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结识公子哥儿,而家里的亲戚中适龄的公子也就那么几个,彼此知根知底的不是说不好,却缺少了一份遐想,衍生不出爱情的感觉。
于是,澄煦书院的“曲水流觞相亲会”实现了众多闺阁小姐的梦想,一般情况下就算父母允许她们选夫婿,她们也根本见不到本人,只能拿着一堆目光呆滞表情单一的男子画像乱翻。而在“曲水流觞相亲会”上,她们却可以一次性见到一百几十位的家世门第都跟她们差不多的贵公子,还可以亲自考较一番对方的文采武功,只要彼此都有意思,再传递几封书信多了解了解,基本上就可以去央求父母去提亲或者允亲了。
况且“曲水流觞”打的是读书学习的名义,参加之后不但不会有损小姐的闺誉,而且澄煦书院在大明的几十所书院中名列前茅,又是独独开设女子院的两所书院之其中一所,因此其名气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澄煦书院读上一两年的书就等于镀了一层金,将来议亲的时候也多一项筹码。
很多大户人家找儿媳妇,不喜欢找那些成日吟诗作画和弹琴唱曲儿的女子,却喜欢找一个数算好,会打理家事的强干儿媳妇,将来就能给儿子把家里从账目到下人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儿子不用为这些柴米油盐的鸡毛小事操心,专心去外面做大事挣大钱。
澄煦书院这样有名气,读起来又好处多多,所以不光是扬州的大户小姐都想去读这所书院,连附近的淮安、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甚至包括京城南直隶应天府,都有不少大户富户把自家的小姐送来读上两年的书,一边镀金一边找相公。
十多年之前,何当归的母亲罗川芎和现在罗府的二太太孙湄娘就都曾去澄煦书院读过两年的书,两人还是同窗好友,孙湄娘跟比她大一岁多的罗府二老爷罗川谷也是在“曲水流觞相亲会”上认识的。
罗家和孙家都是扬州的名门望族,可谓门当户对,虽然孙湄娘是庶出,可是在澄煦书院却是有名的才女,一把算盘打得飞快,看账本和理财务都是一把好手,连男子也自叹弗如。
老太太听罗川芎提过之后,顿时觉得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心生几分喜爱,后来她发现儿子罗川谷和孙湄娘之间有书信往来,讯问儿子之后才知道他们已经互通情书半年多了,于是老太太就派媒人向孙家提亲。一开始孙家没应下来,据媒人说是孙小姐本人不同意,老太太还以为是姑娘家害羞,就想着过段时间换一个好媒人再去说说。
因为罗家急需一个年轻一辈的掌管中馈的巧媳妇,大房罗川柏的妻子赵芪是个镇江大族赵家教出来的标准的深闺小姐,赵家里对小姐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有德。赵芪没读过什么书,连算盘都不会用,账本更是从没学过怎么看,就算是让她现学现卖也要有些数算的底子啊。总之,老太太是非常想把这个才女孙小姐说给自己的儿子当媳妇,这样子一来,即使将来自己放了权柄享些清福,未来的当家大权也可以落在二房的手里,必要的时候她指挥起来也方便些。
过了一个多月后,京城何府来向罗东府提亲,要给独子何敬先求娶四小姐罗川芎。此件事是老爷罗杜仲和何府的老爷何晋鹏一早就约定好的,两个小辈也私下见过几次面了,也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所以老太太和罗川芎的母亲大老太太立刻齐声应下了这门亲事。又过了一个月,老太太雇佣了“扬州第一媒婆”广夏织去孙府再次为儿子罗川谷提亲,这一回那边很痛快地答应了亲事。
就这样,罗府一次就说成了两门亲事,连婚期也定的差不多,一娶一嫁,热闹非凡。
四年之后,罗家大少爷罗白前也被送进澄煦书院读了三年多的书,之后又被送去老太太老家四川的紫旗门学武学了两年。
等罗白前学武归来后,他去参加文武科举考试却什么都没考上,于是老太太就安慰说,孩子才十八岁,正是所有事情起步的时候,一次两次没考上怕什么,当去学学经验了,他爹都四十了不是也什么都没考上?
