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之翼-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蟛榧呓蹋�1飞机图纸之余看到飞机设计室想要设计超音速歼击机也表示很支持,并建议采用一台米格-19歼击机所用P11-95涡喷发动机作为新机的动力装置。这种发动机的单台最大推力为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250公斤。于是叶正明在马尔道文的指导帮助下开始代号为东凤104轻型歼击机的方案设计,
这种中国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新的轻型前线战斗机,使用三角翼布局,两侧进气,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来看,飞行员视野相当良好。设计最大速度为1。4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20分钟。三角翼、两侧进气的总体设计布局,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先进的机翼气动方案,而且东风104飞机在机体结构上设计了很多的蜂窝构件,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机体结构的重量,因此东风104飞空机重量不到4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5000公斤。
后因该机在军方和大跃进风潮被提高设计要求,项目进度被搁置。
【东风105】
米格-19PM国产化型号,米格-19PM是苏联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可携带K-5(霹雳1导弹),后改名歼-6乙。
【东风106】
东风106方案的提出几乎和东风104同时,是设想将米格19改成两侧进气的方案,设计前期由112厂进行,后来转到南昌320厂,项目根据空军的需求不断变化,由于调整较多,设计调整为强击机。故东风106下马,因此延续和诞生新的项目“雄鹰302”也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强五
【东风107】
根据东风104案,航空工业管理部门决定提高飞机的设计指标,最大速度为1。8马赫,
升限为20,000米。根据所获的美F-8U〃十字军战士〃战斗机的设计资料,采用了上单翼攻角
可变设计,使用黎明发动机厂研制的〃红旗2号〃涡喷发动机。方案命名为〃东风107〃,后送到苏联专家团审查及风动测试,却被苏联专家认为东风107飞机的设计方案存在着重大技术缺陷。而且更重要的是苏联连两侧进气这个已经在歼教1上成功运用的进气布局设计也否定了,苏联人称长度小于20米的飞机不适于用两侧进气。基本上东风107从两侧进气到变迎角机翼都被苏联全盘否定。飞机设计室又对图纸审查修改。同年5月,发出了经修改过的东风107A图纸,新的东风107A取消了变迎角机翼设计,改为了固定式三角上单翼。不过保留了两侧进气这一设计。
“东风107A”飞机在完成了一架全比例模型后因与〃东风113〃计划发生冲突而下马。
【东风109】
大跃进时代的杰作之一,东风109是另一款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方案,最大马赫数竟然要求达到3。0-3。5,最大升限居然也要达到3万5千米。改计划仅仅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方案,但是从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虞光裕的介绍和生评中,有“东风109动力装置设计说明书”的文字记录,可见当时确实投入一定的力量公关过。
【东风113】
1959年底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提出研制的最大平飞速度为2。5马赫,最大升限25,000米的〃双25〃战机方案。其主要以美国F-104,F-105及B-58为作战对象。东风113的是单座、后掠翼、超声速歼击机。机头装有雷达,两侧进气,进气锥可自动调节,后掠式水平尾翼。其机翼是箭形全金属中单翼。翼型为两缘尖的园弧型。机翼上翼面有3个翼刀。后缘内侧有后退开裂式襟翼,襟翼前方是与副翼联动的扰流片,副翼带有气动补偿装置。其机身为硬壳式细长机身,分为三段。飞机装有一台带加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有八级轴流式压气机,12个环管式火焰筒,带加力燃烧室,喷口直径连续可调,首次翻修寿命100小时。最大推力78千牛,加力推力110千牛。机上仪表除普通歼击机仪表外,有较先进的高度速度中心仪,自动驾驶仪,自动导引系统,无线电导航设备,机载空中截击雷达使用高度范围是1900~25000米,对大轰炸机探测距离为23千米,跟踪距离17。3千米;对歼击机探测距离为11千米,跟踪距离为8。6千米。机上装初级的计算机。飞机上的武器系统由空空导弹、机炮、活动炮架、电子计算机组成。两枚空空导弹最大发射距离大于l0千米,最小发射距离不大于6千米,弹重150千克,长2。5米。一门30毫米口径六管炮,射速8000发/分。飞机的翼展为9。62米,机长19。57米,机高5。05米。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4740千克,最大外挂重量2700千克。飞机的性能,最大平飞速度马赫数2。5,升限19300米,用助推火箭为23400米。航程1430千米。
