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娘能理解到这种劫后平安的喜悦。并不认为傅庭筠失礼,笑着连连点头。
傅庭筠吩咐了郑三几句“好好看家,我去去就来”之类的话,进屋去换了件衣裳。
出来的时候大家知道赵凌的消息,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阿森不愿意在家带临春,嚷着要跟着一起去:“我也要在一旁听着。”
总不能每次去王夫人那里都拖家带口的吧?
赵凌在阿森的心目中如父如兄,不带这小家伙去,他就是此时答应了自己,只怕等会都要偷偷的跑去。
傅庭筠想了想,对郑三娘道:“那就让阿森陪我去,你在家里照顾临春。”
郑三娘自然不敢反对傅庭筠的安排,抱着临春把傅庭筠送到门口。反复地道:“您仔细问问王夫人,要不要给九爷带些药材或是衣裳、鞋袜之类的去。”
傅庭筠笑着应“好”,出了门。
门外打架已经散了,陌家和戚家的大门紧闭,看热闹的人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小声说着话。看见傅庭筠这边有动静,都伸长了脖子望过来。
阿森的高兴挡也挡不住,他大声地笑道:“我们要去总兵府,我们家九爷有消息了。他救了西宁卫的鲁指挥使,如今正在颖川侯大帐里歇着呢!”
“啊!”众人俱发出一声惊呼,再看傅庭筠,依旧头上搭着帕子,可嘴角那掩也掩不住的笑意却像是在证明阿森所说属实般。
“哎呀呀,赵总旗救了鲁指挥使啊,这下子。赵总旗要升官了?”有人语含羡慕地道,
“是啊,是啊,”立刻有人接了话茬,“傅姑娘。你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傅庭筠朝着他们含笑点头:“多谢诸位了。具体的,我还要去总兵府问问。”
大家笑着打和她寒暄着,待傅庭筠一行人的走出后街,他们议论的话题就变成了这次兵部会不会责罚鲁指挥使——他这次战败了。
鲁姨娘气得浑身发抖,正指挥着雪梅帮家里的丫鬟、婆子们清理伤口,琢磨着给这些丫鬟、婆子打赏多少银子好,外面一阵高过一阵的谈笑声让她心情更加烦躁,她吩咐新买来的一个还未留头的小丫鬟:“去,听听他们都在嚼什么舌根?”
街坊邻居都在赵家看热闹的时候,竟然两个男子从她家院子里翻了出去……这事过了两天她才听说。不用问,定是冯大虎的同伙,从赵家逃出来躲到了她家的院子里。
冯大虎这个蠢货!找的同伙也都是些蠢货。
什么时候走不好,偏偏要一大清早的,大家都在隔壁看热闹的时候!
真她吗的……一点脑子也不用!
也不知道冯大虎是从什么旮旯犄角里找来的笨蛋!
真是蠢死了,蠢死了!
现在好了,竟然把她给牵扯进去了!
这个冯大虎,除了会闯祸还会干什么?
他怎么不死?
想到这里,鲁姨娘的目光变得阴霾起来。
那个冯氏也是个拎不清的,还想着法子救她那个废物弟弟。就是救活了也是个无用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又会闯出什么大祸来,连冯氏也连累了。
她牙齿咬得吱吱直响。
将军肯定不会相信这些流言蜚语,可众目睽睽之下,有两个男子从她家里翻墙而出,将军肯定是会把两个人找出来的……要是那两个人真的被找了出来……
鲁姨娘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小丫鬟跑进来:“姨娘,姨娘,他们都说,鲁指挥使战败了,朝廷只怕要问罪……”
如火上添油,鲁姨娘正气不打一处出,闻言一个嘴巴掴了过去,把小丫鬟打得一个踉跄,摔到在地。
“小/娼/妇,我让你胡说八道。我们鲁家是什么人家,世袭的千户,朝廷怎么会问罪?”
小丫鬟嘴角流下一道殷红的脸。
她捂着脸,想哭又不敢哭,眼泪汪汪的。
鲁姨娘看着心里更烦,上前就是几脚,把个小丫鬟打得抱了她的大腿直喊“姨娘饶命”。
厅堂里的几个小丫鬟、婆子都垂下了眼帘。
鲁姨娘打累了,气喘吁吁地坐在了太师椅上,雪梅忙奉了杯热茶。
她喝了口茶,心里觉得好受了点,这才朝着瘫软在地上的小丫鬟喝道:“起来,别给我装死。你给我好好说说,外面的人都在说些什么?
