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细说清朝-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尔衮,说他曾经私制黄袍,上面装了八个“补子”(补子是衣服上的方形的装饰),与黑貂皮的马褂,又储藏了大东珠(朝鲜来的大珍珠)与索珠(纯白的珍珠)。这些,均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而多尔衮却用来放在自己的棺材里面。多尔衮而且颇想把正白旗、镶白旗调驻永平,准备篡位。

济尔哈朗与理政三王及所谓内大臣(统率宫内侍卫的大臣),根据苏克哈萨等人的检举,向顺治皇帝上奏,说多尔衮确是大逆不道。他们又补充了一些罪状,说多尔衮生前所用的仪仗、音乐、侍从,以及所住的府第,完全同皇帝所用、所住的一样;说多尔衮追封了自己的生母乌拉纳喇氏为“孝武皇后”,把她的牌位放进太庙,袝享努尔哈赤之旁,僭妄之至;说多尔衮甚至说过,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按照次序,不该继位;他拿这句话威胁“皇上”(顺治),岂不该死?至于,逼死豪格,娶豪格的寡妇,尤其“悖理”。结论是:“臣等从前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愿重加处治。”

年方十四岁的顺治皇帝,觉得济尔哈朗等人所奏颇有理由,便下旨削去多尔衮的追尊之号(成宗义皇帝);把他的牌位与他的生母乌拉纳喇氏的牌位,搬出太庙;不许多尔衮的过房儿子多尔博(多铎所生)袭封为和硕睿亲王,把多尔衮的财产全部充公。同时,把他的所有亲信,除了苏克萨哈等三人之外,一律治罪。于是,刚林、祈充格、谭泰、巩阿岱、锡翰、罗什博尔惠等也一概处死。范文程被革职留任。可怜的是谭泰,他曾经补告多尔衮一状,却讨不到好。 

 《细说清朝》三三、顺治年少有为

 福临在多尔衮死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亲政。当时他年纪才十四岁,不懂得什么。朝中的大小事务,暂时有元老济尔哈朗及理政三王(尼堪、满达海、博洛)主持。范文程、洪承畴,在“内阁”替他批阅奏疏,发布旨令。地方的军政事务,也有若干在今日早已被人忘掉姓名的总督、巡抚分别负责。例如,江南江西(两江)的总督马国柱,河南的巡抚吴景道等。

济尔哈朗的为人,比多尔衮忠厚,仅仅提拔了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统率军队,到福建对郑成功作战。

理政三王之中的满达海与博洛,均在顺治九年(1652年)去世。死了七年以后,他们被人告发,曾经私取多尔衮的遗产。顺冶把他们的亲王爵位削去,把他们的嗣子常阿岱与齐克新降为贝勒。尼堪一度因曾经隐瞒阿济格私藏兵器,被顺治降为郡王,但不久便恢复了亲王位置,仍旧理政,后来又受任为定远大将军,对李定国作战,于顺治九年十一月在湖南衡州郊外,遇伏阵亡。

理政三王既已于顺治九年先后去世,顺治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虽则也有时秉承母亲孝庄太后的意旨行事。

他立了一块铁碑在司礼监、尚衣监等十三个太监衙门之前,严禁太监干政,犯者凌迟处死。又严令中外,凡是贪赃在十两银子以上的,不管是否枉法,一律抄家。

顺治所受的汉文教育,比皇太极充分,正史与小说均念得不少,佛教的书也喜欢看。他问过陈名复(原为吏部尚书,在顺治八年七月升为弘文院大学士),中国历代的帝王以谁为最好?陈名夏说,唐太宗。他说:“不对。明太祖才是最好的,因为明太祖立下了可垂水久的制度。”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而能有如此的见解,毕竟不凡。

清朝的种种制度,在大体上是沿袭明朝的。顺冶的值得称许之处,是年纪虽轻,而并未轻举妄动,多所更张。他天性宽厚,虽钦佩明太祖而从不残杀功臣,可谓善学古人。

由于好学,他颇喜欢与大臣谈天,甚至辩论。有时候,争至面红耳赤,他也未尝不生气。他深恨刘正宗(另一位当过吏部尚书的大学士),时时“廷议自以为是”,但不忍加罪,仅仅下了一道圣旨,叫刘正宗“当痛改前非,称朕优容宽恕之意”。

