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银州城的军力数量和士气,都是占据着守城的优势,第一次攻城战,夏军就付出了六千军的代价,银州城下堆满了尸体,而守城的折损,顶多六百伤亡,多数是被石头和箭雨杀伤的。



夏军不敢攻城了,这么的对耗下去,最后会被了银州城里的守军反噬,所以只能采取围城,但围城的大军却是受到了骑兵的骚扰进袭,折惟忠将骑军分成三百一营,轮番进袭围城的夏军,只用了弓箭招呼,甚至会用了火攻。



夏军这次进袭银州,却是只有两千骑兵,双方展开了互相追杀的马战,但吃亏的却是夏军骑兵,因为夏军骑兵不能够远离了大军,而且数量也不及折惟忠骑军,一旦远离了大军,就会被了折惟忠骑军伏击,这一场夏国挑起的战事,自一开始就让夏军陷入了被动。



银州的战事,陆七基本上只供应骑兵军需和食物,以及接回受伤的骑军将士,但也随时补充了骑军的缺口,所以与夏军的战事,夏军的骑军是越战越少。



银州的战事一起,陆七就更加密切盯着了晋国公的动向,他知道晋国公在太原府集结了十万军力,一直的操练着,却是不知道会先向了那里进军。



银州战事发生了半月后,陆七突然接到了周皇帝的密旨,密旨谕令他,一旦晋国公进袭了石州,可以率军退离的向西去入延州(延安),过延州去与镇守庆州的通远军会合,一起进袭夏国的盐州和灵州。



周皇帝的密旨,让陆七明白了,周国真的会进图了巴蜀,却是没有先对付了唐国,但陆七却是低估了周皇帝的冒危精神,就在他接到了密旨的五日后,在江淮一带的所有节度使地方军,突然受命向了大江畔集结。



也在同一日,武国公赵匡胤,受命统帅了二十万禁军南下。



而在唐国的同一日,英王率领所属赶去了池州,使得池州驻扎了三十多万大军,进而近三十万唐军,自池州突然向歙州发动了进袭。



在歙州的军力,在受到唐军进袭后,却是一触即败,仓惶退去了晋国的睦州,英王大军迅速占据了歙州,顿兵于晋国边境。



三日后,自巢湖进入大江的五百战船,顺江而下南渡,同时和州江畔也有数百战船渡江,一起在当涂一带登陆进袭了唐国,五万周军迅速占据了当涂县,战船返回北岸继续接后续大军渡江,一日后,二十五万周**力自当涂县东进,直袭江宁。



两日后,周国大军东进渡过秦淮河,直接战败了江宁外围的京军,之后围困了江宁城,周军的渡江完全出乎唐国上下的意外,李国主得报几疑做梦,匆忙跑到了江宁城墙上,一看之下脸色发白,城外军旗招展,一眼看去全是密密麻麻的军队。



李国主恐惧的回去了皇宫,下令死守待援,就算周军势大,但江宁城易守难攻,唐国的主力很快就会自歙州来救援了江宁,还有晋国,晋国也不能坐视了周国在江南立足。



周国大军之中,赵匡胤和一众将官仰望着江宁城,身边的一个将官道:“大帅,这江宁城可是不好攻陷。”



“本军也没打算强攻,唐国的军力大半都去了歙州,我们既然过来了大江,就可以以逸待劳的击败了援军。”脸色有些枣红的赵匡胤,平和回答。



“大帅,属下觉得,陛下是不是过于急切了,就算是机会难得,也不该多方起战,我们如今,可算得是孤军了。”将官担忧道。



“陛下的急切,不是主要为了进图唐国,如今的唐国在西部失利之后,已然是军力大弱,原本的鄂州武昌军,江州湖口军,信州兴化军,宣州宁**,才是唐国最强的主要军力,陛下急切的进图唐国,是为了晋国而战,晋国崛起的太过迅猛,久之必成大患。”赵匡胤回答道。



“大帅难道不觉得,陛下是有意让大帅来了江南。”将官又直白的说道。



赵匡胤听了平静,眼睛看着江宁城,平和道:“陛下的心思,本军明白,不过本军也是愿意来了江南,所谓建功立业,是需要战功的烘托,能够了出来,也是机会。”



