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杨凌暗暗放下心来。
要开拓极北边疆,非王爵之身、享专断之权、领独立之军不能成事,然而拥兵在外,实是君王之忌,所以杨凌想一步步来,第一步就是倚功讨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说服皇帝。
大明的异姓王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在京里做无兵无权的逍遥王,比如徐达,一个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无价值不大地八荒极远之地守边,比如沐英。
问题是依照皇帝对他的感情和倚重,断不会让他去边塞。别人代为讨封的话,形同鼓动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国不知番外之事,在他们眼中,除了通过苏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对那里地印象只有:极寒、穷荒、杳无人迹、不毛之地。
总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该待的地方,漫说封个王爷,封个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风么?那种皇帝怕还不如霸州胜芳镇上统治一百多人的‘大顺国皇帝’赵万兴呢。然而自已主动讨封呢?
正因为人人认为那是个苦差事,谁会相信他放着子子孙孙在京享福地安乐王爷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怀有异心,意图勾结蛮人造反了。只怕就连皇帝也不免会有这种念头。这才是无法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难处。
杨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嘱焦芳动用可以力量开始了行动,先让一个小小的六品言官上书列举杨凌开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勋,请封王爵。试探满朝文武反应。待见反对声浪不大,这才出动职衔较高地官员逐级上本。
百官反对声浪低,是因为杨凌立的功,实在是开国之后有功之臣从不曾立国的功绩,而且他原来的功劳就够大了,想再进一步,除了封王也实在没有别地办法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点城府都没有,百官还没表态。他自已先跳出来摇旗呐喊,鼓掌叫好了。现在的朝廷……,你说还有哪个吃饱撑的管这闲事儿?
这事杨凌回京前就已经知道了。探询焦芳,只是担心又有什么临时变化。果然,皇帝褒奖一番后,礼部尚书王华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自袖中取出一道呈表。高声朗诵起来。
进表列数皇上之德、杨凌之功,最后便是例举史上有此功勋者封王故事,请求循功晋威国公为王。这些都是官面文章。满朝文武早就明了的,于是百官轰然拜倒,齐声请封。
按大明旧例,皇帝子封亲王,亲王子封郡王;异姓封王者只有两个功绩才有此可能,一是开疆拓土,二是挽难救国,功勋至高者。尽管如此,朱元璋所封的六个异姓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生前爵位仍是国公。死后才追封为王爷。
不过这不是问题,因为能不能封王,是由皇帝决定的。封王之所以困难,不是臣子们不愿意,而是皇帝不想封。否则的话,大明开国之初,百官巴不得多封几个异姓王爷,就算自已封不了王,起码挡在前头的人上升了一位,自已地爵位也能跟着长一级,有哪个蠢蛋会出面阻挠?
到了这一代,国公已经不止开国时的那几位了,不说多如牛毛,起码也是不怎么值钱了,杨凌现在的功绩,活着封王也是应该地。于是,皇帝接受呈表,宣杨凌接,威国公晋爵为武威王。
历史上,大明到了末代,才封过秦亲王孙可望、晋亲王李定国、蜀亲王刘文秀、庆阳郡王冯双礼、巩昌郡王白文选、汉阳郡王马汉忠、延平郡王郑成功,现在因为杨凌这只小蝴蝶的横空出世,这些异姓亲王、郡王怕是没有机会出现了,而大明第一位异姓王却提前问世了。
正德笑吟吟地站起道:“杨爱卿,朕之一朝,能取回河套、朵颜三卫,开拓金山、巴儿思阔山一带广袤的土地,实是前人未有之功,爱卿晋升王爵,亦是众望所归。
朕,赐永福公主、淳公主、张天师之妹符宝与你为妻,皆为王妃。钦天监已选定明年三月初三为宜婚之日,介时朕当亲自主婚,为爱卿完婚”。
杨凌一呆,两位公主下嫁,那是早就知道了的,怎么又多了个小符宝儿,莫非她把自已在丹房强吻了她的事告诉了皇上?杨凌心里一跳,当着满朝文武可不敢多问,连忙领旨谢恩。
正德又笑道:“三日之后,两位公主和符宝姑娘地八字、婚书和妆奁会送到王府。爱卿也回府去,好生准备三份厚重的聘金、聘礼,办的热闹一些。”
杨凌连声答应,正德又道:“诸位爱卿,我朝开疆拓土,建前朝未有之功,朕心喜甚。朕已祭告太庙,不日还将登临泰山,封禅告天。内阁、礼部,议定相关仪程和随行文武官员、内外命妇、各国使节人选,钦此!”
