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汉-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很是眼生的武将站出来,他长的霎是粗犷,很明显带有草原人的血统,而中原话却是讲的十分地道。他出自原先秦部,是蒙诏安排关注草原动静的主官,名叫秦丰。

“君上!各位同袍!”秦丰的举止和粗犷的外表似乎不沾边,显得很有礼貌:“于单乃是撑犁孤涂与康居公主所生,颇得撑犁孤涂看重,撑犁孤涂近年来刻意栽培于单用意乃是压制伊稚斜。近期随着匈奴战事越演越烈,撑犁孤涂为求康居财力上的支持自然对于单显得亲近,伊稚斜怕是感受到了威胁,如才才有率军先行离开狼居胥山一事。”

简洁而且没有含糊,事实说明蒙诏在选人方面的确不错。

林斌想想也是,毕竟军臣单于上次攻伐西域失败,伊稚斜实力增长速度又过快,如果军臣单于不想自己很快落马肯定要栽培一个儿子起来与伊稚斜对抗,而于单就是军臣单于选择栽培的那个人了。

接下来也不需要林斌刻意去引导议题了,上位者嘛,开一个头然后让部下们去计划才是王道,不然事事亲为,事事需要自己去伤脑筋,那能活过五十岁吗?他看着部下们在讨论,心里却是又浮现刘的轮廓,一时间竟然是鬼使神差的呢喃:“如果把她救出来,汉国会怎么反应?” 



第二百九十八章:又一个狠角色!



果把刘从卫氏朝鲜那里救到汉部,那么林斌先前所又失去的价值,他本来就是想用驱逐刘的事件向汉国表一个表态,用意就是明着告诉汉国那位天子:咱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就此了断,以后各走各路!

有时候有些人,他们哪怕是非常想做一件时间也是需要反复考虑,因为他们如果想做某件事情,那件事情做后会出现什么影响,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收益或者付出多少代价,一切一切都不是只会影响到一个人,他们身在高位每决定做什么时候都将影响到千千万万人!

好吧!就算是林斌愿意将刘救出来,反正派兵攻打卫氏朝鲜总有一天是需要攻下卫氏朝鲜的国都王俭城,那时还不是一样会把刘救出来,结果不是一样吗?

很大的一个问号!主动和被动救出刘结果是一样的吗?一个肯定的答案,其结果绝对会是截然相反的两面!

如果林斌透露自己是主动的想去救出刘,而且这个消息传到下面去,先不谈那些高级和中级的臣属们会怎么想,基层的士兵得知这个消息绝对会哗然,他们会产生一个想法“难道我豁出性命去厮杀目的就只是为君上救出一个女子?那个女子还背叛过部族!”,那时绝对会伤了万千在战场搏命厮杀的将士们的心……

如果是被动又怎么样?这根本不需要去说了,把刘从卫氏朝鲜人那里救出来后再送往汉国便是了,那时就什么负面影响也没有,还能让汉国欠下一个汉国不想欠的人情。

万千思绪,林斌突然被从思考中拉出来,他看向子泊,而子泊却是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林斌不想让部下们知道自己失神了,他选择静静地看着子泊。

子泊脸上表情由期待转为兴奋,他铿锵有力道:“君上以为然否?”

“该死!我竟然在军事会议上失神了!”林斌有点下不了台。他根本不知道什么‘然否’,可以说刚刚部下们在讨论什么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为了不失去威严不得不装模作样,严肃看着下方的部属们,洪声问:“诸卿以为如何?”

文官代表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敢轻易表态。在汉部武将的地位远比文官高多了。

军方的武将们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刚刚讨论的是适当向卫氏朝鲜战场增兵,因为蒙诏率领的黑旗军已经攻下卫氏朝鲜南面的门户辽阳城,卫氏朝鲜失去辽阳城后不得不把黑山和盘山的军队撤回去,不撤就会失去粮道,那时再被黑旗军和虎军两面稍微一夹击必然全军覆没。

蒙诏地黑旗军攻下辽阳城对于汉部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卫氏朝鲜的南面门户一失就等于汉部的虎军和黑旗军顺利会师,汉部军队利用大捷后的高昂士气再把险渎城、襄平城、新昌城拿下绝对不会有什么难度。毕竟卫氏朝鲜的军队失去补给后根本没办法拼命。扫除了卫氏朝鲜南面地屏障之后。卫氏朝鲜的大门就等于向汉部敞开,整个战略要道全面向黑旗军和虎军开放,那时候蒙诏想怎么攻就怎么攻,攻下整个卫氏朝鲜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各军团的高级将领基本被派了出去,留在西林的只有一些小鱼小虾。而密枢院的参谋也基本在忙活,参加会议地是一些林斌刻意栽培的武将,他们虽然属于心腹一级但却在行事上没有多少说话地资格。当下被林斌那么一问竟然是有点静场。

