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若说这宫中宫妃无数,常氏还是有可取之处,伺候自己,就是皇后都比不上。
众人都待她开口,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虽然也知道常贵妃有什么事要求皇帝,说来说起就赐婚这一件,知不知道今儿皇帝要怎么说。
“陛下,听闻徐老太君身子不适,臣妾也是安分担忧,不能出宫去慰问,心里不安,所以想恳请陛下让蓉儿待臣妾去老太君跟前伺候,聊表爱重之心”,眼珠子又一转,“再者,蓉儿早晚都是要进徐府的,早些去侍奉,也是蓉儿的心意不是。”
见皇帝只听着并没有出声,转身问徐三爷,“徐都统说是不是这个理?”
徐三爷看着眼前这个扭捏作态的女儿,不想在这大殿上与她多说半句,将脸转开去看着对面七王爷脚上黄色的绞边衣袍,细细数起上面的纹路。
大殿里安静得连一根针落下都听得异常清楚。
常贵妃从来知道徐家老三是个没理的人,自来也是避着不与他正面交锋,可今日为着家族利益,势必要问上一问,只没想到他竟然大胆如此,对自己的提问置之不理,全无尊敬之意在里面。美眸微睁,再看皇帝还是不出声,也不知道她今儿从哪里借来的胆子,在徐三爷直面前看这徐三爷,语气里不说有多不客气,只不过停载耳里十分不顺耳,“徐都统,本宫问你对于蓉儿进府侍奉老太君之事是何态度,你这样不回答,是不知道怎么说还是默认?”
七王爷与六王爷两人看她如同白痴,常贵妃脑子烧坏了吧,当着皇帝的面这样质问他的宠臣?
两位大人将身子低到膝盖了,还是躲远一点吧,免得徐三爷的怒火烧到自己身上,不值当啊。
皇帝倒是多看了她几眼,虽然常家确实是十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了,这里面也有自己故意的纵容在里面,但自己还坐在这里不是?皇帝第一次觉得自己被人当成了隐形人,这怎么可能呢?
后来大殿里发生什么外面的人都不知道,守在殿外的只听见皇帝第一次发了大火气,“咆哮朕御书房的是你”。
之后皇帝便唤宫人进去,常贵妃已跪在皇帝面前瑟瑟发抖,皇帝手里落下先前常贵妃端进去的汤碗,半数倒在常贵妃的身上,“常贵妃咆哮御书房,指摘政事,拖出去,交由皇后处置。”
常贵妃匍匐在递上哭泣求饶,“陛下,臣妾知错了,求陛下饶了臣妾这一回。”
皇帝转脸间,早看惯这皇宫中人人起起落落的宫人上前拖起常贵妃便往殿外而去,好一出美人伤怀的情景,可看在大殿里的人眼里,只不过是惩罚一个不懂礼数规矩的无礼之人。
待常贵妃被带走,大殿里再次恢复先前说朝中事物的和谐场面来,徐三爷向皇帝告辞要出宫,皇帝叫住他,“好了,来回”。
徐三爷点头,与两位王爷,两位大人告辞。
当日宫里传出话来,常贵妃被皇后禁足一月,罚没俸禄三月,抄女戒、女则百遍,日日要去皇后宫里听训。
常威当日便进宫去向皇帝请罪,跪在御书房门前直说要为姐姐受过,皇帝发话让他半年之内闭门思过,思过?思什么,自然是思为什么会有敢咆哮御书房的姐姐来。
民间当然有许多版本,有说常贵妃当面指摘徐家不懂规矩,欺瞒圣上敷衍赐婚的版本,也有说常贵妃不满徐家三爷对自己不够恭敬的态度,还有许多,但不管怎么样,唯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常家得意久了,圣上要压一压他们的意气。
听着文尚来回京都里对此事的流言,果真是一句话不能经三口,越说越离谱了。且不管它怎么个传话法,常家受罚,没多久老太君的病也好了,能见客了,临安侯夫人去探望,带去了几个文臣家的夫人一同去,老太君就感概了一句,“唉,这年纪大的人啊,就受不得生人的气。”
临安侯夫人忙问老太君这是怎么了,老太君避过不谈,临安侯夫人便去问一旁的闫氏,闫氏一边说,一边叹息,“也是那日侄媳妇不懂得,哪里知道她听了只请她逛逛这院子,没在老太君面前时候,竟然生出了那样的言语来,说什么徐家对她们不敬,不懂规矩又作践她们,唉,夫人,您说,徐家也是京都的老世家了,竟然被一个小小女子说没有规矩,只会作践人,这话、、、、侄媳妇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好了,这不老太君听了这话,这才气急在心里,病才上了身。”闫氏转身擦起眼泪来。