※※※※※
此时王夫人屋里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这么说来,王将军带领两千人剿灭了蒙人四千人,还杀了哈楚特部落的首领,立了大功啰?”傅庭筠惊喜地道。
这次蒙人进犯,共有六个部落参加。
王夫人含蓄地点了点头:“他是西宁卫的参将,如今西宁卫出了这样的事,他责无旁贷,只能以功补过,希望朝廷看在他斩杀了一个部落头首的份上能少些责难就行了,立功就不敢想了。”她知道傅庭筠急着知道赵凌的消息,顺着转移了话题,“我问过魏石了,当时赵总旗和随他一起参军的杨玉成杨小旗在一起,他们救了鲁指挥使后,算着颖川侯可能会在靠近天梯山附近安营扎寨,就背着鲁指挥使一路往西,结果路上遇到了来找他们的金元宝金小旗,二、三十个护送着鲁指挥使见到了颖川侯,赵总旗和金元宝都没什么事,杨玉成胳膊受了箭伤,并没有什么大碍,休养些日子也就好了。颖川侯的意思,是想让鲁指挥使戴罪立功,把赵总旗和金元宝,还有侯爷麾下的几员猛将一起给了鲁指挥使。你就放心好了,这次赵总旗不仅不会有事,而且还会立下大功,你就等他回来好好为他庆祝庆祝就是了。”
傅庭筠不住地点头,心中大石头落定。
颖川侯和西平侯之间积怨已深,这鲁成又是他来张掖后亲手提拔起来的人,不管从哪方面来计,颖川侯都不会看着鲁成就这样倒下去的,只要鲁成没事,救了鲁成性命的赵凌自然也就会没事了。
她不由叹道:“从前听那些上阵杀敌、衣锦还乡的戏文,总觉得很容易。现在轮到身处其中,才知道这期间艰辛。我前些日子到大佛寺上香,还曾心生悔意,觉得不应该让他来投军的。”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怕,丈夫既然入了行伍,怎么也能做个总兵、总督才算不枉此生,”王夫人听着也十分感慨,“后来做了母亲,有了孩子要维护,有了小家要撑,胆子就越来越小,只盼着全家平平安安就行了,其他的,反而觉得不重要了。”
两个人谈着心,黎娘走了进来:“夫人,冯氏求见!”
傅庭筠一愣。
王夫人就含笑对她低声道:“她定是来求药的。”
傅庭筠恍然,忙起来:“那我回避回避吧!”
冯大虎为何受伤,大家心知肚明。冯氏看见她,只怕吃她的心都有了。冯氏性情暴躁,又为弟弟低声下气来求王夫人,万一性起,宁愿和她玉石俱焚也不愿意忍一时之气,岂不白费了王夫人的一番心血。
王夫人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以冯氏的脾气,不到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她是不会用我送去的金创药,我猜测,她多半是刚开始用,效果不错,所以死马当成活马医,来我这里求药。等我给两瓶她用过之后,她看到了效果,到时候她有什么脾气都要忍着了。”
傅庭筠笑着去了王家两位小姐那里。
第九十六章 平安
王家大小姐和二小姐正静静地坐在炕上做绣活。
清晨的阳光照在她们身上,勾勒出一道金色轮廓。
看见傅庭筠进来,两个小姑娘都面露喜色地跳下了炕,大小姐道:“傅姐姐,你家里的事处理完了吗?”二小姐却问:“傅姑娘,阿森没有跟着你来吗?”一面问,还一面朝她身后瞅。
阿森已经十岁了,开了春,又开始长个子,傅庭筠觉得他跟着自己来见两位小姐有些不太好,可看着二小姐清澈如水的眸子,她又觉得自己太多心了点。
“他在外面呢!”傅庭筠笑着,二小姐已跑了出去:“阿森,你为什么不进屋?”
阿森红着脸,喃喃地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小姐已拉了他的衣袖:“你来看我的绣的梅花?”她拿了帕子给阿森看,“好不好看?”
阿森满脸通红,手脚无措,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的模样,匆匆瞟了一眼,忙道:“好看,好看!”
二小姐很是不满,嘟了嘴:“你都没仔细看一眼就说好看好看,分明是敷衍我!”
阿森更是窘迫:“没有,没有。是真的好看?”
“真的吗?”二小姐目光一闪一闪的,歪着脑袋问他,“那,那里好看?”
“嗯……”阿森张口结舌,一双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那帕子,找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找到哪里好。
“怡婧,不许顽皮。”大小姐轻声地喝斥着妹妹,换来二小姐的一个鬼脸。
大小姐告诫般地瞪了二小姐一眼,柔声和阿森说话:“阿森。你有些日子没来了,都在干些什么?”