皇上要封禅?众文武皆是一呆。
自唐中叶之后,封禅于泰山之帝王,正德算是第一人了!
——————————
公主下嫁,对礼部、内务府来说,整个礼仪过程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这一次却不同。因为公主嫁地是王爷,不能按成例住在十王府。这些礼仪官员们就得绞尽脑汁,制订一套与往昔不同的大婚礼仪。
而且皇上突然别出心裁地宣布封禅泰山,更是令他们措手不及。自唐中叶之后。已经没有封禅之举,他们得翻阅大量古藉,研究秦皇汉武唐玄宗这些帝王封禅的旧事,制订相关地封禅礼仪。
礼部官员忙的焦头烂额,公主嫁王爷本就是新鲜事,而且是两位公主下嫁一夫,而且是公主嫁与王爷,古之成例实在不多。唐朝时虽有一位驸马迎娶过两位公主的事,可那是一位公主过门后病死,续弦迎娶的第二位公主。同时出嫁,那得上溯到上古年间去了。
各路官员研究来研究去,始终研究不出个方案。便纷纷去请示王华,王华也没了主意,便去询问皇上地意思。此时,唐一仙已身怀有孕,正德皇帝整天眉开眼笑。再加上大明开疆拓土之喜,这几日心情好的不得了。
王华还没说完,他便把手一挥道:“朕地两个御妹出阁。当然要与往昔不同。再说她们嫁的是王爷,这更是前所未有之事,给朕加双份,不管是仪仗、妆奁,统统双份!去办吧!嗳,回来,不能便宜了他,告诉杨凌,他的聘礼、聘金也得给双份”。
正德说完。就屁颠屁颠地陪着唐贵妃散步去了,王华哭笑不得,回到尚书府好一通寻思,这才吩咐下去,按着正德皇帝的意思,统统加倍。
这一下可乱了套,两位公主的仪仗妆奁全都加倍,那就变成了四套。而蜀王府送的东西更多,蜀王富甲天下,就这么一个嫡亲妹子出嫁,那还能不好好陪送一番?何况对方的身份,又不是普通的仪宾。
另外妹子被太后认做女儿了,太后地亲生女儿出嫁,他朱让栩怎么好意思不随份子?所以他给永福公主准备的那一份比湘儿还多。这一来光是妆奁就是整整六个公主的份额。
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到了三日之后送聘之期,仪仗浩浩荡荡,四套仪仗、六份妆礼,连起来之后是前不见尽头后不见结尾,前边地仪仗都到了城外西郊的武威王府了,后边的车马还在京师大街上晃荡呢。
张天师没跟着两位公主搀和,排场比人家大了不好,比人家小了寒酸,还不如分开来办。所以一早上皇家送嫁妆,张天师就开始着手准备,到了正晌午,张家才开始向王府送妆奁。张家倒也大出风头,那些妆奁之物就不提了,光是来宾就够瞧的了。
皇帝嫁妹,是挑选了些双亲、夫妻、子女俱全的有福之人伴随仪仗,张天师则大发“英雄贴”,邀集各个教派出面赏光。
现如今张天师可是皇上眼前地红人,剿灭宁王他是立了大功的,唐贵妃身怀有孕、士、六部九卿们聚在一起长吁短叹,不明所以。看皇上这意思,与其说是大发雷霆,倒不如说是一个被人骄纵惯了地小孩子突然受了委曲,把房门一关,什么姥姥舅舅亲爹亲妈的全都不见,自已躲在房里呕气。
这样说来,杨凌倒是没有性命之忧。可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说不明白,也就无从化解了。可是老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皇上不处理国事不行,为朝廷立下莫大功劳、刚刚晋封王爷的臣子没有任何罪名的就这么软禁着也不行啊。
众大臣聚在朝房里正一筹莫展,胡子快揪没了的焦芳忽然一拍大腿,叫道:“哎呀,怎么忘了她了,要解开这个解,非她莫属啊!”
众文武一听,呼啦一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叫道:“谁?是谁?阁老快说啊,可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到底谁有办法啊?”
焦阁老把眼一翻,说道:“还有谁?杨凌之妹,当今皇贵妃唐娘娘啊!”
王华把脑门一拍:可不是嘛,未来地国母啊,她要不知道究竟,化解不了此事,那还有谁行?
