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木斯道:三王爷快请坐。说来羞愧。我这个女儿顽皮得很,经常弄些恶作剧。请王爷不要介意。
大野勃道:这就巧了。我也喜欢恶作剧,如有得罪,请姜王爷也不要介意。
姜木斯道:三王爷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大野勃道:姜王爷可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吗?
姜木斯道:正要向三王爷请教。
大野勃道:我是仰慕令公主,前来求婚的。
姜木斯道:若真是这样,她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会不分青红皂白就绑了你?
大野勃道:因为我还有个条件。
姜木斯道:有什么条件,三王爷可以和我说。
大野勃道:我的条件是姜王爷脱离黑水部,归附震国。
姜木斯道:前一件事如果能成,后一件事自然照办。
大野勃道:成与不成,谁来决定?
姜木斯道:自然是我的女儿来决定。
大野勃道:那就请她来问个明白。
姜木斯道:王爷稍候,我去问她。
姜凤飞应声出来,笑道:不用问了,他是明知故问。
姜木斯恍然大悟,大笑道:原来如此!你们早就串通好了,演戏给我看的。
大野勃笑道:演戏是不假,可不是早就串通好的,是她逼我上场的。
姜木期笑道:串通也好,逼迫也罢,反正你们这台戏是开了场了。
大野勃在铁利城住了三天,与姜木斯达成易主归顺协议,与姜凤飞订下百年婚约,不费吹灰之力,不劳一兵一卒,取得了高王所期望的圆满结果。第四天,大野勃告别未婚妻姜凤飞,返回敖东城复命。姜木斯随同前来归附。
大野勃返回敖东城,向高王细说在铁利城的奇遇。
高王大喜,当即召见姜木斯,好言抚慰一番。
高王道:姜王爷毅然来归,使震国又添一府。姜凤飞与大野勃喜结良缘,使王室又增一户。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姜木斯道:臣对高王风采羡慕已久,早有归附之意。三王爷前来以武会友,与小女一见钟情,这都是是天意所使。
高王道:从今以后,你是震国一方诸侯。从三弟论起,你还是孤王的长辈。总之是一家人了,就不必拘于礼节。尤 其是对孤的三弟,只能称姑爷,不能称王爷,不然就显得生分了。
次日朝会,高王宣教:震国增设铁利府,敕封姜木斯为铁利府都督。大野勃和姜凤飞择日完婚。
姜木斯欣然接受震国高王册封,兴高采烈送女完婚,再派人向黑水部王爷倪属利吉请求谅解。
倪属利吉见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只好承认。
大野勃和姜凤飞结婚之日,敖东城一片欢腾。这是震国建立后,王室第一件婚喜大事。百官和满城大户都来庆贺。
时当正午,喜宴进入高潮之际,有一位衣衫褴缕的和尚在王宫前高唱道:
阿弥陀佛,好事多多,
你宴婚嫁,我敬我佛。
你是王家,我是正觉。
王者有疆,正觉有佛。
门前卫士听那声音并不甚高,高王在宫中听那声音却震耳欲聋。
高王道:这股声音不同凡响。那和尚一定是个功德极深的高僧,速请他来宫中说话。
内侍出宫,向和尚说道:国王基下有请,高僧请随我来。
和尚道:和尚只有佛祖引路,不须你来引领。
和尚说罢,径直走在内侍前面,旁若无人,向宫中而去。
和尚来到高王面前,高声贺道:贫僧恭贺基下上上之喜。
高王道:多谢高僧吉言。不知何谓上上之喜?
和尚道:基下得了个好弟媳,震国得了个好王妃,长白山将会有胜国在望,是谓上上之喜。
高王道:这个弟媳有如此重要么?
和尚道:重不重要,老天知道。百年之后,自有分晓。
大祚新插话道:百年之后的事,你也能知道吗?请问百年之后你在何处?
和尚道:天机不可泄漏。
高王道:右相不要多言。请问高僧法号?
和尚道:唤贫僧正觉和尚便可。
高王道:正觉法师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和尚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大祚新道:这不是废话么?
高王制止大祚新,再问道:正觉法师为何会到敖东城来?
和尚道:和尚只知行随佛引,并不知敖东敖西。
高王道:那么正觉法师到来到此地有何意图?
和尚道: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高王道:孤王能为你作些什么?
