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重生之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典型重生之太子-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门外,诸位大臣紧紧皱着眉头,小声的商量着什么,面上的神色各个透着忧心。

最终在一阵轻声商议后,众大臣齐齐跪在慈宁宫门前,内阁、翰林院、九卿、詹事、科、道等一起奏道:“奴才恳请皇上遵从太皇太后遗诰,以礼节哀!”

他们这位帝王已经足足在这里号哭了一个昼夜了,滴水未尽,米粒更是一点未沾,纵使帝王现今依旧在壮年,可是再这样下去,再强壮的身体都撑不住啊!帝王的身体关乎天下,关乎社稷,他们如何能不忧心?!

康熙依旧伏在那里,通红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张双目紧闭的、布满皱纹的脸庞,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跪着的大臣互视一眼,继续跪奏:“皇上您至德纯孝,自太皇太后违豫,这一个多月来,昼夜侍奉,只是,皇上您也当深思太皇太后的遗命,以礼损哀才是……您的龙体关乎天下,关乎黎民,关乎社稷啊!”

康熙始终伏在那里,喉咙里的呜咽声始终不断。

胤礽原本也是沉浸于悲伤中,忽闻此言,仿若回过神来一般,浑身一颤,眼神霎时从原先的混沌整个清醒过来。他偏头看看旁边的几名皇子,只见那几个稍微年幼一些的已经面露迟疑之色。

朝臣依旧在那里苦苦相劝:“伏求皇上深思太祖、太宗、世祖列圣托付至意,太皇太后慈爱本怀。节太甚之哀,为不匮之孝!”

此时,有几名机灵的、一直在默默关注他们的朝臣注意到了几名皇子的神色,于是接着前面那人的话语续道:“皇上!请您也为皇太子,以及诸位皇子思量一番!如今,皇太子学问精进,职见大成,诸皇子早就有方,俱秉至性,每当皇上号哭之际,皇太子及诸皇子悲思填膺,忧皇无措……皇上!您何其忍心?!”

另一人见帝王似乎有所松动,于是赶紧接道:“皇上您龙体负荷甚巨,惟望立减哀悰,照常御膳,调护圣体,以时保摄。庶几仰承列圣在天之眷,次以慰安皇太子及诸皇子下以昭示中外臣民,不令跼蹐无所……”

康熙终于动了动,声音仿佛被石头狠狠碾磨过一般,嘶哑无比的对伴在身边的梁九功道:“朕遭此不幸,太皇太后宾天,朕心中悲痛难忍,无心下咽,昨皇太后再三劝进糜粥,朕虽勉啜少许,终不能下咽。”

他顿了顿,通红的双眼扫过同样憔悴的诸位皇子,最终视线停留在胤礽身上,片刻后又转回太皇太后遗容上,嘶哑着喉咙,继续道:“不但朕躬如此,皇太子、皇子等亦至今未曾进食……”

梁九功躬身,将康熙的话一字不差地传至诸臣耳边。

诸位大臣张了张嘴,还待继续劝慰,却被康熙一句话堵死在那里:“尔等都莫要再劝了,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朕自己的身体自己也清楚的很,现在,你们都出去,莫要扰了太皇太后的清静。”

“……嗻。”诸臣无奈,却深知此刻再劝亦是无益,只得顺从地跪安离去。

二十八日,宗室的子嗣在诸人的劝慰下,离开了慈宁宫,守了两个昼夜,他们也实在撑不住了。而康熙却依旧伏在那里,维持着最初的姿势,身上穿着的也依旧是最初的暗色衣裳。

后宫诸妃,以及胤礽、胤禔等人也始终跪在太皇太后的梓宫前,同样穿着最开始的暗色衣服。他们和康熙一样,已经多日不曾离开过慈宁宫了。

不知何时,那些大臣又再度聚集了过来,连同诸位亲王一同跪在门口,奏曰:“皇上自太皇太后宾天以来,昼夜不离丧次。今除夕在即,素来有避忌之例。皇上若仍不回宫,臣等窃以为未便。明日祭毕,恳请皇上除夕之夜暂且回宫!”

“恳请皇上,除夜暂回宫!”

“恳请皇上,除夜暂回宫!”

