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堞残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堞残阳-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伍云起、董大全等六人也装束停当,都是锦缎紧身,显得格外利落。
他们老远就不得不下马,拉着坐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慢慢往校场口走,挤到门前,却也不忙进去,就在小贩们摆的摊子前喝茶水,等其他举子们先进。
有几个河南的武举互相认识,大家彼此施礼打招呼,也有先进去的,也有就立在他们一边,喝着茶闲聊的。
不过,大家脸上虽然笑容满面,心里却都在打着鼓。
这场面本身就令人有些紧张,气氛既热烈又肃穆。
西边街上的人群忽然闪开一条路来,伍云起等皆注意地往那边看。
旁边有人说:“怎么回事,莫不是主考官们来了吗?”
伍云起听说,便往前站了站,抱着双臂观察,打算看一看洪钧提到的他那位座师单大人是何模样。
却又听一个说道:“主孝官位方才已经进校场去了,大约是别的大人们打此处路过吧。”
“主考官们已经进场了吗?”
伍云起看说话的那个人一眼,漫不经意地问。
“进去了。
“考官们照例先进场喝茶歇息,等着开场的。”
应过会试的黄应瑞在一旁答道。
“嘘,王爷来了。”
一个不知哪省的举子,大惊小怪地说。
“哪位王爷?”
好奇的人们在打听。
“肃亲王和醇郡王。”
一个举子打着京腔说,显示自己见识广,认得王公大臣。
“醇亲王是皇上的七叔吗?”
“是,七皇叔。”
“肃王爷呢?”
“不太清楚。当然也是宗室喽。”
“废话。”
大家议论着,那两位骑着马的王爷已经走近了。
伍云起好奇,偷眼看这两位王爷,年长的一位,约莫四十多岁,头戴红宝石紫貂冠,身着石青色绣五爪四团金龙补服,黝黑的脸颊,似乎因酒色过度而稍显浮肿,两眼微红,如同夜间熬惯的赌徒,显得乏困而无神。
另一位很年轻,也就是二十七、八岁样子,白净的脸皮,瘦长的个子,骑在马上的架式,不很在行。
旁也有人低声说了句:“这是七王爷。”
伍云起偷眼看这位皇上的七叔醇王爷,他仪态很端正,戴着红宝石金龙顶戴,上面晶莹的东珠烁烁发光,朝服外面罩了件御赐的黄马褂,一副雍容华贵样子。
这七皇叔似乎也注意到了伍云起,瞟了他一眼。
云起把头垂下,免得失仪冲撞。
“这位举子是哪一省的?”
伍云起没有料到醇郡王在经过他跟前时会勒马停下,一抬头,见醇郡王望着自己微笑,忙拱手道:“回王爷的话,在下乃河南武举。”
“第几回应会试呵?”
醇郡王似乎对他特别有兴趣。
“禀王爷,在下第一次应会试。”
“尊姓,台甫怎称?”
“小姓伍,名云起。”
“伍云起……。”
醇郡王点着头,温和地说道:“汝不必拘谨,好好考,若真有本事,朝廷自会重用你,报效国家。”
“多承王爷关照。”
伍云起拱手道。
“老七。”
肃亲王在一旁向醇郡王笑道:“你是挑护卫呢,还是找仪仗把式?试场未开,先就挑上人了,倒是以貌取人呀,还是以才取人?”
“王爷,七爷眼力不差,这位举人功夫不会太浅的。”
说话的是个太监,他骑一匹赤骝马,立在肃亲王稍后一点,笑眯眯地望着伍云起。
伍云起听一个太监赞自己,声音颇熟,大胆往上看了一眼,没想到竟是师傅董海川,不由一愣。
转念一想,噢,对了,董师傅不是肃王府的护院总管吗?跟着肃亲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正想着,只听醇郡王又问董海川:“董公公,你这话可当真吗?”
“七王爷明鉴,今儿个会试开场,奴才怎敢戏言?是与不是,过会子就见分明。”
董海川很随便地笑着说。
“今天我来选护卫,你董公公是不能袖手旁观的。若是选着真有功夫的,我自然赏你;若选不着呢。只怕得罚你主子的东道了。”
年轻的醇郡王开玩笑。
“干我什么事?”
