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时后,镇江侯回来了,拜见了陆七后,恭敬道:“主上,家母言,很喜欢九华的灵秀,可否封号九华。”



陆七听了一怔,求封九华?萧府老夫人要的狠哪,他想了一下,点头道:“可以,以后九华山归属萧氏封地,不过不得禁人登山游观。”



“臣叩谢主上恩赐。”镇江侯恭敬的跪地谢恩。



陆七让镇江侯起身入座,之后问道:“叔父对晋国的事情,能够知道了多少?”



镇江侯一怔,陆七的叔父称谓,是不合君臣礼规的,他起礼纠正道:“主上应该唤臣的名字,或是官职。”



陆七平和道:“私下里无妨,我与萧府三小姐的缘分,叔父应该是知道了。”



镇江侯点头,道:“臣是知道了。”



“叔父有办法,除了刑太监吗?”陆七问道。



镇江侯一怔,回答道:“应该很难,那个刑太监本身是武人,萧氏在宫里的人,杀不了,在外的机会又很少。”



陆七点头,又问道:“此次宇文氏在南昌府兵变,我却是没有看到荣氏的人,不知道荣国公是不是逃脱了,我在南昌府时,与荣国公见过一次。”



“荣国公没有逃脱,而是投降了宇文氏,不过以我对荣国公的了解,应该不会是真心降了宇文氏。”镇江侯回答道。



陆七点头,他是担心荣国公会泄露了糊涂事,不过荣国公出卖他的几率不会很大,保留了糊涂事的秘密,rì后荣氏才能够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主上,臣觉得,荣国公应该是故意留在南昌府的,不然林仁肇都能够脱逃,荣国公不可能比了林仁肇反应迟钝。”镇江侯又说道。



陆七点头,道:“宇文氏这一造反立国,唐国朝廷里,很多的官吏会被拿下了。”



“那是肯定的,荣氏也会被牵连的。”镇江侯语气有些感慨道。



陆七点头,问道:“叔父对如今的晋国,了解多少?”



“臣知道主上在衡州大败了楚国十五万jīng锐,而之前主上已然进占了荆州,如今魏国能够建立,应该是主上希望的。”镇江侯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晋国崛起的太快,如今朝廷都没有健全的建立,占据之地都是靠了军管,那是很容易引起了混乱和造反,所以晋国的当务之急是军政分离,不能让地方上形成了事实上的军政割据局面。”



镇江侯点头,道:“主上所言,确实是晋国的危机,军将在一个地方军政一身,很容易形成方镇乱象。”



“所以,我需要唐国更多的文官才能之士,去了晋国做官。”陆七平和说道。



“主上放心,萧氏已然又备请了很多的才能之士,有四百多位,那些才能之士去了晋国,可以先进行考核,可以的才能赴任地方,而且臣可以保证,备请的才能之士,都是以晋国的名义去请的,臣也可以实言,萧氏不能够明目张胆的有了背叛唐国之名。”镇江侯诚恳的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叔父放心,只要不涉及军事,我是不会猜忌萧氏的。”



“谢主上信任,臣会保证了萧氏自律。”镇江侯起礼回应道。



陆七直白的说了底线,萧氏也直白的表明了不会涉及了军事,这样一来,就达成了彼此合作的基础和诚意。



第110章守成



接下来;两人探讨了一下关于晋国的治理见解;镇江侯也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说了很多他自己的治国见解;陆七不时的请教;却是知道了很多朝廷官吏设置的用途;在之前;陆七对江宁唐国朝廷的各级官吏;只是知道一些六部大官。



中午;陆七在萧府吃饭;一起吃饭的人很少;只有老夫人;镇江侯和镇江侯的夫人;也就是江宁萧妃的母亲;可以说;是一次简单而又温馨的家宴。



午后;离开萧府的陆七又去秘见了冷戎和佟县丞;在柳明酒楼;三人在一起亲近的交流着信息;佟县丞在知道了晋国的现状后;惊的立刻拘谨了很多;冷戎却是非常的愉悦。



陆七自佟县刳中;了解康化军的情况;以及池州如今的反应;佟县刎答说;如今康化军就剩两万军了;他的侄子佟光还在康化军;据佟光来信说;马大人已然在悄悄的准备了跑路;马府在打算将大量的财物运离池州。