……

门外声浪迭起,他们深深地将头磕在地上,伏低的姿态、哀伤中透着坚决的声音,都在昭示着他们的恳求之心。

康熙不为所动。如今他即便说话,旁人也只能听到气音,必须要认真地去倾听才能听到他的话语。在这两日的号恸中,他的喉咙已经彻底嘶哑了。

梁九功凑到他跟前,认真的听着康熙的话,然后走到门前,恭敬地按照康熙所言将原话述说:“数日以来,朕心甚觉愦迷,今据尔等所奏,稍有关系。除夕可令皇太子、皇子等俱回宫中书室。众妃等亦令各回本宫。若朕复有何心回宫耶?况皇太子、诸皇子等自太皇太后违豫以来,四十余日,皆在书室,原未尝安处宫中。元旦日,太皇太后梓宫前,令宫人照常上食。慈宁宫院前,皇太子、皇子等住帏帐,朕当于此暂居一日。”

诸王、大臣看看梁九功,再看看依旧背对着他们的康熙,那丝毫不见妥协的身影,他们只能无奈地退开。

在此刻此刻,他们纵使说再多,帝王也是听不进去的。面对此刻帝王的任性,他们除了忍让,又能说些什么呢?况且……那位太皇太后,即便是他们,也是打心里尊重的。

他们该劝的已经劝过了,应尽的责任已经尽过了,只是帝王不允罢了。况且,祖制、忌讳什么的……不过都是人在说罢了。即便打破一次,也无妨。

之后的两日,康熙果真一直留在慈宁宫,每日只有那么一、两个时辰会去帷帐内小睡片刻,接着又会惊醒过来,然后直直走到梓宫前再度跪下,一坐又是一整日。

胤礽和胤禔等人毕竟尚未成+人,数日不合眼实在有些撑不住了,于是在迷迷糊糊中被人半抱着去院前已经搭好的帷帐内小睡了片刻,胤礽和胤禔两人醒得早,刚睁开眼,便又沉默着跪回梓宫前。

转眼,已是除夕,按理说应该很热闹,充满欢笑、炮竹声的喜庆日子,由于太皇太后的逝世、以及整个紫禁城的哀肃之色,这一年的除夕,整个京城,甚至整个大清臣民,都身着丧服,过得极其沉凝。

短短数日,滴水不沾,滴米不进,又睡眠极少的康熙迅速憔悴下去。

胤礽一直在默默注视着他,这一日,他终于无法忍耐下去。他低声对着何玉+柱吩咐了几句,何玉+柱应声离去。回来时,手里捧着两碗蜂蜜水,以及一小碗薄薄的稀粥。

胤礽站起身,悉索的声音让有些精神不济的胤禔抬头,颇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

接过何玉+柱手中的木托盘,他给胤禔递了一碗蜂蜜水。胤禔沉默地接过,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不过几日不曾开口,唇+瓣粘连在一起,撕扯的疼痛让他止住了说话的冲动,只是安静地小口啜饮了起来。

胤礽并没有多在意胤禔,在他接过碗的时候,他便端着剩余的一碗蜂蜜水和稀粥向康熙走了过去。

康熙的精神显然比他们更糟糕,就连胤礽走到他身边停留了一会儿,都不曾注意到,目光依旧注视着太皇太后梓宫的方向,虽不再哭号,脸上却始终带着悲戚。

胤礽驻足了片刻,取出装有蜂蜜水的碗,再将装着粥的木托盘交给何玉+柱,让他在一旁候着,自己则蹲下_身,将碗凑到康熙面前。

康熙被跟前突然出现的碗吓了一跳,本来有些飘忽的神志此刻尽数归拢,他抬头瞧清人,头往旁偏了偏,唇‘瓣轻轻动了动,胤礽听不见他说的话,但他能看清他的意思,他在说:“朕吃不下……”

胤礽却并没有收回手,而是固执地伸着手,保持着递送的动作,静静地看着康熙。

康熙回视着他,胤礽因着数日不曾好眠,眼里已经浮现了红色的血丝,脸色苍白,唯有双颊,或许是因着刚睡醒的缘故带了些薄红,而双‘唇则干涩无比,上面甚至裂开了几道口子,有丝丝血液顺着伤口跑出来,被主人置之不理,最终干涸在上面,结成暗黑色的痂。

他骤然有了些许的心疼的感觉。

“你喝吧。”康熙动了动唇,虽然依旧无法出声,但他相信胤礽能明白他的意思。

胤礽没有动弹,依旧定定地看着他。只是手却有些微微抖了起来。数日不曾好眠,丧失的不止是精神,还有体力,如今要他维持这样的姿势过久,也是一项艰难的体力活。

康熙的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动到他微颤的手上,最终像是认输一般,接过了胤礽手中的碗。即便喝了……也咽不下去啊……胤礽这又是何必……

