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帮花名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地下皇帝。他身材消瘦、语态祥和,但一转脸就可以拔刀杀人。他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刽子手,但抗战中却挺身而出。他是日本人的眼中钉,也是中国人恐惧不已的黑道魔头。他有太多传奇,爱国的同时也卖鸦片,杀人的时候也救人……
时间一点一点地挨过,这是一代枭雄最后的挣扎!
没有人知道病榻上的他正在想些什么,是放不下红颜知己孟小冬,还是想不开为什么自己一生嚣张却折戟沉沙?
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再挨过一天,因为二十四小时后将是他的生日……
但死神何其无情!一如他当年喋血江湖时的冷血霹雳……
4时50分,杜月笙卒,子弟恸哭,天无异象。
1。谁都有当年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一个人成年时的种种作为大多能在童年时看出蛛丝马迹。比如少时富贵纨绔,年长后大多败家无良;又比如儿时生计艰难,长大后自然勤勉刻苦。这是世人总结出来的规律,与之悖逆的特例肯定存在,但大多数却都逃不开这个人性的魔咒。
杜月笙绝对不是天才,他的一生自然也没有逃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从小到大,他的成长,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另类”的励志大片——少年家贫,四岁丧母,五岁丧父,三餐不继,衣履难周。一般来讲,这种没有人照看的孩子,想发达就只有两条路:一种是凿壁偷光,奔个功名;一种是落草江湖,求块肉吃。而杜月笙的选择是人类的最本能选择——他对功名无所求,只是想在乱世之中活下去。
老家的亲戚很难对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好到哪里去。杜月笙要想吃饱穿暖,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和一般少年心性的孩子一样,他也向往更繁华的所在,比如离家不远的上海,就是他的目标。
然而上海虽好,却不是那么容易混出头的。此时的十里洋场虽然繁花似锦,但却险恶至极。小小的杜月笙除了年轻人的血性之外等于是一张白纸。
他从浦东乡下进入上海,没有读完一本书,也不认识几个大字,明善恶,辨是非,确非他的能力之所及。他本来也想混口饭吃,能活就成。但却不知,人入江湖,身不由己。从他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由不得他了。
想活下去,就得适应,就得随波逐流。在这个嗜血的大都会里,机会到处存在,但留给一个乡下孩子的却不多。
没文化,注定做不了洋行的先生。有血性,那就只好混江湖了。杜月笙的江湖,从卖水果开始。
从浦东乡下过来后,杜月笙先是落脚在他伯父杜阿庆所在的张恒大水果行,当起了学徒工。这是他人生第一份赚钱的买卖,也是他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窗口。
按照常理而言,对于一个初入都市的小孩,父母亲人首先要把好教育关,否则学坏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可惜的是,杜阿庆并没有这个前瞻意识,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即便他想管,也没有那个工夫!他不是老板,同样也在别人的屋檐下讨生活,他哪有闲情逸致去管教自己的小侄子呢?
