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也无心去想谁说出去的,自己是“衣锦还乡”了。
别人说别人的,素香微微抬起头,走过那群人。
他们有点诧异地看着素香的背影,他们心里早就准备好了迎接素香的气恼。
没有想到,她就这样走了?
没有吵起架,心里面反而不自在起来。
待素香走远,他们放低了声音,嗡嗡地。
交换着各自的话。
“她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呢,要是以前我们提城里,她是恨不得跳起来打架的。”
“上次还扔着石子,把我家的二蛋给打的头破血流。”
另一个人,点头附和道:“难道去了城里,转了性?”
也有个人,没有惊讶状,只是狠狠地往地上唾了一口口水道:“呸!不要脸!”
这人是方竹的娘。
其他几人见状,想说的话又吞回了肚里。
这些话只有方竹的娘敢说。
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她的泼辣。
不想说,也没有呆下去的理由,掩着话,于是各自找了理由。
有回家要喂猪的,有要回家煮饭的,有要找小孩的。
一哄而散。
素香不知道这些事情,也听不懂。
只是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守着攒着的银两,踏实地生火做饭,缝补衣物,喂养家畜。
好像生活就会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下去。
闲时地时候,会教狗蛋儿念几句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这些个个都是经典,句句都是名句。
背好一句,就奖励他提出的小要求。
在这些小要求的利诱下,狗蛋儿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素香发现狗蛋儿虽然数数不行,但是对这文字,自成“小天赋”,自己一说变能背下。
最让素香意外的是,狗蛋儿竟然对自己平时哼的那首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感上趣了。
正也确定是唐代以后的人写的,素香抹去苏轼的功劳,教着狗蛋儿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素香一字一句教到。
狗蛋儿也跟着背得认真。
仅一个下午,狗蛋儿竟然能够完整的背出。
素香觉得自己应该对狗蛋儿刮目相看了。
狗蛋儿托着下巴看着素香道:“阿姐,我背了这么长的诗词,我肚子饿了,可以吃了吗?”
素香点了点头,眼睛一眨道:“你说什么阿姐都答应你,只不过你得答应阿姐一件事情,就是以后若是别人问你这些诗句哪里学得,就说自己想的。”
狗蛋儿点了点头。
素香心想:自己这一行为不是在造一个大才子么?弄不好以后,自己还是状元他姐姐。可惜自己是女儿身,要不就凭借着自己的背下来的才华,才倾盛唐。
只不过素香没有想起一句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是后话了。
眼下,要活在当下。
活下去,就要吃,吃了才能饱。再加上一词“美味”,才能真正地称为活在当下。
就比如现在。
灶头里火灶里。
此刻煨着好东西。
阵阵香味四溢而出,蔓延到小院里,勾起狗蛋儿的味觉。激发着他背书的动力。因为阿姐说得,只有等他背完了这诗词,这好东西才能好。才能吃。
素香估算着狗蛋儿的智力,以为几句诗句就会折腾他到此刻,没有想到,竟然只支撑了几个时辰,于是加上了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才能勉强支撑到现在。
狗蛋儿已经迫不急到被香味拉到了灶台前。
狗蛋儿伸手便想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小心烫着,我来。”素香喊开狗蛋儿。
小跪在灶口前,往火灶里看。里面黑乎乎的。
烧透的木柴的火星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是感觉到里面的热气。
素香拿着湿抹布用来隔热;捏着土陶罐的俩个小耳朵,将它从热木柴灰中提了了出来。
轻放在灶台上。
土陶罐表面已经被熏得很黑。
灌口用一片大菜叶子盖着,它靠着土陶罐边沿的地方,已有了些许的焦。
揭开这片叶子,里面钻出一股热气,浓味香人。
闻着这香味,狗蛋儿已经无法控制自己,踮起脚,说道:“阿姐,给我盛一碗。”
素香用木勺舀起一碗。
碗里,是已经被煨得烂乎乎的肉。
肥肉那部分,用筷子轻轻一碰,便已经断掉。只能混着它的汤,吸入嘴中。瘦得那部分,此刻也没有了平日的劲道,与肥肉糅合在一起。
经过一下午的煨,猪的后腿肉充分溶解于汤中。
加上用得容器是土陶罐,加热的是灶里的烧透的木柴。
把最原汁原味的感觉都保留起来。
素香也尝了一口,比自己用天然气煨出来的好吃许多。
最好的美味,不是用味精等调料品加味,而是保留着它的原汁味道。
轻吸吮一口,香浓滑到了胃里。
普通的”土陶罐缓汤”,让香昧萦绕在炊烟四起的乡间。引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第031章 自酿葡萄酒
素香没有想到会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遇到这样的外乡人。
俩姐妹刚吃完,正在擦拭着灶台。
就听见外面传来大黄的叫声。先由大声叫,变成委屈的喊声。
素香急忙走出人,迎面撞来一人————
一位穿着破破烂烂的中年男人,瘦削的脸庞。
虽然他外表落魄不堪,但是他的眼神却坚定,没有怯弱之感,面目也没有一般落魄之人的窘迫之感。
他道:“你家还有吃的么?”
