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代表着毛泽东思想对教条主义的胜利一样,三中全会代表着党内民主讨论的优良传统对「两个凡是」的胜利。'782' 
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陈云用了另一个类似的说法,他认为就像延安整风带来了团结,使党能够在 1949 年以后领导 
国家一样,中央工作会议也带来了团结,使党能够领导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783' 
没有加冕礼的权力交接 
在世界政治史上,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成了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却没有任何公开、正式的权力交接 
仪式。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是党的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而在三中全会成为头号领导人之后, 
他依旧是党的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仅没有为他举行的加冕礼或就职仪式,甚至没有公开宣布他 
已经登上了最高职位。是哪一些奇特的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况?它又会带来什么后果? 
在三中全会期间,中国的领导层想避免让民众和外部世界产生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权力斗争的印象。华国锋在 1976 
年刚刚上台,最高领导层担心领导班子的突然变化会导致国内的不稳定,损害中国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努力。在此后 
的两年半里,邓小平确实把华国锋排挤到了一边,并成为了无可匹敌的最高领导人,但他是通过一个相对有序的过程一 
步步做到这一点的,因而没有使中国民众和整个世界感到不安。 
 
 
党内高层没有给邓小平任何新的头衔,还因为他们担心让一人大权独揽的危险。他们认为,大跃进和文革的灾难, 

就是由拥有全部正式头衔的毛泽东专断行使其不受约束的权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掌权的是华国锋,就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在华国锋当政时,叶帅等人担心的不是他权力过大,而是他权力不够、很难有所作为。然而对于邓小平,他们就有担心 

的理由了。邓小平充满自信,做事坚决果断,稳健踏实,因此他们害怕邓有可能变得跟他的导师毛泽东一样。于是他们 

决定不给他全部头衔,并在他和另一个旗鼓相当的人枣陈云枣之间维持权力平衡。给邓小平实际权力,却不给他正 

式的名衔,这种奇怪的安排能够运转,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内情,也因为邓小平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实权,而不是名衔。他 

愿意在没有正式名分的条件下接过工作,不要求公开张扬。 

从 1978 年 12 月的三中全会到 1979 年 12 月,当邓小平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开始架空华国锋时,他和华国锋 

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中谈起对方时仍然保持了相互的尊重。他们都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使中国变得强盛,也都愿意采取 

务实灵活的作风。但是在 1979 年华国锋毕竟仍是主席,而邓小平行使着非正式的权力,两人的关系难免特别尴尬。如 

果摊牌的话,邓小平的非正式权力足以压倒华国锋名义上的权威,但邓小平像他的同事一样,力求避免任何公开的不和。 

华国锋继续主持会议,在公开会议上仍然代表党和政府。不仅他自己是政治局常委,他的一些支持者也是常委。他拥有 

叶帅和李先念这两位老资格顾问的支持,他们担心一人独裁,主张集体领导。在 1979 年,用西方的话来说,华国锋是 

个不能当家的软弱的董事会主席,但他仍有一些支持者,他们的观点也不能轻视。邓小平当时还没有成为高居于华国锋 

之上的头号领导人,他尚未配备好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统治架构。但是邓小平有权有势,又具备削弱华国锋权力基础的 

政治技巧。到 1979 年夏天,邓小平要收紧控制、建立更有效的统治架构,便开始逐步削弱华国锋并终于让他靠边站了。 

当三中全会上开始提升邓小平的权力时,离天安门数百米远的地方,示威者们正在往墙上贴大字报,他们直接或 

间接地支持邓小平,批判林彪和「四人帮」;有些人甚至大胆抨击毛泽东本人。没过多久,一些大字报甚至开始批评中 

共和邓小平。这些大字报不只让邓小平头痛,还迫使他处理一个在他担任头号领导人期间始终纠缠着他的问题:应当允 

许多大程度的自由?党和政府应当以何种尺度和方式为异见的公开表达划定界线? 
'71'Paul A。 Cohe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 (Cambridg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87)。 
'72'《李先念传》编写组编:《李先念传 19491992》(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下册,页 1049;Nina P。 Halpern; 〃Learning from Abroad: Chinese Views of the East European 
Economic Experience; January 1977June 1981;〃 Modern China 11; no。 1 (January 1985): 
77109。 
'73'Deng Xiaoping; South China Elites Weekly; August 17; 2004,转引自林重庚:〈序言: 
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对外思想开放〉,载吴敬琏编:《中国经济 50 人看 30 年:回顾与反思》(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74'李向前韩钢:〈新近发现邓小平与胡耀邦等三次谈话纪录〉,《百年潮》,1999 年第 3 期, 
页 411,收入杨天石编:《  邓小平写真》(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页 192。 
'75'DXPSTW; pp。 5556。 
'76' 关于中国经济学家对东欧改革的看法,可以参见  Jinglian  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Mason; Ohio: ThomsonSouthWestern; 2005); pp。 
1730。 
'77'Xinhua General Overseas News Service; March 9 to April 6; 1978。 
'78'谷牧:〈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抓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回忆邓小平》(上中下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上册,页 155156。另参见谷牧:〈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百年潮》,1998  年第 1  期,页 411,后收入杨天石编:《邓小平写真》(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页 203204。 
'79'张根生:〈听谷牧谈亲历的几件大事〉,《炎黄春秋》,2004 年第 1 期,页 35。 
'710'徐瑷:〈不看不知道:访原国家轻工部部长杨波〉,载宋晓明、刘蔚编:《追寻  1978:中 
国改革开放纪元访谈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页 539。 
'711'Xinhua General Overseas News Service; May 2 to June 7; 1978。 
 
