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有一名义军的头领名叫赵云,他的父母是被金兵抓住的,之后金兵以平阳府副总管的官职来企图利诱赵云就范。但赵云始终如一,并未改变自己的原则。结果金兵格外恼怒,将赵云的父亲杀之。而赵云的母亲被金兵软禁了起来。赵云自知以自己之能是无法救出自己的母亲,所以,赵云便在绍兴四年的时候,趁着父子兵联合南侵之际,投奔岳飞而去。岳飞得知赵云其母依旧被软禁在垣曲县,孝顺母亲的岳飞,便派遣人马由赵云领路大破垣曲县,赵云也顺利的救出了自己的母亲。这样岳飞就开始与太行山的忠义保社建立起来了联系。
绍兴五年,岳飞命令边俊、李喜等人渡过黄河,区太行山加强“连结河朔”的计划,太行山忠义保社的军队此时已经增至到四千多人。而且又攻破了平阳府的山神县。金国这时候也不敢不加强重视了,连忙调集军队围剿起义军。平阳帅府的主管派遣总管判官邓姡Я毂瞬猩街乙寰=娇梢钥吹教猩街乙寰恼狡旌螅藠'便软了下来,不敢继续往前进军。但梁兴他们哪管你害怕不害怕?在三天之内,可怜的邓姡庀戮颖恢乙寰骼A肆酱沃唷V笠陕砦逭庑∽臃勰浅。藠'如此不中用,于是又破口大骂,将邓姡盍艘桓龉费缤贰�
心高气傲的耶律马五自以为仗着自己“身经百战”且“屡建战功”,所以根本就没把太行山这帮人看在眼里。但与梁兴这帮太行山的人开战之后,耶律马五有些后悔了,早知道还不如不来呢。但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你来了就只能一战。
结果梁兴他们大破金兵!耶律马五这个恶贯满盈之人最终也是被杀掉了!这混小子曾经在建炎年间疯狂的屠城,洪州这块地方就首当其冲!这个罪人最后也算是罪有应得!这时候金国的统治者见太行山的势力越来越大了,便开始集结大军围剿太行山忠义军。这回梁兴他们有些扛不住了,在同年的冬天,梁兴众人率领百余名精锐骑兵突围成功,渡过黄河后便直接来投鄂州,也就是岳家军的大本营。
岳飞见到威震河朔的梁兴后,也是十分激动。于是便立即上奏朝廷,希望能够给梁兴等人一官半职,也算是岳飞保举这些忠义之士。高宗赵构对岳飞的上奏表示认同,而且给了梁兴一个武经郎的武官,其官阶在从七品。李进也得到了修武郎的武职官衔,其官阶是正八品。之后梁兴、李进他们这些人都归属于岳家军,在军中担任官员。他们同时也是促进连结河朔大计的关键人物。由此同时,北方宋人的抗金热忱也由低变高了。
不可否认,岳飞这项举措的功劳,连结河朔的战略意图也是十分明显,在那时候岳飞能够依靠光复中原的势力不仅是朝廷的军队,更是民间百姓的力量。同时也加强了岳飞光复中原的决心与信念。
第二节。忠孝难全
绍兴六年,岳飞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一举北伐中原,可天有不测风云,非是岳飞所愿,但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第一件事情,便是岳飞自身患病了,不过也不是什么致死的大病,依据考究可能是得了角膜炎之类的眼疾。第二件事情便是岳飞他的老母姚氏与世长辞了。也就是因为这两件事情,才导致了挥师北伐的事情延缓了一年左右。
第一件事情,关于岳飞自身患病,得了角膜炎的病症。这种眼疾也并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患上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岳飞常年在外征战,那时候卫生条件也不咋地,南征北战的时候,在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揉揉眼睛什么的,一两次没啥太大关系,但是时间长了搁谁谁也受不了,虽然岳飞是条好汉,但怎么说也是血肉之躯,脏东西进入眼中,这眼睛肯定扛不住。岳飞这病也加上水土不服所导致。在平定杨幺的叛军后,病情就开始加重了,连吃饭都很困难。此时的岳飞依然心系国家,并且像赵构要求解除自己现在所有的职务。生怕延误宋廷光复中原的计划。
高宗赵构见岳飞一二在在二三的要求辞职不干了,这赵构也不傻自然也就不干了!并且剥夺了岳飞继续上诉的一切权力。只是要求岳飞现在能够老老实实的养伤,其他的事情也就没你什么事了!也就等同于现在的带薪休假,兵权依旧是你岳飞在掌握,你只不过算是在休假而已。赵构现在为何对岳飞如此“关心”呢?嘿嘿,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什么好心!