只是个逃荒的外乡人。
素香先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真不凑巧,刚才吃完了。”
确实煨汤是吃完了,连底都没有了。
肚子现在还胀得滚圆。
一连几日的好补,素香的干瘪的皮肤有了一些弹性,慢慢地圆润起来。
猪后腿的肉,脂肪极少,却是高蛋白质。
最适宜像这素香体质补用。
那人看着素香的样子,并没有离去,只是认真的说道:“刚才还闻到你家草屋里飘来的香味,这香味?你们家在煨汤?。”
素香只好说道:“真不凑巧,刚才喝完了。”
狗蛋儿也在一边点头道:“不骗你,真的是喝完了。”
那人略带失望的转身离开,没有素香所想的继续纠缠下去。
看着他歪歪斜斜的背影,素香不忍心道:“你等着,我给你做些吃。”
那人也没有道谢,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大概是体力不支了,看见小院里有竹椅子,伸手拉过来,不拘束地坐了下去。
随后闭着眼睛,不知他是困乏,还是在养神。
灶台边,狗蛋儿拉着素香的衣服道:“阿姐,咱们也不认识他,干嘛要给他做吃的。”
素香清洗着锅道:“你没有看见那位大伯已经很累了么?”
素香的这个解释,其实在自己的心里都显得苍白无力。
只是那一刻的“于心不忍”。
在这“路不拾遗”的地方,让人渐渐地少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防备。
或许是身处昌盛的大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拥有了大自然的宽容气魄。
反正是说不清楚。
那种感觉。
已然是接近傍晚,出去备菜已然不行。
饥饿的人不适合吃干食,容易对胃不好。
需要喝流食一类的食物。
素香熬了一小锅的粥,加了点上次从城里买回来的白糖。
盛了一碗,放上一把木勺子,递到那人的手中。
那人端着粥碗,舀上一勺。
也不心急,放在嘴边吹了吹,这才放心地送入到口中。
在嘴中停留片刻,才吃了下去。
“不错,火候刚到,大米的稻香味也被慢慢的熬出来,不急不躁,刚好。”此人评说道。
素香听这评说,有点诧异,不过是一碗平常的粥,却被他评出这么多形象动人的词。
那人看着素香疑惑地表情,不由得“呵呵”笑几声道,吃了几勺道:“怎么?我说得不对?我还要补充一条,你是个极细心的人,平常吃粥只吃白味,你却在这碗里加了白糖,甜味混合在白粥中,添了几分香甜,更重要的……”
这人停顿了几分,眼神充满了赞许,他继续道:“你见我是饥饿之人,所以加了白糖。”
素香看着他的眼神,明白地点了点头。
他说得很对,白糖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能够补充人的能量。
要不,人一去医院,就是大量的输葡萄糖液呢。
一样的,只不过眼前这人还在走路,只是单纯的饿了,口中之食补补就行了。
那人喝完粥,放下碗。起身,遥望着远方,西边夕阳欲坠,染红了半天天。有鸟停留在树枝上,婉转鸣叫几声,扑打着翅膀,轻盈地落在另一枝头,继续鸣唱。
阵阵凉爽之风徐徐而来,扰乱了几丝发缕。
心生惬意。
“只是可惜,这么好的景致,少了酒。”他道。
素香第一次听有人对这碗自己做的粥,有如此的了解,不仅吃出了它的味,还明白了自己的用心。素香大有知音相见的味道,见他口中提酒,素香立马道:“酒有,你等着。”
