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堞残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堞残阳-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及细想,忙令下人备轿,赶紧进宫去。
荣禄因是总管内务府大臣,俗称“大管家”,亦打轿随醇亲王一同进宫去,随时听候吩咐。
众王公大臣们皆已接到信儿,赶紧进宫来。
大家顶着凛冽的寒风,聚集在内右门外军机处值房前,袖里笼着手炉,勉强取暖。
有人开始咒骂太医院无能。
然而大家都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皇上确是出天花儿,但同时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重症:花柳病。
据传是载澂贝勒勾引皇上微服出宫,狎妓时染上了梅毒。
真实内情,恐怕除了太医们,大都是揣测之词。
不管怎么样,没有人吃了豹子胆,敢为了治愈皇上的沉疴而提出一个对症的良方。
皇上的病只可明言天花,太医们也只能按慈禧太后的意思,照出天花的症候治病。
他们早已有准备,照天花的病症写脉案,开药方,即使皇上死了,大不了摘他们的顶戴,过不了多少日子,便又会“蒙恩开复,照旧供职”的,倘若当真以救皇上一命为重,开出张治花柳病的方子来,那脑袋可就悬了。
不过,这都是大家心里的想法,虽然嘴上将太医们骂得一钱不值,也是另寻借口:什么药太过“凉”啦,太“热”啦,胡扯八道。
没人敢提及“花柳”二字。
醇亲王不是军机大臣,本应在领侍卫府那边的朝房中候旨,然而近几日来情况非同往常,众人都在军机处前打探消息,随时准备应旨觐见,他便也来到这里。
早先,军机处值房中,除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外,任何人不得撞入,即使是官至相位的阁臣们,也不敢在枢庐中少坐一会儿,因为那时门外专立一个监察御史,倘有军机处以外的大臣撞入值房,立刻“弹劾严议”。
近些年来,这里的规矩松多了,监察御史已撤去多年。
因此,惇亲王、醇亲王、孚郡王这三位非军机大臣的皇叔,都被宝洌虢捣恐校辉虮鼙芊绾蛱富耙卜奖恪
恭亲王、兵部尚书沈桂芬、礼部尚书李鸿藻等几位军机大臣先后来了,大家相见寒喧,但皆因心情沉重,面无笑容。
文祥则因病,奉旨在家调养未至。
传旨的太监打着灯笼出来了,大家皆听他宣旨。
太监宣道:“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口谕:召惇亲王奕宗、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詥、惠郡王奕详,贝勒载治、载澂、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奕劻、景寿,军机大臣宝洌А⑸蚬鸱摇⒗詈柙澹谖窀蟪加⒐稹⒊缏住⒖洹⑷俾弧⒚魃啤⒐蟊Α⑽奈焙氲碌钚焱⑽掏樅屯跚祆鳎鲜榉炕祁凇⑺镖本⑿爨M、张家骧同起觐见。钦此。”
众王公大臣一听这样阵势,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视,这明摆着是上殿听授遗旨,大局已定了。
还是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镇定些,只见他一挥手,道:“都别交头接耳,马上站班。”
又转向惇亲王道:“五哥,带班吧。”
于是,众王公大臣共二十九人,由惇亲王带班,进了养心殿内院,分丹陛上下,行常朝礼,恭请圣安,叩见两宫皇太后。
自从同治十二年两宫撤帘归政,同治皇帝临朝亲政以来,大臣们中许多人有很长时间没有在养心殿见到太后了,只是在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和太后们的寿诞时,才在慈宁宫见到她们。
虽然他们知道,皇上的谕旨由军机处拟出后,基本上都是经西太后览过,才颁发下来的。
也就是说,朝政的实际主持人仍然是慈禧皇太后。
但是,毕竟入觐时见到的是皇上,近些日子养心殿正堂上重新落下明黄丝帘来,两宫太后再次临朝了。
所不同的是,先前听政时,帘子前的宝座上端坐着皇上,如今却空着,皇上没有,也不可能来。
众王公大臣行常朝礼毕,分两行垂手而立,静静等候太后们发话。
沉默一会儿,慈禧开口了:“皇上疾已大渐,今日召见众卿,是为皇上继统之事。”
这话一出口,众王公大臣们便低下了头。
一时,殿堂内外死一般的寂静。
慈禧见大家默默无言,便道:“这是眼下的要政,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照理,应该惇亲王先开口,因为在众王公大臣中以他地位最为尊贵。
但他紧闭着嘴,脸上木然没有一丝表情。
过了一会儿,恭亲王见无人答应,扭头看了看五哥,开口回奏道:“皇上年力方强,既有不豫,亦不致有何变故。奕訢不知皇太后议嗣之意。”
慈禧在帘内叹口气道:“皇上他……,不济事了。你是六皇叔,还有五叔,你们都说说,谁为嗣承大统最合适的人?奏上来吧。”
恭亲王犹豫一下,吞吞吐吐地道:“奴才闻得……,……闻得太医院里说……皇后……”
慈禧清了清嗓子,说道:“皇后怀胎的事儿是靠不住的。即便真有了喜,亦未必是哥儿。国不可一日无君,倘若皇上一时撒手去了。
如何是好?还是今日议定了吧!“
她的语气,十分坚决。
惇亲王开口了,嗓门显然是竭力压低,但在寂静的养心殿里听来,仍然很大:“皇后既已有娠,这是再好不过了。奕宗以为,现在大小政务统恳皇太后裁定,一旦皇上病愈,仍旧皇上亲理。立嗣之议,但等皇后分娩,不是阿哥儿,再行定夺不迟!况且……”
“这话也太悬宕了。”
慈禧火了,她打断惇亲王道:“东南、西北皆启兵事,如知朝廷无主,难道不又要生变吗?”