一众大臣摞茶杯的摞茶杯,整官帽的整官帽,还有那从热炕头上出溜下来地大臣们各自找着自已的官靴,有那性急的已经往外跑了,朝房里这通乱。
焦芳喊道:“嗨嗨嗨,你们干什么去?皇上现在呕着气呢,豹房你们进得去吗?贵妃娘娘你们见得着吗?这都瞎忙活什么呀。快点,把小内侍叫过来,先给永淳公主送个口信儿,就是内阁诸公、六部九卿,求见永淳公主殿下!”
第八卷 蜀中劫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不拆长城非好汉。。。
“皇上;您吃点东西吧”;唐一仙轻轻打开门;端了一盘食物悄悄走了进去;门轻轻虚掩上了;只见正德皇帝坐在桌前一言不发。
“皇上;您这是呕地哪门子气?还是先吃点东西吧”。
“嗯!”
唐一仙见他没挪的方;轻轻叹了口气;娇嗔道:“你不吃不喝地想成仙呐?”
“嗯!”
唐一仙气道:“你除了嗯~嗯~嗯~;不会说别地啦!”
正德:“啊~”
唐一仙气极:“永福和湘儿求见;你不见也就算了;太后你也不见;这可有违常理;老这么僵着可不妥呀。不管怎么说;大哥功在社稷;现在被你削爵软禁;朝野不明真相;必然以为皇上忌惮功臣;于皇上声名不利呀。再说;皇上有做秦皇汉武地志向;这一来寒了臣子之心;对朝廷影响太大了”。
“唉!”正德重重的叹了口气;终于开口说话了:“杨凌;寒了朕地心呐!朕与杨卿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对杨凌;朕知人善用;用而不疑。
自他辅政以来;革陋政、演武备、促农商、平定内外之乱、开拓江山社稷;功勋之大;前无古人;朕本想与他为世人、为百官树一个君臣和睦;相辅相助;不离不弃地典范!想不到想不到朕没有猜忌他。他却对朕起了异心啊!”
内阁和六部九卿以及一些朝中重臣就站在门外;听了皇上的话顿时色变:“难道难道真如传言所说;杨凌有了反意?天呐!如今朝中追随杨凌一派地可不在少数。他又是皇帝最信任地大臣;如果他有了反意;皇上还能信谁?这一场大清洗下来;只怕屠戳株连之广;就是洪武时都不及;到那时万千人头落的。清算十年不休;就是自已这些大臣;只怕也要被满腹猜忌地皇上满门抄斩了”。
有地大臣已脸色剧变;大冷地天儿;涔涔汗水却已渗出了额头。
正德皇帝一捶桌子;门外便有几位大臣哆嗦了一下。
只听正德皇帝咆哮道:“朕封其为王;要将山东封为他地藩的。替朕戍边;他近在咫尺又可与朕守望;这不好么?他他竟敢拒绝朕地旨意;说什么异姓封王;已是前所未有。不敢再承厚赏;唯愿从此在京做一个逍遥王爷。
嘿!他这是在向朕表明心迹;在避祸啊;他以为朕是在试探他有无野心;唯恐朕忌惮他功高震主;有朝一日会把他剪除;朕何等痛心?不只是他;我大明文武;但有功大社稷;立下大功者。朕都要赏。”
正德霍的站了起来;朗声道:“开海通商。交游万国;使朕眼界大开;天下之大;何止中国?八方极远之的;又岂是尽皆偏荒?朕要与众臣工肝胆相照;共治大明;打造一个最富强的大明;打造一个版图永无止境地天下。
轰轰烈烈地文武功勋;从现在起不再是只有开国一代才能留芳百世。唐太宗凌烟阁上有二十四贤;朕治天下。有为者便当尽其所能;来日封王封侯、裂土封疆;朕将来也要建一个凌烟阁;朕希望为朕治内政、建外功地文臣武将有二百四十个、两千四百个能够位列其中;这是朕地志向。
可恨;难道自古君臣只能相忌?难道帝王只能把可以做猛虎、做雄鹰地干将能人;全都牢牢的拴在身边做看家犬;那样地江山就能稳固吗?早晚必被外人取了去。可是朕这么信任他;他竟然担心朕心怀猜忌!
好!你不是怕兔死狗烹吗?朕就如你心愿!先把你杨凌烹了!”
门外众文武一听;这才知道事情经过;感情皇帝要把山东封给杨凌做藩的;可杨凌却担心自已一个异姓王就藩主政;会招致皇帝和满朝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