有点意外,他没有想到一个姑娘家中还藏着酒。
只见素香进了厨房,从里面抱出一个土色的酒坛,上面用泥土封着口。
看这酒坛用的是泥土封口,看样子还是自酿的。如果是买的,就不会用泥土封存了。
素香将坛子小心地放到小木桌上。
朝那人笑了一下,露出浅浅的酒窝道:“这是我自己酿的酒,刚好一月有余了,看样可以启封了。”
素香边说道,边接开坛口的泥土封。一接开。
酒坛中,一缕酒香涌了出来。
这酒香昧道.沁入鼻尖细细的毛孔,毛孔仿佛如嘴一样,纷纷张开。几分醉人,又几分甜人,微带酸,舒展了所有的闻觉。
第032章 闲话
素香轻抬起酒坛子,往小木桌上盛酒的容器倾倒里面的新酒。
盛酒的容器也用得特殊——
找不到高脚杯,也找不到青铜酒杯,是用竹筒制成的。
但见,一股清流倾入竹筒中。
流淌在碧绿之中,仿佛如山中绿色掩藏的清泉。
素香将竹筒递到那人面前。
那人极为赞许的端着酒杯,刚才心中还有几分迫不及待,现在看着美酒近在眼前。
竟然有点舍不得。
他是第一次用竹筒喝酒,刚才还在心想可惜,若是将酒倒入碗中,岂不是毁了美味。
将竹筒放到鼻下一闻,向素香问道:“用葡萄酿造的?”
素香点了点道:“是用新摘下的葡萄酿造的。”
当初素香种葡萄,也是想着葡萄熟了,自酿些葡萄酒喝。
葡萄酒不同于小麦酿造的酒,它度数低,还带甜味,更多的时候,素香看重的是它“活血,驻颜”的功效。
那人摇了摇杯子,轻饮一口,果香润在口中,发酵的酒香味潜藏在舌尖。
先是微酸,几点微苦,最后是甜味混杂其中。
轻吞下酒,口中余韵,回味。
放下酒杯,那人道:“王翰曾作诗道‘葡萄美酒夜光杯‘。可惜,没有白玉杯衬托这酒的美味,不过,这用竹筒,倒真得是别有一番味道。”
语气中几许惋惜,几许满意。
“下次若是有机会,得来白玉杯,可以盛上一杯,再用竹筒盛一杯。”素香笑道。
那人听素香这一言,“哈哈”自笑了几分,说道:“有趣,有趣,想不到这乡野也这样聪明的女子。”
素香,被一个陌生人这样称赞,不免有了几分不好意思,声音略微道:“只不过是随口道来的。”
不过这人,虽然外表窘迫,但是他口中所说的话,都让感觉如遇春风。
直觉告诉素香,他跟一般要饭的外乡人是不一样的。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是却没有多加猜想,只愿多说些许话语,唯恐浪费掉这时光。
难得遇到这样人,句句都说道素香的心里。
相见几分恨晚。
那人坐下,坐姿不刻意,也没有拘谨,只是慵懒地坐在竹椅子上,小品着葡萄酒,与素香说着话。
“你这好葡萄酒,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心中有几分好奇,这味醇的葡萄酒,是需要长年有经验的老酿酒者才能酿造出来的。
眼前这个小丫头看样子,也不过十五、六岁。
更是她自带的那几分从容不迫,让他几分好奇。
素香看出来了他的疑惑,既然他能品,肯定也知道酿造葡萄酒的工序是极其简单的。
而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好坏,只是跟经验有关的。
自己在现代,也是反反复复制作葡萄酒,才产生了“顺手捏来“的感觉。
熟能生巧,大概就是这意思。
素香几如实回答道:“只是以前反复酿过。大概熟能生巧了。就跟穿针一样,日日传针,闭着眼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