 
'712'徐瑷:〈不看不知道〉,页 540。 
'713'《李先念传》编写组:《李先念传 19491992》,下册,页 10501054。 
'714'谷牧:〈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页 203204。 
'715'Xinhua General Overseas News Service; May 2 to June 7; 1978。 
'716'程中原、王玉祥、李正华:《19761981 年的中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页 263266。 
'717'崔荣慧:〈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访原广东省省委书记王全国〉,载宋晓明、刘蔚编:《追 
寻 1978:中国改革开放纪元访谈录》,页 558。 
'718'徐瑷:〈不看不知道〉,页 541。 
'719'同上,页 541;崔荣慧:〈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页 558。 
'720'崔荣慧:〈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页 559。 
'721'谷牧:〈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抓对外开放〉,页 156。 
'722'张根生:〈听谷牧谈亲历的几件大事〉,页 3。 
'723'程中原、王玉祥、李正华:《19761981 年的中国》,页 70;萧冬连:〈1979 年国民经 
济调整方针的提出与争论:大转折纪实之一〉,《党史博览》,2004 年第 10 期,页 410。 
'724'萧冬连:〈1979 年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提出与争论〉。 
'725'谷牧:〈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抓对外开放〉,页 156157。 
'7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4),1978 年 9 月 20 日,页 387388。 
'727'萧冬连:〈19781984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当代中国史研 
究》,2004 年第 4 期,页 5970;DXPSTW; pp。 5361。 
'72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8 年 9 月 20 日,页 388。 
'72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三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 3 
卷,页 235。 
'73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三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 3 
卷,第 3 卷,页 252。 
'731'苏台仁编:《邓小平生平全纪录: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04),页 625。 
'732'这时很多地方还有「革委会」,即包括很多拥有军职的地方干部和被授予军职的地方干部的 
政府机关。 
'733'苏台仁编:《邓小平生平全纪录》,第 2 卷,页 623624。 
'734'王恩茂(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决定中国命运的「工作重点转移」〉,载于光远等: 
《改变中国命运的  41  天: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亲历记》(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页 
204206;SWDXP2; pp。141144。 
'735'李德生:〈伟大的转折,历史的必然: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载于光远等:《改变 
中国命运的 41 天》,页 231235。 
'736'DXPSTW;  pp。131。  于光远的中文原着是《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台前幕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李向前、韩钢:〈新发现邓小平与胡耀邦的三次谈 
话纪录〉,页 190200。 
'737'DXPSTW; pp。131。另见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页 46181。 
'73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0 月底,第 415 页;苏台仁:《  邓小平生平全纪录》, 

第 2 卷,页 625。 
 
 
'739'李向前、韩钢:〈新发现邓小平与胡耀邦的三次谈话纪录〉,页 129148;DXPSTW; pp。 
128148。 
'740'DXPSTW; pp。 167168。 
'741'DXPSTW; pp。 1822。 
'742'DXPSTW; pp。 2932。 
'743'这一信息来自我与一些东南亚官员的交谈,邓小平访问这一地区时曾与他们会谈。 
'744'朱佳木:〈胡乔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载于光远等:《改变中国命运的 41 天》,页 304; 
DXPSTW; p。 21。 
'745'DXPSTW; pp。 6572。 
'746'DXPSTW; p。 24。 
'747'Ibid。; pp。 2328。 
'748'DXPSTW; pp。 5153。 
'749'于光远等:《改变中国命运的 41 天》;DXPSTW; pp。 3942。 
'750'王全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广东的改革开放〉,载于光远等:《改变中国命运的 41 天》, 
页 198203。 
'751'这个信息来自与叶选基的交谈,当时他正与他的叔父叶剑英一起工作。另见他的文章:〈叶 
帅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读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有感〉,载《南方周末》, 
2008  年 10  月 30  日,D23。于光远是邓小平的讲话起草人之一,对谈话都认真做笔记,但是他不知道 
11 月 11 日的会议。 
'752'钱江:〈张闻天冤案是怎样平反的〉,《纵横》,2001 年第 2 期,页 46。早在 6 月 25 
日邓小平就读了有关 61 人案件的报告。邓小平看报告时说,这些案子必须解决,但事实上直到 6 个月后 
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才得到解决。这 61  个人是否为获释出狱而与国民党配合过于密切的问题,中央领导人 
早在 1936 年 4 月已有结论,认为他们是清白的。但是林彪、康生和江青在 1967 年 3 月再次宣布他们是 
叛徒。 
'753'DXPSTW; pp。 6365。  另见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页 7779。 
'754'DXPSTW; p。 70。 
'755'DXPSTW; pp。 7172。 
'756'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页 8586。 
'757'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第 9091 页。 
'75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上下册)(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3),1978 年 11 月 10 至 15 日,页 11551156;1978 年 11 月 12 至 13 日,页 1156。 
'759'DXPSTW; pp。 7276。 
'760'DXPSTW; pp。 4651; 7476; 7879; 166。 
'761'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