肃亲王笑着说:“我的人,老七你一样使唤。给你选着好的,算你福气。选不着呢?董公公亦没责任的。”
“我就不信,上千的举子,真个没有合适的。”
醇郡王说:“倘若今日不选出来,董公公休想再回肃王府,今后就随我当差了。有无道理,我是不管那么许多的,就这个样子。”
“老七。”
肃亲王大笑:“你做梦,别的你随意要,我没有不舍的,唯这董公公,我和你上老佛爷跟前打官司也不在乎。”
“那我输定了。”
醇郡王也大笑起来。
说笑着,两位王爷催动坐骑,在一大群护卫随从的簇拥下,进了校场门。
伍云起莫明其妙地听两位王爷开了一阵玩笑,等举子们进得差不多了,方才和董大全及河南省的几个人进场里去。
当然,在门口的桌子上往那册子上亲笔添注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时,少不得交制钱出来给武选司的官员们,美其名曰:“指点费”。
实较门包还过之。
清代武会试,向分三场。
头场试马箭,二场试步箭及弓刀石,是为外场;三场试武经七书,算是内场,点缀而已。
伍云起等人进了校场,即被兵部官员按籍贯编了号头,十人一排,按序列队,等候测试。
此时,三位主考官及钦简的外场考试官、提调官等皆已在北边演武厅上就坐。
与往不同的是,今日演武厅上另有两位事外之人,那就是肃、醇两位王爷。
他们并未奉旨主持武会试,但是却因醇郡王要选自己王府上的护卫,便亲临考场,要拣好的记下名,等武科完场便好挑人。
醇郡王早已打定主意,名次他是不计较的,只挑真功夫好的就成。
校场马道的西头,立起了三个靶子。
这靶子用芦苇裹了席子,外面包着大红布,高约五尺许。
圆径似筒形,大约为一人合抱之度。
每个之间,相距三十五步,武举纵马驰射,跑两次发六矢,中三箭者为合格,缺一箭便失了进二场试步箭和弓刀石的资格。
从早晨起,举子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竞技,一批一批地考试,也有中一、二箭的,也有六箭皆脱了的;亦有好手,射得六箭全中,来个满堂彩。
但居多的还是中三、四箭的。
按说,这些武举们通过省里的乡试,功夫都是不坏的,但这样大的靶子为何不能够都射满堂彩呢?
这里有个原因,便是参加会试的武举,一概不准用自己平日使熟的弓箭,皆标着号头,以三力为率(十斤为一力),依次上升,倘若举子领了张五力的弓,使五十斤力量拉开,在奔腾的马上连发六矢皆中,不过是个“单好”,若使七力的弓,发六矢而中四矢,数目上合了格,弓力上也占了便宜,可以得到“双好”的判分,那就很合算了。
因此,中箭的多寡不甚重要,只要有三箭及靶就可,竞技却是在开弓的力量上。
举人们皆贪力大的弓使,要弄“双好”,结果便有因此而耽误了的,落得个不合式的下场,追悔莫及。
马上骑射,开大力的弓不容易稳定,倘用八力的弓射靶,中得满堂彩,那算是佼佼者了。
快近晌午时,轮到伍云起骑射了。
在此之前,柳、徐、黄、王四位都已试过,徐月笙的成绩最好,开七力之弓,中靶五箭,只有一箭脱了,得的判分自然是“双好”!
其次黄兴瑞,老老实实地领了张六力的弓,六矢五中,也混得个“双好”。
虽比徐月笙少根竹签子,也还划得来。
柳良图的成绩亦与黄兴瑞相同。
惟王大友,争强心盛,也取了七力之弓,却只中靶三箭,只落个“单好”,几乎被淘汰下去。
算起来,倒不如黄兴瑞和柳良图合算。
伍云起和董大全,乡试的时候,便都开八力之弓骑射,董大全六发皆中,来个满堂彩,为他取得解元奠定基本。
伍去起最后一箭偏了,五中一脱列第二名。
这时,他仍是领八力的弓,打马走上跑道,开始驰射。
提调官的小旗子一挥。
云起便策马加鞭,飞奔起来,他在演武厅前发射三矢。
就有唱矢官高声报:“八力弓——,头跑——,三中!”
校场上顿时一片喝采声。
他圈马回来,偷眼看演武厅上时,只见主考官们交首结耳,频频点头。
又见其中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官僚探身与那醇郡王说着什么,大家脸上都笑容满面,十分高兴的样子。
他暗忖道:“这与王爷说话的主考官,莫非便是那单尚书吗?”
