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鉷闻言,急忙叩首谢恩。王鉷为李林甫的亲信,他当然也乐见其成。
王鉷的这三个建言,看似未超出租庸调征收范围,其实深究,还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有重敛之实。譬如再向诸州收取损耗之钱,诸州定将这些钱再摊向百姓;朝廷免了百姓赋税本是基于天灾等原因,王鉷却要再征脚钱,势必还要从灾民手中收取。
这些钱收归国库也就罢了,李林甫和王鉷却要取悦李隆基,妄称此钱为“额外物”,可贮入内库由皇帝任意支取。李隆基现在需要钱的地方甚多,如此巨量之钱可供自己任意挥霍,当然龙颜大悦,当即超升王鉷之职。
王鉷退下后,李隆基满心欢喜,笑对李林甫说道:“所谓天人合一是也。朕此次入温泉宫,觉得那里既狭小又破败,有心好好修缮一番,然国库之钱皆有用度,不得妄取,朕甚是矛盾。哈哈,不料卿与王鉷却送来这么大的一笔钱,朕心甚慰啊。”
李林甫问道:“陛下的心意,欲用这笔钱修缮温泉宫吗?”
“正为此意。李卿,你速速找人绘制图样,至少要依兴庆宫规模再造温泉宫。嗯,这名儿也须改一改,今后可称之为华清宫吧。”
李林甫心中暗想:这哪儿是修缮了?分明是重造新宫嘛。
李林甫此后秉持皇帝心意,派人重修温泉宫。其在骊山上下,增汤井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汤池既有皇帝及妃嫔之汤,也有百官之池。宫中新建飞霜殿、九龙殿、长生殿、重明阁、朝元阁等殿阁;宫外建有“十王宅”及“百孙院”以及百司及公卿邸第。由于钱帛充实,华清宫既造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建造工期又短,年余既成。此为后话。
说完了这些事儿,李隆基又想起起床时的闹心事儿,就决然说道:“李卿,今后早朝之例不用行了。”
李林甫有些不解,说道:“陛下,早朝为古制,若一朝废之,有些不妥吧?”
“怎么不妥?今后诸卿若有事禀报,可于辰时之后入宫见朕。一样能将事儿办了,为何非要折腾得七荤八素,由此更无精力呢?”
李林甫其实也厌烦早朝。皇帝上朝可在卯时一刻入座,而大臣们却在寅时一刻即要上路,然后集于待漏院等待,又比皇帝早了一个时辰,是夜根本睡不好觉,要比皇帝辛苦多了。
李林甫此时又敏锐地察觉,皇帝现在有些怠政之嫌了。开元之初至今,皇帝勤政无比,一样为早朝,他什么时候嫌过早朝折腾人了?
李隆基为了自圆其说,似自嘲道:“李卿啊,朕转眼就要进入花甲之年了,与年轻之时相比,精神就要差了不少,看来岁月不饶人啊。”
李林甫急忙禀道:“陛下说得对,只要将事儿办好了,何必在乎是否早朝呢?臣这就吩咐下去,今后群臣若有事禀报,例在此前朝会之日入宫面圣。对了,还须辰时以后。”
李隆基颔首说道:“就这么办吧。李卿为中书令,早将朝廷巨细之事理得井井有条,朕近年来觉得轻松多了。嗯,今后你还一力操持吧,朕不必知道的事儿,就不要来烦朕了。”
李林甫闻此言语心中大震,暗中思忖:皇帝如此说话是出于真心呢?还是试探自己?他再观皇帝的神色,再思他刚才不愿早朝的事儿,由此断定并非试探自己。李隆基英武绝伦,由此拼杀而出成为皇帝,又励精图治多年,造就了眼前这个花花世界,则他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昏庸的皇帝!李林甫深明此节,在皇帝面前什么时候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懈怠倨傲之心,遂恭恭敬敬答道:“臣万万不敢奉诏。天子保有天下,则朝中巨细之事务必知闻。”
李隆基哈哈一笑,不再说此话题。他此时又忽然想起一人,问道:“李卿,那严挺之如今何在呀?”
李林甫的记性甚好,当即答道:“严挺之初为洺州刺史,现迁为绛州刺史。”
严挺之当初因与张九龄友善,又极为鄙视李林甫,被李林甫行了“一石二鸟”之计,将张九龄与严挺之同时贬斥。
李隆基叹道:“严挺之为人正直,最早瞧出王毛仲有反心,还是立有大功的。朕后来想呀,他基于前妻之情帮王元琰求情获罪,算是有所惩罚了。嗯,此人可堪进用,你随后问问他的近况。”
李林甫恭顺地答应着,随后辞别而去。他边走边盘算,如何应付严挺之这件事儿呢?