当时赵构所期盼的便是要以强大的军事优势来迫视金国求和。纵观宋廷这几支军队吧,有几个能拿得出手去的?无非就是吴玠、岳飞、韩世忠这三人所率领的军队还算不错。现在岳飞请求解除自身一切兵权,那么不就是失去了三分战斗力么?换而言之,赵构以战求和的大计也就成了空谈。所以赵构很聪明,就算要解除岳飞的一切兵权也不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那都是以后要算计的事情了。现在不“关爱”一下岳飞,那么就实在不厚道了。以后还要靠着岳飞办事呢!之后赵构便找了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岳飞的请辞。要求岳飞好好养伤即可,兵权也不给你解除了,你什么时候好了,那么你就什么时候继续上任吧。
所幸,岳飞的眼睛情况有所好转。而张浚也是希望能够在今年干出一番大事来。这样的话也算是没有辜负赵构对自己的礼遇。他在绍兴六年刚过完年后,便离开了临安城,跑到前线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几个人碰面去了。张浚把他们几个招致镇江的都督行府内商议军机大事。而岳飞所上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将襄阳府路改换成原来的京西南路。最后得到批准。
张浚对这次的谈话比较满意,而且对韩世忠、岳飞这两个人的评价都是不错的。都是可以委以重任之人。于是三月份宋廷便再次下达诏书,给岳飞该调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将岳飞的两镇节度使移至胜武军以及定国军两镇。
在宋代一般被移动到他镇的节度使都是朝廷十分看好的人物。否则没事闲得给你移镇这不撑得么?岳飞此时虽然是宣抚副使,但原因很简单,完全是因为顾及他人的面子,因为岳飞现在的品级还不算特别高。不如韩世忠、张俊等人。故此宋廷才给岳飞一个宣抚副使的官职。不过有一点还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岳飞在荆湖北路以及京西南路上面都没有上司。也就是说岳飞是一把手。只是名义上小了,但实际上还是升官儿了!张俊这么一鼓捣,意思好像跟宋廷下决心要收复失地一样,岳飞若是在金兵北伐,可以自己加上一个头衔“节制河北路、河东路”。
这第二件事情,便是岳飞的母亲姚氏去世了。岳飞的老母已经年过七十,因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最终还是病倒了。其实,看一个人怎样,先要看这个人是否孝顺父母。要是连父母都不孝顺,这个人能好的了哪去么?
岳飞对其老母要是十分孝顺,虽然岳飞有时候的军务十分繁忙,但只要是有机会,岳飞都会从早到晚陪伴在自己老母身边,亲自给老母调药更衣。这些事情对于岳飞来说大可不必,首先岳飞怎么说也算是建节之人。官职的虚衔怎么说也是个从二品的武官。怎么说岳飞也还是请得起佣人,这些事情交给他们做就可以了。岳飞家也是有佣人的,但岳飞却没有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做,反而是自己亲自为自己的老母尽孝。这点是其他武官所能比拟的么?
待姚氏去世之后,岳飞就痛哭了一场,在他看来自己未曾尽孝,老母却已经与世长辞了,岳飞是怀着一种愧疚的心情来对待这件事情的。三天之内,没喝水也没吃饭,一双眼睛都哭红了,这样的一个孝子值得人敬佩!
