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清-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击东林党尽了犬马之劳。在明代后期朋党之争的漩涡,监察机构逐渐异化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此时的监察机构已经完全背离设置该机构的宗旨,成为了吏治进一步败坏的催化剂。
异化的另一种表现是,监察官员整体的堕落。
明洪武十三年正式确定了官员的俸禄标准,其中一品官员是87石月、二品61石月、三品35石月、四品21石月、五品16石月、六品10石月、七品7。5石月、八品6。5石月、九品5。5石月。对比所有的封建王朝,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而且明朝廷在发放俸禄的时候只是发放部分禄米,其他部分通过折钞的方式发放,往往是朝廷变相地克扣官员的俸禄。
所以明朝廉洁的官员都过着相当艰辛的生活。如明英宗时期,御史刘准为七品官,每月实际发放的禄米只有一石五斗,养不活一家人,病死之后,还留下向同僚借的30石米的债务无法还。
明宪宗、孝宗时的张昺,官至正四品的四川按察司副使,因病辞官后生活无着,时而断炊,死后没有钱买棺材,还要靠旁人帮村才得以埋葬。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在右都御史的任上离世,死后清点其财产,“俸金九两,葛布一端,仅衣数件而已”。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监察官员要保持自己的操守是需要坚强意志的。
然而,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退化。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带来私人经济利益增长,另一方面,明朝内廷、宗室已经完全放弃了朱元璋所主张的节俭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俸禄微薄的士人群体逐渐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官员变成商人,权力化作资本,官场充斥着铜臭之气,当时的状态是“大官贪污受贿致富,小官舞弊勒索济生”,几乎是无官不贪。明代士林翘楚如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无不身家百万、富可敌国。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虽然科道官员当初也有舍己为国、一心忠于朱家王朝千秋大业的理想,但儒家伦理价值观总归经不住私人经济利益的强烈持久冲击,最终丧失自我,成为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李贽是明朝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万历五年做过姚安的知府,在面对私人利益和儒家伦理之间的挣扎,他这样自嘲“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而对当时读书人的目的也说得非常的直白:“自朝自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以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风水以求福荫子孙”。久而久之,缺乏有效监督的科道官员就同样染上了官场恶习,要么逐权逐利、贪渎成风,要么随波逐流。
这些监察官员“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亦”。而一旦监察官员开始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滥施淫威、巧取豪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就沆瀣一气,对社会的盘剥就更加变本加厉、有恃无恐。
明朝初年的陈宁是明早期御史台的左御史大夫,在苏州时征收赋税非常苛刻,经常用烙铁烧人,当时官吏百姓都深受其苦,称其为“陈烙铁”。
嘉靖时期的赵文华,曾以右副都御史身份总督江南、浙江两省,也算是都察院的重臣了,同样也是下欺将士、上进谗言、打击异己、大肆搜刮。到了崇祯年间,“为人贪鄙无远略”的马士英,也担任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他在巡抚宣府时,刚到任一月就“檄取公帑数千金”。面对监察官吏普遍堕落,万历年间御史陈登云有这样的感慨,“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蛀哉”,言语之间流露出对监察系统的彻底绝望。
监察体系的两个致命缺陷,也并非明王朝所独有,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这样。这也使得明王朝的监察系统逃脱不了异化的历史命运。而异化了的监察体系无法纠正官场弊政,只会加速王朝统治集团的整体腐败,最终导致了历经十七代、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的灭亡。
明王朝是一个由完全意义上的农民起义者建立起来的帝国,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身受贪官污吏欺压之苦,对元朝因为吏治败坏而导致亡国的教训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对国家吏治大加整饬,力求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百姓拥戴的盛世朝廷。朱元璋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从而使自己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
“我算是明白父王迟迟不肯登基称帝的原因了。父王这是要先亲自打造一架关押自己的牢笼!”