阿森松了口气,神色自在了很多:“我跟着姑娘读书写字呢!”
“那你都在读些什么书?”
大小姐很有姐姐的风范。
“还在读《千家诗》,”阿森道,丫鬟奉了茶过来,他欠身道谢,重新坐下来,“姑娘说。等到入秋,就送我去县学拜老师,正式启蒙。”他很自豪地挺了挺了胸脯。
二小姐就笑他:“羞羞脸,你都十岁了,才开始启蒙。”
“你!”阿森瞪着眼睛。
大小姐忙笑道:“你知道些什么?傅姐姐教阿森读书。就是跟阿森启蒙。不过这世上不允许女子做先生,所以傅姐姐只好再给阿森请个先生。”
给了个台阶阿森下。
阿森感激地看了大小姐一眼。
大小姐没有注意到,她正教训妹妹:“不知道就不要乱说,知道了吗?”
二小姐有些不服气,但想到母亲说傅姐姐的字写得好,一看就是跟名师学过,又觉得有点道理,哼了两声。到底没有反驳。
阿森倍觉有面子,也不和二小姐计较了。
傅庭筠看着十分有趣,抿了嘴笑起来。
黎娘进来:“傅姑娘,冯氏已经走了。”
傅庭筠跟着黎娘去了厅堂。
王夫人正指挥小丫鬟重新沏茶,见她进来,颇有些感慨地道:“我还从未见过如此低声下气的冯氏。”然后留她用午膳。
“家里还请了道士驱邪呢!”傅庭筠感谢王夫人帮她打听赵凌的消息,婉言谢绝了王夫人的好意。
“来日方长!”王夫人没有和她客气,“你以后没事就来家里坐坐。”送傅庭筠出了门。
走出总兵府的时候。傅庭筠总觉有人跟着自己似的,回头一看,身后又空空如也。
阿森撇了撇嘴,道:“姑娘,您不用回头,是个四十多岁的瘦小婆子跟在我们的身后。这婆子我见过,那次冯氏去陌将军家。身边就跟了这个婆子。”
活在这世上,谁也不可能做到人人喜欢,但知道了哪些人特别不喜欢自己,起码能防备一下。
听说是冯氏的人,傅庭筠释怀。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善宁道长的法事已经告一段落,郑三正好酒好菜地执行着道长。
傅庭筠让人郑三娘去街头杂货店买了几盒糕,她提着去了戚太太那里。
戚太太被鲁家的婆子打破了头,正缠着布带子在家里一边呻/吟,一边骂着鲁氏,见傅庭筠提了东西来看她,激动的热泪盈眶,挣扎着就要起来:“邻里邻居的,还是傅姑娘有情有义。”
傅庭筠忙按了她的肩膀:“戚太太,您快歇了!”然后解释道,“家里出了那样的事,我吓得半死,要不是今天一早王夫人那里有了赵爷的消息,我还不敢出门,外面发生了些什么事我也不知道。这不,我一听说您受了委屈,就来看您了。”
“多谢你了,让你破费了。”戚太太说着客气话,又把鲁氏大哭了一顿,扬言等陌毅一回来,她就要去告状云云。
傅庭筠即不劝阻也不怂恿,一直安静地听着。
好不容易,戚太太觉得心里的恼气消了些,立刻又八卦起来:“我听说,赵爷救了鲁指挥使,是真的吗?”
傅庭筠把事情的经过简明扼要地说了说。
戚太太听得眉开眼笑:“这就好,这就好。”又道,“赵爷升了官,有什么好事可别忘了我们家。”
“看您说的。”傅庭筠谦虚道,“能保住性命不就错了,这升官的事可就不敢想了。再说了,他就是升官,也不过是在下面卫所里当差,哪比得上你们家戚大人,在总兵府管,又清闲,又安全,还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把个戚太太说的心花怒放,要留傅庭筠用午膳。
傅庭筠谢了又谢,推了又推,这才得以脱身。
到了下午,善宁道长又做了一场法事,郑三陪着用了晚膳,事先讲好的四银子,接着傅庭筠的吩咐。他包了五两银子给善宁:“道长,真是对不住,我们家老爷不在家,姑娘又日女流之辈,有失礼的地方,还请道长多多包涵。”
善宁觉得这户人家行事十分规矩,心里很是舒坦,笑着道了谢。让郑三有什么事以后直管找他,领着两个道僮走了。
郑三娘有些担心:“姑娘,这位道长以后会不会时不是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