自从听说宇文氏造反占据了饶州;池州如今是人心惶惶;石埭县因为萧府和陆氏的不动;所以走离的大户不多;而青阳县和贵池县却是走了很多大户;几乎都是去了东面。



陆七听了后;吩咐冷戎做好打劫的准备;他会调来三千军给冷戎听用;将马大人要运走的财物;以及走离的大户给劫了;用于补充了军需;陆七的五万大军;无法再用了晋国给养;而石埭县这里;陆七于目前的想法;是尽力的守御。



陆七回了望江堡;第二天又去秘密拜访了杨家大兄;在一起亲近后;陆七就回去了家宅猫了起来;等着唐国朝廷的回音;同时也暗中将自己的想法;书信知会辛琴儿;让辛琴儿灵活的接受;尽量的快些建立起晋国的朝廷统治。



足足过去了十五rì;唐国朝廷才来了回音;陆七得知后很是意外;他的五万军竟然归属为了宁**;陆七出任宁**都虞侯;就统帅五万军驻扎去歙州的祁门县;祁门县就在石埭县之南;也是通往饶州的门户之一。



摇身一变竟然又成了宁**都虞侯;陆七很无语;不过很快萧氏就送来了信息;他能够成为了宁**都虞侯;是萧知礼暗中让人建议的;唐国朝廷在知悉了西部惊变后;立刻陷入了惊乱;李国主下旨大肆拿人;凡是与宇文氏有关的官员都遭了殃;而户部侍郎却是先一步脱逃离开了江宁。



因为宇文氏的造反;使得之前对陆七的指罪成了一个笑话;不久陆七和新任镇抚使的上书到了朝廷;对于陈述的军力情况;李国主这一次没有继续坚持换了陆七。



不过怎么归属陆七的五万军;李国主让朝臣说话;吏部尚书建议再立吴城军;李国主没有答应;原来的三千吴城军;如今已然变成了京军之一的龙旗卫。



兵部郎中在萧知礼事先的指示下;适时出头;建议归属了宁**;言宁**如今就剩下了两万在镇守边境;虽然晋国友好;但也不能不防;而且越国的衣锦军还在;难保不会乘虚进袭唐国。



而让陆七的五万军归属了宁**;一是能够驻扎了歙州;防御了晋国和宇文氏叛贼;二是陆七的五万军既然都是降卒;那就不宜放在了池州腹地;放去了歙州;能够了防患未然;李国主听了觉得有理;准奏后;任命陆七再次成为了宁**都虞侯。



萧氏的意思是;让陆七成为了宁**都虞侯之后;就能够了王治晋国;萧氏认为;值此晋国初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了陆七的亲政国事;另外陆七驻扎在了歙州;一旦有什么不利;能够及时的回去了晋国。



不过萧知礼建议;过段时rì;陆七可以上书请求去江宁述职探亲;萧知礼言;如今在江宁任何对陆七不利的流言;根本没人相信了;也没有人敢了流言;否则就是宇文氏的同党;过些时rì求去江宁探亲;能够让李国主去了很多的疑心;而因为五万军力的不稳事实;使得李国主也不敢对陆七起了杀心;如今的李国主经受了很多打击;明显憔悴了。



还有;右相韩熙载大人病重了;据说可能熬不到了chūn天;如今朝廷政事堂理事的;是左相汤大人;汤大人与萧氏多有不和;只怕rì后萧氏在朝中行事;会多有了阻碍。



陆七离开了望江堡;在妻妾不舍的望送下;回了边界军营;在知会了林仁肇和朱令贇之后;拔营去了歙州祁门县。



萧知礼的信中;已然告诉了陆七;林仁肇没有向朝廷上书弹劾他;朱令贇是否密告不知道;不过朱令贇应该不会了上告陆七;如今池州防御的情形;内讧的结果会是一损俱损。



还有李国主已然抽调驻扎金坛的三万军力;去池州归属朱令贇成为镇南军;朱令贇明显是圣眷在身;很得李国主的信任倚重。



陆七率军抵达祁门县时;长沙府那里的战事军报抵达了;顾将军禀报说;魏国确实是存心与晋国合作;出军二十万猛攻长沙府东城门;顾将军也是领军二十万;负责进攻长沙府西城门。



攻城中;长沙府的楚王拒绝投降;用守城的二十多万军力坚守;多次的使人突围传令南方;意图调来南越一带军力救援;只是一招失利;步步失利;楚国在衡州的大败;使得楚国由军力强大急剧的变弱;晋国在南方完全的占据了主动;分割了南越一带与长沙府的联系。



连续攻城十二rì后;西城门的楚军突然叛变归降了晋国;使得长沙府城破;楚王在城破后自杀;顾将军守约的退离长沙府;在潭州中部驻扎大军;魏国也守约的没有进袭;各自依约的顿兵守望。



