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汉-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队伍等顿了一下。霜命令甲士在下面等候,复而示意汉国来的客人跟上。

刘彻完全琢磨不透了,他的脚步顿了一下。随即又往前走。

亭,它是提供路人休息的场所,但是在古时候亭只设立在道路旁边,汉家因秦十里设一亭,没有任何先例表明亭也可以设立在城池的范围里面。城池?有先例说明城可以围着山建造么?世界上没有先例的事情多着去了,古人地思想限制较多,看到难免讶异。而鸿台似乎不是平常人所能进地地方,或许不应该称呼山顶的建筑叫亭,应该称呼为雅间?一个没有墙壁的雅间……

所谓亭,人所安定也!刘彻由此猜测林斌不想一见面就谈正事,这一次见面只是试探,他收敛心神继续向前。

林斌不懂音律,因此没有专著倾听,他只是安静地听着吕炎、蒙诏、郑元、贾卓在低声交流,而韩安国这一次没有出现,原因是韩安国不想找不自在。

古筝是一件古老地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弹筝、搏,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李斯在说什么东西?他在愤怒,借音律的形容对发布逐客令的嬴政表示愤慨,说当权者没有包容心,不但不懂得珍惜人才,而且

客令大大得罪了人才,以后秦国要完蛋了,这么好的有人去欣赏和弹奏了。

蒙诏和吕炎是先秦人,他们对古筝的热爱超乎想象,因此在音律的交流上两人一直占着主导地位,郑元和贾卓原先还能插上几句,最后他们也只能像林斌那样安静地听。

乐手现在弹奏的是秦殇的主旋律,演绎的是秦军一统六国的节奏,吕炎和蒙诏停止谈话,他们闭目欣赏,偶尔扇动的眼睫毛正在述说此刻他们的心情。

不懂音律的人无法从音乐里面去幻想音律带来的画面,从某一个方向来讲,林斌的想象力的确是不怎么丰富,他的注意力也不在音律上面,而是在即将走上来的那伙人身上。

由于韩安国不在,也许韩安国在也没什么作用,韩安国只是见过刘彻一面,当时韩安国还不敢抬头一观龙颜,林斌不知道跟在霜后面的那位少年是谁,但是林斌清晰地感觉到少年身上的气质与所有人都不同,至于是怎么个不同法……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林斌缺乏想象力,解释不出来。

秦殇的节奏变缓,它在述说帝国最后的荣耀,无数的勇士穿越帝国的大半版图远征南方,在丛林间为了扩展帝国版图与野蛮人作战,桂林山水之间有无数勇士倒下,他们阵亡在征途上面,当他们在征伐异族的时候内部起了波澜,一对因为徭役迟到害怕死亡的兄弟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帝国内部燃气烽火,死灰复燃的诸侯见机而起,强盛一时的帝国那么快就走到面临生死存亡的地步……

脚步踏上了凉亭的台阶,刘彻第一眼看的不是林斌也不是汉部的将军,他在看弹奏古筝的乐手。

秦殇的节奏又在加快,曾经为了帝国荣耀的黑色战士厌倦了厮杀,数十万绝对精锐的士卒因为对帝国统治阶层的厌恶而放弃回援,帝国的一座又一座城池陷落,城头上的黑龙战旗飘落,换上了形色不一的旌旗……

刘彻立定了,他的眼瞳收缩了一下,看向全身黑色的两名将军,战袍和甲冑的样式无一不是在说:先秦的战将,他们依然存在,手握战剑正在等待重新崛起,随时都将颠覆汉王朝,在汉王朝的疆土驰骋,重新把黑龙战旗插在那些原本属于帝国的城池上!

“先秦余孽!”

两双眼睛先后睁开,他们盯视在刘彻身上,霎那时好像闪过看不见的凶光,像极两头凶猛的野兽在咆哮怒吼!

秦殇这首乐曲即将结束,它委婉的音调在说,从楚国崛起的霸王,他颠覆了强盛的帝国,将黑色的帝国埋葬并推入地狱……

怒吼的霸王,他一度站在了权力的最顶点,手掌重兵傲视天下,自傲的性格是霸王的弱点,他不懂收敛,连续地得罪友军,渐渐被强敌包围。而在这时,一个原本让霸王瞧不起的无赖偷偷地发出了挑战,霸王一次又一次地击败挑战者,挑战者屡败屡战,推翻强盛帝国的霸王走向衰弱,挑战者站在皇城狂笑!