他对于永明王(永历皇帝)及郑成功,均认为应该适可而止,不主张把永明王抓来杀掉,也颇想把福建的漳州、泉州与广东的潮州、惠州割给郑成功。

他喜欢写字、画画;曾经抄了一首唐诗,送给善果寺的和尚弘觉,又画过一条牛,送给宋权。

有时候,他也很执拗。皇后不如他的意,他不管大家反对,定要把她废了。“弟媳”董鄂氏他喜欢,定要接到宫里来住,而且册为贵妃。 

 《细说清朝》三四、李定国支持残局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十二月死,孔有德在同年十一月便已进入桂林,遇到瞿式耜在城内静候逮捕,从容就义。永历皇帝(永明王,俗称桂王)这时候住在南宁。

二十个月以后,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永历皇帝的大将李定国攻入桂林,孔有德自杀。

这一位李定国,本是陕西延安的人,后加入张献忠的队伍;由于作战勇敢,深得张献忠欢心,与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均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张献忠被豪格杀了以后,李定国与孙可望等人率领若干万残部,离开四川,在顺治四年来到遵义、贵阳,而且拿下云南东部。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在昆明的沐国公沐恩渡(沐英的后代)被一个土司沙定洲打败,逃到永昌(云南保山),托人向孙可望求救,孙可望派李定国去。李定国到了昆明,捉住沙定洲,押解给孙可望。孙可望将沙定洲剥皮。

云南巡抚杨畏知劝孙、李等人帮助永历皇帝抗清,孙、李等人接受。永历王封孙可望为公,李定国与刘文秀为侯(艾能奇已死)。

到了永历五年(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孙可望因为桂林已失,瞿式耜已死,便看不起永历皇帝,派兵到南宁,杀了几个反对他的大臣,逼着永历封他为秦王。永历便也索性封了李定国与刘文秀为公。

次年,孙可望又派人把永历劫了,迁至贵州的安隆所(今天的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从此,永历在事实上作了孙可望的俘虏,但是心中不服。他升李定国为西宁王,刘文秀为南康王,使与孙可望平等并列。

李定国在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攻下桂林。又在十一月阵斩尼堪于衡州。孙可望召他去沅州会面,李定国不去。

永历暗中派人请李定国来安隆保驾。李定国尚不曾到,孙可望已经派兵至安隆,把永历的大小臣子杀害了十八位。(孙可望自己不在安隆,这时候驻扎贵阳。)

李定国终于在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l656年)三月,出孙可望不意,顺利到达安隆,把永历护送到昆明。永历封他为晋王。

次年,孙可望派一位名将白文选作为前锋,自己统率大军,随后进发,开向云南。孙军到了三岔河镇(陆良县东),与李军相遇,白文选倒戈,孙军大败。孙可望回到贵阳,他的部下冯双礼却闭了城门,不开。于是,他逃去长沙,向洪承畴投降。洪承畴此时以清朝大学士的身份,兼任两湖、两广、四川、云贵一共六个省的总督。(洪承畴的官衔算得上“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洪承畴见了孙可望,气味相投,相见恨晚,就保了他一本,由清廷封他为“义王”。孙可望感恩图报,把李定国军队的虚实与云南山川的形势和盘托出,告诉了洪承畴,

洪承畴就在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l658年)三月对永历的最后领土云南、贵州,发动三路总攻:调了吴三桂由四川重庆向南,打桐梓、遵义;又调了卓布泰由广西打独山,直趋贵阳;他自己与洛托领了中路军,由湖南打贵州东部的镇远。

这三路兵势如破竹,于九月间在平越会师,继续向昆明前进,也是分兵三路:北路,吴三桂,出七星关(毕节之西);中路,多尼(多铎的儿子),出铁索桥(安顺与镇宁之西南);南路,卓布泰,经由安隆、黄草坝(今日的兴义县城),指向罗平。

永历听到消息,拜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李定国命令一个部将吴子圣守住安隆;叫白文选守七星关,抵御吴三桂;自己亲自到贵州的鸡公背(关岭之东南),找多尼决战。

吴子圣守不住安隆,被卓布泰打败。白文选把七星关守得很好,吴三桂却假道水西苗乌撒土司的领域(威宁县东),进了云南。李定国不敢和多尼恋战,赶紧回昆明,保护永历退守永昌(云南保山)。

到了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l659年)的春天,清军占昆明以后,大举进攻永昌。李定国派人把水历护送到腾越,自己到磨盘山迎敌,先设了三重埋伏,然后诈败,杀了极多清军,尸首堆得像墙一般高。李定国自己的部队也伤亡甚重。他的一个爱将窦民望,身上被子弹打穿,还拿着刀突了围才死。

