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宁撂下手中灭了火的灯笼,屈着腿半跪半坐在他身边,娓娓说道:“我对你从未有过半分隐瞒,你心中有事却不说给我听,硬生生地敷衍我,叫我回去,是不是违背了我们当初的誓约?”
扶苏恍惚地看着她,眼色逐渐转暖,不再有了抗拒的意思。
她见寥寥数语起了成效,便巴巴儿地凑近一些,借着窗前孤零零的烛光,直视扶苏眼底,复语道:“我不是伺候你吃饭穿衣的侍女,与青茗她们大有不同,她们可以置你一人于不顾,我不能,至少……它不能。”
说到最后,宛宁一扬脸,单手在小腹上一捋,定定看着对面的人。
“扶苏,我话已至此,你还坚持要赶我回去吗?”
听她一席话说得很是诚恳,扶苏心中一跃,与她视线相交,然后合掌缚住她的手。
那双手在萧瑟秋风里被吹得久了,透着彻骨的凉意,他半是怜爱半是欣慰地握了一会儿,又是良久的沉默。
宛宁静静打量他的神情,瞧不出什么端倪,心中却是一沉。
她刚才那番话说的底气十足,可真是这些年来最不憋屈的一次释放。只不过,虽然话说的漂亮动听,心里却还是存着一点后怕的。扶苏半天不发一言,天知道是不是对自己厌弃。她的那双手依然乖乖躺在扶苏手心,却是越待越凉,渐渐没了温度。
好在这非人的心理折磨只持续了须臾。
扶苏凝神想了一想,犹豫着从怀中掏出一物,说道:“这儿有一封谏书,你且看一看,我打算明日呈给父皇。”
宛宁满脸疑惑地垂手去接,心想着扶苏从来不和她探讨朝务,今天怎么会让她过目一封谏书。疑惑的同时,她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扶苏是为国事所扰,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
她通畅地舒一口气,抽神看向手中的竹简。
烛光昏暗,宛宁向窗纱下的月影挪了挪位,这才看清那是一方薄竹箍成的奏疏,从形制来看,的确是陛下所规定的奏疏模样。
不及多想,她垂头逐字去读。
扶苏的字迹宛如行云流水,提笔间横竖勾连,一撇一捺绵软无力,已经失去了小篆的的规整方正,可以看出是在纷乱心境下写就的。
宛宁粗粗读过一遍,却是句句触目惊心,一字一辞像刀尖儿划过她敏感的神经。她脑中如冷风刮过,灯火明灭,不仅是因为谏书的内容,更是因为一件要事已经在她浑然不知的时候悄然来临了。
——原来,父亲近日上书陛下,请准焚尽天下诗书!并且,陛下批准了焚书之议!
更为重要的是,扶苏竟然要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驳斥父亲的奏议,在奏疏中直言上谏,指责陛下此举有违人文之道。
宛宁双手阖上奏疏,胸口陡然一阵泠泠凄寒,见他直直地盯着自己,墨玉般的瞳仁中投下束束清光。
扶苏缄默片刻,开口道:“我知道我所驳斥的言辞略为激烈。你与丞相父女情深,会不会因此记怪我?”
宛宁避而不答,心中涌起一万个追悔,最终却只有一个“傻”字可以形容自己。她怎么能忘了在这段历史中,篡改诏书、陷扶苏于不义的人不只是赵高一人,而是着名的“篡位三人组”——赵高、李斯、胡亥。
之前她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想不透父亲怎么会陷害自己的女婿。如今看来,假如李斯除了贪恋权位之外,唯一足以说服人的,就是这场关于“焚书与否”的政治交锋了。也许,父亲由此开始记恨扶苏,也许,今天便是这一切的滥觞……
她再一次埋怨自己当初没能好好读一读秦朝历史,以至于一直以来活的懵懵懂懂,至今都让时间牵着鼻子走。
扶苏犹豫半晌,又问:“你不答话,一定是会记怪我。”他欠身站了起来,单手拂衫道:“诗书绝不可以焚毁,此举祸害无穷……”
扶苏滔滔不绝的讲着,她一句也没听进去。李斯是一朝丞相,党羽众多,假使扶苏上书直谏驳了李斯之议,必定会招来众多大臣倒戈。最重要的,李斯是她的父亲,更是扶苏的岳丈!
