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作者:白岩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痛并快乐着 作者:白岩松-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一语道破天机,让我当时感慨万千。
自己有过一段功名退其次健康放第一的日子,至少学会:面对怎样的诱惑都可以不
能以博身体为代价。身体健康的时候,清风明月,粗茶淡饭一样会给你带来快乐,而一
旦健康不在,怎样的高位、多富的产业都和快乐无关。这种感触怕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
该在心里储备一下的。
当然,自己经历过一场和疾病的战争,也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
,转折往往就在最后那一下坚持之中。有时候想起来会后怕:如果我提前在生命的战场
上退下,结局还用设想吗?无论怎样的磨难,只要自己不彻底绝望就总有希望。在这方
面我只能算是个反面典型,因此我还想感谢一下最好的医生,那就是时间。平日里我们
无论遇到怎样的伤痛,都会在一瞬间,以为世界的未日到了,在这样的心情下,没有什
么灵丹妙药能立即医治你的创伤和疾病。但当周围的人们和你自己都手足无措帮不上什
么忙的时候,时间还可以。它用从容的流逝慢慢地帮你抚平创伤,直到很久之后你再回
首,突然发现,在时间的帮助下,你已经走出了那个曾经把你困在其中的泥潭。因此大
多数时候,面对各种各样创伤,我不相信自己,但相信时间。
经历过一次生命的挣扎,看重的当然不只是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从恶梦 走出,你会
把平日拥有的亲情和友情看得更重。生活中有些有些看似很大的东西变小了,而有些属
于生活常态的东西却变得珍贵起来。在我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现在的爱人当时刚刚和
我相识相恋,她一直呆在我的身边,那时的我绝望、消沉,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有什
么未来,但她相信。虽然因为我的沉默她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也话语不多,但在我身边
执著着不走就是一种扶持。我当然知道,之所以自己能在绝望中走出,她近乎固执地相
信起了多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当时并不相信爱情,但共同走过那一段日子,我不
得不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和情感在平日里隐藏于角落,却在危机时刻显现身手。
于是这种落魄时的感情让我不得不相信爱情直到今天已经变成坚信。
我本就不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经历过这一次的“战争“就更不是,但悲观并不意
味着我每日都是消沉和绝望。过于乐观就会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美,而结果往往十有八
九不如人意,于是受的打击就大,挫折感就多;可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了,就知道这条
漫长的路上,总是会有或大或小的苦难在等着你,遭遇了也会以平常心去面对,躲过去
了更会窃喜。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我们才会有更多
赢的机会,生命之路其实才真正走的乐观。
因此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才有希望。




〓〓〓第四节·报纸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



近来,经常有人问我:怎样的口才才是最好,口才的训练应该经过怎样的训练呢?
在各种和口才有关的词汇里,我一直认为出口成章是最高的评价,其它如“口若悬
河“、“喋喋不休“等等都让我听出一种贬意来,只有“出口成章“似乎一直是种高要
求,我之所以认可这四个字,恐怕是因为最后的那个“章“字,文章的“章“。
其实,古人用出口成章这个词来形容某人口才之好,并不是偶然的,我一直不认为
口才在于技巧,而是来自于结构和内容,因此口才的训练并不是天天练绕口令和猛背字
词发音就能够大功告成的,口才的功夫应该在诗外,一个文章的章字透出个中的奥妙来
,也许每一个以嘴为生的人,都应该在训练舌头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灵、大脑和手的训
练,多用心灵感悟,多用大脑思考,多用手写文章,时间久了,如有一定语言发声的基
础,那才可以把口才当成一个目标。
六年多的时光过去了,这期间我一直以嘴为生。对于我这个非播音科班出身的人来
说,字正腔圆本就不是我的强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补这一弱点的同时,对自己的
长处就更加注重:一是语言的内容二是语言中思考的含量,除此之外,我想自己一无所
有。
而之所以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一点点长处,回头看,是当初几年的报纸编辑生涯给
自己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能有几年报纸生涯并非当初自己所愿
,一系列的偶然,制造了这个结果。但恰恰是这一结果最后给予自己的训练,帮助自己
在走上新路以后有了一些底气,尤其值得感谢的是,正是当初不情愿的报纸生涯最终给
了自己改变的机会。所以感谢是要在回头的时候首先脱口说出的,同时也感慨命运的神
奇和“塞翁失马,安知祸福“这句话的深意。
出乎意料的岗位
从周口店回来,经过极短的调整,工作就要开始了。
对于前途的设计,此时虽不是很乐观,但似乎也不悲观。对于我这个学新闻的人来
说,到中央电台能分到新闻部自然是门当户对,更何况下乡锻炼之前,到新闻部帮忙了
好长一段时间,大家彼此感觉不错,因此早就约好下乡后再见。
于是,我是以一个新闻部工作人员的心理感觉回到台里的,退一步说,去不成新闻
中心,去其它专题部门都算不错,至少并不是专业不对口,因此怎样变化也不太会令自
己失望。
但万万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人事部门的同志找我谈话,在我猜完台里的15个部门以
后,他们才出乎意料地告诉我:你的位置,是《中国广播报》。
晴天霹雳,我一时有些懵了,其实《中国广播报》我并不熟悉,但印象中,似乎那
是一张以刊登节目表为主的报纸,自己学了四年新闻,难道刚一上路,就要和播出时间
等数字打交道吗?怎么也想不通,莫非,自己获得这种结局正好和一年前那莫名其妙的
匿名信有关?
回到宿舍自然是闷闷不乐,其它的同事由于结束了乡下无所事事加上又分到了意料
之中的部门,因此大都是一种精神抖擞的样子,只有我,低头不语,似乎又一次遭受打
击,同伴也在兴高采烈之余为我鸣不平,但都劝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干着
,再说。
工作之路,就将注定从《中国广播报》开始了,前途是什么?郁闷中的自己并没有
太多设计,那一阵的北京天气,虽是盛夏的阳光灿烂,但在我心中,却一直阴云密布。

