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嘉只能祝静娴东宫太子妃面试good luck!
因着有这一碴儿事,邵氏免不了让人递口信给赵夫人莫氏,委婉地催了催她找女官的事儿。莫氏听了个大概,便知道事情起于将军府,不敢耽搁,立时择了三四位靠谱的女官,邀请邵氏上门挑选。
倘使倪氏能出个后妃,只消不犯大错,再加上太子党的背景,那便是一代无忧。而倪子温,更会全力以赴地辅助太子顺利上位。莫氏虽与赵文肃感情不睦,但维护夫家的利益已是她多年被教育下来的潜意识,况且,维护太子,也是维护她娘家。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对于静娴的事,莫氏还是挺上心的。
只是辛苦邵氏一方面要安胎,一方面又要为静娴奔走,更有家中琐事需层层料理。静嘉看在眼里,免不得心疼母亲,只问邵氏还有没有什么法子,能不让她这么累。
见静嘉有心帮衬自己,邵氏略加思索,便做了安排——府中事由,交任秦姨娘与静嘉二人并管,又选身边持重之人加以帮衬。
说来,邵氏心里对秦姨娘的芥蒂始终没有淡化,反而因为倪子温这几日多宿在秦氏房中,而渐渐加深。
秦姨娘合倪子温的心,与秦氏这几年自己上进脱不了干系。虽然她文化没有邵氏高,模样没有宋氏俊,论顺从更比不上添香这个通房。但秦姨娘很会讨巧地开始学习烹茶了!
起初邵氏没有注意,待秦氏的茶煮的已经很上道儿了,她才从倪子温偶然一句称赞里得知。茶瓯香篆小帘栊,在古代,哪有男人不嗜茶?哪有文人不爱茶?
秦姨娘没能耐做倪子温的心上人或是掌中宝,做个安安静静的解语花还是行的。最重要的是,在她这里,一个男人文艺小清新的情怀可以被完全满足。
邵氏不傻,照理秦姨娘讨倪子温的喜欢,对她并无坏处。只消她膝下没有儿子,便成不了什么气候。邵氏虽然不快且忌惮,但还可容忍。
可偏偏静娴入了太子的眼,若是当真被封个侧妃良娣,秦氏在府上的地位总会不知不觉地水涨船高……邵氏实在是担心得很。
但无奈,宋氏胸大无脑,添香又够不上来管家的资格,邵氏只好让秦姨娘来担这个事儿了。邵氏不得不盼着秦氏能被这些琐事缠住身,少些伺候倪子温的精力,倪子温也知趣点儿,让自己能痛痛快快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
而之所以这次让静嘉搀和到这些事来,邵氏是希望有嫡女坐镇,府中人做事不懈怠,毕竟秦氏只是个姨娘,出来管家难免会被人说嘴。再则,等静嘉过了生日,便满十周岁,早些学学这家中俗务,来日也好上手些。自己眼下虽不能亲自教她,但让静嘉旁观着长点经验,总不是坏事。
静嘉郑重地领了任务,表示决不会让母亲失望。
邵氏不由得轻笑,她本没对静嘉有什么期望,自然不会失望,反倒是秦氏,盼她本本分分的,别让自己失望才好。
安排好府中之事,翌日,邵氏在出门前亲自领着秦氏、静嘉二人见过了府上几位管事儿,交割好一切,方前赴赵将军府。
秦姨娘倒还是头一次帮邵氏管家。
邵氏头两回怀孕,倪府还没分家。怀敦堂的时候,有婆婆接过手来,怀静嘉的时候,又有弟媳顶上。秦姨娘几乎从未动过任何沾染府中大权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她不敢。
今时不比往昔,邵氏除了信任秦姨娘,别无他法。长女是重点保护对象,把自己收拾好了就行,嫡女年岁还小,底下人免不得会敷衍。
秦氏虽未动欲念,但从一个丫鬟做到姨娘再到如今能管家的这一步,她仍不免兴奋了些。宋姨娘与添香看在眼里,嫉在心里……宋姨娘觉得自己比秦氏尊贵,添香又觉得自己比秦氏本分,比来比去,只得出一个结论:夫人就是偏袒自己的娘家人儿。
在十里开外的邵氏连着打了四个喷嚏,赵夫人皱了皱眉:“姐姐要多注意身子骨儿,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
过了正午,邵氏方回来。跟着回来的,还有邵氏挑中眼的女官陆氏。这陆氏出身虽低,但运数却是极好的。打十六岁入宫时,她一直随着皇后,接着又由皇后亲自安排到了尚仪局中。如今年满三十,皇后依了她愿,将人放出宫来。
放人出宫前,正逢赵夫人找上皇后,说是想寻几个女官来府中教习规矩。皇后便把包括陆氏在内的几个靠谱且愿意的人,一并让侄女儿接出宫去,自行安排。
