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在未来八到十年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机会。后来的事实证明,邓小平的估计极有远见。 
 
 
次日,即 11 月 13 日的上午,李光耀向邓小平说明了西方对苏联军力的不同估计。苏联的军力无疑是世界上最 
为强大的,并且还在增长中。但是尽管有的专家认为苏联已构成迫切的危险,也有人相信苏联已不堪重负。为了消除邓 
小平对新加坡欢迎苏联进入该地区的顾虑,李光耀解释说,新加坡的外贸以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西欧为主,对苏贸 
易只占其贸易量的 0。3%(当时新加坡的对华贸易仅占其贸易量的 1。8%)。 
李光耀说,东盟各国追求的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民族融合。使邓小平感到意外的是,李光耀告诉他,东南亚 
各国更害怕中国而不是越南。李光耀然后描述了东南亚国家如何担心中国那些鼓动革命枣尤其是在华人中间枣的电 
台广播。这再次印证了邓小平已经从泰国和马来西亚领导人那里听到的忧虑。李光耀说,东南亚人也注意到,越南总理 
范文同向在剿共中牺牲的马来西亚人的纪念碑献了花圈,邓小平却没有。让李光耀感到吃惊的是,邓小平接着问他:「那 
么你和东盟各国想让我们做些什么?」李光耀答道:「停止电台广播。」邓小平说,他需要时间考虑一下。这让李光耀 
很意外,邓小平不同于他遇到的任何其他领导人,他在面对令人不快的事实时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964'但是,他不会 
考虑向剿共的马来西亚人献花圈这种事。他说,范文同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他接着又说,中国领导人是说话算数的, 
只要答应了的事情就一定办到。 
当邓小平在 11 月 14 日离开新加坡时,这两位领导人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就像周恩来和基辛格的关系一 
样,他们能够相互尊重,并且默契交流。李光耀和邓小平都经历过与殖民主义作斗争的年代,并都在海外的殖民大国生 
活过。他们在各自国家的革命斗争中都是敢作敢为的领袖,也都知道怎样才能在乱局中重建秩序。虽然李光耀接受的是 
英国教育,但他学过中国史,能够体会邓小平的生活背景。他们都是坦率的现实主义者,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他们 
年轻时便担当大任,坚信强势的个人领导之必要;他们深谙权力之道,在战略思考中考虑历史大势。在中国大陆以外, 
除了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创建人包玉刚,没有任何领导人,能够像李光耀那样与邓小平建立如此深刻的交往。邓小平和很 
多外国领导人关系亲密,但是他和李光耀的关系反映着一种更深层的相互理解。从邓小平的角度说,李光耀和包玉刚吸 
引他的地方,是他们在处理现实事务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都与世界级的领袖有着直接交往,了解国际事务,能够把 
握大趋势,愿意面对事实,说话直言不讳。在李光耀看来,邓小平是他遇到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领导人:邓小平对事情 
有深入的思考,出了问题时他会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 
邓小平赞赏李光耀在新加坡取得的成就,李光耀则欣赏邓小平处理中国问题的方式。在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之前, 
中国媒体把新加坡人称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但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几周后,这种说法就从中国媒体上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新加坡被描述为一个在环保、公屋建设和旅游方面都值得学习的地方。 ' 965'李光耀和邓小平此后又分别在 1980 
年、1985 年、1988 年数次会面。 
邓小平出访新加坡的目的,是为阻止越南和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争取支持,但新加坡也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访问过纽约、巴黎和东京,对于这些地方比中国更加现代化并不感到奇怪。但是 1920 年他去法国时曾在新加坡停留 
过两天,这让他对新加坡在其后五十八年间所取得的进步大为惊叹,因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仍在贫困中挣扎。邓小平当 
时尚未决定在中国实行什么政策,但新加坡使他更加坚信中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邓小平曾感慨道:「如果我只管 
上海,我也许能让它迅速改变面貌,可是我得管整个中国。」'966' 
尽管邓小平看过有关新加坡的报告,但其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新加坡的左派。使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发现自己并 
未受到当地大批华人的热情欢迎,人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想屈从于中国。'967'显然,新加坡当地的共产党人就像在 
中国大陆的一些党员一样,喜欢说一些北京爱听的话,因此他们的报告并不可靠。但邓小平要亲自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 
结果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城市国家社会发达,秩序井然,大大超出他的预料。一年以后对越战争结束时,邓小平在国内的 
一次讲话中,提到了他在新加坡看到的外国人开设的工厂的一些优点:它们向政府交税,提供就业机会,工人通过工作 
获得报酬。他说,不要害怕外国的资本家。'968'邓小平觉得,井然有序的新加坡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改革榜样,他准备派 
人去那里学习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控制腐败的经验。 
向东南亚华人示好 
回国之后,邓小平要继续解决促使他出访东南亚的难题:苏联和越南的威胁。但是由于这次访问,他对海外华人 
的作用产生了更大兴趣,认为他们既可以为中国的四化作贡献,又可成为帮助改善中国与所在国关系的好公民。邓小平 
及其同事开始更加关注如何让海外华人为中国大陆提供资金和国外发展的知识,在邓小平看来后者更加重要。 
 