嗨,先上路吧!
初闻报香
用上这个小标题似乎多少有些不妥,因为报香并不是这个时候才闻到的。
上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报纸是自己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报纸
的竞争虽没有现在这样激烈,但一些极有价值的文章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又一
个带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和忧国忧民的记者名字被我们熟知。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成了
我那时精神引导之一,并从他们的文章和忧国忧民之中,读到了舆论监督最初的味道和
媒介要成为社会良知的最初感召。这其中,《中国青年报》居功至伟,很多记者的名字
我张口就能说出来,甚至多年以后我和他们中的许多人见面时,我都还有着诚惶诚恐的
尊敬感。这种尊敬主要来自于他们手下的一些文章,比如大兴安岭火灾后的《三色警告
》,《西部大移民》等等,这些文章中的批判现实色彩和深藏其中的新闻人良知,深深
地打动了我,也许正是这些文章,奠定了我今日做新闻人的严肃,虽然年龄和他们相差
一些,但心灵该是相通的。
还有《人民日报》上的一些好的思考性文章和经济类文章,后来的《中华工商时报
》新颖的版式风格都对自己这个新闻准专业人士产生过很大的冲击,这些报纸上一些优
秀的文章也都被我在几年间细心地留下来,贴成几大本,成了珍贵的资料。
制作这些资料只是为了借鉴,但没有想到,一个出乎意料的安排,竟使我也成了广
播电台的报纸人,当初的报纸情结竟奇迹般地在自己生命中上演。
缘份是有的,但要成为专业人士,重新补课还是必须的,当初在广播学院,虽是新
闻专业,但偏重于广播电视,报纸还是陌生领域。这次走进了陌生领域,不管情愿还是
不情愿,先修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走进报社后的第一天,在看完了近来一段时间
的《中国广播报》,对报纸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上街买了一本人大出版社的《
报纸编辑》,回来后临阵磨枪,了解了相关ABC之后,开始了报纸生涯。
进了报社才知道,一切并不象我想像的那样糟糕。八个版面中,只有两个是节目表
,余下的版面还是大有作为的。报社内其它人员,总的结构是年轻人少一些,因此作为
年轻人,也该更多做些工作。反过来说,也能比其它部门的同龄人拥有更多机会。
报社内人手并不富裕,于是实习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就成了负责一个版面的责任
编辑,这也就意味着,我像一个年富力强的农民,终于拥有了一块自留地,种什么,怎
么种,自己都将拥有很大的权力。这种局面,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
唾手可得的机会,要是分到类似新闻部这样的重要部门,这样的机会要在几年以后才会
获得的,于是不情愿的位置开始给自己出乎意料的机会,只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不
懂感谢的。
自己能有这种权力,还和我们的“一、二把手“有关,一把手很年轻,非常有开拓
精神,敢于让年轻人挑大梁,同时也能处好和老同志的关系。这让我干起活来,有种“
士为知已死“的愉快。而二把手年岁虽大但却宽容为怀,年轻人只要出色肯干都会被他
鼓励。加上报社里年轻人数量不多,其它老同志都比较惯着我们,连我在办公室里每天
放流行音乐都慢慢被他们接受。于是,我又奇迹般拥有了一个对干活最有利的小环境。
很多过来人知道,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能在大环境一般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宽松的小
环境,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样,我就只剩下快乐干活,值得庆幸的是,我并不是那种心情不好就不好好干活
的人,虽然这个位置最初来时并不情愿,但既来之,则安之则好好干之是我的毛病,而
正是这一点,让我在把一件又一件小事做得还算不错之后,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如果因
为自己的心情不好,活就不好好干,或因为事小而不为,那也许直到今日,我还会在最
初的岗位上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从这一点来说,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
一件小事开始做起的。
负责一个版面,其实最先拥有的就是一张白纸,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让这张白
纸被几篇文章和图片填满,自己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易。用
什么样的文章把它填满,这个版面会不会拥有自己的风格,人们爱不爱看,版式漂不漂
亮,这一系列问题,对于责任编辑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
首先,我这一版是社会性和故事性相结合的版面,因此,由哪些作者来完成这些文
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编辑,我就必须先了解电台的各个栏目,看哪些栏目适合给我们
供稿,哪些人适合给我供稿。
一段时间以后,我慢慢在电台里有了自己的一个作者群,他们的文章符合我的口味
,同时,我对这些文章的修改、标题的制作、版式的设计,也大都让他们满意,于是,
双方的合作就默契起来,慢慢的,我这一版的风格也就鲜明起来。
努力开始有了回报,一段时间的低头走路之后,周围的人们看出这一版的变化,于
是,从社内领导到周围朋友,偶尔也就会有表扬声飘过来,这给了自己很大信心,更重
要的是,面对表扬声,人比较有成就感,一些不快与不如意也就淡化下去,并开始有了
进一步干好的动力,总要对得起别人的表扬吧!
做为一个版面的责任编辑,在我们这个不大的报社里,不仅要负责组稿和版面内容
与风格,还要自己承担画版、校对、付印等一系列事情,在大的报社,这些活分给不同
工种的人做,而报社小,我也就有了体验全方位报人的机会。
由于我们的报纸是周报,一年生活开始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到星期二的上午,看
着刚刚印刷出来还带着墨香的报纸,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十天之前这些活生生的铅字
还只是一个又一个创意,几天之前,这张报纸还是错字很多有许多修改之处的半成品,
而星期二,它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品,这种触膜得到的成就感,是干电视和干广播都
比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