和尚道:建造佛寺。
高王道:孤王自幼奉道家为师,在营州又拜儒生为师,现在又有高僧来弘扬佛法。中原盛行的三大教,敖东城全都有了。这是震国兴旺发达的好兆头。就请正觉法师在东牟山下择地建寺,所有费用由王室奉献。
正觉道:贫僧领教了。
正觉和尚在东牟山下选了个地址,开工建造一座寺院。王室派人协助监工。寺成之日,正觉和尚请高王来参加开光大典。
高王来到寺前,见寺门空空荡荡没有匾额,便问道:请问正觉法师,为什么要建个无名寺?
正觉道:无名便是有名。如果真是无名寺,就要写上无名寺三字。本寺是正觉所建,是正觉所居,自然是正觉寺了。基下说的是要加一块匾额。挂匾是开光的第一件大事,要等基下来到才能进行。现在基下有教,贫僧马上就办。
正觉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把手往寺门上一指,一块匾额就出现在寺门上,上面写着正觉寺三个大字。
高王惊喜道:正觉法师的法力可与洪云仙师并膀。
正觉道:基下言重了。洪云仙师是世外高人,贫僧不过是寺中沙弥。
高王道:洪云仙师留下四句偈语,深奥难解。不知正觉法师能否为孤王讲解?
正觉道:磨砺三十载,荣华二十元,风光十五代,祚传二百年。
高王道:正是这四句。
正觉道:洪云仙师的偈语,贫僧不敢胡乱解释。基下有幸为三王爷娶姜凤飞为妃,便是很好的诠释了。
高王道:那就请正觉法师详细说说这个三王爷的妃子。
正觉道:王妃要生王子,王子娶妃要生王孙,王孙再娶妃要生重孙,重孙再娶妃要生玄孙。子孙无穷,国运永昌。如此而已。
高王知道正觉不肯详说,便不再问。只是从此以后对三弟媳姜凤飞生出的侄子格外关注,这就为四世之后大野勃的重孙大仁秀拨乱返正,创造中兴盛世打下了根基。
正觉寺的开光大典很热烈。有二十余位辽东和尚来参加,敖东城官民百姓更是趋之若鹜。开光仪式之后,正觉和尚要给大家讲经。高王也要聆听正觉法师讲经。正觉和尚却请高王回宫。
高王道:孤王在营州见过几座寺庙,却没听过和尚讲经,今天一定要听听正觉法师的高谈妙论。
正觉道:基下想听,贫僧随时可以进宫献讲。此刻还是先请基下回宫,正有大事在等着基下处理。
高王深知正觉话中有玄机,赶紧告别了正觉和尚,匆匆回到宫中,只见三位相国都在宫中等待。高王心中一阵惊喜,暗想,这个正觉和尚真是不同凡响,今后有大事还要多多向他请教。
三位相国见高王回宫,一齐迎了上来。
高王问道:真的有什么大事吗?
任雅湘道:确有大事要向基下禀报。据夫余府来报,契丹酋首孙万荣被幽州都督狄仁杰和神兵道总兵杨玄基的联军击溃,逃亡途中被家丁杀死。李楷固走投无路,向狄仁杰投降,被狄仁杰保举为左玉钤卫大将军。
高王道:孙万荣恣意妄为,也该有这样的下场。那李楷固却很会看风使舵,倒是个机灵人。
崔岳林道:李楷固为了向武则天女皇表示忠心,说基下与孙万荣本是同党,请命出征震国。武则天女皇已敕命李楷固和中郎将索仇为正副元帅,率二十万人马来征震国。
高王道:这事确实不小。你三位有何对策?
任雅湘道:臣等议了一下,若是正面迎战,敌众我寡,对我不利。李楷固立功心切,必然冒险急进。我军可乘势诱他深入崇山峻岭,用伏击战术将他一举击溃。
高王道:有道理。李楷固到长白山来征讨,一定会直取敖东城,找我军主力决战。我军可用小股部队频烦骚扰,象牵牛一样把他牵进伏击地点,将他一网打尽。
崔岳林道:伏击地点可以选在天门岭。那里有二十里长的狭长山谷,两侧森林茂密,是布置伏兵的理想战场。
大祚新道:天门岭距敖东城只有百里之遥,万一他突破包围,就会直逼敖东城。我认为,伏击地点应选在龙岗山,把他挡在国门之外,免得敖东城受到威胁。
崔岳林道:李楷固率二十万人马,来势汹汹,只有将他诱入长白山深山老林,让他辗转消耗,才能将他的气势耗尽。天门岭离敖东城不远,彼军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到龙岗山去迎敌,我军行程遥远,而彼军却可借辽东军之力。相比之下,还是在天门岭决战为上策。
高王道:此战关系重大。孤王还要仔细斟酌。明日早朝再作决定。
这天夜里,高王起了一卦,得到的是下震上艮,为颐卦。高王看着卦图,微微含笑。
贵妃高贞玉在一旁问道:此卦有何预示?
