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顾胜一直在边疆拼杀,没有进京和贾玥相见,不过,顾胜曾派心腹仆人,进京打探消息,知道贾玥这些年来,一直跟着林如海学习,贾玥在林家生活的极好。
顾胜虽然是武将,却并没有没有脑子的人,顾胜心中跟明镜似得,若是没有林如海,贾玥现在还在荣国府中寄人篱下呢,至于他,能成为守备,已是邀天之幸了,更别提升任兵部侍郎、加封骠骑将军了。
对于林如海,顾胜极为感激。
顾胜在神京安顿下来后,便领着妻儿来林府拜访,林如海夫妇亲自将顾胜夫妇迎了进去。
林如海升任吏部尚书后,太上皇流露出让林如海接任内阁首辅的意思,林如海瞬间变成了神京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就算是王爷王妃,也要给林如海夫妇面子,在林如海夫妇的帮助下,顾胜顺利地成为了兵部侍郎,王氏也融入了神京的社交圈子。
顾胜进京后,太上皇赐下了一座宅邸,顾胜便想将贾玥接到家中来居住,王氏说道:“咱们家全家上下都是大老粗,玥哥儿是读书人,怕是在咱们家住得不习惯,再有,玥哥儿已经是举人了,后年这个时候,就要参加会试,住在林大人家中,请教问题也方便。”
顾胜想了想,觉得妻子说得很对,便和妻子说道:“你说得对,那就还让玥哥儿住在林大人家,不过……你给玥哥儿收拾出屋子来,等咱们闲下来了,把玥哥儿接过了住上几日。”
而后,顾胜又道:“玥儿都十三了,也该相看媳妇了,咱们在神京人生地不熟,也不知谁家有合适的女孩子,等你得了闲,去问问林夫人……玥哥儿已经是举人了,又是林大人的弟子,将来必定是科举出仕,咱们家全是武官,帮不上忙,我寻思着,给玥儿寻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媳妇。”
王氏点头称是。
贾玥今年已经十三岁了,顾胜本以为荣国府已经将贾攻夫妇的家财,归还了贾玥,贾玥不过是因为孤身一人,方才暂居于林府。
结果,顾胜从林如海口中得知,贾玥的家财,至今仍由荣国府保管。
顾胜压下心中的怒火,问道:“玥儿都这般大了,眼看着就要娶媳妇了,荣国府打算什么时候将姐姐姐夫留下的财产,归还玥儿。”
林如海苦笑一声,却没有说话。
林如海是荣国府的女婿,虽然位高权重,却不好对荣国府出手,顾胜却没有顾忌。
顾胜说道:“过几日,我便去荣国府,为玥儿讨一个公道,林大人可有什么吩咐下官的。”
林如海想了想,对顾胜说道:“太上皇和圣人皆为明君,最看不得这样的事情。”
顾胜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会心一笑。
顾家的先祖,曾经在荣国公贾源的麾下为官,顾家也算是荣国公的旧部。
第二日,顾胜领着六个儿子,骑着高头大马,以“拜见旧主”的名义,来到了荣国府。
如今,荣国府长幼不分,现由二房当家,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却不通俗务。
顾胜知道,如果和贾政说这事的话,贾政一定会痛快的答应下来,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顾胜专门挑了贾政不在家的日子,前往荣国府拜访。
贾政不在家,贾赦虽一味玩乐,不务正业,却不得不将
顾胜迎了进去。
落座之后,顾胜开门见山地提到了贾玥的家财,说贾玥年岁大了,让荣国府归还。
当日,贾攻夫妇先后过世,贾攻夫妇的家财被瓜分,贾赦也分到了一笔可观的银子。
贾赦贪财好色,自然是百般推辞。
荣国府极为兴盛,姻亲故旧布满朝堂,贾赦信心满满,认为顾胜绝不敢和他硬顶,一定会知难而退的。
可实际上,顾胜身后站在林如海和萧乾这两尊大佛,又是在血雨腥风中拼杀出来的将军,顾胜怎么会将只剩下壳子的荣国府放在眼中呢。
顾胜心眼不多,但对付贾赦这种草包却跟玩似得,顾胜极不客气的说了几句话,直戳贾赦心中的痛处,贾赦心中的火气被挑了起来。
然后,贾赦端茶送客,顾胜一脸愤怒地出了荣国府的大门。
这不是什么大事,却诡异地成为了神京中的头号八卦。
然后,太上皇也知道了,是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告诉太上皇的……