林斌怔了怔,他看向燕戈。

子泊还以为林斌是觉得兵力不够,增兵卫氏朝鲜战场后会影响到其它战场,他反复考虑后坚持觉得先把卫氏朝鲜拿下对汉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幕僚就需要有担当,没担当地幕僚是绝对没有出头机会的。他再次请示:“君上,臣以为增兵卫氏朝鲜乃是必行之事,望君上明断!”

有人带头就好了,当下就有数位文官武将站出来:“望君上明断!”

明断?怎么个明断法?

林斌开始套话,问着问着也差不多明白了。他是马背上杀出来的统治者,对战局发展还是非常敏感,十分清楚卫氏朝鲜失去南面的屏障后等于是一个软柿子,这个时候不去捏,难道要等这颗柿子又长成核桃再去花更多的代价

“增兵五万步卒……”

林斌算了又算,目前各个战区兵员数量已经很多,储备地战争物资就像流水一般的流淌出去,那个花费的速度足以吓死胆小地人。

西林目前也是一个大兵库,汉部势力范围内的青壮每天都在向西林汇集,他们被征召进预备役训练,合格之后补充向各个战区当补充兵,历练一两个月没死几乎就成了老兵。目前西林人口约百万,其中有近二十五万是军人,神策军的八万就不用说了,戍卫首都的精锐不得已之下绝对不会再分摊到战区,那么还剩下近十七万的新兵,怎么分派还是需要详细规划的。

“物资能跟得上吗?”

子泊神色一肃,照实答:“就地取粮可行!”

就地取粮那也就是说增兵可以但是西林不再额外发配粮秣了……

林斌无法面面俱到,他除了关注各主战军团的兵源和补给外,他也是只知道总储备物资的一些大概数目,至于详细的一些账目自然是分摊到下面的官吏。林斌一听向卫氏朝鲜增兵,结果增兵后不负责粮秣补给,他心里摇了摇头,增兵不负责粮秣补给不是给蒙诏增加麻烦吗?再则攻下卫氏朝鲜后是要长期占领,不是抢一票就跑,就地取粮必然是要杀人,而且是杀很多很多的人,不暴力抢夺哪来的粮食?

“西林粮秣很紧张?”

子泊当然知道增兵不负责补给会得罪军方,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汉部和匈奴的战争至少要拖五年,那是多少花费,不省着点行么?再则抢卫氏朝鲜有什么不对,失败的一方就是要付出代价,谁叫卫氏朝鲜人抵抗那么积极,不多杀点人以后怎么统治?

“回君上:粮秣尚足!”

那林斌就奇怪了,粮秣充足为什么不负责补给?他没有问,而是习惯性的思考,这一思考之下他渐渐想透了,欣赏的同时定下评价:“这斯文小子还真狠!”

既然明白了部下的想法,那么有时候上位者是该体谅一下,这是一个收买人心而且还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林斌笑道:“很好!那便向卫氏朝鲜增兵五万,归蒙诏统一辖制。”复又向子泊说道:“蒙统领那边你不用管,我自会解决。”

子泊果然感动,林斌肯说项,那他既是立了功勋又没得罪军方的实权人物,如此一来足以说明日后自己会逐渐受到重用,毕竟战争的非常时期,能不与军方交恶还是尽量不要交恶为好。

既然得了好处那就更加需要卖力,子泊当下又说了几条比较有用的建议,建议在卫氏朝鲜战场上来一个恩威并用,对反抗者处以血腥镇压,因为汉部非有战功不授武爵的规定,他建议授予归降者一个文官散职的官位而不给爵位,竖立两个截然不同的榜样。如此一来卫蛮必然有识时务者,汉部攻伐卫氏朝鲜必然顺利许多。

除了以上的建议,子泊或许是真正把自己当成林斌的心腹了,他出于为效忠对象解忧的考虑开始将话题转到汉国公主刘身上去,毕竟刚刚有眼睛的都知道林斌在处理刘的事情上有些拿捏不定。

“臣以为刘必然要救,君上可以此事向天下表示仁德……。汉天子对其姐不闻不问已失人心,君上若以故交为由善待刘,妥善安排刘日后起居,天下人必感君上仁慈,如此日后攻伐汉国必然事半功倍!”