这一折腾,其中牵扯甚广,并非她一介女流可以理清的。
宛宁顺着他的思路琢磨,恍然间失笑,扶苏竟还在纠结于自己会不会因此为难。
她才不会为难,真正让她作难的,是事已至此,她该做点什么来挽救。
宛宁稍加措辞,缓缓道:“扶苏,你从未与我议论过前朝之事,我对此也不甚了解。我不是小气的人,一面是生身父亲,一面是结发夫君,若要比较起来,你在我心中比父亲还要重上几分呢。”
她浅浅叹一口气,看扶苏眼神笃定,示意她继续说下去,便开始委婉劝道:“陛下既然准了父亲的意思,想必回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父亲年纪大了,所求早已不是步步高升,而是……子孙绕膝、阖家幸福。”
话音飘渺,逐渐低不可闻,宛宁不得已又拿出了手里的最大杀器,引着扶苏的手覆在自己小肚子上,软侬侬地说:“我和父亲一样,只求有人膝下承欢……”
扶苏的眼睛有一瞬迷离,随即又恢复了如初的笃定。
他何尝不想阖家幸福?父皇的女人几乎多得数不过来,他的母妃孤身独守宫中多年,多少年来,他所求的就是能有个安稳、有人情味儿的家,现在好不容易这个家终于建成了,对于岁月安稳,他求之不得。
只是幸福和气对于生来就处在权势中心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他前日还曾许诺,说要陪她回丞相府探望岳丈,转眼间局势弄人,他居然要公然站在岳丈的对立面了。
宛宁望着他眼中稍纵即逝的柔软,自知劝说无力。扶苏虽然性情敦厚,但从不是没有主见的人,或许正是因此,他才能在一众公子中脱颖而出,得秦皇赏识多年。
正当她思绪飞远的时候,扶苏在她额头怅然一吻,唇上满是爱意和歉意,目光亦是炯炯有神。
宛宁掉过脸去,心中有意闪躲,但还是没能躲过那凉薄的一吻。
他稳稳向书房外落步,同时说道:“时候不早了,回去睡吧。”
她听明白了扶苏的意思,心里知道再劝说下去也是徒劳。只是突然紧攥住他的手,跪坐在地上纹丝不动。
扶苏纳闷她怎么不随自己回去,旋即柔声道:“明日还要上朝。”
她只觉得额角突突乱跳,隐约中预感到风雨欲来,只恨自己没有本事力挽狂澜。于是扶着额角站起来,心中暗道:“真宁愿你明天爬不起来,上不成朝。”
作者有话要说:
、风雨欲来
第二日扶苏照旧拾掇妥当了去上朝。
西南角的仆役房里响过三声雄赳赳的鸡鸣,已经过了拂晓,天边笼起一片彤云。虽是一夜无眠,宛宁却也不想再睡了,遂换好了衣服,趁天色还早携人去池塘边喂鱼。
扶苏最爱的那一尾金线锦鲤又长了寸许,一见有人靠近池岸,甩着红尾连连雀跃,激起满塘的涟漪。
宛宁漫不经心地撒着鱼食,云意跟在她后头,手捧鱼食笑道:“亏的公子最爱这一尾,瞧它欢实的样子,着实叫人挪不开眼睛。”
宛宁嘴角不由地往下一沉,“金鳞岂是池中物”,它这哪是欢实,分明是不甘和芸芸尔尔屈居于池中。
她由此想到扶苏,难怪他尤为喜爱金线锦鲤,他与它一样,都是个中翘楚,不甘心做凡品……
一名浣衣的宫女正从寝殿里抱着旧衣出来,她折了折手上的衣物,忽然插嘴道:“俗话说‘鱼儿出水跳,必有大雨到’,看样子一会儿准要降大雨。”
果然,刚到了正午时分,天边突然乌云滚滚,午间太阳的锋芒被遮去了一半,只听轰隆隆一声贯耳巨响,天空撕开一道口子,豆大的雨点夹着雪珠子刷刷降落,打在宫墙上、打在玄黑色的亭台屋瓦上,嘣嘣作响。
分明还未入冬,居然下起了雨夹雪。
雨雪交加遮挡了视线,在半空中织出一片白茫茫的锦帷,散了朝的文武百官纷纷撑起竹伞驱车离去,其中有些不小心被浇湿了衣裳的,分外狼狈,提着湿哒哒的官服暗啐几声,喝令车夫快马回府。
宛宁换了一身厚重的白裘勾银线大裳,提伞站在祈年宫门,细密的雨雪顺檐而下,打湿御街的青砖。
伫立在宫门的雨帘后,久等不见扶苏,却等到胡亥的宫车疾驰而过。她略微诧异,扶苏一向是行在胡亥前头的,怎么今天出了意外?难不成,那封制止焚书的奏疏一经递上去,就惹得陛下大怒?
