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现在来说白茅吧,禾本科里的白茅,身子箭立如矛,成熟后的穗,洁白、温软而柔顺,是野地里千万年不曾改变过容貌和栖息地域的植物。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同样洁白、柔顺的女子,她不依附,也不低怜,只是欢欢喜喜地陪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这是一种人生里温暖的情景。白茅的新羽,又称“荑”,所谓柔荑,是古时美人玉手的别称,该是不止又白又嫩,还有一种不开口,会说话的温柔在!
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是早已熟读的名句。世纪沧桑,一个诗人的心里,却用挂怀天下寒士的襟怀,思虑山河家国的甘苦。直觉得这风里的白茅,轻得飘上九霄,重得直戳在人心里。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7 悲感的熔池——黍(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9741191185149097。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7 悲感的熔池——黍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解题】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注释】
1黍、稷(shǔjì蜀记):两种农作物。一般认为,黍,小米;稷,高粱。
2离离:行列貌。
3靡靡:行步迟缓貌。
4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5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6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悲感,是悖逆天性和想望的世界向我们的人生倾泻下来时我们产生的一种情绪。这种感觉从花草世界里的四季变化、家世凋零和国家倾覆破败中涌出来。我们心上承载的那份沉重,不是真的因为天地有变,而是人心上难以承受罢了。
悲剧,在西方理论里,是把好的美的人和事物尽量摔碎了让人看的艺术,这种艺术是通过刻意毁坏的方式,来达到使我们对每一个生命存在认真审视的目的。真实存在的我们,时刻疲心竭力追求快乐幸福人生的我们,是不是自身正处在悲剧缠绕的丝茧里,才将做如此想作为人生的一种依靠和解脱,并最终真的解脱呢?
在中国的古文学中,《黍离》里悲凉的沧桑感所处的高度就象一个源头,这种悲感的形式是呼号的,所以它有骨刺的锐利性。对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样的话,似乎不单纯是文字的形式,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四顾茫茫一片时的印记。读到这样的诗句,觉得这话熟悉得就象是自己说出来的。我将这样的话语称做是“诗性的原生态”,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诗面前,每个人日常藏在千尺洞穴里面的那个自我才会一瞬间变得如江海一样不禁奔流。这样的诗里没有笑,但它有让生命觉得清澈的视角。是什么使我们觉得清澈?爱的苍穹之外,我以为还有悲感所驱谴的那重世界。
后世,从曹植的《情诗》、向秀的《思旧》、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都是黍离之悲的泉眼里生成的名曲、名赋、名词。在这些悲凉之语面前,我们受感动的深度,也正是我们爱的深度。
听人心上的钟鸣鼓响,很多“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叹息声里,浩雀当鸣,以求同音。人心悲歌,寻觅一生难得一遇的知己,千年而有同叹,正是因为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的缘故!所谓“黍离之悲”,是千古人将心上的忧国、思家、虑己融合起来的最沧凉的事。
稻、黍、稷、麦、菽这五谷里,黍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春来青苗依风摇摇,热暑时分迎风弯腰。小时候,记得外婆炖的金黄色的小米粥,坐在炕头上,一勺一勺地沿着黑瓷碗边瓢着来喝,全没想到,这碎米里,不仅有自然之实,也有生命悲苍灵歌里的缭绕生气。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8 有女同车木槿(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2867911185149128。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8 有女同车木槿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解题】赞美同车姑娘孟姜容颜美丽,德性美好。
【注释】
1同车: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2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华、英:花。
3都:闲雅。
4行:音航。
5将将(qiānɡ枪):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6孟姜: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颜如木槿,这是意识里可以呼吸的肤色,感觉里带着露的花。体态轻盈优美,几欲迎风翱翔,仙女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晶莹佩玉随风叮当,举手投足,无不优雅,待人接物,无不贤淑,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古人眼里的美女,即使用现在的标准,也一样是美女,只不过,这样的美女,和现代概念里点、线、面上呼热气的美女相比……还是不要比了吧,品位和口腹之欲,总是不需要比的。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暮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的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地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木槿花,象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暮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的一瞬间,记忆里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
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诗经》里也一样是大美女。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9 爱的使者——萱草(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6547661185149165。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9 爱的使者——萱草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解题】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注释】
1朅(音切):英武高大。
2殳(shū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3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4杲(ɡǎo稿):明亮的样子。
5谖草:萱草,忘忧草。
6背:北,指北堂。
7痗(mèi妹):忧思成病。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得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得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而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了心态放得平和,只有忘忧才能做到,这可能是朱子的意思了吧。不管对错,这都是我的猜测。我喜欢萱草长在自然里的样子,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一副周全的爱的样子。
在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中国人懂得母亲,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并且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以萱草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得极凄美的文字,见着文章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得不亦乐乎,写这些文字时记起这件事,想来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的缘故吧!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10 艾蒿(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0976881185149209。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10 艾蒿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解题】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注释】
1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2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3艾:植物名,菊科植物……
先秦时的“萧”,指的是现在长遍大江南北的艾蒿。艾蒿没有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长得长久,在祭祀的眼里就会越具神性,而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也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醒神静坐的。
爱人之间,相隔一日,却好象分离了几乎一年(三秋,这里当九个月的时间来理解)。昨日依依分别后,每一步都变成了一天,每一刻都成了夜晚,今日里相见时,已经度过了辗转难眠的四季寒暑,品味了令人心碎的酸甜苦辣。“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很委屈很幸福地说这样的话时,仿佛相对的是两双泪眼。这是艾蒿的本性么?所谓的相思豆是艳丽的红色,却藏着灼人的毒性,而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草——艾蒿,淡淡的绿,轻微的香,遍地里旺盛地无声无色地长。这或许是世界的本相吧!
北方乡下,艾蒿常被称做蒿蒿草,从初春长到末秋时,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多出的草绳,存放到来年蚊虫纷飞的季节,点着了,挂在门眉上,一点淡轻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又避邪,又止痒。记得儿时身上起小疙瘩时,外婆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痛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消。现在,驱蚊和除痒,早不用这样的土法子了,这些回忆里的乡间旧事想起来只是心里觉得有些欢喜。
初夏艾蒿的细碎叶子正毛茸茸的嫩,摘下来,可是饭桌上很美味的一道野菜。听过,没有吃过。和艾蒿有关的菜,只吃过一次韩国人的艾蒿猪肉丸子,是几年前的事了。点这个菜,既不是对韩国风味的好奇,也和猪肉丸子无关,只是在菜单里见到有那么一点艾蒿的绿在。细细地品,想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道菜吃过,而能记到现在,是因着《王风·采葛》里的一点趣味。
2005110580下午于深圳龙华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1 色彩精灵之一蓝色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