临安侯夫人听完脸色气得通红,这是什么大家闺秀说出来的话,与乡间泼妇有何区别,跟着临安侯夫人一同来的几位夫人也是听了一惊,为着圣上赐婚的事,京里早就不安宁了,又有常家在里面兴风作浪,没有明说的东西应是被他们家弄成像是铁板钉钉的样子来,原先还是常氏女子贤德,如今一看,这样的女子哪里称得上什么贤德,不要说进门做妾,就是与之多说话,都是污物,避之远些才好。
这下好了,常家女子长舌又无女德的话传遍了整个京都,事事紧随,常家再次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一次是鄙夷的焦点。
不论常贵妃在自己宫里绞烂了多少罗纱手帕,日日还是得到皇后宫里听训,皇帝还是不见她,常将军还是照旧被禁足在府里,西大营就是想去也不能去,半年,待半年之后,不晓得西大营的营房门是不是还是朝着原来的地方开,陪着常贵妃的常氏女子个个心惊胆战的,见天都是躲着常贵妃,就怕她一怒之下将自己发落了,不要说赐婚的亲事了,就是还能不能好生生的活着都是难题。
不管常家闹得怎样翻天覆地,别人家的日子还是一天一天正正常常的过,八月过去,九月中旬,徐家天天有人从东郊码头卸了货往府里搬去,有熟悉的就问,“王家兄弟,府里要建宅子呐?”
徐府里的家人就会回,“是啊,是啊,咱们大少爷明年就要成亲了,这是在备新房呢。”
都说着恭喜的话,也都一一受着。
九月过去,十月很快就来了,这一年,上半年初项詅碰上她人生中关键的事,就是在璟王府里为璟王妃接生了璟王府的小王爷,那样机缘巧合下,璟王妃似发现了西北的秘密,璟王爷直去西北已有一年多了,在与老太君同来西山别院之前,项詅与徐三爷将璟王妃需要的各种在外人看来似不知所以的东西,但项詅看懂了,可是不能说,六月时,璟王妃丢下才半岁的小王爷,将老王妃与小王爷送去皇太后宫中,带着璟王府的亲兵与她母家的哥哥,一路扮着项詅家里来往西北的商队踏上她的寻夫之旅,项詅亦不知道璟王妃这一趟将她们两人的命运都改变了,可以说这一行将她们两人一跃成了上晋朝的传奇女子,但现在项詅不知道,璟王妃同样不知道。
十月时,老太君回到侯府,天气凉下来,她老寒病就开始犯了,半夜通常都睡不踏实,常常咳嗽,家里请了许多名医来看,都只是一个结果,老太君年纪大了,根治不了,只能缓解,可她这样,看得家里人心焦。
十月初十,大吉,魏大人送至侯府的手工师傅说可以了,就在这一天,依着魏大人的交代,全家人都去了府里的东南角,那个原先建着微荷院的地方,此时表面还是平地,可就在这平地下面藏着上晋第一座此时还不为外人知道的宅院,今天之后成败与否就看结果了,家人都来了,侯爷接过手工师傅手里的火把,走到一处深凹下去像是地道的地方,那里已经堆满了干柴,可是再里面全都是雪亮的银霜炭,空地上家人放了鞭炮,火红的炮纸到处飞扬,在这样的场景下,在徐府所有人的注视下,侯爷将火把放置暗口,这便是要烧房子了。
------题外话------
关于这一章璟王妃的故事,亲们可以闲了可以看看小溪的另一篇文《妃入玉璟》,虽然现在暂时不更,不过有些东西与这一部有点相关,可以去瞅瞅。
来感谢一下给小溪投月票的亲
感谢
zhuhjgq童生投了1张月票
貌似昨天看书的亲比较少,亲们是不是开始过周末了呀,嘻嘻,即使过周末也还需要支持小溪的哟,感谢百忙中订阅小溪的文的亲们,谢谢你们。
正文 第七十二章、挑衅
至于这院子建得怎么样,格局布置如何,除了侯爷父子监工时有过粗略的印象,旁人是不懂得的,再说这院子还属于实验,成与不成谁也说不准。明晃晃的银霜炭自侯爷点了第一处,其他三处,家人也点上,三天三夜,整个院子都是滚烫的,好在没有烟,就这样烧三天三夜不知道吓坏多少人。