有人在昭告天下:现在是刘氏皇朝当政,天下是刘氏皇朝的天下!

弹奏古筝的素手横扫而过,秦殇的尾音剧烈无比,像极燃烧的战火平息,世界陷入了无声,无声既是毁灭,帝国从此不在……

刘彻的视线转移到林斌身上,他重新迈出了步伐,坚定而且自信地踏上凉亭。

刀被鞘包裹,鞘挡在韩嫣、郭解、穆旦等人前面,持刀的霜咧嘴在摇头,那是说:你们站在这里别动。

林斌缓缓地转身,他无声地注视特别的少年,足有三分钟才指向旁边的座椅:“请坐!”

刘彻迈着轻松的步伐,他坐下去伸展双腿,有点奇怪地改变姿势看着屁股下面有四条腿的椅子,“真不错!”,说着将背靠在座椅上,他在笑,笑容和谐,笑得无害。

“你很特别。”

“阁下亦是无比特别。”

“呵呵。”

“如何?林侯不问在下来意?”

“不急!特使刚到,茶水还没饮上一盏,饮罢借地势瞧瞧西林风光,等待想谈,我俩再谈。”

皇与王,他们对视而笑,两人都笑得很无害…… 



第二百七十六章:无意之间……



些人,一席话,他们还没有开始谈就在试探对方,试以不必借语言来完成目的,很多时候只需要观察一个眼神,一闪而过的表情,从细微的方面就能察觉出对方内心的想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斌和刘彻并排而立,他们借由地势在遥望远处的乌穆草原,他们看的很入神,谁也不愿意首先说出哪怕是一个字。

视野的宽阔总是能让人看的心旷神怡,男人的心胸是否广阔存在许多因素,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男人的眼界是否够远、够宽。我们可以把眼界简单地解释为对局势的了解、对周边事态的关注和理解。

站的高看得远是千古不变的旋律,而某些人由于站得太高会忽视一些底层不曾去注意过的东西,如此一来也就少了一些根基,恰恰被忽视的那些对人来说却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人的心路旅程也就都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也就不同。

林斌遥望大草原心里在想什么?他会想:该怎么做?或者做得更好一些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发展?

现在的林斌不想打大规模的战争,他领导下的汉部正在面临最重要的时刻,目前各国都在交战,汉部周边也不平静,甚至说汉部目前也在和卫氏朝鲜交战,然而汉部需要时间来自我升华,一边交战一边提升本部的文化素质和人民素养。

汉部需要迈过目前这道坎,迈过去了的汉部不再只是一个军事强国。还将是一个文化和人民底绪强悍地国家。

如果想从沉淀提炼精华,那么林斌就一如既往地需要时间,时间一直都是敌人,对林斌来说也不例外,只不过是林斌比较迫切一些。

乐手又在开始弹奏,这一次弹奏的乐曲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语调,那名粗犷的乐手拉着胡琴,用着低沉的声线哼合。语言是汉语。听上去是那么的和谐。

刘彻感慨了。原来塞外是如此的美丽,美得让人无法拒绝。

观赏美的事物是人地天性,占有美丽地事物从来也都是人地天性,喜欢他(她、它)那就去占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人性本恶。

刘彻心里的信念在被动摇,他是一名博学的帝王,从小学习百家,着重学习包括儒家、黄老、法家、兵家在内的四种学说。他的主要老师是儒家信徒,由此也比较倾向于儒家学说。

什么被动摇了?儒家一直都在说化外是一片不毛之地。化外是哪?指的就是中原之外地地方。正是儒家的提倡让人觉得除了中原,其它地方都是不值得占领的,是不是可以解释说儒家是阻止民族向外扩张的枷锁之一?