惇亲王没有再说话,以无言的表情,示以不满。
“老七,你倒是说说,选哪个哥儿入嗣合适一些。”
慈禧找她这位软弱的妹夫。
醇亲王见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奏道:“皇太后的意思既然是先议定嗣承大统,奕譞以为……,奴才以为宣宗成皇帝之曾长孙溥伦,可备皇储。”
醇亲王提的这个“溥伦”,是他大哥奕纬的嗣子载治府上新生的阿哥儿。
站在惠郡王奕详身边的贝勒载治听见醇亲王举荐他的儿子做皇太子,吓了一大跳,几乎就要跪下求免。
但是慈禧却在帘内说话了:“不好!载治本非奕纬亲生,系旁支过继子,这溥伦血缘似嫌稍远了些。再议一个吧。”
她这么一说,载治倒是如释重负,轻轻吁口气,其他人可摸不着头脑。
勒治的儿子血缘远?那么非从宣宗成皇帝这一支里找了。
“再议一个”,这话说出来轻巧,可上哪儿找出来?这不,活着的四个人:老五奕宗,老六奕訢、老七奕譞、老九奕詥都在这儿了,互相看看,一个做爷爷的也没有。
老二奕纲、老三奕继幼殇无妻室,嗣子皆无,孙子更无从谈起。
老八虽存有遗孀,却也只有嗣子,而无孙子。
到底从哪儿再找出个皇帝的曾孙子来?
众人都缄口沉默,心中揣测西太后到底是什么主意。
慈禧太后说道:“你们也不必尽守着那些旧规矩,依我看,倒是灵便着点好些。既‘溥’字辈儿里无当立者,可以从‘载’字辈儿里选拟。”
众王公大臣闻言都愣住了,莫非西太后糊涂了不成,选“载”字辈儿的哥儿做同治皇帝的嗣子?对不上喳儿呀,同一辈儿嘛。
慈禧道:“看来,你们还不明白我们姐儿俩的意思,皇上不幸获天花之喜竞一病不起,倘若……”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若是皇上不幸……我们姐儿俩的意思,皇太子不合入嗣于他,而应承嗣文宗显皇帝,一旦继承大统,只当作了皇上的替身儿,还坐在龙位上吧……”
慈安东太后忍不住抽泣起来,一面用帕子不断地拭泪。
养心殿里,除了两位太后的哭泣声,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丝声响。
半晌,恭亲王勉强说道:“事尚从宽,且等明日再议吧。”
“明日?”
慈禧忽然悲声高呼道:“实告诉你们吧,皇上……皇上他于酉时龙御上宾了!”
众王公大臣又是一愣,随即只听“扑通,扑通,”一片响声,都跪下了,同时摘下项戴,俯地痛哭起来。
养心殿内外一片叩头声、哭泣声,时而发出一声悲哀的呼叫声。
良久,慈禧擦泪道:“我们姐儿俩已经商量妥了,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皇太子,入嗣文宗显皇帝,明晚就派人去接进宫来。”
慈禧太后的话音还未落,只听“哇”地一声,醇亲王扑在地毯上,连连叩着头,大哭起来。
恭亲王亦微微一愣,随即板起脸来,厉声训斥七弟:“还不谢恩,竟象没见过世面的。”
醇亲王好象没有听见一般。
他的脑子里已经混乱了,他最惧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他趴在毡毯上,泣不成声。
然而,慈禧可不管这些,她在帘内道:“奕譞,回去准备准备吧。明儿晚上,我派人去接皇太子进宫来。”
又向其他王公大臣们道:“都退下吧,好生料理皇上的善后。待会儿,军机大臣见起儿。”
于是,惇亲王垂头擦泪,率着众王公大臣们叩头行礼,纷纷退出养心门,各回本署值房忙自己的差事。
第六十章
    醇亲王奕譞坐着轿子,昏沉沉地回到了太平湖的王府,早有人抢先把二阿哥入嗣咸丰皇帝,立为皇太子的消息禀告了嫡福晋,醇亲王一进槐荫斋,便听见她在呜呼呜地哭泣,见他进来,一声“好命苦……”
便俯在炕上,泣不成声了。
醇亲王此时心如乱麻,没个头绪,他一跺脚,急道:“你别哭了。这还不够我受的!”