龙轩提笔写书:“论监察之体系独立于政权系统之外书……”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折腾个什么劲儿
 更新时间:2013826 12:29:26 本章字数:1944


院子里,稀稀落落坐了十个人,这些都是护龙军中的新生代将领,而站在正中央的人则是龙辰第三子龙缺,是龙辰和孟安安所出。
龙缺正在细心地烹茶,儒雅之风显露无遗,在座的都是上过战场的厮杀汉,却也被龙缺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烹茶手法给牢牢吸引住了目光。
“我说,这还是咱们的三哥嘛,怎么现在看着这么秀气呢。”出言者叫刘塔,是护龙军的一名年轻参将。
“对头,若不是咱们跟着三哥一起打过仗,见过三哥战场上的狠厉劲儿,你就是打死我也不相信三哥居然能有这样的一面吶。”此时说话者叫赵康,是护龙军大将赵一名的后代,但是尽管这样,他的官阶反而是众人里面最低的一个,如今才做到一个千户。
龙缺泡好了茶,每人都敬了一杯,众人感觉茶香沁入心脾,即使是再粗狂的糙汉子也能品出那么一点韵味出来。
“大家以前都曾在同一个营头里面搅和过饭勺,一起上过阵,一起杀过敌,这一辈子也都是兄弟!”
“兄弟!”
……
一番相聚后,诸人都散了,龙缺重新给自己又泡了一杯茶,这次是直接撒了点茶叶冲泡一下就入手了手。
十七岁的他,正好赶上了最后几场小战事,也曾自己领过兵,但是在功勋方面,根本就和自己的大哥没得比。要知道自家大哥可是戎马十几年了,建立下来的功勋足够吓死人,只是自家那个老头总是不上位,弄得自家大哥也是有功无法赏,诸多大将们到现在都没封上王。
至于文官方面,自家二哥更是将朝政上下拿捏得很好,如今方相即将退下了,首辅的名额即将被空出来,估计也没人有意愿再坐上那个位置吧。方相能够安心将权力放给自家二哥,那是老丈人喜欢女婿,不介意这些,若是其他文臣坐上那个位置,岂不是立马被二哥架空了?
唉,老头子和自个儿老娘一同下江南玩儿去了,日子过得到真是舒坦。两个儿子,一个负责打仗,一个负责治国,天知道自家老头子当初是怎么生出来自己两个哥哥的。
龙缺感叹了一阵子,将剩下来的茶水全都倒入了池塘之中,水波荡漾,引来诸多金鱼。
“后世史书上,定然忘不了了大哥的武勇,二哥的机智,估计怕没人会记得了我吧。”龙缺略显意兴阑珊,“罢了,我这么洒脱的一个人,怎么最近变得这般多愁善感了呢?”
……
舟行江上,龙辰和孟安安仿若神仙眷侣,等舟到了乌头镇,码头上一个大妇的身影显露出来,大妇身穿黑色锦绣,从上下倒下无不散发着高贵气息,身形成熟玲珑,宛若一个熟透了的水蜜·桃。
龙辰笑着对孟安安说道:“我说过吧,你姐姐定然会马上跑来找我算账的。”
孟安安轻吐舌头,岁月匆匆也无法带走她的俏皮。
船借了岸,意思是接岸边的人上传,可李凝却依旧站在那里,没有丝毫下船的意思。
“姐姐生气了,你快去哄哄她。”
龙辰点点头,跳上了岸。
见了龙辰,李凝原本绷紧着的面容瞬间松动,接着就是一阵抽泣:“你个家伙,收回那里之前居然不事先跟我说一下……”
龙辰一生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和她纠葛羁绊深到这辈子都理不清的李凝,一个是此生缠绵的孟安安,作为帝王一般存在的他,算是挺专一的了。而且对待自己的家人,龙辰一向宽容亲厚,就像现在,已经算是老夫老妻的两人,却依旧能够这般倾诉。
“走吧!”
