老爷那边别的如何不敢说,那学问可是响当当的,平日里交往的更有不少高人雅士、当世大儒,这般宗师巨匠若能在老太爷寿诞之日请了来,那才叫咱们安家真正有面子!老太爷想必也会高兴得很!四弟妹若是没有异议,咱们就这般定了?”

蓝氏哪里肯依,这下自然又是另找说辞。

三位夫人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我们这房的人脉广,那个说我们这房银子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之下,这话里话外的却渐渐有了火药味,逐渐演变成唇枪舌战了。

安清悠在一边看着听着,到了这时她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大家族,什么叫做各房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老太爷的一个寿宴,里面竟有如此多的内涵道道,更涉及到了各房的利益纷争。眼看着三位夫人各摆优势各说自家的好话,合办尚且如此,还不知道当初抢着办的时候又争成了什么样子呢!

“三位婶娘,侄女有一言,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安清悠忽然轻轻地说道。

“讲!”三位夫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此刻安清悠一说有话要说,却是异口同声地说了个讲字。

“咱们安家各房各有长处。好比那四婶娘在采买之事上经验丰富,倒不如由她请那供货的商家过来,咱们一同品评一番。好比咱们要买丝绸,不妨约上四五家做丝绸的商人带着样品过来,咱们四房一同品评。哪家的货好价便宜,咱们便买哪一家,所需的银子四房公摊,不知三位婶娘以为如何……”

安清悠所言本是另一个时空里常见的统一招标集中供货的法子,后世虽是颇为常见,但在这时说起来却是甚为新奇。众人微一琢磨,便想到这其中的诸多好处来。

三夫人赵氏率先赞同,可是蓝氏却又不依,心想这若是一同品评,那大房和三房从来走得近,二房看来也不愿自己得了彩头,到时候三方对一方,哪里还有自己说话的份?当下却是又另找说辞只是不肯。

眼看着三房四房又要吵了起来,那二夫人刘氏却又出来摆平衡和稀泥,两边安抚着道:

“大侄女这法子虽然新奇,但是咱们之前却都没这么使过,要不回去仔细想想,又或是找几家供货的商户在自家府里买东西时试试,改日再行定夺如何?”

几位夫人也的确是吵得累了,这一番的互不相让,到底还是依了二夫人这“改日再议”说法。安清悠却是又多看了那二夫人刘氏一眼,却见她虽是两边安抚,眼神中却是有些闪烁不定,心知这也是个有算计的。

虽不愿四房将这做寿之事主导了去,这番和稀泥的用意却未必就是一心要当和事老。估计着是从自己那一同品评的法子里又想到了什么,此刻正在琢磨着如何凸显二房呢。

这一番商议终究是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众人各回各家之际,安清悠却是有些意味索然,心道果然是家业越大人情越凉,虽是一家子亲戚,可是莫说团结,一个老太爷做寿,都快让人打破头了。

四房的掌事人聚在一起谈了一个上午,却只谈出了一个“改日再议”的结果来。

当真是一团乱麻!

不过这等局面却不是自己一个小小晚辈女子所能改变的,安清悠轻轻叹了一口气,看看天色已近中午,转身上了马车,径自奔着自家府邸而来。

只是行到离家近了,却见安七带着几个家丁正在附近转悠,有的守在门口,有的却在街角观望,似是在寻觅着什么。

安清悠心下疑惑,连忙叫车夫停了车,掀起帘子来向那安七问道:

“七叔,这是怎么了?可是家里出了事?”

安七自是识得大小姐的车马,如今安清悠的身份已是不同往日,却是先行了个礼,这才笑着说道:

“回大小姐话,府里倒是没出什么事。只是大小姐莫不是忘了?今日乃是科举发榜之日,在咱们府里借助的沈公子这次可是参加的大比!小姐一早便去了老太爷府上,老爷却是命我带着几个人,守在街面上等着报子来报喜报呢!”

安清悠“啊”了一声,心道自己满脑子的如何给老太爷做寿,如何应付那几房的夫人,怎么却把这件大事给忘了?

当下急匆匆地赶着进了自家府里,径自叫过了几个管事的婆子道:

“摆酒!抓紧时间备出一桌上好的席面!”

文章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放榜之日

大梁国的科举制度,倒和另一个时空里古代中国科举极为类似。

经过县、府、院、乡等层层选拔先考童生、考秀才再考举人等等。

若是中了举人,那便有资格做官,中举之人亦是会被人尊称一句“老爷”了。

不过这时候的“举人老爷”更多只是一种泛称,就像那田间的地主老财也可以被人称作老爷一样。

若非年纪已经很大并且娶妻生子,或是以举人出身担任了有品级的官职,一般人多半不肯接受这类称呼。好比沈云衣这等自重身份的年轻举子,若是自称“老爷”登时便会被许多人笑掉大牙,将他鄙视不已。

最后的大考由皇帝亲自出题,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大考之后七天,便是那发榜之日。

只是这发榜却是个统称,像那三甲的“同进士出身”却是没人给报喜的,应试的举子们需要自己去贡院门口看那贴出来的皇榜,也就是俗称的“看榜”。

到了“进士出身”这二甲,那便是有人给报喜,便如另一个时空影视剧中经常表演的,一个书生坐在客栈,外面忽然有人来报,“某某老爷可在此处?恭喜老爷得中某某科二甲第多少名。”

那报信的官差俗称“报子”,只有经过报子报过的,按照读书人的讲究才算真正当得起“老爷”二字。

至于那一甲的待遇却又更是不同,大梁国为了显示对文人的尊重,这报子却是要从出了贡院便开始高喊“某某老爷高福贵中一甲第三名”、某某老爷蒙恩高中一甲头名”等等,一路高叫着奔到举子事先留居的下榻之处,闹得满城皆知。

一甲的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还要披红挂彩,骑着御赐的骏马在皇宫门前走过享受众人的欢呼,这就是所谓的“打马御街前”了。

只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代可没有电话手机这等快捷便利的通讯方式,若是某人中了一甲,报子举着喜报一路飞奔高叫,好容易到了举子登记的下榻之处此人却因故外出,那却让朝廷是如何的尴尬?