“属下的意思是,陛下是不是有意的,让大帅与襄州和洛阳失去了呼应。”将官低声道。



“放心吧,本军不败,一切都会不变的。”赵匡胤平和道。



“属下还担心,晋国不易对付,据说晋国有一种胜过我们的弩具。”将官又低声道。



“那你说,晋国若是战器犀利,那为什么不攻灭了唐国和魏国?”赵匡胤平和反问。



“属下觉得,或许是晋国的那种弩具不多。”将官回答道。



“那只是其一,最主要的,可能是晋国建立未久,需要了时日稳固国基,晋国的疆域曾经是越国,闽国,楚国,荆国,古时秦吞六国之后,也是经历了很多镇压才得以归治,所以若想归治是需要时日的,晋国的军力多数是降卒,很可能是处于一种互相震慑牵制的情形,忌讳对外大规模的用兵。”赵匡胤分析道。



“如果真是那种情形,晋国出兵来援江宁的可能性会少了很多。”将官说道。



“但愿是吧,本军也是需要时日占据了江南立足。”赵匡胤平和道。



将官点头,忽又道:“大帅,那个陆天风分明是在玩了墙头草,他既然归属了周国,就应该兴兵响应了我们的进军,属下怀疑陆天风是不是先周国投降了晋国,还说什么不愿落了反唐弑君的名声,属下觉得很是牵强。”



“如果你在了本军的地位去看,就不会觉得了牵强,自古弑君的人,大半都不会有了好的结果。”赵匡胤淡然道。



“是,属下失言。”将官有些惶恐的低语。



自大唐崩国以来,中原之地就陷入了短命皇朝的更迭,都是武将造反夺位,结果是做了皇帝的猜忌武臣,身为武臣的要么是野心使然,要么是为了自保而起兵,武臣弑君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引发了武臣的造反,周国也是武臣造反夺得的江山,能够延续至今而不亡,实属不易了。



“陆天风是很智慧的,歙州军力对陆天风而言,只是一个能够进身的筹码,他拥兵不动,反而能够得到了最多,如今他在周国进身成功,歙州的筹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他没有拥兵自重的事实,自然也就获得了安生。”赵匡胤又说道。



“只是,歙州的十万军力,八成会投降了晋国,那却是陆天风的罪过。”将官不忿道。



“十万军力,据说大半都是楚地降卒,他陆天风能够了压制不散,只怕已然是难能,如今歙州军力成功的引去了唐国大军,对陆天风而言,有功无罪。”赵匡胤说道。



第51章离间



周国大军的突袭渡江,迅猛的进军江宁围城,造成了唐国上下恍如在平静的睡梦中惊醒,几十万周军来了,消息如同飓风袭来。



战争的阴云转瞬间笼罩了唐国的土地,各地的官民在惊恐中,以及被暗中的势力策动之下,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方向就是晋国,这也就是陆七最想获得的一个结果。



人口,是古代最宝贵的资源,周国的进袭,会使得唐国万民,心甘情愿的投入了晋国怀抱,自然而然的壮大了晋国的统治,大量的唐国人口涌入晋国后,被早有准备的晋国官吏和大军,一拨拨的护送去了晋国各地安置,晋国张开了贪吃的大嘴,吞噬了送上嘴的‘美食’。



身在歙州的唐国大军,两日后才知道了周军的进袭,英王震惊至极,不过他确实是位少年英才,很快镇定的下令大军开拔回援江宁,同时使人快马赶去金坛县,令王文和移军来与他会合。



三十万唐国大军开拔离开了歙州,沿着宁**的防线一路东行,却是去与王文和的金坛驻军会合,英王很明智,他想让王文和主持了反攻战事,而且还瞒了朱令赟。



军行旌德县时日坠西天,英王只能下令驻扎,虽然县城就在附近,英王却是留在了军中。



用饭后,英王的帅帐里有十几个将官和官吏,在一起商议事情。



“各位,如今周国渡江进袭了我们,本王现在有两个担心,一是军心的稳定,二是军力是否能够战败了入侵的周军。”英王正容言说,显得很是老道。



“殿下,只要殿下坐镇军中,军心肯定能够了稳定。”英王司马说道。



英王点头回应,继而道:“本王想知会了常州中吴郡王出兵,不知可否?”