待地面再也没有温度,原先的四个门敞开,工人小心的从里面开始掏灰,也慢慢抛开地面表层的泥土,所有人都紧张的看着,先是表层,与泥土一样的颜色,运走一部分泥土,师傅们就在一旁小心指挥,一声闷响,喊停,所有人都上去看,徐三爷上去,用手去试探,就如一般陶瓷烧结一样,有凹凸不平,也有砂眼,顺着这一面往下刨土,慢慢映现出尖尖的屋顶出来,整个表层都是灰白色,已经不同于原先的土黄色,再继续往下,现出房檐、天窗,沿着建房横梁的大体走向分出堂屋、后厢、左右两边侧间,一共六间,每一间都有明显的廊檐出来,这是日后还要装饰的地方,整座主屋屋顶出来之后便是沿着墙面往墙根抛开泥土,表层都是灰白色,这座不同于这个世代的建筑展现在徐家人眼前。
师傅们先进去从主屋的前门,工人们都拥在门前,还在不住的往外运着灰末,项詅扶着老太君,世子妃扶着侯夫人,男人们先去,石阶没有弄出来,今天这里只是一个雏形,也是决定这样的建筑可不可行的时候,一个时辰之后,里面先进去的家人再出来都是灰头土脸,即便是早已看不出原先的样貌,可是唯一可见的确实他们脸上的兴奋,徐三爷往前走的步伐停下来,转身找项詅,两人一对视,心下都知道,这,成了。
里面的人出来,外面的人往边站,侯爷领着儿孙们先进去,没多会儿里面出来有回音的欢笑声,睿哥儿听到哥哥们笑声,从蔷儿怀里下地,也进去,嫃儿虽然好奇,可看项詅她们都没进去所以也没闹着要去,徐淳璋再出来,虽然脸上也是灰扑扑的,但整个人都处在兴奋中,在老太君面前抱拳,“太祖母,真好。”
随后侯爷等人也出来,个个给老太君行礼,“恭迎母亲入内观览。”
侧身退后一步让老太君进去,此时整个大门已经用棉布拭擦干净,显现出乳白色的光泽来,这便是上好的瓷器原料烧出来的房子,今儿,成了。
进去之后真正是别有洞天,这样的智慧只让人叹为观止,屋里就如房顶上给人看到的格局,一共六间房屋,堂屋,后厢,左厢、右厢,每一间顶上都有天窗透气,墙面都是瓷面,极好的白色釉料,这哪里是人住的房子,这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因为墙面光滑的亮度,只需要一点光从天窗透下来,整间屋子都是亮堂堂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看得到,完全没有死角,就是地面也是同样的材质,以防走路打滑,所以地面上用的含沙的原料,虽色泽相差不多,可是却是防滑的,当然,日后入住之后,都是要铺上地毯。
徐淳洧上前来,“太祖母,您喜欢吗?”
老太君朝他点头,问他,“洧哥儿喜欢吗?”
徐淳洧忙点头,回老太君,“太祖母,洧哥儿喜欢,您定要赏洧哥儿一个房间。”
老太君好笑,“你喜欢便住吧,还需要太祖母赏你?”
徐淳洧身边又站了几个小爷,均点头,“当然,这是太祖母的院子,自然是要太祖母赏的。”
老太君脸上的笑僵住,这是什么意思,转头看项詅,项詅放开老太君的胳膊,退一步给老太君行礼,“恭贺祖母得新居。”
侯夫人带着两个儿媳也来恭贺,徐三爷进这间屋子,朝老太君问道,“祖母,可觉得暖和?”
不说还不觉得,这里面实在是温暖,此时已是十月,就是平日在自己屋里,也是着薄棉袄,此时这里没有火炉,也没有烧地龙热炕,可周身都是温暖的,顶上天窗开着,空气也不闷,实在是个极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老太君点头,“暖和,像是暖春一般,正好合适。”
这里是左厢房上间,每一间房间门前都留有石阶的空间,这是日后建回廊时要用的,墙壁上都开了两个窗户,一个大窗,一个是做卧房的小窗,这里还是一个框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但主体已经成了,待人往堂屋去看,工人们一间一间清理墙面地面的灰末,这样的灰末只能有干棉布来试擦,之后再用皂角来清洗,出得门来,正门前已经将泥墙挖开,日后建上亭榭红瓦,添上青砖,布置好花木,围上院墙,这里便是完完整整新型的小院,上晋唯一一座烧出来的院子。
徐三爷给老太君解释房子的原料,魏大人进工部,不是任事司,而是任艺司,也是有手艺技术的官儿,魏大人他是用真材实料的工部官员,所以对上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