李林甫已然瞧准了严挺之这类人,他们若再被重用,说什么也不会对自己言听计从,既然这样,你严挺之还是赋闲到老最好。
从勤政楼到中书省衙居的路程不算太远,李林甫进入中书省的大门之时,已想好了主意,入衙的第一件事儿,即是令人去唤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
严损之因受哥哥之累,多年来一直任承议郎。此职为六品的散阶之官,虽有朝廷俸禄,然无事可做。严挺之被贬之后,朝野之人皆称此为李林甫的“一石二鸟”之计,严损之又知哥哥与李林甫积怨甚深,现在李林甫位至中书令,正是炙手可热之时,遭此处境只好默默忍受,不敢有非分之想。
严损之进入中书省见了李林甫,急忙躬身施礼。李林甫抬眼看到严损之,脸上露出惯常的笑容,起身到了严损之面前,执手将之携至侧座之上,然后并排坐定。严损之想不到李林甫竟然如此和蔼可亲,心中惶恐顿生,说道:“李大人召唤下官,有何事吩咐?”
李林甫微笑着说道:“我今日偶然翻动名册,看到你任承议郎多年未动,唉,此事是我疏忽了。你之才具与令兄相若,令兄因事被贬也就罢了,怎能将你长期闲置呢?损之啊,此为我的过错。”
严损之一时不明李林甫之意,他这些年赋闲已久,心态早已平复,只要李林甫不再生事,如此混着日子,亦为不错,遂低头说道:“难得李大人念记,下官其实心甚满意。”
李林甫正色说道:“你虽满意,我却不安。这些年朝中选人皆循资格而行,你为承议郎多年,却未曾调任,我忝居吏部尚书,实为失职。我今日将你召来,即是想当面向你致以歉意。”
严损之还是闹不明白李林甫的真实心意,只好答道:“下官不敢。”
“嗯,我想好了。明日即授你吏部司封员外郎,你以为如何?”
吏部员外郎虽与承议郎同秩级,然其执掌赏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当然不能与散阶之官同日而语。严损之闻言,不禁喜出望外,起身躬身施礼道:“李……李大人待下官如此厚恩,下官万分感谢。”
李林甫脸上笑容又回归灿烂,挥手令严损之坐下,说道:“以你的资格,早该调出散阶了。我今日方才授任,其实有些晚了。你不怪反谢,我如何消受呢?”
严损之想不明白李林甫今日为何如此谦逊,不管怎么说,李林甫想着自己,足证李林甫还是一位公正的好官。此前有人多次在严损之耳边说道,李林甫与其兄交恶,那么严损之难有出头之日。今天看来,李林甫实为公平之人,则此前的这些谣言便不攻自破。
李林甫还是主动提起严挺之,其叹道:“损之呀,外人皆言我与令兄不睦。唉,我们二人其实性子迥异。譬如令兄好直言,我口舌拙笨话语甚少,如此就有了区别。想是外人从差别上瞧出我们不睦,也就有了流言。然他们不知,我本人甚为钦佩令兄的才具,他被贬外任,我很是惋惜不已。”
严损之闻言虽有些将信将疑,然他刚才将自己调任吏部,显系好意,心中也就愈发相信李林甫之言。
李林甫道:“令兄出为外任已数年,损之呀,我刚才办了你的事儿,就连带着想起最好将令兄也召回京中任职。令兄实有相者之才,他若回京能堪重用,对我也有好处啊。”
严损之看到李林甫如此积极为哥哥着想,心中就认定了李林甫为天字一号的大好人,脸现感恩之情兼有急切之意,匆匆说道:“好呀,鄙兄为外任多年,下官在京中也是望眼欲穿。李大人位居中枢,只要李大人愿为鄙兄着想,定有良策。”
李林甫微微闭眼,似乎陷入了沉思,既而缓缓说道:“令兄毕竟为圣上熟识之人,若使令兄回京,须当由圣上允可。”
严损之当然知道此情,急忙连连点头。
李林甫接着说道:“我近来在圣上面前,数次听到圣上主动提起令兄之名,看圣上的意思,虽对令兄上次包庇前妻之事不能释怀,毕竟有思念之情。如此看来,令兄须有一个面圣的机会。我想呀,只要圣上与令兄会面,则此事能成!”
