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在见到艾德的一刻当即咆哮出声,他本来就身材高大,那个气势看起来恨不得要伸手打人。而艾德本来就愧疚到了极点,听到肯的指责,更是低下了头:“是我的错,我没有及时拿到情报。”
“你还有脸说?”新闻已经出来了,肯自然在飞机上就看见了报道,“如果潼恩伤了哪怕一点点,我要你好看!”
“我没事的,哥哥。”坐了六个小时的飞机还这么有底气,真不愧是她的兄长,“多亏了艾德照顾我,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回到家的时候,肾上腺素退去,潼恩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后怕。还好有艾德买饭倒水,潼恩才会这么快的冷静下来。
“什么叫多亏了他,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要不是他的情报晚了,你根本不会有危险!”
“——哥哥!”
潼恩扬高了声音,吓了肯一跳。倚靠在床头的妹妹正用责备的眼光看着自己,肯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对不起。”
艾德看起来自责得恨不得要跳楼自尽,他握紧了拳头:“你说的没错,凯斯勒先生。这本可以避免的,责任在我。”
“算了。”这个时候责备他也没用,人好好的就行。肯心疼地走到自己妹妹身边,隔了半天,她看起来倒是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想到亲人陷入危险的时候,他又没再身边,当哥哥的难受极了,“人没事就好。”
“但愿不会对票房造成太大影响。”潼恩有点担忧地说道。
这让艾德看起来更加沮丧了,他可是打心眼喜欢这个剧本的:“肯定会有影响,我今晚就与导演商量对策,看看怎样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尽管这个世界的纽约,因为无处不在的超级英雄,常常受到各种袭击。可首映被破坏,这样的新闻怎么也不会是正面的。
潼恩叹了口气,她可不希望大家的努力因此白费。
“……也不是没有办法。”肯沉默了半晌,突然开口。
“你有办法?!”潼恩眼前一亮。
肯看起来有点不情愿,不过当妹妹用满脸期待的表情看着自己时,他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我这就给导演打电话。”
第二天新闻出来的时候,潼恩就明白哥哥口中的办法,具体是怎么做了。
报纸头条的照片并不是爆炸现场,而是两张照片。第一张是在首映式上,《斯塔克》的女主角,玛利亚·斯塔克的扮演者潼恩·凯斯勒,正站在美国队长的身边,从拒绝了英雄的帮助,自己脱下了高跟鞋。
而第二张是那张从剧组泄露出的,送给队长当礼物的照片。
新闻的第一行就清清楚楚地写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亲自回应首映式爆炸案,声称《斯塔克》不会因此推迟上映时间。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并没有用以往冰冷冷的官方口气,反而换上了看起来不怎么“专业”的描述口吻,将导演的态度完完全全描述了出来。
一贯低调且冷静的老人,难得表现出如此强硬的态度。他对记者说,这次袭击,不仅仅是对霍华德·斯塔克本人,或者说是剧组的打击,这是在向整个美国挑衅。
曾经的斯塔克工业是无情无义的军火厂,从二战起便大发二战财。然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斯塔克工业经过托尼·斯塔克的改造后,已经转向了新型能源的研究与生产。
现在的斯塔克工业,不但不是战争贩子的宠儿,还是维护和平与自由的先驱。而对电影《斯塔克》的袭击,便是对斯塔克工业的袭击,这是在与美国的精神对抗。
美国队长为和平、为了祖国毅然赴死。剧组能做的,只能是送给他那张照片。
面对着恐怖袭击,剧组能做的,就是像潼恩·凯斯勒那样,不依靠任何人,坚强的站起来。而恩的态度就代表剧组的态度,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都能够在危机时刻无所畏惧,那么,任何一个美国公民也不应该。
接下来的报道,记者巧妙地把报道的侧重点放到了迅速有序的救援上面。率领神盾局如同从天而降的美国队长,及时赶到的警察和效率超群的救护人员,再加上渲染得当的气氛,硬生生的将一场灾难,描述成了美利坚式的反恐怖袭击的宣传。
导演还说,人权和自由是美利坚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不仅仅是恐怖袭击。对于前阵子送给美国队长礼物泄露的事情,他也做出了回应,泄露照片的竟然是剧组的老场工,仅仅为了利益而侵犯他人的隐私,导演会和队长沟通,有必要,他会支持队长进行起诉。
最后,他声明,不仅电影上映依旧按照计划进行,《斯塔克》在法国巴黎的首映式也不会取消。只有勇敢的站出来,才是对恐怖分子最大的打击。
看这个笔力和角度,今年的普利策奖是没跑了。
潼恩放下报纸,对自己的哥哥佩服得五体投地:“肯,你有没有考虑过转行去当媒体人啊?”