打了这一场恶战以后,李定国去腾越找永历,永历却已经被一个奸臣马吉翔带去缅甸,缴了兵器,依人篱下。

李定国这时的处境,真是叫天不应,于无可奈何之下,把军队开进孟良。孟良的土司欺负他,和他打了一仗,他就索性占了这孟良地方,作为新的根据地。

白文选性急,不等到准备就绪,便跑到缅甸去抢永历,被缅甸的军队吸住。李定国只好也去缅甸,与白文选合军,虽则打了一个胜仗,进抵缅甸的都城阿瓦,但是他们的船却被缅甸人烧了。白文选又被刘文秀的两个旧部(张国用与赵得胜)胁迫着撤兵北去(这时刘文秀已死)。于是李定国也只好撤兵到锡箔,再与白文选合军而守。

吴三桂从木邦的小路赶来,收买白文选的部下,把白文选绑去投降。

李定国退到猛腊,向暹罗与车里借兵,皆碰了钉子。他决定一面密切注意清军的行动,一面等候机会再去缅甸抢回永历。

到了康熙元年,他听到永历已被吴三桂从缅甸带去昆明害死,大哭一顿。这一代英雄终于在六月二十四日,与世长辞。 

 《细说清朝》三五、郑成功坚持抗清

 康熙元年是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这一年,明朝的国运告终。永历皇帝死于四月,李定国死于六月,郑成功死于五月。鲁王也是在这一年十一月逝世于金门。

郑成功是一个奇男子。他是郑芝龙与田川氏夫人的儿子、郑鸿逵的侄儿,郑彩、郑联的堂兄弟,隆武皇帝(唐王)的御营中军都督,忠孝伯。

当隆武皇帝在汀州被执之时,郑成功正在漳州、泉州一带招兵筹饷。他听说父亲准备降清,就赶紧到泉州南边的安平堡,见父亲苦劝。苦劝了,父亲不听;他拜别母亲,独去金门。

这时候,驻扎在金门的是郑鸿逵,驻扎在厦门的是郑彩、郑联。他们与郑成功一样,不愿意随郑芝龙去福州向博洛投降。 清军不久便开到泉州,占领安平,劫掠了一顿。田川氏夫人自杀。郑成功得到消息,带了一些兵来打,清军狼狈而退。他把母亲葬了,走到泉州城外的孔子庙,把平日以秀才身份所戴的儒冠、所穿的儒服统统烧了,向孔子哭着祷告:“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他的意思是说:“以前我是儒生.我是人子;现在我是一个丧了皇帝的孤臣,有国无家,立志投笔从戎,作战到底,和父亲分道扬镳,请夫子原谅。”

他离开孔于庙,回到安平堡,约集了志同道合的好友甘辉、施琅、陈炜、张进等九十几个人结盟,宣誓忠明抗清。盟罢,一齐乘了两艘大船,到广东、福建交界的地方南澳岛招兵。一招,就招到九千多人,开回安平堡,占领鼓浪屿,与金门的郑鸿逵,厦门的郑彩、郑联,互为犄角。这时候,他的年龄是二十四岁。

永历在肇庆即位,派人来鼓浪屿,封他为威远侯;不久,又晋封他为广平公。但是他的活动范围,直至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的中秋节为止,始终限于鼓浪屿与安平堡两处附近,没有多大进展;一度取得海澄、诏安、漳浦、云霄,均被清军“收复”了去。

他接受施琅的建议,率领精兵五百余人,趁着中秋的月色,袭占郑彩与郑联的厦门。这一晚,郑联醉卧在黄石岩,郑彩则早已带了兵去浙江,帮鲁王打仗。事后,郑联、郑彩均接受既成事实,把地盘与军队交了给他。(郑鸿逵此时,事先也已经把金门交给了郑联。)于是金门和厦门都成了郑成功的根据地。

他把已有的与新并的军队重新编组,成立前、后、左、右、中五军,自领中军,甘辉等人分领其余四军,加紧操练,计划大举。 次年,永历五年(顺治八年),郑成功带兵去打广州,想援救困守在南宁的永历皇帝。他把兵运到虎门,听说清军已在夺取他的厦门根据地,只得回师。

清军果然已经来过厦门,把厦门的守将郑芝莞吓走。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