严损之大喜道:“好哇,下官谨遵李大人之言,这就修书一封,让鄙兄返京面圣。”
李林甫哂道:“你呀,果真是赋闲多年,竟然有些傻痴了。你莫非忘了朝廷制度?外官若非朝廷召唤,不可擅自离职。你让令兄入京,岂不是让令兄入罪吗?”
严损之又复惶恐,顿时语无伦次道:“下官……下官确实糊涂,还请……还请李大人指点……指点迷津。”
李林甫故作沉思状,如此沉默片刻,方缓缓说道:“朝廷之制,外官返京除了朝廷召唤之外,若其身体有恙,也可回京诊视的。”
严损之大惑不解,说道:“下官知道,鄙兄虽年龄渐高,身体还是无恙的。若诈病入京,岂不是欺君之举吗?”
李林甫道:“对呀,人若上了年纪,最易患风疾。此病来势甚急,若状轻微,愈后无遗症。若让令兄言说自己患了风疾,此事别人无法举证,怎能说欺君之举?损之呀,令兄既为老臣,又是圣上关注的人儿,他若言说自己患了风疾,圣上向为仁慈之心,闻讯后定当召见抚慰。唉,我将此事想了一遍,也只觉得此法为上策了。”
严损之闻言大喜道:“李大人替下官兄弟着想,下官全家沐此大恩,实为幸运。李大人,此策大妙,下官这就修书至绛州,让鄙兄遵计而行。”
李林甫道:“何必如此麻烦,此去绛州,书信来往一回需多少时日?凡事宜早不宜迟,令兄因病入京诊视又非公事,无需公文,你可以令兄的口吻写状一道,再覆以令兄的印章即可。”
“下官来写,能行吗?”
“怎么不行?你将此状写好交与我手,大事可谐。此后你与令兄,自可在家静候佳音了。”
严损之心中此时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他起身跪伏于李林甫面前,叩首道:“李大人之恩,下官只好叩谢了。”
李林甫急忙将严损之搀扶起来,怪道:“我虽为上官,我们毕竟还是同僚嘛。你行此大礼,实为逾制!今后万万不可。”
严损之的眼中,此时已然闪出感激的泪花。
第八回 霓裳羽衣绕宫苑 灵符祥瑞致新元
严损之不明李林甫的真实心意,将之视为大恩人,因而感激涕零,并将其言语奉为圣旨依言而行,可谓十分恭谨。他归家之后即以严挺之的口吻写就一状,其中哀哀切切说自己患了风疾,请求朝廷准许自己返京诊治。严损之没有哥哥的印章,就央人造了一枚,然后加盖状上,将状书恭恭敬敬送至李林甫手上。
李隆基记性甚好,过了两日又想起严挺之,就再向李林甫问询。
李林甫叹了一口气,脸作悲戚之状,从袖中取出那份状纸,将之递给李隆基,说道:“陛下念起严挺之,他的这份病状就不期而至。唉,想不到严挺之出京之时尚且康健,仅仅数年时间,就有如此大变呢?”
李隆基眼光在状纸上扫了一遍,看到严挺之果然自述得了风疾,遂感触说道:“是啊,严卿年近七十了吧?人寿夭有期,那是勉强不来的。朕观其病状虽微,今后须小心谨慎,不可再犯啊。”
“陛下,京中良医及饮食皆便,就将严挺之召入京中为官如何?”
李隆基叹道:“他如此身体,如何有精力理政?他现任刺史,其实也勉为其难了。李卿,严挺之一生正直,前者有包庇之嫌,那也是基于人伦之义。唉,就任其为散阶之官吧,朝廷可多付俸禄,使其能养疾归闲。”
李林甫闻言心中大喜,脸上犹现平淡状,拱手称道:“陛下待臣下宽宏,老臣皆能优裕善终。臣能为陛下之臣,实为大幸。”
“嗯,臣子替朕辛劳一生,老年后就该优裕归闲,以颐养天年。昔太宗皇帝视君臣为一体,善待臣下,其实就是善待自身。”
李林甫躬身再谢。
李隆基思索了一下,既而说道:“记得宋璟归养洛阳,他还是有眼光的。洛阳物产丰饶,水土又好,较之长安更宜养老,就让严挺之归养洛阳吧。他的秩级也需升一升,授其为太子詹事吧。”绛州刺史为四品官员,太子詹事则为三品。
李林甫躬身领旨。
严挺之此后很快被授为太子詹事,准其在洛阳居住养疾。严挺之不明其中详细,他到了东都洛阳,感到郁郁不得志,不久果真酿成一病,一年后即逝去。
严损之不明不白成了李林甫手中的玩偶,无意之中帮助李林甫结束了哥哥的从政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