在来到西林之前,刘彻所理解的汉部是一个连衣服都没有的群体,汉部的人就应该身穿兽皮,拿着被淘汰的石器,拥有火种却生吃食物……

而似乎与汉部有仇地儒家一直在制造一种舆论。儒家擅长编造虚无缥缈地故事。一切不被儒家接受的就是邪恶,拿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异端,不能去接受它。也不需要去正视它。当然!仁慈地儒家应该蔑视它,但是懒得消灭它,反过来还需要适当的用看不起的目光和态度去扶植它。

以上都是胡说八道……,不过儒家缺少开阔进取精神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喜欢空谈。

“化外并不是不毛之地,从前懒得关注的辽地在汉部占据后成了遍地是宝的良地,根据回报,原乌桓领地木材充足、珍奇药材无数、神奇毛皮无法计数;原夫余、肃慎之地矿产丰富,多产一种黑色可燃的石块,铁矿、铜矿产地甚多……”

刘彻的信念彻底动摇了,他在细想汉国内部有没有什么注重实际的学说,想来想去并没有这么一个学家,不过把法家、墨家、儒家三派结合起来倒是符合理想。法家死板注重实际条文;儒家富有创造能力而且崇尚博爱与非攻;儒家注重礼仪讲求条条框框。不同理念的学派,它们重叠起来竟是如此不可思议。

“难道就有如林斌所说的?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可取之处,身为统治者不是应该去抬高任何一个学派,应该作为掌握学派的人,让各家学派去竞争,统治者从学派竞争中去寻找自己的治理之道?”

领悟是人类的进步根源,一旦领悟了一些什么,那么眼界也将得到开阔……

刘彻收回视线,他侧着身子静看旁边的林斌。

所谓眼见为实,刘彻眼中的汉部虽然贫困,但是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身穿兽皮、生吃事物或是朝不保夕。汉部的文化底绪是十分的差劲,但是汉部也不是野蛮人的国度,再说汉国认识字的人多么?不多!知识是少数人炫耀自己的本钱,没有被拿来提升国力。汉部的军队倒是像传言中那么善战,士卒精悍、装备精良,而似乎汉部的人太好战了,这点从某些小事就能观察出来。

“想要达到中央集权只需要掌控军队?的确!军队才是根本,掌握了军队就等于拥有实权,国事不需要并不成熟的学派来搅局。”

以前一些不懂或者不够透彻的,刘彻霎那时懂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做得最错误的只有一件事:没有在发现林斌军事才能的时候立刻杀掉或是全力招揽!

“就像二姐(刘)说的?是我一步一步的把他逼离汉国,让他走上与汉国对立的道路?”

可笑!刘彻心里颇为无辜,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放下身段去讨好一名臣属,他只是在做任何一名君王都会做的事情罢了。造成如今这个局面是他作为君王不够成熟,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理想地判断。

……

“护汉侯。”

“喔?特使。西林的风景怎么样?”

“好则好矣。不过

之中原相差犹自甚远。”

“呵?嗯!你说的是实话。”

两人又在笑了,他们不否认对方身上有吸引自己的东西,让彼此都想深深地交流,得到自己想得到或者学习的东西。

林斌轻抿茶水,完成见面的第一个步骤,让在场的汉部将领自我介绍。

“黑旗军蒙诏!”

“虎军吕炎!”

“权政司贾卓。”

三个很有武人特色的自我介绍方罢,林斌礼遇地走到郑元身边。

“这位是我部地特卿,法学大家郑元。”

刘彻没有习惯性地口呼“久仰”之类地废话。他颇为奇异道:“此特卿乃是先秦之上卿?可是为汉部编修律法之法家大师。郑大家?”

郑元礼貌性地站起来:“正是。”

其实上卿并不是正规的爵位。在秦国时期上卿指的就是没有确定官职和爵位的‘高官’,是皇帝特殊的客人。

吕炎和蒙诏对视一眼,他们并没有往“眼前这个人就是刘彻”的方向想,众所周知汉国当今天子身边有一个大红人韩嫣,极为受当今天子刘彻的倚重,天子派韩嫣出使还算正常。

必须说明一件事情: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照片这个东西、更别谈电视,这个时代地国家领导人可不是天天上电视、日日上报纸头条的人物。想认出一个人就那么好认?别说当权者。就是民间相隔五六里路都不一定知道那里有什么东西。自然而然,除非被出卖,不然伪装身份并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女扮男装或是男扮女装不在此列。

汉部不知道来人的身份有假,那么也就不存在强烈的敌意,乃至于根本没想过要为难,只当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