顾将军军报;攻击长沙府损兵三万;受降八万楚军;俘获楚国太子和部分朝臣勋贵;俘获楚国后宫两千女人和一千多太监;都已押去了晋安府;另建议潭州的一半归属朗州治下;建议在朗州建立军府。



陆七回复准奏;在朗州建立潭云军府;顾将军为军府大帅;负责防御朗州以南至衡州和敏州的防御;澧州防御归属江陵军府;衡州和敏州以南至南越门户一带;建立静江军府;由安国侯徐明任职大帅。



赣州的广昌军府大帅由张戟复任;在赣州依旧会屯驻重兵;负责支援晋安府和西边州域;而且军府大帅只能节制战军;地方官兵是不归节制的;所以所谓的防御地盘;大小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能够节制了多少军力。



对于进攻南越一带;顾将军给出了保守建议;建议暂时不攻;顾将军言;魏国之所以选择与晋国联合灭楚;最大的原因就是晋国是新立;魏国与晋国都存在一个归治的危机;都需要了时间理顺内政。



但如果晋国调兵去进击南越一带;那就不能保证了魏国会守约的观望;晋国如今获得的疆域太多了;而晋国的军力却是降卒太多;疆域的扩大;必然得留了军力镇守;独镇一地的军力;很容易生了叛心;一旦有叛变的;就可能引发了连锁反应;所以晋国不能再让战线拉的太长;应该知足的转为治政;等内制稳定了;再图南越不晚。



顾将军的建议深合陆七之心;他也知道不能够再吞下去了;再贪吃就会撑死了晋国;后果是成也降卒;败也会是降卒;陆七回应了顾将军的建议;下令停止进军南越一带;军力转为防御;集结驻扎的开始整军。



第111章见上官



在祁门县驻扎后;陆七故意的将三万军里驻扎去了婺源县;婺源县在祁门县之南;与衢州的开化县毗邻;衢州却是晋国的疆土。



不过陆七驻扎婺源县之前;还是使人问过了歙州的刺史;问婺源县那里用大军防御吗?歙州刺史能够说不用吗;宁**的驻防;其实歙州刺史是不能够干涉的。



婺源县有一条婺水;所以婺源县的农事比祁门县好了很多;不过婺源县却是主要产茶;以及出产很有名的砚台;名龙尾砚;那可是供给富贵之人的宝贝;唐国的重文;更让龙尾砚价值昂贵。



陆七大军刚驻扎在婺源县;婺源县令就讨好的礼送了一件龙尾砚;陆七也才知道了婺源县都出产什么;他关心的是粮食;可是婺源县令却是为难的告诉他;婺源县主要产茶;无法供给了军粮。



陆七听了没有为难婺源县令;能够产茶;那军粮和军饷也就有了;他可以将茶叶卖给了晋国商人;换来了银子买粮;当即就告诉婺源县令;他可以负责卖茶叶;得到的部分银子;算是歙州给养了宁**。



婺源县令听了大喜;如今西部灾荒和战乱;使得婺源县的茶叶严重的滞销;茶叶又当不得粮食果腹;所以很多民户请求明年改种粮食;茶地改种粮食;那是很无奈的败家了。



婺源县令走后;陆七将收茶与晋国交易的事情;交给了两个近卫负责;他启程去往宣州拜访宁**本营;他也不知道宁**本营;是什么人留守。



两rì后;陆七抵达了宁国县的本营;如今的宁**被抽走了大半军力;有四万驻扎去了金坛县;但金坛县的长荡湖之南;原本就驻扎两万宁**;如今四万宁**在了金坛县;也不知道还是不是宁**号。



一到宁国节度使大营;陆七的第一感觉就是营里冷清;守营门的宁国将士看了陆七的任职公文;才恍然认出了陆七;宁**都知道陆七名字;但见过陆七的还属少数。



门将进去禀报;陆七就问守门的将士;结果让他非常的意外;原来杨鲲竟然不在宁**了;被李国主转任了兵部侍郎;如今新任的宁**节度副使;名李岩;原本是厩右羽林卫中郎将;宁**的节度使行军司马;已然去了金坛县统帅四万宁**;归属了英王和皇甫继勋节制。



李岩;陆七是不认识的;对于杨鲲不在了宁**;让陆七有些失落;他本想指望杨鲲能够帮他实际统帅了五万军;而他好溜边的跑去了苏州看看;没有了杨鲲的遮掩;若是宁**有人去了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