兴祖皇帝登基后,为了限制宦官的权势,避免本朝出现前明时的“阉祸”,便废除了司礼监、御马监等又宦官掌权的机构,从根本上断绝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
不过,宦官虽然不能干涉朝政,但却是距离大明权力中心最近的人,在皇帝身边当差的高级宦官,就算是一二品的高官也不敢轻易得罪。
本朝宦官中级别最高者,被称为“大明宫掌宫内相”。
本朝国号为“明”,紫禁城又被称为“大明宫”,大明宫总管太监,被尊称为“大明宫掌宫内相”,虽名为“内相”,手中的权势却远远比不上前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萧乾,以及深得太上皇信任的吏部尚书林如海,都属于现任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不敢得罪,需要小心讨好的人。
紫禁城,乾清宫。
过了年,太上皇的身体好了许多,已经能站起身来了,这一日,太上皇一边散步,一边问戴权,京城中可有什么新鲜事。
戴权“犹豫”了一下,说道:“前些日子,荣国府发生了一件事,竟闹得满城风雨。”
太上皇上了年纪后,对于昔日的老臣愈发的怜念,荣国公贾代善已经逝世二十多年了,太上皇却依然念着贾代善的好,对荣国府极为纵容。
这便是荣国府在贾代善逝世之后,诸男丁皆不成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兴盛的缘由。
太上皇问道:“究竟是何事,竟闹得满城风雨,你给朕如实说出来,不得有半点虚言。”
戴权将事情说了,却在叙述过程中更改了一些细节,比如……荣国府逼人太甚,顾胜以“赴死”的心态前往荣国府,顾胜讨要的并非家产,而是公道……
顾胜进京后,太上皇召见过顾胜,因还没有过去多久,对于顾胜的表现,太上皇记得非常清楚。
“一个憨厚老实的莽汉”,这是太上皇对顾胜的评价。
太上皇对顾胜很有好感,还想着顾胜如果在兵部干不好的话,就让顾胜去做总兵。
总兵是正二品的武官,手握实权,和兵部尚书同级。
在太上皇的心中,一万个顾胜加在一起,也比不过贾代善的一个指甲盖。
但是,太上皇还没有老糊涂,明白顾胜并没有错,顾胜虽然得罪了荣国府,太上皇却没有怪罪顾胜的意思,反而因为顾胜的“正直”,对顾胜更为重视了。
戴权为什么和太上皇说这件事呢?
因为,戴权收了林如海送得银子,银子不多,只有一百两——林如海命人给戴权送了一千两银子,戴权不敢得罪林如海这位未来的内阁首辅,便只收了一百两银子,命人将剩余的银子送回了林府。
事涉荣国府,太上皇帮亲不帮理,虽然没有怪罪顾胜,却也没有惩罚荣国府的意思。
既然收了银子,无论多少,就要办事。
戴权见太上皇的并没有发怒,便“无心”地说道:“如今,街上的百姓都在传,说国公爷教子无方,养出两个混账来,还说有这样的儿子,国公爷怕也不是什么好人……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戴权在太上皇身边伺候了几十年,对于太上皇的心思,戴权还是能猜得八九不离十的,太上皇平生最在意的两件事是——皇位和贾代善。
就算是太上皇的亲生儿子,在太上皇心中,也没有贾代善的分量重。
对于贾代善的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太上皇极为看不上,认为这两人给贾代善丢人,在贾代善逝世后,太上皇只召见过他们一次。
不过,看着贾代善的面子上,太上皇对贾赦、贾政和宁荣二府,非常关照,非常纵容,对于贾家做得坏事,太上皇心中跟明镜似得,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在太上皇的心中,贾赦、贾政、荣国府和宁国府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贾代善的名声重要。
如今,听了戴权说的话,一想到贾赦和贾政两人的作为,竟然让贾代善名声有损,太上皇变得非常地愤怒。
一时间,太上皇甚至起了杀心,想要将这两个给贾代善丢人的玩意弄死,但是,太上皇想起了贾代善临终前的哀求,太上皇叹了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杀意。
突然,太上皇心中一动,问道:“这个贾玥,可是得了姑妈青眼的那个,十一岁的举人?”