“殿下,臣认为不可,若是让了常州张氏出兵,无异于是引狼入室。”英王长史反对道。



“臣认为可以。”都尉秦浩忽然道。



“哦,秦将军是赞同的。”英王看了秦浩道。



“是,臣认为,如果我们与周军战斗,就是获胜了,也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周国入侵了江南,对常州张氏也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所以不如让张氏参战,共担了损失。”秦浩起礼解释道。



“殿下,秦将军言之有理,如果只是我们与周军作战,最后常州张氏也会做了渔翁。”英王司马赞同道。



英王点头,道:“好,本王这就发令函让张氏出兵。”



接下来商议了一下控军的事情,三十万大军的组成很复杂,有康化军,镇南军,京军,还有英王府军,朱武和王平所在的龙旗军,却是在大军进袭歙州时,在驻扎之地逃去了晋国,事实上是去了晋国武平军,龙旗军的统帅万斌,被胁迫的随去了晋国,到了武平军就被押去了福州做京官。



商议的结果是使了英王的属下去各军做观军使,就是相当于半个监军,但权力肯定不如监军,相当于监察御史。



散了后,英王很是疲倦的靠在了椅背休息,他统帅大军进袭歙州时,心态是意气风发,但如今却是惶乱的有些失措,只希望明日能够与王文和会合,那就能够安心了,在英王的心里,根本就看不上朱令赟和皇甫继勋,他在外能够冷静旁观,当然知道什么人才是值得了倚重。



近卫给英王倒了杯水,忽有近卫入账,禀报道:“殿下,秦将军求见。”



英王一怔,道:“请他进来。”



近卫去了,很快秦浩走了进来,拜见后,英王问道:“秦将军还有事情吗?”



“殿下,臣是来提醒殿下,朱令赟可能会背离了唐国,臣使的人一直盯视,发现朱令赟使了人离开,一拨是去了西面,一拨是去了南面。”秦浩正容禀告。



英王脸色一变,继而起身站了起来,使了人暗中监视军队,是秦浩向他建议的,他也同意了,事实上,英王对三十万大军的统领,如今很是缺少信心,担心崩军逃亡,也担心将帅生了异心。



朱令赟是此次进袭歙州的监军,而且大军一半多都是朱令赟的所属,英王非常崇信王文和的军事才能,如今他秘调王文和过来主持战事,在心里却是担忧朱令赟不服,朱令赟在西部钳制林仁肇的事情,英王是听人说过的,所以对朱令赟的所为,心存了很大的成见。



英王对秦浩基本是相信的,秦浩虽然曾经是陆天风的属下,但成为都尉之后,却是主动的投附了英王,如今陆天风在了周国,所以英王对秦浩没有什么猜疑。



“秦将军,你说应该如何?”英王问道。



“属下认为,应该先发制人,拿下了朱令赟。”秦浩回答道。



英王摇头,道:“不成的,若是拿下了朱令赟,会造成镇南军哗变的。”



“殿下可以秘密处置了朱令赟,属下可以诓了他去别的军营,事后殿下就说没有召见过。”秦浩建议道。



英王皱眉摇头,道:“朱令赟若死,本王没有信心掌控了镇南军。”



“殿下既然不愿了先发制人,那只有尽量的离了朱令赟的军力远一些,以防被其擒王。”秦浩语气担忧道。



英王脸色微变,皱眉默然了片刻,才淡然道:“这事交给你了。”



“诺!属下会做好的。”秦浩恭敬领命,之后转身离开了,英王忧虑的坐下了。



一时后,朱令赟在夜色下带了二十名近卫,随着秦浩来到了一处军营,三十万大军的军营,那占地非常的广大,朱令赟当然是在自己的所属军营,不过英王见召,他只能来见。



随秦浩进入了军营,到了有亮光的帅帐外,二十护卫当然得留步,朱令赟根本没有一点的戒心,秦浩一请,他就迈步进入了帅帐,一进入帅帐不由一怔,因为没有人,忽后腰一痛,被了一个锐器刺入,朱令赟惊叫一声前跳,但头顶忽落下一张网,一下子将他的身体罩住。



朱令赟在网中猛的转身,面对了身后的秦浩,他惊怒的想要喝问,可是张张嘴,竟然口舌发木的难以出声,朱令赟的神情由惊怒变向了惊恐,他盯着秦浩,只觉身体迅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