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南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南国-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向海岸突围,虽说可以得到海军舰队的接应,但是敌人必定紧追不舍,我军将士向船上撤退,还要留下一支屏蔽部队作为后卫,但这支部队也必然会被消灭啊。”
“我军向南。”诸婴终于开口了,这四个字斩钉截铁的说出来,令人为之一振。
“向南?”
“不错,”诸婴笑了一下,道:“兵法曰出奇制胜,这条路看上来是死路,但是生机无限。从侦查报告来看,敌军长官也料定我军必然向北转进,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北方的森林里。而他的中军和辎重却在南边,只有两千人守卫,距离溪山不过三十里。我军如果斩其敌酋首脑,敌军必然溃散。退一步说,攻击敌未防备我军南下的中军大营不果,我军也可以打乱敌方部署,安全撤到海边,而战役的突然性隐蔽性可以得到保证,我军现在的出发阵地又很好,自高而下,如猛虎下山。只要斩其敌酋,到时候联系上舰队,让他们送来物资,向南向北,还不是易如反掌。”
会稽郡,钱塘江上,一艘不大的民用客船,船头正站着两个十几岁的小孩,两个小孩大概是头一次到钱塘江上来,看着东去的江水,竟然痴了。
大的那个望着江水,叹了口气,对小的那个孩子道:“幼台,钱塘水比起我们姑苏的太湖来,果然是气势恢宏的多。”
叫幼台的孩子笑了起来:“哥哥,不久是钱塘水么,波涛汹涌,吵吵闹闹的,哪有震泽的宁静?要论天下之水,哪里比得过江水?”
哥哥摇了摇头:“江水一去千里,浩浩荡荡,终有归入大海的一天;男儿生在这世上,也如同江水一般,武士的宿命,终有一日会战死沙场。”
幼台道:“文台哥哥,江水激荡不已,虽有尽时,但始终是轰轰烈烈。男儿在世,就算要死,也要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文台点点头:“不错,生在世上,一定要建立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伟业。”说着说着,眸子里竟然射出光来。
“两个小家伙,还不快去干正经事,站在船头发呆。”一个粗暴的声音在他身后响了起来,两个孩子恭恭敬敬的转过身行礼:“父亲大人。”
“幼台,到后舱去帮你娘做饭,文台,留下来。”幼台连忙跑掉了,父亲大人对着哥哥,开始了苦口婆心的教育:“文台,也不是我说你,你今年都十七岁了,若不是家里穷,你去年就娶妻了。不论怎么说,也应该有个大人的样子,怎么一天到晚,总是做一些梦呢?”
“你知道我们家是穷人,不然我也不会让你去种瓜,那些子少年将军,是不会掉我们头上的。”
“可是卫青,不就是马奴出身么?”文台抗争道。
“卫大将军?他家有一个好姐姐,你有么?要不是卫子夫给孝武皇帝吹了枕头风,他还不是平阳公主的奴隶?后来卫皇后年老色衰,卫青不也失宠了么?虽说我们家是孙武之后,名门嫡出,但这世道,名门多的满地都是,我们这名将之血,竟然一代不如一代。”
文台有些同情的看着眼前这个憔悴的男人,虽然是他父亲,但他们的脾气性格根本不象是父子。他父亲年轻时,走了门路当上了个县尉,二十年来就没有升迁过,长期的基层工作导致的压抑,使得他对自己的儿子格外的偏激。
“这次到会稽,我琢摩着给你弄个小官,会稽郡主簿朱大人可是我们老乡,你就在他手下好好干,只要干得好,将来会有升迁的机会。”孙父为眼前的孩子操透了心。
船只突然晃了一晃,正在激情言说的孙父没站牢,抓住了根缆绳才没掉下船去。 
  “船家,怎么回事啊?”他愤怒的叫喊。
此时的文台却把目光转向了岸上,目光穿越岸边的芦苇丛,试图在岸边找到些什么,他预感到那里将有些异常事情出现,这件事将改变他一生,也改变孙氏数代人的命运。
他注定要在今天作些什么的,史书中记载他和父亲去会稽,在江上遇到水贼胡玉抢劫商旅,他巧设疑兵,吓跑了贼寇,并帅帅的冲上去砍下了其中一个贼人的首级。
他由此出名,被郡县任命为县公安局长,但是。
现在,水贼胡玉早已经成为珠崖海军的船长,那个注定被杀死的小贼也在两年前被一发珠崖制式的弩矢贯穿胸膛。所以他尽管看见了江边的商旅,却什么异常也没有发现。
“船家,怎么回事啊?”他父亲仍然在愤怒的抗议。
“客官,船只刚刚陷入了一个漩涡,才脱离其范围。”舟子回答。