邵氏瞧着陆氏模样周整,不卑不亢,一眼便相中了。问过几句话,听是宫里尚仪局出来的,喜不自胜,当即拍板定了人,大谢特谢了莫氏一番。
待回府后,邵氏单独为陆氏安排了一座小院,更是让人挑了两个做事麻利的丫鬟前去服侍。等陆氏歇了一个时辰,邵氏才重新请她过来,与三个女儿见见面。陆氏名曰知襄,乃是湖北襄阳人。邵氏便依照宫中规矩,让静嘉等人称之为知襄姑姑。
知襄是宫里出来的人,分寸拿捏得极好。一面向邵氏谦和地称了不敢,一面又以良好的职业素养shock了一把少女们。
知襄的嘴永远弯在一个固定的弧度上,动作速度比静嘉本人要慢整整一拍,既稳重又优雅,侧身避过静嘉等人行礼时,耳环上的珠儿连晃都没晃。倘使宫中连个女官都如此,静嘉要为自家长姐捏一把汗了。
凭着咱们这个档位,就算真能被选中,也只有被太子妃秒杀的份儿吧。
好在静娴和陆氏状态都进入的很快,翌日,陆氏的“礼仪培训”课就被安排进了女孩儿们的课程表,上午读书,下午一日女红一日学礼仪。而静娴则免去所有读书女红的内容,全天候1对1学习宫中礼仪。
陆氏对静嘉、静雅姐妹还算宽容,这几日主要都是练她们如何坐、走、立。而静娴就大不相同了,大抵是邵氏已经向陆氏交代了静娴即将面临的人生机遇,静嘉眼睁睁地瞧着姐姐一天接一天的变化,待到太子妃将入宫时间定下来那日,静娴已是另一番气质,当真应了她名中“娴”之字义——沉静娴雅。
太子妃定在三月初一这一日,设杏花宴于宫中,遍邀各家闺秀。除了静娴自己的大丫鬟春笛做伴,邵氏特地让身边儿的云芦随之一同入宫。邵氏身子不便,又托了知根知底儿的赵夫人代自己将静娴送到宫里。即使是有如此一番安排,邵氏仍不能放心,从静娴出了府,她就一直惴惴不安地与静嘉说着话。
这厢邵氏担心,那厢,静娴也颇紧张。好在赵夫人出入内宫次数多,轻车熟路,一脸“皇宫?不过如此”的表情,略略缓解了静娴的忐忑。
马车停在西华门外,早有宫中轿辇备在门内,一个候着赵夫人,接她去坤宁宫见皇后,另一个自然是安排给静娴的。赵夫人受托于人,自然要帮人到底,送佛到西。只吩咐人先陪静娴去乾西五所见过太子妃,再往坤宁宫见皇后。
照理,大魏朝太子皆是居于端本宫中。然此时未进行受封大典,太子仍住在原先的乾西五所的头所中,二所便是临淄郡王的寝宫。而端本宫尚在修缮,依照太子与太子妃的喜好进行重新布置。
此次邀各位闺秀入宫参宴,便摆在了西头所中,因太子妃才怀上不足三月,正是最危险的时候,是以一切从简,只为了让太子妃把姑娘们瞧个齐全。
乾西五所俱是三进院,如今太子只有太子妃一个媳妇儿,因此住得颇宽敞,第三进改做了一个小花园,适逢早春,杏花怒放,一片轻粉,正是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静娴一身夹花绫披风,仿佛整个人都能入了景去。纵是没有最出挑的模样儿,但这份儿经陆氏严格调(防和谐)教过的气度,却是独一份儿的。
赵夫人目送静娴由女官领入头所,便去了皇后宫中,待用过午膳又与皇后说了几句话才来接静娴。简单问候了两句便径直出了宫,见静娴面色正常,便知无大碍。赵夫人心里有数儿,一般这种点了名儿的,只要不太离谱,就是板儿上钉钉会入宫。加上倪子温如今的地位,怕是静娴的品级也不会低到哪去。
有了这个初步认识,赵夫人一身轻松,把静娴完璧归赵。
杏花
倪府中,邵氏、秦姨娘和静嘉盼呀盼,总算把静娴给盼回来了。
赵夫人过而不入,静娴温声谢了几遍,才迟迟步入府中。云苗得了邵氏的吩咐,正守在垂花门口等着静娴。这会子见静娴气态从容,伴春笛云芦二人绕过影壁,云笛只觉旧日的大小姐仿佛换了个人一般。眉目仍然温柔,却不似以前那么没有存在感。
云苗说不上究竟哪里不同,愣了半晌才迎上前:“大小姐回来了?夫人叫奴婢在这儿候着您呢,说是您回来若是累了可先去宜宁院更衣,不必急着请安。”
静娴一笑,“哪里会累呢,自然要先给母亲请安。”
言罢,娉婷向德安斋去。
此时,德安斋中,邵氏靠在软榻上亲自过目账簿,秦姨娘一旁核计着今日对牌的发放,间或问静嘉两句,用以确认。说是询问,但秦姨娘心里还是有底儿的,不过是为了在主母面前展示自己重视嫡女的一面。
静嘉兀自坐得无趣,只好YY静娴在宫里的状况。她虽然见过太子,但对太子妃一向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究竟是纯心和善,还是笑里藏刀,静嘉都不得而知。即便如今静娴得了太子心意,太子妃又会否让静娴顺利进入东宫呢?