“怎么说我也是个经纪人。”肯一点也不高兴,这还是他与导演讨论了很久后的结果,危机公关什么的,他宁可这辈子也不出现在潼恩身上,“对了,导演已经同意了,过几天把你受轻伤的消息放出去,巴黎的首映式你就不用去了。”
“不行。”潼恩一愣,随即摇头,“我得去。”
“你疯了吗?!”肯见她态度坚决,又有炸毛的倾向,“我说不许就不许,这次是天花板,万一下次再有什么意外该怎么办?”
哪儿会连着发生啊,有了这一次,估计首映式得被神盾局的特工包三圈。潼恩的表情缓和下来,她握住兄长的手:“哥哥,你担心我,难道剧组的其他人,就没有家人担心了吗?”
“那也……”
“而且,我觉得导演说的很对。”
潼恩一点也没有动摇的意思:“对恐怖分子最好的反抗,就是表现出我们不怕他。我不能因此而退缩,巴黎我必须得去。”
、第7章 演员难做07
潼恩花了不少功夫,好说歹说,肯终于同意她与剧组一起参加巴黎的首映式。
剧组的主要人员全部到齐,正是应了导演那句话:绝对不会向恐怖分子屈服。这在国内掀起了相当热烈的风潮,尽管现在还没有911事件,到千禧年之际,不少恐怖组织的活动已经让美国公民察觉到,美利坚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那个靶子。
而《斯塔克》剧组的声明,在公民看来已经是美国式坚强勇敢的代表。一个不小心上了报纸头条的潼恩,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赞扬。
纽约首映式出了事,这次的巴黎之行,整个剧组都被严密地保护起来,神盾局足足派了一个小队的特工随行,这还只是潼恩知道的,至于她不知道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潼恩今天穿着白色的长裙,染过的头发打着卷垂在肩侧,她走在首映式的红地毯上,面对着媒体,看起来年轻又大方。
只是媒体的重点永远在八卦上。送到潼恩面前的问题,仍旧是在旁敲侧击她与美国队长私下来往火热。
“哦,如果这是真的,那可糟糕了。”对于记者的疑问,潼恩当然有所故作担忧地开口,“要是超级英雄都围着一个姑娘转,那谁去拯救世界?”
这次的首映式很成功,没有意外更没有恐怖分子。
晚餐的时候,伊斯特伍德导演还专门夸了潼恩一番,这让她高兴了一整个晚上——要知道导演虽然和蔼可亲,但像这样单独夸人的情况还真不多见。
再晚些的时候,潼恩悄悄溜出了酒店,她敢肯定自己的小动作全部在特工眼里,甚至艾德可能还会亲自跟踪过来,不过她察觉不到,那潼恩也乐的糊涂。
潼恩把及肩的头发扎起来,再换上事先准备好的卫衣牛仔裤,与银幕上那个古典女性判若两人。路过街头的转角镜时,她还很满意地摆弄了两下头发,潼恩很少打扮地这么运动,这下,怕是连肯也不会一眼认出自己。
她的目的地自然是电影院。
虽然在首映式看了两遍《斯塔克》,对着摄像机她又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但真正与陌生人坐在放映厅里,在观众的角度上来看自己的表演,是相当奇妙的一件事。
直到电影结束,潼恩特意等到演职员表放映结束后才起身离开。她一边往外走一边考虑电影中的问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感觉的确不一样。银幕里的乔治克鲁尼英俊又成熟,把霍华德斯塔克的神态演足了九分,那剩下的一分,便是他本人长得比霍华德还要帅气。
而玛利亚……在电影院里看到自己的脸感觉怪怪的。不过在大屏幕下缺点也暴露的比较明显,最重要的就是哎哎哎——?!
潼恩的身子一晃,因为失重感回归现实。
想的太入神,她一脚踩空了。这可是在扶梯上,这么失去平衡的话,会直接滚下去的!