只是他终究不忍心辜负这孩子的一片真心,将碗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下一刻,他便皱起了眉头。数日不曾进食,之前是没心情故而吃不下,现在是想吃……却发现吃不下了。

“咽下去!”胤礽嘶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焦急和坚定。

康熙微叹一声,暗道自己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还要自己的儿子担心……这么想着,他迫使自己将那口蜂蜜水咽了下去。

喉咙顿时火烧火燎的疼痛起来,同时带起的还有瘙‘痒的感觉,让他有些想咳嗽。

他想压抑下去,背上却传来不熟练,但很温柔的拍打,他一怔,瘙‘痒的感觉淡了一些,抬头,看到的果然是胤礽担忧的眼神。

“皇父,多喝几口水……”同样嘶哑的声音昭示着他自己也同样的不适。

康熙又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言,而是端起碗,小口小口的将碗里的蜂蜜水饮尽。

康熙身侧的梁九功松了口气,一直盯着他的胤礽也舒了口气,只觉心里的负担一下子轻了不少,耳边的嗡鸣声却越发急促了。

“再去端碗蜂蜜水来。”喝了水之后,康熙喉咙口的不适感终于减轻了些,于是转头对着梁九功吩咐道。

“嗻!”梁九功欢喜离去,皇上终于肯喝水了!真是……太好了……梁九功只觉热泪盈眶。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啊!赶紧去端水,端水!他这么想着,脚下更快了几步。

“胤礽,你也……”康熙抬头,刚想让胤礽也吃点东西,却发现站着的人显然有些不对劲,他眉头蹙了蹙,刚要伸手去拉对方,却见胤礽已经歪歪斜斜,向着反方向倒了下去。

“胤礽?!”
=====================================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第三段——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

我文盲了0之前一直以为是孔子说的……TUT

***

写的时候,想起了去世的爷爷和外公,涌起了想哭的冲动……纵使别人说再多安慰的话语,都是空的。

大好的天气,就不说这种沉重的话题了TUT

换个轻松一点(?)好吧,可能还是有点严肃的话题,比如:我刚发现在追的某篇康太V文也弃坑了TUT(没V就坑的就……不提也罢T_T)!!再也不爱了QAQ!!!!


 54

康熙心里一急;无比迅速的站起身,一把接住倒下的胤礽,却见他脸色惨白,双颊却透着红晕;呼吸粗重;双眼虽然睁着,却显然已经看不清眼前的事物。

因着接胤礽的动作;此刻康熙与胤礽的距离极近,近到只要一低头,就能碰触到对方的肌理。故而,康熙不用伸手触碰,仅从对方呼出的灼热气息中,就能得知;此刻胤礽在发烧。

而且,显然还不低。

康熙狠狠皱了皱眉,站在原地不动,以此来缓解方才起身太匆忙而引起的晕眩感。他毕竟跪在梓宫前数个昼夜,且滴米未进,身子就算再强壮,此刻也有些受不住,此刻能只出现强烈的晕眩感说明他之前的身体真的非常健壮。

“梁……”他抱着胤礽,刚想唤梁九功,却想起他方才才让梁九功前去取水,这么一时半会儿的,估计还没走出多远,他不做迟疑,努力撕扯着嗓子发出声音,吩咐刚刚赶来的宫侍:“去传御医!”

“嗻!”宫侍匆匆离开,前去请御医。

康熙探手摸了摸胤礽的额头,滚烫的触觉让他眉头深锁。不再迟疑,他直接将胤礽抱起,走向院子里的帷帐内,目睹胤礽倒下一幕的胤禔也跟了过来。

“汗阿玛……”胤禔想说我来照顾胤礽吧,张了张口,却发现康熙压根没有注意到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意识不清的胤礽身上。胤禔眨眨因睡眠不足而有些干涩的眼,心里泛起一阵阵的委屈。汗阿玛,您什么时候能在有胤礽在的时候,能将目光分给儿子一些些?这样我也不会那么……那么……

胤禔看向胤礽,眼神里带着的情绪有些复杂。

康熙一把将胤礽放到帐内的小榻上,并将一旁的被子取过来替他盖上,生怕不够,他又着人再去取了两条,给胤礽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