所以聪明的朝廷官员们自然做了心照不宣的变通,报子出了贡院,却是要到那得中功名的举子居所附近,确定此人的确在了,这才高举着喜报一路高喊着过来,省得扑上一场空。

而另一方面,这一甲又哪里是那么好中的?

光是四书五经读得好八股文章做得还不行,什么才高八斗的落魄穷书生一朝得中状元郎那是戏文里才有的故事,这种人顶多中个二甲进士。

真要能中一甲的,那要有钱能参加诗词文会扩圈子传文名,还要有关系拜名士求老师,更要有背景能在主考大人甚至是陛下那里挂得上号,能认得你的字迹那是最佳。

如此种种,才能做成个状元公探花郎之类!

不过好在如此种种因素凑在一起,能够得中一甲前三名的自然是非富即贵的世家子弟。

既是世家子弟,家里面人手自然也就是不缺的。

发榜之日往往便是派了家丁下人守在贡院门口,有报子出来便凑上去问上个一句半句,若是自家子弟中了,自家街面上自然便有家丁下人站好了位置。

等报子倒了街口,一边放着鞭炮一边陪着报子一步步喊将过来,越往家门口呼喊的人越多,倒最后一大群人齐声呐喊气势惊人,既有里子又有面子。这也就是俗称的“喜街”了。

安家对于沈云衣此次大考得中极有信心,鞭炮红纸之类的物事早在许多日前前便准备得一应俱全,此刻安清悠回得府来眼看得已近中午,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招呼下人们摆上庆功的喜宴。

酒席摆上,沈云衣虽然再三推辞,但自然是做了首位,长房老爷安德佑亲自在主位相陪。安子良、安青云、安子墨等一干晚辈下首相陪,安清悠如今掌了家,却是打横落座。

安德佑乐呵呵地对沈云衣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是贤侄大喜之日,想来那功名之事,必逃不过贤侄的掌心。若是得中一甲,怕是以后老夫见到贤侄也要礼敬三分了。”

大梁国的文官最重出身,这大举三年一次,一甲功名更是高人一等。

便如当今皇帝陛下在位三十几年,博得一甲的亦不过百余人之数,倒有大半后来坐上尚书督抚等重要位子,出将入相成了内阁大学士的亦是大有人在。

安德佑是二甲进士出身,这话却既有谦逊之意,又是对沈云衣的祝福之言了。

沈云衣连称不敢,急急站起身来自谦着说道:

“天下聪明才智之士甚多,功名之事皆有朝廷恩典,雷霆雨露亦是陛下天恩,若能得中功名已是万幸,又岂敢妄想那一甲之位?承蒙伯父吉言,这里向大老爷薄敬水酒一杯,晚辈先干为敬了!”

沈云衣这话本是自谦之词的场面话,只是众人吃得一杯水酒,下首坐着的安青云却是抢着说道:

“沈家哥哥也太小心了,你学问当然是最好的!家世背景又是更不用说,沈家老太爷那可是实打实的一方督抚,进一甲有什么了不起?说不定还能中个状元呢!”

安青云这里抢着在沈云衣面前说好话,只是这水平实在太差,这话说得倒像是沈云衣靠着长辈余荫才中功名一样。

沈云衣面子上略显尴尬,安德佑也是眉头一皱颇为不喜,便指点着几个儿女说道:

“你们也都一天比一天长大了,平日里时候少搞些不着调的事情,多学学人家沈家公子,没事多读读书才是正道,尤其是你子良……子良!”

安德佑在这里对着儿女们训话,点到安子良时,却见这二儿子低着头不知在那里偷看着些什么,嘴里犹自小声地嘟嘟囔囔,虽听不清他到底在念叨些什么,但如此场合下居然当众做出此等举动,又怎么叫安德佑怒气勃发!

“子良!你也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怎么还是这么不务正业!站起来!”

安子良墨墨迹迹地起身,脸上一副迷茫的表情,似乎对安德佑刚才所说的话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只手放在桌子底下,犹自在藏着些什么。

安德佑脸上的阴郁之色更浓,一声沉喝道:

“手里拿着什么?拿出来——拿出来!”

安子良扭扭捏捏地把手中之物拿出,安德佑刚要喝骂,却见那书的封皮之上清晰无比的露出两个大字——

论语

一桌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在眼前发生了。

二公子居然在这个时候还在苦读论语?

这不是比老母猪会爬树还要稀奇的事?

沈云衣也是一惊,适时的出来打圆场,端着酒杯说道:

“安贤弟本就天资聪颖,之前不过是少年人爱玩之心太重。如今既知用功,却是专注至斯,便是晚辈看了也是自愧不如实在汗颜,这实乃安家之福,伯父之福,晚辈在这里恭喜伯父了!”

安清悠也是笑道:

“是啊父亲,二弟知道读书是好事,您应该高兴才是。我听人说这男孩子多有小时候玩心重的,怎么让他念书也念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