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战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密战线-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即电子欺骗,发明出来了。如果它能成功地迷惑和扰乱德国的防卫技术 
设施,电子学就将成为战争的一个新的方面,成为一种像步枪、机关枪和坦 
克一样使战争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武器。 
            第五节英国暂时变成了与世隔绝的警察国家 
    1944 年春天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刻。登陆日快到了,成百万 
陌生人乘着比人还陌生的车辆拥向乡村。这时,一场大雾——伴随欺骗战术 
而来的保守机密的雾——降临到这个岛上。英国还从未采取过如此严格的预 
防措施来保守军事行动的秘密;英国人也从来没有那样多疑,那样谨慎。爱 
管闲事的人和告发者比比皆是,每个村落的警察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注 
意发现德国的间谍,普普通通的不检点行为都像犯罪一样。英国政府在战争 
一开始所发动的“乱说会丧失生命”的宣传运动强化到了惊人的地步。当时 
一位社会历史学家写道:“要求别人不要传播谣言已成为全国性的任务。报 
纸发表长篇大论的文章警告读者,牧师教训他们的教徒,学校校长教育学生。 
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举行反对传谣大会。”保密成了人人心中记挂着的一件 
事,它涉及生活的每一方面,甚至国王或首相都不能随便乱说乱动。 
    艾森豪威尔到伦敦就任最高司令官时,他凭借他那新的总督的权力,敦 

促英国政府采取它的历史上最广泛的、最罕见的保秘措施。他在写给英军参 
谋部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我们将来感到由于忽视保密措施而使这些重大战 
役的胜利遭到损害,我们的良心会受到谴责。”这封信写了之后,英国暂时 
变成了与世隔绝的警察国家。向海外发电报的优惠待遇,除只给予一些最受 
信任的新闻记者外,全部取消了。虽然报纸发出咆哮,但除了出现一次严重 
的例外事件,还是遵守这种限制的。丘吉尔自己就主张新闻检查。帮助文森 
豪威尔估价敌军高级指挥官的性格和能力的英国军事记者 B·H·利德尔·哈 
特上尉曾向丘吉尔说明,仅仅从英美主要报纸的报道中就可能比较准确地推 
测盟军 1943 年 6 月和 1944 年 2 月之间的作战意图。与此同时,军人或官员 
的每一个电话,英国每一个敏感地区发出的每一封信,每一份电报都可能而 
且经常受到监听或检查。国外和部队的信件被延迟发出。所有的人,除一些 
必要人员之外,都不准进出英国,而不列颠群岛,从苏格兰的最北端到英格 
兰的最南端的广大区域内不允许进出探亲访友。 
    对军队的限制更严,艾森豪威尔到任不久就警告他手下的每个人说: 
    “言谈要谨慎,严格保管文件——这是大家熟知的保密守则。保证这些 
守则严格地执行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所有指挥员在任职期间始终都要遵守个 
人最高度的保密纪律,违者要受到最严厉的纪律处分。” 
    对于所有上面写着登陆的时间和地点的文件都制定了一种特别程序加以 
保护。这就是“顽固者”程序。这个奇怪的名字来源于“前往直布罗陀”的 
印章。为了迷惑好奇的人,把几个字母颠倒过来,带有“顽固者”之意。这 
个符号在执行“尼普顿”计划时保留下来,是当时一般保密级别的最高一级。 
大体上说,只有“顽固者”才能看“顽固者”所规定的文件,要想成为“顽 
固者”与加入一个同等俱乐部一样的难。大西洋两岸的人想成为“顽固者” 
要经过最严格的保密检查。即使检查通过了,他在英格兰的所作所为都要受 
到最严密的监视。但是,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在“顽固 
者”中也曾发生。有些泄密的事件是严重的,甚至是可怕的。 
    最初的一个不可恩议的事件发生在 1944 年 3 月下旬。那时,五角大楼美 
国陆军情报局局长克莱顿·比塞尔将军从联邦调查局那里得到消息说,美国 