嫡福晋不理睬,哭得更加伤心了。
她又怀了胎,身孕将及九个月,这时躺在炕上,脸色象纸一样白。
醇亲王看看她,想劝慰几句,嘴唇哆嗦得说不出话来,只得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垂头叹息不已。
同治帝受慈禧太后虐待,以及他的病亡真情,身为七皇叔的醇亲王和慈禧的亲妹子醇王嫡福晋,是再清楚不过了。
自从同治病重以来,夫妻俩便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那不幸的到来。
因为他们早已算计到,皇上一崩,即刻便面临主子即位的大事,而目前“溥”字辈儿里,除了皇后身怀有孕,尚不知是阿哥还是公主以外,惟大哥多罗隐志郡王奕纬之嗣子,贝勒载治府上生过四子,前三子溥健、溥偕、溥侃均已幼殇了,只有个第四子溥伦,是今年十月初二日生的。
这小溥伦是道光皇帝支脉里唯一“溥”字辈儿的人,但说起来,也还是从旁支过继来的载治之子。
而且,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慈禧的心思:若是挑一个“溥”字辈儿的人入嗣同治,那么同治的皇后便是皇太后,慈禧、慈安两宫便得做太皇太后了,这对于东太后慈安来说,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而对西太后慈禧来说,则是大大的不利。
因为这位好揽朝政大权的姐姐,是不想做一个新登极皇帝的祖母的,因为那样一来,就会对她重新垂帘听政形成障碍。
按理说,新君登极,即便再有垂帘之仪,也理所应当是同治帝的遗孀——即新尊的皇太后阿鲁特氏执掌朝政,而没有做皇祖母的慈禧什么事了。
果然不出所料,慈禧横生枝节,不给同治立嗣,反倒在他同辈的“载”字辈儿里找出个哥儿来,嗣承咸丰帝。
这样,同治帝的遗后阿鲁特氏便只能做个当不当,正不正的“皇嫂”,而慈禧仍是皇太后,照旧垂帘听政,独揽朝政大权。
对载湉的入嗣,惇亲王夫妇也是有预感的,近些年来,由于六哥恭亲王权柄过重,屡遭慈禧太后的屏斥,先是削了他的议政王衔,继而又有将他撵出军机处之举,只是因为文祥、宝洌У纫话嘀爻嫉牧Ρ#诺靡灾厝刖鞒殖
但是,慈禧仍对他持有戒心,不断压制他。
醇亲王是慈禧的小叔子,同时又是妹夫,有着双重亲戚关系,慈禧便屡次“降恩”于他,赐给一大堆差事,竭力给与权利,隐隐然欲以此抵削恭亲王的势力。
醇亲王若是个有野心的人,便可乘机而上,取六哥的地位而代之。
然而,他却是一个极胆小怕事的人,自惭才具平庸,并且很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伴君如伴虎,有朝一日,慈禧降疑于他,那么便真要应了“爬得愈高,摔得愈重”这句俗话了。
因此,他时时告诫自己,毋贪重权,薄取利禄,图个平安无事,便是活神仙。
如今,大祸终于临头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被慈禧太后接到宫里去受罪不说,往后自己又将以什么身份立于朝廷呢?
按理,儿子做了皇帝,生父便是太上皇。
可是,太上皇?
做了太上皇,离做阶下囚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慈禧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知她哪天一梦早起,便翻了脸呢?
醇亲王夫妇,深深地感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所以,他们一听到载湉入嗣的决定便惊慌失措,痛哭不止。
这还不单单是夺子之痛。
嫡福晋还在哭泣,醇亲王站起来背着手在屋中烦燥地踱来踱去,向嫡福晋道:“哭管什么?懿旨已经下来了,大局已定,还是早早张罗作进宫的准备吧。”
嫡福晋艰难地坐起来,用帕子拭着泪,吩咐丫环们道:“把哥儿领来,我看看他。”
醇亲王顿脚道:“他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