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彭氏军史评论-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的监视,然后携母投奔已兵进到秭归的刘备。“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廖化为丞相参军,车骑将军。如此看来廖化的确没有过什么突出的战功或过人的韬略,让他作先锋确实免为其难了。蜀汉无人可用的尴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刘备入川杀张任时起,就已经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蜀汉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富饶,人才辈出,当年汉高祖就是驻巴蜀以争天下。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益州一度远离战火。鲁恭王后裔刘焉欲据西川创建一个独立国度,但刘焉所图的王霸大业最终溃败于董卓之手(刘焉因此而丧了两个儿子),刘焉忧病而逝之后,其三子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不过刘焉父子时代的东西两川统治集团山头林立,派系斗争就非常激烈,分为益州豪族组成的本土系、刘焉带来的东州(来自长安、南阳)军人系、信奉张鲁“五斗米”的道教系三大派系。
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 
“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诈降再次被擒时,刘备气冲冲毫不犹豫地把他推出去斩首。可惜!泠苞的降而复叛确实理亏,他再次被绑入中军帐时脸上有惭愧之色,泠苞武功并不弱,可以和刘封、关平匹敌,如果刘备能给他一个机会,必定以死相报。同时也可以彰显刘皇叔的仁义,令人失望的是刘备没有这样的度量。 
反而是粗暴好杀的张飞在捉住顽强抵抗的严颜时,没有去计较严颜的强硬态度以及让自己吃够苦头的旧帐,而是从大哥的西川大计考虑,好言相劝,终于使钢板一块,视死如归的严颜归降,留住了正在失去的益州武将的心,张飞入川进兵的速度因此超过了老谋深算的诸葛孔明,《三国志》中更是因此而称赞张飞有“国士之风”。只可惜严颜已经老迈,他的号召力和利用价值远不及张任。 
《益部耆旧杂记》记载:“张任,蜀郡人,家世贫寒,少有胆量,有志节,仕州为从事。”张任是西川武将的首领,以忠勇而闻名,也是益州武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文武双全,白马银枪,弓刀石,马步箭无所不精,他的武艺和程普、于禁等在伯仲之间;且他兵书战策样样通晓。是一位不可多得帅才。《三国演义》中正是他的指挥部队在雒城外围设伏,巧妙利用地形将大军师凤雏庞统射死在落凤坡,而使刘备的大军进退两难,不得不向荆州紧急求援。史实与演义是有较大出入的,史实中庞统是在雁桥战役中亲临前敌时中箭阵亡的,张任正是被庞统的部属生擒的。不过张任能坚守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多次挫败蜀军的进攻;涪城、雒城战役已凸显出张任的卓越甚至超越身经百战、久历沙场的刘备的指挥才华,
经过增兵(其实《华阳国志》等资料显示,孔明方面军于建安十九年夏雒城攻破后才与刘备方面军会师于成都,并没有参与雒城攻城战。)后的刘备军在雁桥战役擒获了张任,张任厉声说,“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和黄忠、严颜一样,)刘备还想劝说,而诸葛亮却阻止了刘备,命人把他推出去斩首,美其名曰“成其名节”。'注解一'事后刘备后悔惋惜不已。是啊,这种所谓的“成其名节”并不能对刘备的霸业有太多补益。其实在张任问题上刘备完全有另一种更好的选择,暂时将张任收监,等到刘璋投降后还怕张任不降?当年老黄忠就是这么被招降的。在国家远远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这样做既可以收买益州的人心,又可为西蜀保留了一员大将。 
刘备为什么没有坚持劝说?张任很需要这样的名节吗?张任并非士族出身,恐怕是他被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三国时期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对于君主起用人才的影响。 
我们能看得到这样做的后果,斩掉张任并没有使益州人很恐惧,起不到诸葛亮预想的那种吓阻作用,顽强的抵抗仍然在继续,有的人即使被迫投降后也不是心悦诚服,后来就有怀才不遇的彭漾竟然想出唆使马超谋反(未遂)这样明显带泄恨性质的事件,彭漾尽管一再表示忏悔自己的口不择言,但三十六岁彭漾仍然被处死了。也是从这里起,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再也看不到对于刘备“仁义”的歌颂了。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援兵马超部投降和另一位益州重量级人物李严的投降事件,才导致大批益州武将不假思索地倒戈,促成了西川的平定。 
随着法正、严颜等得宠益州旧臣的病故,蜀汉政权的任人唯亲,等级森严,派系斗争,山头主义的现象愈演愈烈,除了刘焉时代原有的三大派系以外,现在还加上了跟随刘备入川的荆州嫡系。一朝天子一朝臣,翻开《三国志.蜀书》,除刘氏家族外,立传者有五十九人,其中刘备荆州嫡系派的有近四十人,原益州本土系的只有十九人。而在这十九人中,所授予的官位也不过是一般的郡守、将军和谏议大夫等职务,没有几个人进入了西蜀的最高决策层,因而也不会有人去代表益州本土系或刘焉东州军人系等的利益来说话。占其地而不用其人,西蜀的江山又怎么可能稳固?在荆州嫡系派当权后,原西川文武官僚士族跟刘氏政权的离心离德更加凸显。 
我们来看看在战局或形势不利时,益州本土系的将领的表现和遭遇:因对关羽被杀负有救援不力责任的孟达,害怕刘备的报复,在部将申氏昆仲的撺掇下将战略要地上庸献给了曹魏;夷陵战役中,蜀将刘宁、杜路投降东吴,倍受器重的黄权尽管有妻室在西川也选择投降曹魏;刘备尸骨未寒,南中西川旧将雍恺、高定就勾结南王孟获叛乱;西蜀在面对北面强大的曹魏进攻的同时,还不得不抽调兵力来安定自己的后方,并有数位重要将领死于这场平叛;原刘焉东州军人系从事邵兄邈因劝谏诸葛亮效仿“秦赦孟明,楚诛子玉”不要斩马谡而被诸葛亮弃用;巴西阆中名士周群因为言语冒犯刘备,被刘备借故杀死。后主刘禅与蜀中旧臣都乡侯刘琰的妻子胡氏有染,并且刘琰因为反映过激被刘禅斩首,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 