而且岳飞、岳云等人还光着脚徒步而行,从鄂州到江州的庐山一直陪伴着自己老母的灵柩走着。不知道为何岳飞会选择庐山安葬自己的母亲,不过岳飞既然已经把江州当作第二个家乡,那么想必姚氏也希望在此长伴五郎吧。赵构得知此事后,赏赐了岳飞一千两银子以及一千匹绸缎。不过这回岳飞并没有推辞,反而还十分奢侈的为其母安葬。这也是岳飞平生第一次如此奢侈的消费吧,不过为了自己的老母,这到没什么不妥之处。
按照宋代的规定,岳飞需要为自己母亲守孝三年,但赵构、赵鼎、张俊三个人可就不干了!异口同声的反对岳飞守孝三年。李纲也私下给岳飞写信,希望岳飞不要以私忘公。赵构这边也急了,直接发手诏给岳飞,结果岳飞完全无视。赵构差点没被气死。最后逼得赵构直接玩狠招了。如果你岳飞还不给我回来,那么你的岳家军就要全体受罚!得了,这招一出,岳飞真有些动摇了。
恰巧此刻伪齐的将领王威一破唐州,岳飞无可奈何,只得带着自身大病未愈的身躯返回岳家军的大本营鄂州,立即带兵出击襄阳一带!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奈,或许自古以来忠孝就是无法双全的。
第三节。第二次北伐
绍兴六年,由于岳飞身受病患的困扰,这一年并没有岳飞啥事。但右相张浚却是蠢蠢欲动。这个张浚可是地地道道的主战派。不过有一点要说,张浚虽然是主战派,但最让人郁闷的一点就是他没干成一件令人拍手称赞的好事。
身为都督的张浚,自然想建功立业。在他看来怎么说也要来个赤壁大战一样的风姿。不过其战略思想实在是一点也没有。富平之战就不用提了,要不是张浚刚愎自用也不可能败得那么惨。赵构让其驾驭朝中这几支军队对他来说真的不容易。但很有趣的是,这个张浚属于常有理那种人,别人也拿他没辙,毕竟是右相么。一腔热血是好事,积极抗战聪明事,不动脑子糊涂事,刚愎自用会坏事。这不就是张浚的写照么?
在这一年里,张浚欲做一番大事,最好能够光宗耀祖,而且能够名垂青史。让后世人都知道宋朝的时候有张浚这么一号忠臣。于是在镇江府那次会议后,张浚便决定先让韩世忠的兵马从承州、楚州两地发兵,直取沦陷的京东东路淮阳军。之后又令岳飞率领本部军队由鄂州赶赴襄阳府,随时随地准备直捣中原。而张俊、刘光世、杨沂中这三支军队,一个是并进泗州的盱眙县,另外一个兵至庐州,至于最后一个包揽张俊、刘光世两人的后勤保障。等同于让岳飞、韩世忠两支军队采取攻势,其他的人都在看热闹。这样川陕战区的吴玠成了闲人,张浚貌似没有想起川陕战区的吴玠来,等于吴玠现在嘛事也没有。张浚的部署可见并不是很高明,而且外加上两个扯后腿的军队在,这次北伐的结果自然好不到哪去。
散会之后,韩世忠一心要收复失地,随之请缨出战破淮阳军。张浚看了韩世忠的表现后很高兴,便让其安安心心的出发了。韩家军不到三月份便发动北伐攻势。当时岳飞还在行在临安府瞻仰高宗赵构的天颜,自然不能配合韩家军一同出战。而韩家军虽然在淮阳军的宿迁县击退敌军,但淮阳军的城池却是久攻不下,一个劲儿的猛攻了六天,一点效果也没用。韩世忠现在也没辙了,之后伪齐的援军赶到,韩世忠只得被迫撤退。之后告诉张浚最好能够给我足够的支援。否则淮阳军打不下来。并且点名道姓的要张浚麾下最精锐的兵力,可张浚这时候心里面犯嘀咕了,我要是把我的精锐部队给你带,万一全军覆没了可怎么办?张浚当然是不舍得把精锐部队给韩世忠用,最后只是把杨沂中的殿前司军拨了过去,这么一来一往已经是六月份了,毕竟古代书信的方式不发达,不想现在打个电话就能知道了。这杨沂中一来也没有韩世忠想象的那么乖巧,反而是不听韩世忠节制,把韩世忠给气得上气不接下气,至于北伐之事也就因此而破产了。
六月份以后,宋廷也开始进入防秋的准备,防秋的意思大概是怕金国的骑兵在秋天的时候来南下侵宋。所以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再出兵的,可岳飞不管这套,如今已经耽搁很长时间了,若是再不出兵北伐,这件事情又该被继续耽搁下去,所以岳飞他决定一定要出兵北伐!也同时做好孤军深入中原的思想觉悟,这种处境下也跟同年韩世忠北伐没啥两样,都是孤军奋战,来的援兵都不是啥可以委以重任的军队。
在绍兴六年的七月份,岳家军开始实施第二次北伐的计划,因为是秋季,所以伪齐他们压根就不会想到岳飞会冒着“找死”的危险出兵挺进中原。故此也没多想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岳飞就是因为知道刘豫他们肯定没脑子,所以才以出奇制胜的方式来给伪齐致命一击。就这时候,说来也挺巧的,虢州栾川县的知县李通在绍兴六年的二三月里,就向岳飞来投诚了。为了表示忠心将这一次北伐的重要情报告之了岳飞。并且为岳家军做导游,告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