还是那句话,“老实本分,能活就行”。这是他对杜月笙唯一的言传身教,但很显然,这句话对他的侄子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和成年人心思深沉、难以结交新朋友不同,小孩子在交朋友这问题上可以说简单很多。到上海没多久,杜月笙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当然,他的朋友不可能是富家子弟,也不可能是学堂里的天才少年。一个卖水果的孩子,他所能接触的自然都是和他一样,流落市井的苦哈哈。
有了朋友之后,杜月笙的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乡下孩子淳朴善良的一面在这时暴露无遗。朋友想吃水果了,杜月笙二话不说,慷老板之慨;朋友想喝酒了,杜月笙也没问题,反正自己有工钱,到饭店赊两顿自然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杜的朋友越来越多,但麻烦也越来越多。赚的钱越来越少,老板直皱眉头,欠的钱却越来越多,最后要债的要到了水果行……
依照店里的规矩,杜月笙被扫地出门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好在水果行老板是个心软的人,或者也有可能,他从这个乡下少年身上看到了日后发达的蛛丝马迹。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原因,杜月笙虽然在张恒大水果行屡次进出,但最终老板还是给了他一条生路——把较次的水果批给他,让他在十六铺码头上摆个小摊儿维持生活。
有了自己的独立摊位,杜月笙活得也就更加自由了。在十六铺,他很快就和这一带的江湖混混搭上了天地线,挨生活的手段也渐渐歪斜起来。
在当时,只要一看到有水果船开来,杜月笙就会带着小兄弟们潜上去,半偷半抢拿一些水果,然后搭配着烂水果一起在大街和茶楼、烟馆、赌场叫卖。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累积。由于朋友多、交际广,慢慢地,杜月笙也在十六铺闯出了一点名头,虽然绰号不是很好听,但毕竟还是有了一号。
那时候,站在码头上喊一声“水果月笙”,还是有人知道的。
2。只身入江湖
“水果月笙”二十三岁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大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大上海作为中国革命的重心之一,风云变幻,各路英雄纷纷登场。而作为小人物存在的杜月笙也有了崛起的可能。
此时正在十六铺做小痞子的他已经有了新的职业——皮条客。
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杜月笙人生转变的一个关键所在。妓院里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吃喝嫖赌诸多技艺,每天耳濡目染各路豪客,也让他充分地看到了江湖的异彩纷呈。在妓院栖身一段时间之后,杜月笙的朋友越来越多。而通过这些朋友,他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很快,烟花巷里的生活就失去了吸引力,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江湖。
在当时,杜月笙有一个死党,名叫顾嘉棠。和一般混混不同,顾嘉棠的职业明显要更加刺激。他是专门搞抢劫的,而且他的抢劫还颇有难度,他不抢老幼妇孺,专抢烟贩子的大烟土。
这是一个无本万利、刀头舔血的大买卖。和顾嘉棠成了朋友之后,胆大包天的杜月笙很快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每当装有烟土的商轮靠岸时,只要得到线报,杜月笙便立刻带上几个精干的兄弟一哄而上,拉住接货的伙计,威胁人家:“你们都是背了招牌的(即有店家的依靠),我们是日吃太阳,夜吃露水。识相点让让路!”如此一来,那些小伙计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将烟土抢了去。
找到了生财的康庄大路,杜月笙的胆子越来越大,心也随之膨胀。“水果阿笙”的名号已经成了他的累赘,此时的杜月笙需要的是一个崭新的身份,一个可以站在上海滩让人顶礼膜拜的身份。
和一般小混混截然不同,杜月笙有着一个堪称“优秀”的品质——讲义气、够豪爽。即便当初落魄时,只要有哥们没钱吃饭,只要他身边还有两角小洋,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全数掏出来,并且爽快地说一声:“你拿去吃饭去,以后有钱了来救我!”他决不告诉人这是他唯一的两个银角子,因为这样别人也不好意思要。
可以说,正是这种优秀的江湖品质让杜月笙有了崛起的可能。以当时为例,一般人抢来烟土,根本无法出售,但对于杜月笙来说却不是难题。
很快,他的无本生意就带来了大把的金钱。而有了这些钱后,杜月笙也并没有完全据为己有,反而是一副有福同享的派头。这样一来二去,在十六铺周边,跟在杜月笙身后的小兄弟自然越来越多。
与任何行业都差不多,混江湖凭的也是实力。这就好比做买卖你得靠银两、搞写作你得凭文笔,混帮会凭的就是心够狠、人够多。很幸运,杜月笙二者兼备。
随着“杜团伙”的人数规模渐渐增长,上海滩的江湖也对这个新来者敞开了大门。有了人马的杜月笙很快就换来了江湖大佬们的青睐。在同道中人的介绍下,杜月笙加入了清帮,拜“通”字辈陈世昌为老头子,按序排在“悟”字辈。尽管这个辈分等级较低,但他还是很珍惜这个加入帮会关系网的机会。