静娴出身固然是干干净净的太子党,但愈是如此,静嘉才愈觉得太子妃会格外忌惮。静娴父亲是太子需要倚赖的官员,更是太子的老师,而静娴未来的长嫂,又是皇后的娘家人。太子妃既不能让老公不爽,又不能让婆婆不爽。那么一旦静娴得宠,太子妃的位置,难免会有所动摇。
而太子妃如今腹中是儿是女尚未可知,太子妃真的会让静娴顺理成章的入宫吗?
静嘉不自觉中已是眉央紧蹙,正这会儿工夫,静娴优雅步入。静嘉没听到云萱的通禀之声,故而慢了一步起身。秦姨娘已是立到一侧,低眉颔首,饶是在亲生女儿面前,依旧是一副恭谨之色。
静娴先向邵氏问安:“母亲万福,女儿回来了。”
继而,静嘉上前,姐妹二人互相一礼。
邵氏仿佛松了一口久悬的气,骤然通畅起来,微微浮出一笑,撂下手中账册,“不是让你先回去歇一会儿吗?怎么这么急着就过来了?”
邵氏神色虽谈不上亲昵,但言语却是十分平和,透露出几分真切的关怀。比之自将军府回来那日的厉声愤色,总算是回归往日的正常了。
静娴也一如过去的听话乖觉,经陆氏教习后,又格外添了些知礼谨慎。“回母亲的话,本就不累,又恐您会惦记,便不敢耽搁,先来与您请安了。”
看静娴这般姿态,邵氏放了心,大概是宴上表现不错,得了太子妃的认可,小姑娘才能有如此轻松之情,不然定是要先躲到角落里自己舔舔伤才能出来应付旁人。
“娘知道你懂事,有什么话,用过晚膳再讲,你且先回宜宁院去好生歇歇,雅姐儿也挂念着你呢。”邵氏是聪明人,纵使自己担着静娴一声母亲,但到底切不断生母的关护之情。当下只作不经意状,侧首向秦姨娘:“对牌你也核查完了罢?我身子不便,你代我送大小姐回去,再让人热碗银耳羹送到‘如梦令’,垫垫胃。”
邵氏参加过几回宫宴,自然知道在那种地方吃是绝对吃不饱的,如此布置下去,秦姨娘与静娴皆是领情走了。
留下的,除了静嘉,还有今日陪着静娴的云芦。
静嘉后知后觉地回过味儿来——对于在宫里发生什么事儿,邵氏完全不需要问静娴,云芦跟在静娴身边,自然将一切看个清楚。都说当局者迷,云芦的描述反而更具有客观性,也不会隐瞒邵氏什么。
静嘉在心中感慨一下儿,姜还是老的辣,这算是跟邵氏学了一手吧。
云芦入宫既是肩负重任,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太子妃说过什么,静娴答过什么,旁人什么表情,即便不能丝毫不落的背下来,却也是记了大半。是以,见眼下时机合适,便主动向邵氏要求汇报工作。
邵氏自然批准,又拍了拍身边儿的位置,让静嘉坐过来。静嘉乖乖坐到母亲身边去,邵氏的手下意识地搭在了微微隆起的小腹上,静嘉伸了过去,与母亲相叠,继而交握。邵氏不自禁露出一抹暖笑,示意云芦开讲。
说书人云芦同学开始绘声绘色地向两个主子讲起了今日宫中境况。
此番入宫的各家闺秀共有十人,除静娴外,还有五个文臣家的女儿,两个武官的女儿,余下两位来自世袭勋爵家中。静娴各方面都算不上最出挑的,论相貌,这文臣中的有一位姚氏很漂亮,一登场就得到了充满嫉恨的注目;论礼节,自然也比不过勋爵家中的二位少女;论文学底蕴或是聪慧程度,文臣出身的连氏更为出彩;论威胁度,最低的也不是静娴,而是一个五品武将的女儿杜氏。
据云芦说,这位杜氏自始至终就没说几句话,都是太子妃问什么答什么,大家聊到热落处,她也只是静静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