戴权答道:“是。”
长乐大长公主曾在不经意间,和太上皇提起过贾玥,在长乐大长公主的诉说中,贾玥是一个身世凄凉,却努力上进,想要为大明做出贡献,为此而“头悬梁,锥刺股”的封建社会五好少年。
太上皇虽然没见过贾玥,却对贾玥的印象极好,如今,这份微不足道的好感,成了决定性的砝码。
太上皇心中有了决断,对戴权说道:“你去荣国府,告诉那个败家娘们,还有那两个败家子,不要给贾代善丢人!你告诉他们,朕限他们一个月内,将贾玥的家产还给他,否则,小心他们脖子上的人头!”
戴权浑身一颤,答道:“是。”
出了乾清宫的大门,戴权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忽悠太上皇,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戴权歇了一会,然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来到了荣国府,被贾政等人亲自接进了荣国府,让至荣禧堂献茶。
戴权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便说道:“我这里有给老太太的老圣人的口谕。”
贾政等人一听有太上皇的口谕,心中都是一喜,忙请戴权去了贾母的居所。
到了贾母的院子,戴权清了清喉咙,便将太上皇说的话,委婉地告诉了贾母等人。
戴权顾忌贾家对太上皇的影响力,虽然不怕,却不敢得罪得太狠了,便将太上皇说得“败家娘们”、“败家子”等语隐去,饶是如此,贾母等人脸上,依然像开了染料铺子一般,一会儿红,一会儿青。
贾母强笑道:“老内相费心了。”
戴权笑道:“传完了圣人的口谕,我也该回去了。”
贾母使了一个眼色,王夫人会意,忙出了屋子,从公中支了一千两银子,然后觉得太少,便又支了一千两银子,命人将这两千两银子给戴权送去。
戴权收了银子,心情极好,便说道:“我和您府上是多年的交情了,看着国公爷的面子上,我多说一句,那贾玥是极得圣人看重的人,老圣人这次是气狠了,差一点便旧病复发了……”
贾母等人听了,吓得魂都没了,忙对戴权说道:“老内相,求您给我们指一条明路。”
戴权笑道:“这也容易,你们若想让老圣人消气的话,便将那贾玥的家财,统统还了,在将这些年的盈利,也都还给他,这几十万两银子,对于荣国府来说,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贾母等人听了,心中跟割肉似得难受,却忍着痛说道:““谢老内相的提醒,烦劳老内相在老圣人面前,多美言几句。”
戴权笑着应下了,便不再荣国府中停留,坐上了大轿,回大明宫向太上皇复命去了。
坐在轿子上,戴权在心中笑道:“林大人的一百两银子,真是物有所值。”
、第66章 财物
戴权离开荣国府后;贾母脸上的笑容便消失了,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了;贾母不说话,贾赦、贾政、邢王二夫人也不敢说话。
贾母虽然在大事上糊涂,但却在其他事上极为精明,贾母心中明白;荣国府能有今日,靠的就是太上皇的纵容,如果没有了太上皇的信任,荣国府什么都不是。
贾母说道:“没有想到;玥哥儿竟然有这样的造化;不仅得了长乐大长公主的青眼;还得了太上皇的重视;老内相说的话,你们都听见了,都说说,该怎么办?”
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却不谙世情,不通庶务,贾政最看不得这样的事情,听了太上皇的口谕,贾政羞愤难当,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听了贾母的话,贾政便说道:“这事错在咱们,玥哥儿都这么大了,攻大哥的家财,理当归还,这些年的收益,也一并给玥哥儿还回去。”
王夫人听了,恨不得上前抽贾政一个嘴巴,贾攻夫妇留下的的财产,足有二三十万两之巨,这份家财虽由荣国府代为保管,却不属于荣国府,按理说,荣国府不止该归还这份家财,还要将这份家财在这十余年间增值的部分,一并还给贾玥。
这些年来,贾玥一直没有动这份家财,也就是说,这份家财完全没有消耗,反而应该增值许多——庄子的出息,铺面的租子等。
王夫人粗粗一算,若是加上这些年的收益,这份家财竟达到了三四十万两之巨。
当日,王夫人也从贾攻夫妇的家财中,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财物,如今,竟要原物奉还,还有赔上这些年的收益……王夫人连杀了贾玥的心都有了。
在侵吞贾攻夫妇家财这件事上,贾母、贾赦、王夫人等人,没有一个是清白的。
王熙凤倒是清白的,可这是因为,贾攻夫妇逝世时,王熙凤还没有嫁进荣国府,否则……王熙凤爱财如命,油锅里的钱都敢捞出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