此后,罗白前仍然被送回澄煦书院深造,如今已经又读了四年,他也不着急再去考科举了,闲余的时间都在帮大老爷打理三清堂的生意。
三清堂是在洪武九年里第一个被圣上钦定的专供官药的药堂,后来虽然又加进了关家的仁术堂和何家的药师堂,不过那两家都比不上他们“三清堂”这块八十年老字号的金漆招牌,所以那两家供应的只是普通渠道的官药,而他们三清堂却是圣上钦定的供奉宫中的御药房用药。因此,就算是科举考不中,大官做不成,他们罗家的子弟打理三清堂也一样是官商,一样有地位有名望。
可是老太太还是很想让罗白前努把力,在努力开枝散叶的同时,也努力去考个举人进士的当一当,壮一壮罗东府的门面,不要什么事都叫罗西府和京城罗府给比下去,所以罗白前就这么一直在澄煦书院“继续深造”下去了,毕竟每年三次的“曲水流觞相亲会”他还是很喜欢的,常常都会上去打一两圈儿的擂台赛,引得无数闺阁千金脸红低叫。
这两年里,二小姐罗白琼和四小姐罗白芍也渐渐长大了,老太太也想把她们送进澄煦书院镀了一层金,可是派人去打听了才知道,现在小姐送书院读书已经加高了门槛,必须得先去报名考试,各门分数都达到良好以上才可以进书院。
澄煦书院制定这道门槛,是因为有不少闺阁小姐连大字都不认得几个,就被她们家里送去了书院,去了那里也是一门心思地奔着挑选夫婿去的。
她们上课完全不听先生讲课,埋头绣花和染指甲,下课就跑去男书院和女书院相隔的那道红墙边上唱歌,引来对面男书院那边无数的笑声、起哄声和口哨声,把书卷气氤氲的书院弄得乌烟瘴气的。而且,那些公子们往往之后上课时也不能把心思收回去专心听讲,不少人在下面窃窃私语地议论不休,直接就影响了先生教书的效果,影响了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举中举的学子数量。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毕竟女子读书说到底还是为了好玩儿,可男子读书,却常常维系着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期待。
老太太把那些女书院的入学考试试题弄来了几套,让罗白琼和罗白芍好好地做了,又让家里的女先生给批了一回,结果发现她们几乎门门都不合格,更不要说达到良好以上了。于是,老太太又给她们多请了几个严厉一些的女先生,轮换着教她们入学要考到的各种科目,希望她们能尽快地达到女书院的入学标准。
可这两位小姐一向都懒散惯了,每天弄头发、弄首饰和挑选当天要穿的衣服就要花去她们不少的时间,下午还要在戏台那边看一个多时辰的从应天府那边传过来的一种叫做“连续剧”的戏目,晚上老太太房里常有孙府或罗西府的亲戚走动,所以她们还要忙着去让表姐夫表哥们评一评自己的头发、首饰和衣服好不好看……所以她们学了一年多,该不达标的科目照样是不达标。
比如,罗白琼的九九表永远背不熟,时常就要弄混一两个;罗白芍术数一科稍比她姐姐强一些,但是她年龄太小又没有定性,所以书法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罗白琼曾笑话她说,她写的字就像是鬼画符,比真正的道士画符还惟妙惟肖。
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笔试答题,因此罗白芍的字不行,就算她会作诗作文章也没有用。家里请来的那一位最权威的女先生告诉老太太,二小姐还可以去考一考入学考试,不过如果有关系最好能托一托关系,否则也是枉然,至于四小姐,目前还没有送她去考试的必要。
老太太失望之余,也不忍多责两个孙女,觉得倘若她们真的不爱学文章,就在家里跟着女先生学学打理家务,学学针织女红和琴棋书画也是使得的。再加上她们的傲人家世和容貌,将来也照样可以抓住丈夫的心,顺应公婆的意,弹劾下面的妾室丫鬟。
老太太心头叹息道,这两个娇滴滴的小孙女,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转眼之间就会长成大姑娘,就会嫁去别人家给别人家当媳妇儿。如今紧着她们玩儿,紧着把她们捧在手心里疼惜宠爱,又能疼宠几年呢?一旦嫁到了别人家里,她们可就没有像现在这般悠闲如水的少女时光可以享受了。
、第082章 医术当世第一
更新时间:20130803
话说回来,书院里教的那些礼、乐、射、御、书、数都是那些大男人的要学的东西,身为女子就算是学多了、学好了、学成一个女状元了也没多大用处,本来送她们书院就是为了给议亲时镀层金,以及找个好相公。他们罗家的嫡女即使不镀金也已经足够金贵了,有澄煦书院的读书经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会因此跌价,放眼整个扬州,就没有这两个孩子嫁不进去的人家,因此,整个扬州的好男儿都可以紧着她们挑选。