陆军芝加哥分信处有一包非常机密的文件偶然地被打开了。美国陆军邮局总 
部有四个人未经许可看到了邮件的内容。当文件送达芝加哥邮局时,还有十 
个人看到了这些文件。很显然,谁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件邮包重新封好。寄件 
人是“上士托马斯·P·凯恩”。此人是德国血统,是伦敦最高司令部军械供 
应科科长罗伯特·w·克洛福德将军的秘书。有点奇怪的是,凯恩本想把邮包 
寄给“军械处,G4”,而他写的却是住在芝加哥的他姐姐的地址,那里主要 
是德国血统的居民。 
    这件事很快地引起了最高司令部情报处副处长托马斯·J·贝茨将军的注 
意。这个情况确实很严重。贝茨后来说: 
    “在这事件的背后存在一种恼人的疑问,即这种事情已经进行了多久, 
是否还在继续进行。那些文件非常重要,文件中写了出兵的预定时间和地点 
以及集结和开始进攻的时间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六个星期的时间去 
调查此事,看是否有必要建议改变‘尼普顿’计划。” 
    联邦调查局对凯恩及其家属进行了审查。结果表明,所有的人都知道, 
他们都是十分忠实的美国人,同亲纳粹组织历来没有任何往来。局级军法处 
传询凯恩。凯恩承认邮包上的字迹是他写的。但他却不能说明为什么把这样 

机密的文件放在信封里寄给他姐姐。他只是说,正如布彻(艾森豪威尔的日 
记秘书)指出的,他姐姐病重,而他过度疲劳,他很想念她。布彻还说:“这 
种笨拙的处理事情的方法表明不是职业间谍干的。但是,无论如何,许多重 
要的事实,包括实力、地点、装备和预定日子都被未经允许看的人看了。” 
    联邦调查局得到指示,要把所有看到文件的人置于监视之下。有人建议 
把凯恩交付军事法庭审判。但官方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把他也置于监视之 
下,窃听他的电话,不准他离开他的住所,一直到登陆日之后。然而,事情 
并未就此结束,因为伦敦和华盛顿的保密人员深信这件泄密事件与芝加哥《论 
坛报》有一定的关系。英美两国政府对这家报纸报道盟国已经译破日本的海 
军密码极为不满。当有人发现《论坛报》的一个编辑在登陆日到来之前不久 
不顾“非经许可不得离开英国”的禁令想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离开英国时,这 
件事又引起了两国政府对这家报纸的怀疑。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论坛 
报》与凯恩案件有关。显然,该编辑只不过是工作不负责任而已。 
    凯恩案件刚刚结束就又发生一起泄密事件。这一次牵涉到艾森豪威尔本 
人的一位朋友。这个人就是亨利·杰维斯,弗里斯·米勒少将。他五十四岁, 
是美国陆军非常能干的军官之一。他同艾森豪威尔一起于 1915 年毕业于西点 
军校,后来循着美国骑兵的军阶逐步提升,一直到成为将军,统帅空军地勤 
司令部。他在为此次大举进攻作准备,担任美国空军第九航空队军需官,是 
能看绝密文件的人。 
    1944 年 4 月 18 日晚,米勒去参加美国欧洲战区情报局局长、后任布莱 
德雷第 12 集团军情报助理参谋长的埃德温·L·西伯特将军为美国红十字会 
护士举行的晚宴。晚宴在克拉里奇的一家公共餐厅举行。在交谈中,米勒抱 
怨他从美国获得军需品的难处,然后毫不掩饰地大声宣布盟军将于 1944 年 6 
月 15 日以前开始大学进攻。西伯特听到了他的话,很恼火。这严重地违反了 
保密纪律。第二天上午,他就向布莱德雷汇报。布莱德雷也知道此事。他喜 
欢米勒,但是,正如他后来所说的“我没有办法,只好打电话给艾克……” 
    艾森豪威尔毫不留情。经过迅速调查之后,他就命令米勒乘下一次航班 
回美国,并把他的军衔降到他的正式军阶——中校。布莱德雷写道:“有些 
军官事后说艾克这样严厉地处理这个问题是毫无必要的。但我不这样看。假 
如我处在艾森豪威尔的地位,我的严厉程度不会比他差些……同时,这次的 
处罚是让英国放心,我们不会容忍任何人信口开河。” 
    米勒凭着老朋的关系给艾森豪威尔写信求精:“我只是想请你让我带着 
现在的军阶(即少将)回国,在国内等待应得的处分。”他还强烈地申明自 
己是无罪的,但这些都是徒劳。艾森豪威尔给米勒写了一封推心置腹的回信。 
他说:“我最痛心的事莫过于不得不对有骨气的、历史清白的军官触犯军法 
