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风流-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的主要内容,那庇荫之事,才是主题。”臧氏很欣慰地点头。小儿子当官了,那那种当官方式让她并不十分喜欢,所以她特别喜欢大儿子能够光明正大地步入仕途。而荫庇在如今这个社会,就是入仕的最光明正大的途径。至于科举什么的,那都只是传说而已。
“可是——”
张易之很想说自己无心仕途,但一想起臧氏殷切的期待,话到嘴边,他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而且,他现在还有另外一重心理包袱——和王家的三年之约。
按照他和王循达成的口头约定,他必须要在三年之内,将张昌宗从皇宫里捞出来。现如今,想通过言辞来打动张昌宗,已经是不可能了。就算他巧舌如簧,能够打动张昌宗也没用,因为此事的最终决定权在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如果不愿放走张昌宗,就算张昌宗想走,也无济于事。
既然用言语不会有效果,唯一的可行的办法就只剩下行动了。三年,是一个很长又极短的时间,如果张易之不能在这三年内通过仕途的奋进,达到一个足以庇护张昌宗的地步,那时就莫说能不能拥有王雪茹了,只怕就连自己的小命都无法保全。
“可是什么?”臧氏先是微微一愕,随即便释然,道:“你莫要为我担心。若是万一被派到地方为官,你就安心地当你的官,莫要记挂着我。我还没有老到动不了的地步,而且我这里有人服侍着,日子也过得舒坦。何况,一般初次得到荫庇的官儿,都是从朝官当起的,更大的可能是,你根本就不需离开神都。”
按照大唐的规定。地方官的家人是必须留在京中作为人质的,如果你有满十九岁的儿子,可选一个人陪在身边。这一点,就算是王公贵族都没有办法例外。想当初,怀章太子李贤被发配地方的时候,其他家人都被关在宫里,以至于有两个儿子被武则天活活打死。而前太子李显也是一样,儿女都留在了京中,倒是他们在前往发配地房陵的路上,太子妃韦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做裹儿,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乐公主。
所以,历史上李显对安乐公主宠爱到纵容的程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本人在最苦难、最无助的时候,除了妻子以外,就只有这个女儿一直陪在身边,他可以对任何人无情,唯独不能对妻子以及这个女儿无情。当然,这是题外话,且按下不表。
“大人说的也是!”张易之点了点头。他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这次真的有机会得到那个庇荫的名额,他非但不能推脱,反而要积极争取。虽然,要在三年之内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以他一个前世的历史小白、并没有其他大多数穿越者具备的前瞻性的身份,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也只能咬着牙去争取。只要是奋斗过,争取过,就算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他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正要说话的时候,张易之眼睛的余光忽然看见前面人影憧憧,似乎有个人正向这边跑来。他站过头去,就见张宝急急忙忙地向这边跑来,说道:“告老太君、五郎,宫里有一位中贵来访,说是有要事求见五郎!”
“宫里?!”张易之母子二人对视一眼,都露出凝重之色。“宫里”这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张昌宗的消息。只是,每次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们总有一种莫名的惊心,毕竟宫里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他们很难确定那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五郎你赶快过去看看吧!”臧氏急切地说道。
张易之点点头,随着张宝来到了外书房。
来的这名宦官,张易之还正好认识,恰是上次觐见的时候,来宣旨的那位。张易之老远见了他,连忙迎上前去,笑道:“想不到又见到中大人了,真是有缘得很呐,不知中大人如何称呼?”