再加上二儿媳妇湄姐儿喜欢在家里办个茶会诗会的,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聚会,那些亲戚间的公子哥儿也会邀请上十来个。如果这样还嫌不够挑,只需打着她“罗东府老太君”的名号去扬州的各大世家府第里下一张帖子,写明“请小一辈的未婚子弟来罗东府喝一喝茶赏一赏花”云云,大家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十家里有九家都会打发上一两个聪明俊俏的后生晚辈来罗东府串一回门子,就算亲事说不成,能跟罗家联络一下感情的好事儿,多得是人上赶着来做。
话说回来,他们家想要嫁女儿就办几个茶会,同样的,有的世家大族想要挑媳妇也喜欢办几个酒宴诗会,有时还会是好几个家族联合办一个大型的上流贵族宴会,然后他们在各大家族之间遍撒帖子。南直隶应天府,甚至是北直隶顺天府的帖子,都有可能撒到他们罗家来,只要他们喜欢出游玩耍,那每个月都能参加上好几次类似的相亲宴会。
虽然在京城达官贵人的社交圈子里,他们罗家只好靠边站,毕竟如今罗家最厉害的京城罗府的罗杜松也就做着一个从七品太医院御医,是个在官场里永远挤不出头的小角色,就更不用说他们罗东府里几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老小子了。但是,他们罗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老太爷!”
罗老太爷罗脉通今年八十一岁高龄,依然是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是当今圣上的故旧之臣,那可是他们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时候积累下的深厚感情。
当年在军中,老太爷就是圣上的军医,圣上的每一道伤口都是他包扎的,吃的每一碗药都是他端过去的。因为老太爷比圣上年长十多岁,那时候,圣上就亲切地称呼老太爷一声“罗老哥”。等打得了天下之后,老太爷就奉召进太医院做了御医,专管给圣上和皇后娘娘两个人看病,后来他官至正五品太医院院使,又至从四品国子监祭酒,转至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直到十五年前告老还乡。
世人都道圣上爱杀功臣,可是杀来杀去也没杀到老太爷的头上,这里面固然有老太爷识时务、明圣心、懂得急流勇退的缘故,可是何尝不是因为圣上对老太爷依然圣眷优渥呢?在这赋闲的十五年里,老太爷仅有两三年是住在家里的,而每到了这时候,京城宫里就常常打发了公公来宣旨,叫老太爷进宫给圣上瞧病。其实圣上龙体康健,什么病痛都没有,只是想老伙计了所以才将老太爷唤去唠一唠家常。谁都知道,当今圣上是一位喜怒难测的君王,试问这个世上还有几个人能被圣上不远万里的召进宫,只为了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当年成都柴府之所以愿意让女儿远嫁扬州,说到底也是奔着老太爷的名号去的,至于为什么柴府竟一次嫁去了两个女儿,那就是另外一段旧事了。
虽然老太爷的三个儿子都没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是老太爷的堂兄之子,即老太爷的堂侄罗水生,却是官运非常亨通,多年前曾在官场上风生水起,做到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十一年前以丁母忧的名义退了下来。如今,他的女婿年广嗣在京城任从五品吏部员外郎,小儿子罗洽博任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都是手握权柄的朝中要员。罗水生的大儿子罗绍箕虽然没入仕途,只是专心打理家里的三十年老字号的“剂制堂”,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中过举人,有过当官的机会。
而且,罗水生这一脉跟老太爷这一脉来往也比较密切,罗西府的老爷罗杜衡早年身体不好,只生出了一个庶女罗川椒就不能人道了,因此就从低自己一辈的罗绍箕那里过继了对方的庶长子,也就是如今的罗西府的大爷罗川乌。罗川乌现在任太医院副使,常常是在应天府和扬州两头跑,是扬州东西两府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中间这辈的子弟。
所以总的看起来,他们罗姓子孙在官场上还是很吃得开的,罗家这个百年大族至今仍然绽放着勃勃的生机,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冒出来一个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