燕戈不乐意了,刚刚子泊还大吼大叫让林斌不要理会一个曾经背叛后的女人,现在却是口风一转变成救出来成了一件表示仁德的事儿,忍不住嘀咕:“文官没一个好东西!满嘴里跑舌头,也不怕自己咬到了!”,不过他却是没必要站出去说话,反正不管反对还是赞同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林斌心里高兴但是也感到迷惑,他不明白从卫氏朝鲜救出刘和天下人有什么关系。不过嘛,文官的嘴巴就是能说,既然子泊有胆子这么说,那么子泊应该是有办法达成目的,考虑一下不是不可以。而他现在没必要表态,他只要等攻陷王俭城再看发展做出决断也就是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细小的火花



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哪怕是人们不想改变也会被环上不想走的道路,其中有太多无奈和不甘,也只是无奈和不甘罢了,他们或许会在心里不断咒骂一些什么,但永远无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随着卫氏朝鲜战场发生了转折,整个辽东的局势也变得明朗起来……

原先有些不安份的夫余贵族们眼睛雪亮地开始见风使舵,越来越多的夫余贵族频繁与汉部的戍卫部队军官接触,他们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想用金钱还是友情打通前往富贵的路途。而显然这么做很有效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后这些贵族的确是被接受了,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代的人不会站得太高,想要有所作为只能等下一代。

不甘心的人或是潜伏或者干脆放弃难以割舍土地走上逃亡的道路,不过他们能选择的地方不多,卫氏朝鲜不是一个好的安身之所,汉国那些自觉高人一等的世家门阀也不会给夫余贵族多少生存的空间,如此一来他们只能选择匈奴。

时局的变化带来的落差是那么的巨大,汉部只不过来到东北一年,许许多多的民族或者部落变成历史尘埃。其中大部份被汉部一口吞下去,本族的文化连残渣也没剩下;有的则是干脆从牧民到部落首领被杀得一个没剩。

那么多民族的消失换来的是汉部的崛起和兴盛,历史上每一个民族在崛起的时候都是踩着另外一些民族,崛起的过程中消灭越多的民族,那么新兴的民族总是会随着消灭更多的民族而变得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能凝结成一股难以想象的向心力。

话说……不流血的崛起总是脆弱的,只有流血地崛起才能使人铭记,有付出才懂得艰难和珍惜,不是吗?

卫氏朝鲜南面的重镇辽阳城失去了,新的恐慌情绪开始在普通地卫氏朝鲜人身上蔓延。随之被影响到的就是一些身份不怎么高贵的官吏,这些官吏其实也和普通平民差不多,毕竟他们也要吃饭和生活。有父母、子女和亲戚,他们不像高层的贵族有力量去保护自己和亲人,土生土长就是想逃也没那个财富支撑他们逃了不会饿死,所以他们理所当然是最早出现恐慌的官面人物。

辽阳城的失陷就像是水面丢进了一颗石子,荡漾的水面颠簸到许许多多的人,而更多即将被波及到的卫氏朝鲜人开始向不顾一切地向东面逃,一时间各条道路上充满逃难地人群,他们的目的地是卫氏朝鲜地国都王俭城。

攻陷了辽阳城的黑旗军士气十分高涨,他们再一次用自己地行动告诉世人:我们是汉部最擅于攻城的军队!

事实上黑旗军攻下辽阳城没有任何投机取巧。面对有十二万守军的辽阳城,黑旗军利用本身强悍地实力不过一个月就把辽阳城攻下,黑旗军本身地损失也只不过是一万余地死伤。值得一提的是箭矢消耗很恐怖,不过物资上地消耗和死伤哪个重要自然是不需衡量。

蒙诏攻下辽阳城后俘虏了近八万卫氏朝鲜士卒。同时缴获了大量钱帛与粮食,兵器的缴获自然也是十分多,不过由于军队制式武器的不同。黑旗军基本上是看不上卫氏朝鲜的兵器。缴获的兵器都被运往西林准备储藏或者重新炼化。

在处理战俘上蒙诏不亏是先秦的将军。他为了加大卫氏朝鲜人的恐慌活埋了大约五千名冥顽不化的死硬份子,活埋过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