无论从那种角度看,“东风113”的性能标准在当时都是超一流的,甚至是赶超了美苏的水平。但正是由于这种太先进,导致东风113的研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该计划因技术上的原因及苏联同意转让米格-21的生产技术而中止。
【其他未经证实的计划】
东风119、东风111、东风141、以及没被证明存在但未被确认具体型号的垂直起降型。
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中国航空史上的“黑计划”(导弹初期)
更新时间2011…5…13 18:22:44  字数:2647

 结束东风系列对高速空战幻想的主要原因是空对空导弹的出现。1955年可以用在战斗机空战的空空导弹AIM-4服役,而最早的导弹空战出现在1958年823炮战期间,由国民党空军的F-86首开纪录(台湾方面称为〃9。24温州湾大捷〃,其资料称用导弹取得了9:0的大胜,其实水分很大)。空空导弹的出现使得依赖高速脱离敌机追击的战术失效,因为导弹的速度更快并且可以转弯追踪,要逃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的有效射程,远比以前逃出机炮数百米到数千米的射程要难。以前双方接近时进行的迎头攻击,只有极短的反应时间,是高难度战术,而具有迎头攻击能力的导弹为飞行员赢得长达几分钟的执行时间,显然,高速的努力没有必要了。这个时候空军和航空工业对于战斗机的要求也处于转型期,即研发出了小巧灵活的是歼-12,也有直接高空截击的歼-8。
【歼-9】
1962年仿制米格-21/歼-7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为了对付新的威胁---美F-4〃鬼怪〃式战斗机和U-2战略侦察机,空军于1964年提出研制一种性能上优于米格-21/歼-7的新型战斗机,新机的性能中重点强调了高空高速。根据空军的要求,601所和沈飞厂提出了两个新机发展方案,即歼-8和歼-9方案。
(一)歼-8:是在米格-21/歼-7的基础上放大机身,装两具WP-7涡喷发动机的放大改进型,仍采用带平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原型机歼-8于1960年代末试飞,最大平飞速度M2。2,升限20,000米。机上配备两门23mm机炮,标准外挂武器为两枚PL-2A红外空空格斗导弹。全天候改进型歼-8I型,采用了全天候机载雷达,改进了机炮和坐舱,外挂导弹数量增为4枚。由于成功研制和装备,不详细说明。(二)歼-9:是与歼-8同步发展的战机,采用全新设计,设计指标为M2。4一级,升限20,000米以上,采用一台推力为8,500公斤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初设计部门601所采用无尾三角翼方案。后该计划转移到新建的611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1970年初,611所提出采用新的设计,即鸭式布局,但由于新材料,制造工艺和新型发动机性能达不到要求,该计划直到1975年才得以继续进行。新歼-9采用鸭式布局,主翼为前缘后掠角为65度的三角翼,鸭翼为60度三角翼,固定安装角-3度,机身长约18米,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维可调节混合压缩式,使用一台加力推力为12,400公斤力的涡扇发动机,装一部205型雷达(搜索距离为70公里),配备4枚PL-4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该计划于1980年下马。该机的研制使中国对有关鸭式布局机型有了相当的了解,为今后研制歼-10型战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64年初提出设想至1980年全面停止历时16年,只造出一架原型机。
【歼-12与(原)歼-11】
1967年中东战争后,空军提出研制一种中低空灵活性佳,短距起降,维护简单的小型战斗机作为歼-6的后继机。沈阳飞机制造厂和南昌飞机制造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一)(原)歼-11:
最初歼-11是在1969年“825会议”根据部队的需要和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的经验提出研制的9吨级高机动中型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制造厂承担研制任务,提出三个方案:方案一选用两台涡喷6丙作为动力,不过最大平飞速度只能达到马赫数1。75,达不到要求;方案二选用一台涡喷7丙,但是想要保证性能要求则飞机重量不能超过7吨;沈飞提出方案三则采用一台斯贝发动机。这也是最佳的方案。装有一台英制斯贝512加力涡扇发动机的轻型战斗机,采用常规布局,机头呈锥型,两侧进气,三维进气道,装645或204雷达,采用后掠式上单翼,机翼上前缘缝翼合并襟翼,前缘有锯齿,机翼结构为双梁扭力盒式。飞机正常起飞重量8,700公斤。在5,000米高度爬升率197米/秒,航程2,3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小于500米,武器为2门30mm机炮和2枚红外格斗导弹,或可挂载2组火箭或炸弹,座舱采用零-零弹射坐椅。从外形上看,与法国达索的幻影F-1在简直如出一辙,而幻影F-1则是比较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中的早期代表机型。从设计指标看,歼-11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但因英制斯贝512发动机无法获得,并被要求全力研制歼-8战机,沈飞放弃了仍停留在图纸上的歼-11计划。
(二)歼-12:
南昌飞机厂根据空军的要求研制出一种4吨级的超轻型战斗机。歼-12于1969年开始方案设计,仅用17个月就完成了详细设计,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并制造了3架原型机。经过三年的试飞,南飞对飞机作出近十项修改。经过改良后的歼-12经过135架次的试飞,最大速度达到1。386马赫,超过歼-6,加速性能亦有明显提高,实用升限达17,300米,也超过了歼-6。歼-12由于重量小,拥有非常出色的机动性能,盘旋、爬升和加速性能超过当时的米格21和所有的美军飞机。所携带的两枚红外空空导弹+30毫米机炮能比较好的完成“游击”式的防空截击任务。缺点也正是重量和体积小所带来的,电子设备和武器携带量少,滞空时间短等等。1978年,空军清理装备研制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歼-12因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决定全面中止研制。但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歼-12本身无疑是相当成功的,并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被誉为〃空中李向阳〃。
【其他机型】
(一)老歼—10
型中型全天候歼击机6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变后掠翼歼击机,是和南昌竞争空军可变后掠翼风潮时的项目。根据目前资料,是采取和歼-8一样机头进气,加装后掠翼或三角翼的项目,70年代初因后掠翼控制问题因故下马。
(二)抬头751项目
1970年代林主持空军时曾主张设计一种短距离起降的战机,用于适应艰苦的野外作战,外形与瑞典JAS-37“雷”战斗机很像,具有灵活的操控性。后来该项目因为这位高官在外蒙古机毁人亡而以下马告终。
(三)垂直起降型歼6
目前掌握的资料是此机种是20世纪60年代**主持空军时,提出为了适应野战条件下的作战的产物,为了放大推力,只能采用NASA报告中的升力风扇方案。把从两台涡喷6排出的高压热气流,通过涡壳排入带有叶尖涡轮的升力风扇中去,驱动风扇产生升力,把飞机垂直抬起来。在进入平飞状态后,把4台升力风扇收到飞机肚子下面去。这样的垂直起落的歼6飞机就像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横截面积一下子增加了40%。原来苗条的歼6,变成了一个大肚子“烤鸭”。此外,4台风扇的收放也是一个大问题,技术上实现起来,难度很大。该项目也是林在机毁人亡后,只造出两架原型机后就宣告下马。


第一章 序章 共产主义新战机?
更新时间2011…5…4 13:17:10  字数:3310

 1967年1月,胡志明小道
该死阴雨天气总算过去了!原始热带丛林上方却窜出一群铁鸟。
“注意。注意。这里是娥眉洞拐,我们已靠近预接敌空域。各中队将高度提升至5500米。重复一遍。小队将高度提至5500米”。
8架保持着三角战斗队形的FC-3型战斗机正在迅速爬升。
机内的飞行员略显急促的呼吸表明其中大部分并不能被称呼为“老鸟”。
中队长张红兵看着这些喘粗气的越南新手,笑了笑。
他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