那宦官显然也是有意结交,十分礼貌地回道:“五郎客气了,奴婢高延福,现为内寺伯,以后五郎还要多多关照才是。”
张易之听得他称自己为“五郎”而不是“张郎”,巴结的意思十分明显,心下大安,知道宫里传出来的,起码不会是坏消息。否则的话,这些见风使舵的阉官哪里会和你这么客气。
正好,他也想要好好结交一下这位叫做高延福的宦官。毕竟,内寺伯虽然只是一个正七品下阶的官,在神都城里只能算是芝麻小官,但放在宫里,比他更大的官儿也不多了。更重要的是,这内寺伯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纠察宫内的不法之事。这就相当于外官里面的御史台兼大理寺,既有言官的权力,又有审谳的权力,实在是宫里最为权势天天的人物之一。
“哪里哪里,高内伯客气了!”张易之堆下笑来,客客气气地说道。
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只要两个人愿意,两个人都愿意抬轿,自然又是一阵肉麻当有趣,笔者因身上鸡皮疙瘩太厚,不敢赘叙,就此略过。
说了一阵之后,高延福终于道出了来意:“听说五郎最近要去定州行冠礼,奴婢也恰巧要去你们定州张家宣谕,所以特来邀请五郎同行!”
张易之听得这话,为之一震:“你怎么——”
话只说出半句,他就明白了过来。原来,张家之所以会回心转意,邀请自己去参加那什么狗屁的冠礼,完全都是因为武则天的干涉!
张易之想起当初自己拒绝武则天的时候,曾经说过,荫庇无望,所以宁愿选择科举,以报效朝廷。而武则天看出那是推脱之言,所以就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推脱都无法再推脱下去。
看起来,玩阴谋,女皇帝终究还是技高一筹啊!
第161章 员外同正
至少在眼前,张易之和高延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默契而又奇怪的。;
张易之既然猜到了张家庇荫之事完全在武则天的操纵之下,自然也就肯定了高延福所要宣的制书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他之所以要跑一趟定州,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
关于这一点,高延福显然也是心知肚明。一般来说,下达圣谕这种事情,选到谁去,谁肯定的要立马动身的,哪有还要打听一下有没有其他人也去目的地,然后约好了同去的!高延福一个宦官自然不可能做出这样近乎愚蠢的决定,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根本就出自皇帝的授意!
张易之感觉自己的心脏“砰砰”地跳动了起来,他试探着问道:“不知高内伯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高延福毫不在意地笑道:“五郎若是同行的话,以五郎的时间为准,奴婢随时候命便是!”
这话终于打消了张易之心底最后的一丝疑问。钦差从来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境,哪里有由别人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的!
张易之微微一笑,又问道:“不知高内伯此次前往定州,所传的是什么上谕呢?哦,当然,如果高内伯不方便透露,就当我没问便是。”
高延福也是一笑,道:“事涉机密,旁人我不告诉他,五郎是自己人,自然没什么不能透露的——”
张易之看着高延福这诡异的笑容,听着他诡异的台词,不由想起前世某个广告。明明是想全天下都知道,却还是努力要装出“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样子,真是有些好笑。
“这次,你们定州张氏将有一人要致仕,其子嗣将会得到一个庇荫为辽山县尉员外同正的机会。想想,圣人对于你们张家真是着紧得很呐,一般的这种事情,都是由天官衙门那边定的,独有你们这职位由圣人钦点。别看这只是一个辽山县尉,比起三省六部九寺里一般的庇荫官职位小得多,这却是圣人的另外一番心意呢!在朝中当一个六七品的小官,通常只能在四五品的贵官后面唯唯诺诺,一天除了点头哈腰,几乎没什么正紧事可干的,更不要说立功升职了。而在地方上为官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一个九品小官,只要好好当差办事,总有立功的机会,以后平步青云,就指日可待了!”不知是不是出自武则天的授意,高延福不但说出了张易之将会被委派的职位,似乎还担心张易之不满意,顺带着还解释了一番。
但高延福的这番解释显然没有让张易之彻底打消疑虑。张易之疑虑的并不是这个官职本身的大小,而是那“员外同正”四个字。
武则天践祚之初,为了收买天下人心,大肆扩张官僚队伍,其主要的方式就是设置试官和员外官。
试官,就是试用期的官,一个人觉得自己有担任某职位的能力,就可以申请在这个职位上进行试用。为了避免恶意试用,朝廷又规定,试官如果不合格的话,要受到严惩,有的甚至要掉脑袋。
而员外官就是某个职位按照编制已经满员,特意又在原编制之外再添加一些名额。员外官如果不加“员外同正”,地位比正式编制的官员要小一点,加了以后,俸禄和职权就和正式编制是一样了。
因试官和员外官过多,很多衙门,尤其是地方衙门已经出现了一个房间里摆不下那么多个座位的地步了。
张易之之所以疑惑,是因为按理道理,庇荫的官员,乃是正途出身,没有理由给加上这么个恶心的“员外同正”。
高延福显然没有注意到张易之的疑惑,他对自己的解释很满意,所以觉得张易之也会很满意,便向张易之道:“五郎你就先准备准备吧,决定好什么时候启程,派人去奴婢的宅子里说一声便是!”