在汉中,阳安关的蒋舒在可以据守的情况下,出卖袍泽向钟会投降。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投降,刘备辛辛苦苦夺取的汉中,就这样被钟会轻松地收复。 
江油守将马邈和妻子的对话正是西川系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邓艾仅两千人就搞定江油,马邈拜伏于公堂之下,泣告曰:“某有心归降久矣……”曹魏大将邓艾率军兵临成都,西川本土系谯周力主投降,后主听从,蜀汉灭亡。
作为蜀汉后期的擎天白玉柱的诸葛孔明在用人方面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虽然诸葛亮也先后提拔过张嶷、王平、蒋娩、张裔等人,但处事理政有一个人大包大揽,很少信任或重用他人之嫌,《魏氏春秋》中写道,“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临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可怜的诸葛亮最后积劳成疾是被他自己这种“事无巨细,必亲躬”累死的啊!读者们在读《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时,一定会频繁地阅读到蜀汉的将领们在外出执行军事任务时,大都会得到诸葛亮的锦囊,只要依计而行必定能大获全胜。诸葛亮在人为地制造出一种“孔明依赖症”,西蜀将领们一个个都只是孔明遥控指挥的一个棋子而已,离开了诸葛亮就变得不会打仗了。
诸葛亮在他的文集中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出师表》中也曾向后主刘禅推荐“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志虑忠纯”殛“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可见诸葛亮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知道谁是人才,可惜他知人却不善于用人。诸葛亮最器重的学生只有马谡姜维两人,尤其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深加器异”,尽管刘备临终前留下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仍然在出祁山的关键性战役中,“违众拔谡”去守街亭,结果果应刘备之言。战败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样的处置方式则更显现了西蜀用人制度的悲剧,虽然诸葛亮斩马谡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是蒋婉“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的分析与后来西蜀人才凋零的事实比照岂不是更有道理?!益州汉中两川还有更多的人才因为诸葛亮等人的不欣赏而被打压或浪费掉。
史书上西川旧臣李严是刘备遗命的股肱之臣,都乡侯,假节,官拜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演义中李严则是西蜀后期的五虎将之一,武功略逊色于魏延。因为与诸葛亮失和,从孔明摄政起,李严从来就没有真正被重任过。李严被贬为庶民的原因只要稍懂三国的人都清楚,起因是诸葛亮兵出祁山,限期要李严督办粮草,值天霖雨,运粮不继。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蜀道之难,众所周知。诸葛亮下达的命令因为天气因素,对李严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其二,李严是一等一的虎将,让他督办征集运输粮草本来就不是他所专长。 因此李严不得不说谎,“东吴来犯”,说谎当然不好,谎言使诸葛亮的又一次祁山之行,打了水漂。但是首先诸葛亮安排李严的工作就不妥当,是造成一切主要原因。这样的一个好将领就因为使用不当给毁了。 
诸葛亮以后的费炜、杨仪及宦官黄皓专权更是把西蜀带向可怕的深渊上述事件虽然各有自身的原因,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以斩张任为典型事例,刘氏政权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又不愿意不给年轻才俊以锻炼改正的机会;不尊重人才,或不会使用、发挥人才的特长,搞“山头主义”派系斗争最终使西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丧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人,再看西蜀后期人才凋零,无人可用的窘境,就不足为奇。 
怀着美好愿望的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甚至十三伐中原),在客观上只能是穷兵黩武,耗竭国力,更加加速了西蜀的败亡。
另外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更是西蜀后期人才策略的一个致命伤。为了使刘禅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刘备不惜借关羽事件斩杀战功彪炳的干儿子悍将刘封;外来的”和尚”无门无派的号称为“吕布第二”曾纵横于西凉的虎将马超虽然被冠以骠骑将军凉州牧“五虎上将”这样的虚衔,但一直不予兵权,最后在西蜀壮志难酬,郁闷而终;马谡这样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将领凭着和诸葛亮的私人关系,却担纲要职,最后害人害已;诸葛亮看不顺眼的后期的重要将领魏延更是以反叛罪名满门斩杀。连姜维这样的国之栋梁也免不了要屯田避祸,原因只是黄皓的亲信阎宇对姜维统兵时的那种威风感到很羡慕。 
注解一:《三国演义》中的这一细节也显然是虚构的,诸葛亮要等刘备大军兵临成都的时候才会赶来会师,将是雒城战役后半年,他不可能参与决策斩张任的决定,另演义中的“占雒城,擒杀张任,降李严,下绵竹”等战功也与诸葛亮无关。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法 正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