完蛋了!
——这是在潼恩被后面的人拽住时,满脑子唯一的想法。
她只觉得有人捞住了她的手臂,有力地把马上就要滚下扶梯的潼恩拉了回来。潼恩顺着惯性往后一撞,直接撞到了身后人的胸口上。
“小心。”
头顶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是个男人。潼恩急忙找回重心,在扶梯上站好转过身:“对、对不起!我刚刚想事情不小心走——”
她抬起头,看到了男人的脸,然后剩下的话戛然而止。
鹰钩鼻,高眉骨,带着忧郁弧度的眉毛,就如同雕刻家刻刀下思想家的雕塑。一个青年,他正用担忧的目光看着自己。但是当看清楚潼恩的脸后,他的眼中也浮现出了震惊。
天啊,这是阿德里安·布洛迪!
阿德里安·布洛迪,是2002年电影《钢琴家》的男主角,并且凭借着这个角色,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不过现在是2001年,他还不是影帝。潼恩想了想,记忆中他是有一部关于《项链事件》在今年上映,此时此刻人在巴黎……估计是来取景的吧。
潼恩整个人都傻了,能直接撞进奥斯卡影帝的怀里,这是怎样的人品啊!
“呃……谢谢,布洛迪先生。”扶梯已经降到尽头,潼恩迈下来呆呆地说道,“你也是偷跑出来看电影的吗。”
面对记者从容自若的潼恩,竟然说出这么傻气的话来。在脱口而出的一瞬间她就后悔了。青年一愣,随即笑出声,煞有介事地摇摇头:“我的剧组可没给我门禁,潼恩·凯斯勒小姐。”
有点丢人啊。不过幸亏他拉了自己一把,不然她明天又要上新闻头条了。潼恩总算是从接连的惊吓中回过神来:“你不是来看《斯塔克》的吧?”
“当然只能是《斯塔克》了。”这个问题毫无悬念,阿德里安答道,“一起回去吧,凯斯勒小姐。”
潼恩隐约记得刚到巴黎时,导演提及过,他们与另外一个剧组住在同一家酒店内,看阿德里安这幅态度,估计就是《项链事件》的剧组了。
“叫我潼恩就好。”她也站起来,潼恩对《钢琴家》这部电影有很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天生一副忧郁外表的演员,她还是蛮有好感的,“一起回去,不怕明天上头条吗。”
“嗯……我想,可能性比较低。”
阿德里安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潼恩。白色的运动卫衣,再加上贴身的牛仔裤,把头发全扎上去,光洁的额头和立体的五官露在外面,显得活力四射。要不是拉她一把,他还真认不出来面前的女性就是潼恩·凯斯勒。
“怎么会想起来接《斯塔克》这个片子呢。”
潼恩只是一扬眉:“我在镜头面前回答了很多遍了呀。”
这倒是和她在话筒前落落大方的态度不相同,潼恩的语气中带着考验的味道,但这可难不倒阿德里安:“你说你想尝试更多的风格,不过,我是想知道为什么偏偏是玛利亚·斯塔克。”
“我没想那么多。只是那段时间心情不好,又接连碰壁。不如干脆换个思路,然后刚好《斯塔克》试镜的消息出来。”
“机缘巧合。”阿德里安简单地概括道,“不过,你的表现真的很棒。第一次看还没有这种感觉,今晚第二次,能看出你很用心。”
他的话音一落,听到潼恩清脆的笑声:“我会转达给导演的!”
阿德里安呆了呆,随即无奈地跟着笑起来:“我分明是在夸你啊。”
“我知道。”她笑得眼睛都要找不到了,“不过我觉得,玛利亚这个角色,多少还是有缺憾的。”
“是因为剧本问题吧。”
身边的潼恩一顿,停下步伐,看向自己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激动之色挂在脸上,丝毫没有修饰的意思。
她本来想直接说什么的,不过随即又沉默下来,等了半天才斟酌好语句:“……是的。我觉得,能让霍华德倾心的女性,不应该是这么模糊的一个形象。”
这点阿德里安深表赞同:“故事中的玛利亚有点符号化。”
“就是这样!”潼恩看起来都要跳起来了:“明明传闻中历史上也是有不少斯塔克夫妇的故事,可剧本只用了求婚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