孙父点点头,示意文台回到舱中,他打开了一个箱子,从中取出一个狭长的包裹,对着文台道:“儿子,我们家族是孙武嫡出,不能失了礼节,到了会稽,你把这把刀佩戴上。”
文台的呼吸开始变粗,他知道那是把什么刀,每逢过年过节和祭祀祖先时,父亲总要把这把刀拿出来擦拭,然后又郑重其事的把刀放回箱子。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台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古锭刀是拿来做什么的呢?他时常摩挲这把青色的刀,回忆刀前一任主人也就是他父亲告诉他的,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好好保留它,孙氏名将之血,过去的荣耀全在这把刀上。”
这话听起来很不错,仔细想想没一句是有用的,所谓孙氏名将之血,过去的荣耀全在这把刀上。经过自己不懈的推敲以后,终于得出结论:这把刀大概是孙武用过的,他的后人传承下来的宝刀。但是这有什么用呢?用过去的眼光看,古锭刀算是一把宝刀,但和珠崖出产的灌钢刀比起来,古锭的质量还是差那么一截。未来他的佩刀天生牙,幼台的佩刀铁碎牙,才算是真正的宝刀。
事实上,在当时昏暗的船舱内,他的父亲正式把这把刀送给他,他的血在瞬间沸腾起来,他感觉孙氏名将之血,过去的荣耀,随着这把刀,一起传承给了他。
不久之后,文台和毕炜第一次见面了,交州刺史丁宫是会稽太守于端的老朋友,毕炜也就成了会稽太守的贵宾,他怀着极大的耐心参加一次次宴会,观看一场场歌舞。实际上他火气很盛,情报局派出了十三个骑士前往吴郡寻找孙坚的下落,却始终没能找到。
“娘西皮,一群废物。”他得知这个消息,气得骂起来,面前那位情报局长戴笠戴雨农小心翼翼的站立着,连气都不敢出。
就在一日喧闹行结束时,毕炜骑着马慢慢的向他的寓所南海会馆回去时,他让马停在未来绍兴市中心的一座木桥上,看着桥下来来往往的船只,在心里盘算怎样才能和会稽军方拉上关系。
文台就在这个时候出现,确切来说是毕炜在文台的生活中出现,原因是毕炜的马突然受惊,他因此掉到桥下水中。具体原因后来考证是一个小孩看见他骑马站在桥上发呆,以为他中邪了,便善意的用燃烧的艾叶烫了烫马的鼻子。
总之毕炜掉进水里了,然后被旁边船上的一个人救了上来,这个人就是孙坚的父亲。毕炜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孙父救起了他,这期间文台在距离他一公尺的地方,拿着一把刀不断地摩挲。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毕炜请孙父去吃饭,两个小孩就跟去了。席间毕炜很容易的知道了他面前拿刀的小孩是谁,这全靠蒸馏酒的威力,一瓶酒下来,孙父仿佛和毕炜是几十年的老朋友。
“文台,幼台。过来给你们毕叔叔问好。”
毕炜不经意的问了文台两个问题,就接着和孙父喝酒。其实他心中狂喜,因为自己已经确定,他面前拿刀的十七岁小孩就是孙坚。
再后来毕炜为了报孙父救命之恩,就向交州刺史丁宫举荐孙父为南海郡司马,丁宫也允了,并赞道:“滴水之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毕兄真是名士风度。”孙父也知道毕炜是南海大儒,便请他收两个小孩做学生。
“犬子顽劣,还请毕兄费心教育。”孙父道。
“孙大哥哪里的话?你我是过命的交情,我看着两个孩子很好,我很喜欢,将来二子必成大器。”
“毕兄客气,我听说南海郡已经是岭南第二大郡,仅次于你的珠崖。郡司马一职,我何德何能,真是受之有愧。”
“你何德何能?只因为你生了个好儿子。”毕炜心道,笑着道:“我很喜欢这两个小子,今天就收了这两个徒弟,来人,把老师的礼物拿出来。”
于是文台和幼台一人得到了一把刀,文台的佩刀名叫天生牙,幼台的佩刀名叫铁碎牙,价值不菲。这两个刀名纯属恶搞,不过犬夜叉和杀生丸的刀子都算是真正的宝刀,算是武人梦寐以求的极品。连孙父也羡慕自己的孩子有如此好运,直到毕炜又送了他一把刀为止。
“好学生,今后你们就用这刀,刀锋到处,所向披靡。”
文台此时只觉得毕炜是个热情的叔叔,帮助他家解决了大困难。后来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第五十四章 扬州交换生计划
    朱崖情报局扬州科科长戴笠戴雨农最近遇到了麻烦事情,先是寻找小孩孙坚不果,被统制大人责罚,然后又面对一份详细的寻人启事名单傻了眼,上峰责成他尽快找到一下这些小孩:凌操,周昂,周析,虞翻,董袭,樊能,潘临,陈横,顾雍,许贡,区星。并指示他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将这些人带回朱崖。