她茫然向那乘车马里望了一眼,车帘重重,根本看不见胡亥的身影。
倒是赵高和宋洵一前一后立在车头,宋洵不经意转头朝祈年宫的方向看了一眼,神色中流露着异样,视线扫到提伞静立的宛宁,心头一震,很是愕然。
两人相互觑了一眼,宛宁的眼色笃定而决然,宋洵反而怯了三分。很快地,他摆正了头,继续气势昂扬地挎刀立在赵高身后。
如今,宋洵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跪地求人救命的童男,他被赵高看中,一、二年间受到层层提拔,稳坐望夷宫头号护卫的位置,是胡亥的近身侍臣,比当日在阿房宫相见时更加威风抖擞。
宋洵出身贫寒,这类人能在宫中混出头实属不易,一旦稍有起色,便在心里买下来决心高升的种子。
在他心里,当年一同被放逐的童女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一步一步高升,支撑着他时时刻刻从深宫里撑下去。每当宋洵沉湎官场或仕途不顺时,她的音容笑貌如春风般拂过心头,之所以如此这般的奋斗,宋洵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等着衣锦还乡娶她进门。
因此,他死心塌地的追随赵高,哪怕肝脑涂地也是在所不惜。
想到此处,宛宁的嘴角在不觉间向下一沉,不成想自己好心救人,却是白白为赵高送上了一枚棋子。
所以说,热心助人也是要讲究分寸,甚至是要碰运气的,救对了人是帮人帮己,救错了人可能把自己卖进去。
宫车一闪即过,宋洵的身姿似疾风俊影一般消逝在御街尽头。
宛宁明明穿得很厚,足以御寒,心里却刮起一阵凛冽的风雪。
她呆呆看着宫车投入望夷宫宫门,其实她对宋洵怎样、赵高怎样、甚至胡亥怎样都没有兴趣,当下最为关心的,是扶苏为什么还没回来。
从前,扶苏并非每次都按时下朝归来,被朝务绊住了脚的情况也是偶尔有之。只是今日不同,有了昨晚的事情压在心头,再加上方才宋洵或胆怯或惊愕的神色,她敏感地认为是出了大事情。
似乎,一切的转折就在今日……
宛宁捧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眉毛越蹙越紧,最终皱成解不开的一团。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撑起青竹伞,没有向宫内传唤一声,独身踏上了御道。
大雨洗礼过的青石砖清亮映人,欲要把她固执的倒影照个分明,雨滴噼啪落地,敲碎了地上的人影,好似敲碎了一场幸福绵长的皇城之梦。
宛宁的眼睛雪亮,耳朵清明,身前身后此起彼伏的响起伏地问安的声音,她目不斜视,一步步朝远处四海归一殿的方向踏来。她心中骤然变冷,喉咙里一阵发紧,那是从未有过的不祥预感,似乎在昭示着今次的不同寻常。
……
另一头,凄冷的四海归一殿里,兽脑香炉燃起袅袅青烟,清香的气味飘卷着盈满整座大殿。墨石砌成的高阶尽头,泰然坐着始皇帝。
他没有温度的脸上写着“失望”二字,缓缓翻阅着手里的竹简,翻了七八遍,手上的动作仍然没有停止。竹片相击带起哗啦啦的响动,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四周尽是死气沉沉。
大殿的角落里,立着李斯、李桓父子,始皇帝刚发过一场大火,父子两人皆是面带惧色,连大气也不敢出,只能垂头瞄向殿中跪着的扶苏。
与李斯和李桓不同,扶苏虽然跪着,脊背却挺得笔直。他衣袂垂地,盈盈铺展开来,如雪白衫搭在瘦削的肩膀上,随着他平静的呼吸时起时伏。远远望去,胜雪的玉人犹如白云出岫。
殿外卷起一阵劲风,一片莹白的雪花悄然飘入殿中,安然落在扶苏的额上,他轻轻一抖,雪花坠到地上,在暖融融的熏香催化下,急速化作一滴雪水。
扶苏微微垂脸,望着水滴里的倒影,偶然瞥见自己眼底交织着幻灭和释然的流光,他此刻的心境是如此复杂,竟连自己都琢磨不透。
他轻呵一声,辗转又望向高座上的父皇。
始皇帝余愠未平,在冷冰冰的御座上坐得久了,腰背间感到吃力,他不禁哀叹自己老了。想必扶苏跪了这么久,应该更累了。他把视线从奏疏上移开,不料扶苏仍是不屈地跪在那处,脸上镌刻着恼人的固执,连分毫屈服的意思也没有。
他胸中又腾起一阵无名火,看来,扶苏仍是坚守己见。
做皇帝的最怕有人反驳自己,恰巧刚刚在朝堂上,扶苏公然反对焚书令,叫他一时尴尬不已。这是他嬴政做皇帝以来,头一次遇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