龙辰一把将李凝抱起来,随后跳回了舟上,惹得李凝一阵惊呼。
“多少枭雄帝王,一辈子都放在了争权夺利,为了那座椅子争夺不断,即使得到了江山,又是多半为了子孙后代传承而劳累,这帝王,当不当都没什么味道。”龙辰感叹着。
“那你这大半辈子折腾个什么劲儿?”李凝问道。
龙辰双目中似乎透露出了回忆,随即笑道:“我也想问问自己,这大半辈子究竟折腾个什么劲儿,安安倒酒。”
孟安安持着酒盅,给龙辰斟满了一杯。
龙辰站在船头,看着这辽阔的江面,喝道:“皇太极,我问你,你说我这辈子究竟折腾个什么劲儿,硬生生的把你的千秋伟业给折腾没了,害你连称帝都没来得及做就死了。哈哈。”
话毕,一杯酒水倒入江中。
重新续了一杯,龙辰长叹道:“多尔衮,你说我这辈子究竟折腾个什么劲儿,没有我,你怕是已经带着你的女真一族入关了吧。”
话毕,酒水入江。
再次续了一杯,龙辰深吸引一口气,笑道:“朱由检,你说我这辈子究竟折腾个什么劲儿,打下了你的江山,如今我还是没做皇帝,硬是给自己封号上加一个大明摄政王。罢了,至少我给你这一脉留下了传承,你儿子我都没杀,免得你真的家破人亡,你得谢谢我。”
酒水再次入江。
似乎说道动情之处,龙辰直接将命船工拿来一坛酒水,拍去了泥封,仰面呼道:“李自成、张献忠,你说我这辈子究竟折腾个什么劲儿,你们好不容易造反出来点成就,就被我一下子抹去了,哈哈。”
一坛酒,洋洋洒洒倒入大江!
……
摄政王携两后出游江上,船覆,生死不知,天下震动!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刹那惊雷(上)
 更新时间:2013826 12:29:26 本章字数:2705


龙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方才完成了关于监察体系整改的折子,着实耗费了很多心力,甚至起身时,双腿已然麻木而不自知。这样的事情,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自从七岁半时就被自己的父亲送到了方仲那边熟悉政务,到如今十八年过去了,昔日那个只会跟在方仲身后学习的少年,已经成为一个不逊于方仲甚至远远超过他的治国能手。
以方仲之才,也就只能保证国家的运行稳定,而龙轩现在在做的却是在这个原有制度上开刀,进行改革。当今的天下最开始是承袭明朝旧制,但是这些年已经改进了很多,比如在财政方面已经彻底扭转了前明“蹩脚”的财政状况。而眼下,则是在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可以撑得住天的父亲顶着,龙轩才能游刃有余地对这个体制进行自己的再整理。
打开了窗户,正对水塘,初秋的水塘稍显萧索,但龙轩这种性格的人其实不是怎么喜欢热闹,倒是巴不得的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精致。
吹了一会儿风,感觉疲倦稍稍褪去,龙轩重新将窗户关上,他的书房,整个府中只有方静一人可以自由出入,甚至平时的打扫也是方静自己来负责,有时候龙轩也会在心里有些自责,自己似乎欠妻子很多,感觉有些对不起她。
但是龙轩也庆幸,庆幸着自己的父亲在自己小时候就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安静并且懂自己的女人做妻子。订亲的场景龙轩小时候也曾听自己母后说过,据说当初的自己还在襁褓之中,而比自己大一岁半的静儿就站在自己旁边傻傻地看着自己。
有时候,一辈子缘分就是这般结下来的吧。性子冷淡的人反而对自己仅有的亲情和爱情看得特别珍重,先天聪慧过人并且由冷面书生一手带出来的龙轩,心底有两个人是他的逆鳞,也是他最珍视的东西。
一个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现在依旧能够清楚记得,在自己和大哥龙傲以及小妹龙馨很小的时候,父亲是多么的喜欢自己兄妹三人。那时父亲战事繁忙,护龙军战事不断,只是一旦有闲,父亲都会抽空回来看看。在龙轩年少时的印象中,自己的父亲经常连甲胄都来不及脱就跑进了内宅,抱着自己兄妹几个就是一阵狠亲。
龙轩一直很好奇,明明心似玄铁,雄屠万里的父亲,为何会在子女面前这般温柔,几乎是完全地敞开心扉。等龙轩长大了,也看到了其他家庭的父亲,决计没有自己父亲对自己那般完完全全的真情流露。
另一个逆鳞,则是自己妻子,自己这一世,永久的陪伴。
龙轩自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