什么叫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将这些人带回朱崖”?到头来还不是改变不了绑架和诱骗小孩的本质?他身为遵纪守法的朱崖人,怎么会做出这种违反法律和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的。统制大人将孙坚骗到手,可是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只要找到他们的父母,把他们的父母带到朱崖,他们的孩子还不是跟着过去了? 戴笠对这个任务还是蛮有信心的。
然而他不久就遇到了硬钉子,有的小孩家里很穷,或者还是山上的越人,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他们就以招工的名义,将他们的父母骗到南方去,凌操,周昂,周析,董袭,樊能,潘临,陈横都这样找到了。但是虞翻,顾雍可是大族之后,出身高贵,他们的父母都是有教养的人,可不会跟着招工人员走。
“沈副官,你把会稽郡朱崖货物近五年的销售表拿来,看看其中有什么玄机?”在会稽郡城的公馆里,毕炜埋头于一堆文件,试图从中发现商机。
“大人,会稽郡近三年来是进口多于出口,他们向朱崖输出奴隶,棉布,药物。进口南海奢侈品,武器,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和铁。年增长额达百分之十二,增长幅度正常,只有武器一宗货物,增长快速令人担忧啊。”毕炜的副官道。
“我们向会稽郡出口兵器,前年是三千五百把制式环首刀,六千把长矛,一千个头盔,主要客户是各大家族的私兵。去年是六千五百把制式环首刀,六千把长矛,三千个头盔,一个突然增加的大客户引起了我们的主意,这就是许昌。今年前五个月,许昌高踞客户榜首,购买三千五百把制式环首刀,六千把长矛,五百副象皮护甲。并要求购买弓弩,被我们的区域商务代表拒绝了,弓弩一项属于管制物资,为了维护一片团结,形势大好的社会局面,没有获得会稽太守大人的认可,商行绝不可以出售弓弩给民间用户。”
“而且我们也感到好奇,这个许昌购买这么多的武器,用来干什么?他不是大家族,没有那么多的私兵部曲要装备。如果说他转手卖给山越,从中赚取利润,也说得过去,问题是山越现在都从我们的贸易站直接购买所需物资,那几个大部落的领袖又和我们的代表关系很好,如果许昌和他们部落发生商业来往,我们的常驻代表肯定会知道,可现在这些商业代表没有丝毫发现。”
“许昌家族在会稽南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依附他的山越部落也很多,如果他有心思造反,兵力将不下两万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武装力量最多只有八千人。”
“不要小看叛乱者的能量。”毕炜提醒他。
“大人,兵贵精不贵多,暴民即使再多,也抵挡不住一队精兵。”
果然是个优秀的副官,从一份报表中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毕炜欣慰地想,是个情报系统的好苗子。
“沈醉,你分析得不错,这个许昌的确有问题,但是是什么问题,只要不牵扯到我们的生意,就不要去管它。”
懒得管你,今年这个许昌就要造反了,从者数万人,打的会稽郡稀里哗啦,惊动了朝廷,然后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率领精锐的丹阳兵杀败。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历史书上早记载了你不出一年就被镇压,即使你买了那么多的武器也没用,毕炜甚至巴不得他早些造反,然后被州郡镇压,他这时就可以扮演一次救难天使,把许昌残余的部队运往交址逃生。
有些时候,还是不要改变历史太多,否则未来的影像就越来越模糊,那时候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就发挥不出了。毕炜告诉自己,可是许昌和他的手下早晚都要死,还不如去烈日炎炎的海南岛种甘蔗,为南方大开发尽一份力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