 
在 50 年代初,中国大陆有很多人因为海外的亲属关系而失去了土地和生意,有些人甚至丢了性命。很多幸存者 

在文革中再次受到迫害。一些海外华人因中共对其大陆亲人的残暴而永远不能宽恕这些共产党人,但也有一些人的亲戚 

没有受到如此野蛮的对待,因而愿意利用机会为家乡作贡献;作为对他们的回报,一些建筑和医疗设施会以他们的名字 

命名。也有些海外华人看到了中国的商机。1978 年 10 月,邓小平出访东南亚的几周前,廖承志发起了对过去「四人 

帮」的「华侨政策」的大规模批判,显示了上层医治沉痾的努力。要承认这些导致迫害的政策其实源于毛泽东仍然为时 

尚早,但廖承志对以往错误政策的批判,使邓小平等领导人能与过去的苦难拉开距离,致力于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邓小平也支持对在大陆受过迫害的华侨亲属作出赔偿。其中一些移居海外的人还被请了回来,重新住进他们以前 

被充公的房子。当这样的方法不可行的时候,很多人则因为失去工作和财产而得到了一定的补偿,往往是通过提供较好 

的工作和住房,以及给予其子女更好的教育机会。邓小平知道华侨的疑虑不会很快消失,但他着眼于长远,而他实行的 

华侨政策在他当政的时期和退下来之后一直未变。邓小平希望能同时与东南亚华人和他们所在国的政府搞好关系。因此 

当东南亚华人与所在国政府的冲突特别严重时,例如马来西亚的情况,中国很难挺身而出,为华侨争取公正待遇。但是 

中国跟越南的关系恶劣,因此当越南政府把华人大批赶进拘留营或驱逐他们时枣这种做法导致大约 16 万华人逃离该 

国枣中国政府给予了高调的批评。'969' 

邓小平对东南亚的访问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决心,要鼓励东南亚华人忠于他们所在的国家。邓小平访问后的两年内, 

中国对革命广播电台的支持停止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致力于同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执政党开展合作。这一变化也 

伴随着中共在内政上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甚至于「海外华侨」这个说法也不再时兴,因为它有着海外华人终究也 

是中国人的含义。他们被改称为「华裔马来西亚人(或泰国人、新加坡人)」。 

邓小平的东南亚之行促进了与该地区各国政府关系的改善。到 1990 年印尼和新加坡同中国建交时,中国已经与 

该地区所有国家有了欣欣向荣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交流。当时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看到了与中国大陆做生意的好处,并 

且主要以正面的角度看待那些祖籍中国的公民枣他们成了中国与他们居住国之间互惠互利的潜在桥梁。 
解决问题以促进变革 

邓小平对越南决定入侵柬埔寨作出的反应,鲜明地展示了邓小平时代很多变化的发生过程。邓小平是实用主义者, 

在遇到新问题时,他首先会尽量搞清楚症结所在,然后才决定如何应付。如果他的行动引发一些新问题,他会逐个加以 

处理。当邓小平看到苏联和越南扩张主义的威胁时,他决定为中国的军事反应作出准备;后来当中国军队的能力被证明 

有严重问题时,他又专注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关于对越战争见第 18 章)。在思考如何对付苏联和越南的威胁时,邓 

小平认识到他迫切需要东南亚邻国的合作,于是他安排出访这些国家,以便加强同它们的关系。但是到了那里之后他又 

认识到,为了争取这些国家的合作,必须逐渐停止中国对当地革命分子的支持,鼓励华人对其居住国忠诚。为了对付苏 

联和越南日益增长的威胁,也是为了给实现四化寻求支持,邓小平还将要寻求深化中国与两个有能力遏制苏联的大国的 

关系,这两个大国便是日本和美国。 
'91'邓小平正式接手外交工作是从 1978 年 3 月 10 日开始,但他恢复工作后不久就主持了与万斯 
的会谈并处理与美国相关的事务,这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问题。 
'92'Hua Huang; Huang Hua Memoi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8)。 
'93'George Bush and Brent Scowcroft; A World Transformed (New York: Knopf; 1998); 
p。 93。 
'94'Huang Hua; Huang Hua Memoirs; p。 289。 
'95'Nayan  Chandra;  Brother  Enemy:  The  War  after  the  War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6); p。 259。 
'96'Robert S。 Ross; Indochina Tangle: China's Vietnam Policy; 19751979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67; Jian Chen; 〃China and the First IndoChina War; 
195054;〃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3 (March 1993): 85110。 
 
 
'97'Henry J。 Kenney; 〃Vietnamese Perceptions of the 1979 War with China;〃 in Mark A。 
Ryan;  David  M。  Finklestein;  and  Michael  A。  McDevitt;  eds。;  Chinese  Warfighting:  The  PLA 
Experience Since 1949 (Armonk; N。 Y。: M。 E。 Sharpe; 2003); p。 218。 
'98'外交部档案馆编:《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1965 年 4 月 18、19、22、23 日。 
'99'Kuan Yew 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0); p。 661。 
整个援助计划可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页 549570。美国的文献普遍低估了越战期间中国派出的军队数量。例如一个估计是五万人。 
见 Kenny; 〃Vietnamese Perceptions of the 1979 War with China;〃 p。 217; Donald S。 Zagoria 
and Sheldon W。 Simon; 〃Soviet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in Zagoria; ed。; Soviet Policy in East 
Asia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 153173。 
'910'Chen  Jia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pp。 221229。 
'911'William J。 Duiker; Ho Chi Minh (New York: Hyperion; 2000); pp。 541; 550。 
'912'Che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pp。 229237。 
'913'M。  Taylor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hina's Territorial Dispu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76287。 
'914'Chanda; Brother Enemy; pp。 1318; 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p。 6465。 
'915'《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外活动大事记》,1975 年 9 月 2225 日。 
'916'《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外活动大事记》,1975 年 9 月 25 日。 
'917'Ross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