而事实上,也正是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才换来了一飞冲天的真正机会——结识黄金荣。
3。小心地崛起
如果说二十三岁时当皮条客让杜月笙见识到了真正的流氓,那么进入黄金荣家当差则让他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江湖。
杜月笙初进黄公馆,就如同林黛玉进了大观园一般,每走一步都踏着小心。最初他只能混在佣人中间,干些杂务,住在与灶间相连的小房间里,进出都得走后门。在这段时间,杜月笙刻意收敛起原来的种种浪荡习惯,处处谨慎,事事巴结,尤其费尽心机揣摩黄金荣及其周围重要角色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然后投其所好,交结各色人等。用后来杜月笙自己的话说,那段日子就是“眼观四方,耳听八面”。
由于刻意勤勉,杜月笙很快就赢得了黄公馆上上下下的好感,同时也渐渐接近了黄金荣的权力圈子核心。
在当时,黄金荣已经横跨黑白两道,既是华捕房的总探长,又是当时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后半生有了依托。
而除了获得黄金荣本人的看重之外,杜月笙在黄府还格外注意另一个人的眼色。这个人就是黄金荣的老婆、黄公馆的半边天——桂生姐。
在当时,几乎所有江湖大佬都知道,黄公馆虽然姓黄,但真正的主人却是桂生姐。这是一个上海滩上不得不说的人物,无论是黄金荣的腾达,还是后来杜月笙的崛起,桂生姐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杜月笙办事利落,为人义气,而且手脚干净不贪财,这让桂生姐很是喜欢,因此无论是去收黄金荣戏院的“盘子钱”,还是取妓院的“月规钱”,他都是不二的人选。
而有了桂生姐的格外照顾,杜月笙在黄家的地位也是扶摇直上,不久之后,便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至此,杜月笙终于在黄家夫妇的扶持下从江湖的底层走上了前台。而一个属于他的江湖时代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1925年,杜月笙自立门户,在租界和军阀当局的庇护下成立了“三鑫公司”。至于为什么取名“三鑫”,杜月笙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在当时,他的势力刚刚崛起,还不足以自撑门面。于是在这个公司的框架之内,他还拉来了黄金荣和另外一位大亨“张啸林”,故而取名“三鑫”。
有了这两人的加盟,三鑫公司很快便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提运,一跃成为上海滩上最大的鸦片走私财阀。
同年,杜月笙担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任纳税华人会监察,势力日大,逐渐取得了与黄金荣平起平坐的实力。
和黄金荣、张啸林相比,杜月笙更善于协调黑白两道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当时曾有人总结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
会做人的杜老板一面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场等活动,大肆聚敛钱财,一面又用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就连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也都是他的座上客。
当时已经下台的北洋军阀黎元洪来沪,杜月笙热情招待,赚足了面子不说,还被世人称赞。黎元洪的秘书长甚至特地撰写一副对联赠予他:“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可以想象,这对联自然也成了日后杜月笙标榜自己的重要道具之一。
4。反革命打手
假如有人说杜月笙走上帮会前台是凭借他为人义气,江湖名声好。那么在他的好名声之外,还有一个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这就是“四一二”。
在这场由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中,他成了冲在第一线的刽子手,而且还诱杀了和他关系相当不错的共产党人汪寿华。在其黑帮生涯中,出卖朋友的事凤毛麟角,但这一件却可以铭记在中国的历史上。
1927年,蒋介石率领北伐军进入江浙地带,为了安顿地方秩序,同时也为寻找打手,他派杨虎、陈群等人广泛联络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势力,并希望借此掣肘上海工人武装。
是年四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并暗中筹集武器装备,为动手剿灭工人武装做准备。
4月11日晚,杜月笙邀请一直与自己交情深厚的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来自己家做客。对于此,汪寿华本人并无防备,他根本没有料到这个人称“小春申君”的杜老板会出卖自己。为了团结各方力量,他不顾同志劝阻,应邀赴约。可谁知,一到杜公馆,迎接他的却不是美酒,而是一排乌黑的枪口。汪寿华未及反抗,便被“春申君”的手下按住,紧接着就被活埋在了枫林桥附近。
汪寿华之死,彻底让上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