的案件作出处理,特别是当他们是故友亲朋的时候,更是如此。”他继续说: 
“……正是因为你长期以来工作成绩显著,我才觉得建议对你的案件不做更 
严厉的惩办而只给予行政处分是正确的。” 
    离大举进攻日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美国最高司令部发生了第三起严重 
泄密事件,这次泄密者是一位海军军官,名叫爱德华·M·迈尔斯上校。他是 
哈罗德·R·贝蒂·期塔克上将的随从参谋。斯塔克上将是美国驻欧洲海军总 
司令,曾参与制定“尼普顿”计划。告发人是“尼普顿”计划战术空军总司 
令、空军上将特拉福德·利·马洛里爵士。他写信给文森豪威尔说,迈尔斯 
当众透露了“将要进行的战役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作战地区、空运、实力和 

日期。”这个不检点的行为发生在朴次茅斯啤酒酿造商威廉·杜波雷上校爵 
士举行的宴会上。利·马洛里抱怨说迈尔斯“显然是喝醉了”。 
    1944 年 5 月 21 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绪斯塔克说,他听到关于迈尔斯的 
不检点行为的报告后“心如刀绞,更不用说惊恐了”。他接着说:“即使这 
个报告只是部分属实……我也必须说,这种轻率行为会造成最大的危害。我 
知道你会立即采取有效的行动……”两天后,斯塔克回信说,他准备把迈尔 
斯遣送回国。“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显然是个损失。目前我找不到人来替 
换他,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写信给马歇尔,说迈尔斯的轻率举动使他“震惊”, 
他“真想亲手把他枪毙”。然而,在华盛顿,迈尔斯却被给与挽回生涯的机 
会,而他在私下却讲他是中了奸计。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被恢复了名 
誉,在 1944 年的袭击中他被任命指挥驻冲绳的一个空运师,因战功荣获铜质 
垦章。在进攻菲律宾的期间,他也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米勒和迈尔斯的案件是对艾森豪威尔的沉重打击。看来,这两起事件的 
发生说明美国在伦敦的工作人员不谨慎,缺乏责任心。也许,在像盟画远征 
军这样庞大的司令部里,发生个别随口乱说或文件保管不善的情况是很难免 
的。但是,从其它地方查出的泄秘现象就很难解释了甚至说巧合也是不能令 
人满意的。1944 年 5 月,一位英国军官乘火车上班,同往常一样,用猜《每 
日电讯报》的字谜消磨时间。字谜号码是 5775。第十七横行要求填一个有四 
个字母的字,给的线索是“美国一个州名”。答案是“犹他”。这位军官是 
最高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他看了以后很吃惊。“尼普顿”计划的主要密码他 
大部分都知道。,而“犹他”是美国在诺曼底的两个主要登陆场之一的代号。 
后来,他在填第 5792 号字谜时,就更加吃惊了。他发现“密苏里河畔的印地 
安人”这个线索的答案是“奥马哈”,这个名字是美国在诺曼底的另一个登 
陆场的代号。后来他在填 5797 号字谜时,发现“但是有些像这样的大人物有 
时也偷窃”这个线索的答案是“霸王”,这是 1944 年盟国在西北欧的整个战 
略的代号。还有更多的这样的字谜。第 5799 号的线索是“这个树丛是苗圃革 
命的中心”,要求填一个有八个字母的字。答案是“桑树”,这是正在极秘 
密地修建着的水空两用港的代号。最后,第五个代号又作一个答案出现了。 
线索是“不列颠和他坚拧的是一样东西”,答案是“尼普顿”,是大学进攻 
计划的伦号,是这个时期代号中最重要的一个。 
    到了这时,保安当局已经开始调查这一奇怪的事件了。对编字谜的人的 
背景做了一番最彻底的调查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险恶的用心。编字谜的人 
中有伦纳德·西德尼·道,他家住伦敦利德海宿舍区,是一个小学校长,为 
人正派。另外一个是他的朋友内维尔·琼斯,也是小学校长。任《每日电讯 
报》高级字谜编辑已二十多年了。他说,字谜往往在编完六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