高王道:从爻象来看,上下两个阳爻,中间四个阴爻,而阳爻为实,阴爻为虚,有如上下两排牙齿,中间空无一物,有颐口的形象。这是个大吉之卦。
高贞玉道:张开牙齿去咬,要把对方一口吃掉。是这个意思吗?
高王道:正是此意。从卦德来说,下卦震体主动,上卦艮体为止,有如人咬嚼食物,下腭运动而上腭静止。这就是要把对方当作食物吃掉。而且动爻上九的启示是利涉大川。天门岭是天门之岭,有天门之险,当然就是大川了。战场应该选在天门岭。
第三十八章 大祚荣遣将布阵 李楷固兵败天门
李楷固大军来剿,是震国与大唐之间的第一场大战。此战胜负,关系到震国生死存亡,百官都不敢轻视。次日早朝,群臣对应战方略争论得很激烈。大家对伏击歼敌的战略没有异议,对战场的选择却分歧极大。大内相任雅湘和左相崔岳林主张战场选在天门岭,右相大祚新则主张选在龙岗山。双方各有一批支持者,争论不休。
高王宣教道:老虎是庞然大物,可是状似小猫的狐狼却能治它。灵巧的狐狼遇到老虎,先在树上埋伏,再突然跳到老虎背上,抱住老虎尾巴根,用尖利的爪子去抠老虎的肛门。老虎痛得狂叫狂跳,抓不到,咬不着,甩不掉,痛得在地上打滚。狐狼则凯旋而去。唐军有二十万,我军只有五万,要以少胜多,就要象狐狼对付老虎那样,造成一种以智取胜的凌厉攻势。兵书上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一块圆石从很高很陡的山上滚落,所造成的急骤之势不可阻挡。长白山的深山老林,对敌人是致命的克力,对我们是天然的助力。此战采用诱敌深入、伏击围歼的战术是上策。战场就选在天门岭,我军以逸待劳,可将他疲惫之师一举歼灭。
大祚新奏道:臣以为,李楷固是个骁将,又急于求功,必会不遣余力向敖东城挺进,还是不要让他靠近敖东城为上策。天门岭离敖东城只有百里,万一他兵临城下,后果不堪设想。龙岗山也是长白山一翼,也可以成为敌军的致命克力。战场选在龙岗山,可以拒敌于五百里之外,能够确保敖东城无忧。臣还是要坚持把战场选在龙岗山。
高王道:此战必须在预定的战场上把他歼灭,绝不会有兵临敖东城下的情况发生。右相反复强调兵临城下的危险,是不是对此战必胜没有信心?如果是这样,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大军未发,你先失锐气,是动摇军心。
大祚新道:臣不过是畅所欲言,基下如此遗责,臣不能接受。
高王道:孤意已决,不必再争。
大祚新受到训斥,不敢再争,心中却是忿忿不平。
张雨生、大武艺、大门艺、大野勃等争相奏道:臣愿请兵迎战李楷固。
高王道:李楷固是契丹骁将,孤王要亲自去会他。副王大武艺监国,三相辅政。张雨生、大门艺、大野勃各率一千骑兵去龙岗山迎敌。李楷固善用套索,弓矢之术也很了得,你们不可轻敌。务必轮番骚扰,且战且退,让他不得喘息之机,又不绝追击之念。将他诱入天门岭山谷,便是大功。其余各卫兵马随孤王到天门岭布阵。
众官应道:臣等领教。
契丹酋首李楷固降了大唐,寸功未立,全凭新任宰相狄仁杰极力保举,作了左玉钤卫大将军,朝中大将多有不服。李楷固便一心要在女皇帝武则天面前立个大功,给恩公狄仁杰争光,给自已立威。当时大唐四边安定,只有新生的震国不肯归附。李楷固便上奏说,大祚荣本是孙万荣的同党,是 营州动乱的另一主犯,自已愿请命出征,讨平震国。这日接了出征震国的圣旨,与中郎将索仇领兵出征。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幽州,过了辽东,直奔长白山而来。
副将索仇对李楷固的急进战术很不赞成,进言道:长白山地形险恶,大祚荣狡滑多诈,我军不可轻敌冒进,只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他逐步蚕食,才能稳操胜券。
李楷固是个骁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又急于立功,认为索仇是畏敌不前,胆小如鼠,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