但因马上要射第二轮,不及多想,便又勒马立定在马道的东端,听候提调官的旗令。
第二跑三箭又全中,满堂彩。
场上响起一片喝彩声。
无论射过的,还是未射的,那些举子们皆打量着伍云起,骑射如此稳健,那么步射及弓、刀、石四项定然也不差,感到他是自己今科夺魁的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河南的举人们也有与他认识的,也不与他不认识的,但因为他本是河南乡试第二名,一时自己脸上都感到光彩,觉着本省的同年出了风头,是给家乡增彩。
接下来是董大全,很露脸,也是六射全中,与伍云起相当。
河南的举人们自然更高兴了。
试过以后,他们还不能出场,须等待本日全考完了方才放出,上千的举人,分了辰、宿、列、张四闱,分别考试,即便这样,每闱也三、四百人呢,一个一个地试,天不黑透了是休想毕场的。
因此,他们早晨入场时皆带了酒菜干粮进来,这时天已晌午,肚子饿了,便在校场的一角里找块空地,大家围坐成一圈,吃起饭来,别省的举人,也有好结交的,加入进来与他们同餐。
一边吃,一边谈,大家皆是习武之人,话题自然不离刀枪技艺、武林轶事。
忽一个小校跑来,打个千儿,禀道:“醇郡王口谕,有请伍云起伍大人,董大全董大人演武厅下候见。”
伍云起、董大全听了,稍感意外,不知王爷见他们有何吩咐,倒是黄兴瑞,世故的很,拍下伍云起的肩膀,喜道:“超翼老弟,走红运了,还不快参见王爷。”
伍云起想起早晨在校场门外两位王爷的那番话,暗忖道:“这位醇群王爷在挑护卫,莫非真正是看上我们师兄弟俩了?”
小校立等,不容他多想,于是站起身来向众举人歉意地拱一下手:“诸位年兄,兄弟失陪一刻,去去就回。”
说完,和董大全一起随那小校往演武厅而来。
醇郡王笑容可掬,望见他们走来,起身到后面令小校领二人进来,赐茶赐坐,与他们攀谈。
这位年轻的王爷,武艺上本不十分通的,因此只能讲些忠君报国、效力朝廷及立身扬名之类的话,意思却已很明白,他是要用他们这两人了。
“二场、三场要考好。”
王爷望着他们微笑说:“后面还有覆试、殿试,祝你们武运亨通,双占鳌头。”
伍云起、董大全二人拘束得很,听王爷如此说,齐拱手道:“还望王爷多多栽培。”
这样,云起、大全两人,不等武会试场毕,仕途之路就已捷足先登了。
从此,他们开始了那漫长的宦海浮沉生涯。
会试榜发,董大全高中会员,伍云起名列第二,柳良图、徐月笙、黄兴瑞、王大友四人亦皆中榜。
大家自是高兴。
至殿试榜发,伍云起反因默写兵书无错字,且武功高强而钦定为一甲一名进士——武状元;董大全倒屈居其次,做了榜眼。
其实,这在他们兄弟来说,本是无所谓谁先谁后的。
倒是徐月笙,在河南乡试他坐第三把交椅,现在居然也跟上趟,闹了个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这真是太露脸了。
河南的同乡兴奋极了,本科武会试头甲的三名全部为河南籍举人包办,这真给中州武林增光不少。
一时,伍云起他们六人住的花市客店,贺客盈门,道喜声不绝,热闹之极。
董大全、徐月笙分发宫中,任领侍卫府头等侍卫,黄兴瑞、柳良图名列二甲,任二等侍卫,王大友勉强够上三甲,亦弄个蓝翎侍卫。
唯独伍云起,被醇郡王奕譞选中,要到醇郡王府做头待护卫,官居从五品之职。
这还不算,醇郡王赏识他的武功,又命他担任神机营、健锐营的武术教习,协助训练这三支京师旗兵营。
第廿九章
    上任伊始,不过熟悉情况,并没有具体事情指派,因此无论是领侍卫府的董大全等,还是醇王府的伍云起,都比较清闲。
大全便与云起商议,如何履行侯家庄的婚约,迎娶侯瑞玉。
云起道:“住这样的客店是无法安家的,须得先租定房子,方可谈婚娶之事。”
以萧湘子的想法,董大全、伍云起都不妨住到他那里去,但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萧湘子住在外城,董大全进宫承值,伍云起赴醇王府轮班,都得进宣武门。
若要轮到头班,卯初时分即得接班,这时正阳、宣武、崇文三门都未开,十分不便。
这样,租赁房子就非得在内城里不可了。
事情由刘兴业一手经办,很快便在西单牌楼附近的白庙胡同找到了两个独门小院落,每个小院都是三间北房,房子虽然陈旧,但修缮一下还是可以住的。
所喜院子都比较宽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