张易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将高延福送了出来,立马回到内院,找到臧氏,把这件事情说了一遍。
臧氏听得张易之的话,自然有些失望。毕竟,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合家团圆是最重要的事情,先前虽然也曾考虑到儿子可能外放为官,当这种可能性成为事实的时候,她也是免不了失落。
不过,臧氏并不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表露在面上,进而让儿子受到感染。她只是说道:“你说的是,这‘员外同正’的确是有些蹊跷。不过,这官场上的事情,我不懂,你可以找那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人去问吧!你前几天不是招了两个幕僚吗,现在就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张易之听得臧氏的语气里,对于刘家父子也是颇为不满,顿时汗颜,笑道:“大人提醒的是,我都差点忘记这两个人的存在了!”说着,便辞了出来,找到了刘思礼。
刘思礼刚喝了点酒,,这时候正坐在他自己所住的院子里大树底下眯眼打盹,见到张易之前来,他也不起身相迎,而是毫不客气地说道:“学生伤势未愈,起身不便,五郎见谅!”
张易之心下暗骂一声:“擦,你受的不过是一些皮外伤,比起我当初所受的那些伤来差得远了,居然给我装死,真是太不把我这个东主放在眼里了!”只是现在有事相询,他脸上只好装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不动声色地笑道:“刘公莫要客气,你虽然名为客卿,也算是我的长辈,自然无需像一般的客卿那样多礼。”
刘思礼不置可否地笑笑,道:“五郎此来,有甚事吗?”
张易之便又将高延福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坐下来静待刘思礼的回答。
刘思礼微微迷上眼睛,静静地坐在那里,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时间,就这样缓缓地在这种安静之中流淌着,刘思礼始终没有开口。
耗尽了所有的耐心之后,张易之终于忍不住,在一旁轻轻地提醒道:“刘公——”
不想,刘思礼听得他这声轻轻地呼唤,吓了一跳,浑身一颤,身子便向个倒去。好在他及时反映过来,才没有当场摔倒在地。
张易之见了刘思礼这番反应,先是一愣,随即终于明白过来:这厮原来并非在思考什么,他根本就是在打瞌睡!
霎时间,张易之有些恼怒,道:“刘思礼,你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刘思礼赧然一笑,道:“五郎莫怪,学生并非故意给你难堪,方才学生本来是在思量对策来着。只是没想到想着想着,就这样睡着了,莫怪,莫怪!”
张易之心中不由涌起了一个念头:“这厮到底真的如此昏聩还是假装出来的无能。”结合当初他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术士的一番话,张易之觉得前者的可能性大得多。当下,他下定决心,若是此人真的一点本事也没有,只会混吃混喝,还是早早把他打发掉为好。否则的话,浪费粮食是小事,就怕哪一天被他坏了大事。
当下,张易之问道:“那么,刘公是否已经想到了对策呢?”他已经做好了决定,一旦刘思礼自承无计可施,立即翻脸,将他请出张府。
“惭愧,实在是想不出对策——”
张易之一听这话,正要发作,就听刘思礼又加了一句:“不过,学生知道有一人,定能给五郎一个满意的回答!”
“哦!”张易之顿时把正要出口的话给咽了下去,道:“却是谁?”
“这个人五郎也认识,而且——”看见张易之的脸色有些不善,他的脸色顿时变得讪讪的,也顾不得继续卖关子,道:“便是王循!”
第162章 王循解惑
张易之来到了王府,光明正大地递上拜帖,然后被隆而重之地引了进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