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吴吃软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权就名存实亡,就算刘备当了皇帝,也不过是东吴的附属而已。

杨林此人,果然足智多谋,而且他的计策还非常的狠毒,根本不给敌人以还手的机会。

了却了心中的疑惑后,庞统便拿着杨林所给的信函,就要离开,不过杨林却叫住了他。

杨林道:“庞先生,既然你问了我一件事,那么在下也要问你一件事,可否?”

庞统道:“有何不可?杨大人,请问吧,我必定会如实回答的。”

于是杨林问道:“庞先生,在下只是想问,若是你处在了孔明的立场上,你是否会为了蜀中的百姓,亲自来这里一趟?”

庞统摇摇头,道:“不会。”

杨林又问道:“那么,庞先生会如何处置?”

庞统道:“刘皇叔弃蜀中的百姓于不顾,已然出兵东吴,致使惨败被围,若是我,见到了如此的主公,定然不会再效力的,我会取而代之,在蜀中自立为王,以安民心。”

杨林笑了,虽然凤雏与卧龙的才干不相上下,但是在出事的方法上,却大相径庭。

这也是为什么庞统敢来劝说杨林取孙仁代之的原因了,在庞统的心目中。天下之主,应当是能人当之,而无才能或者是无品行的人,就算是对自己再好,庞统也是不会承认的。

杨林送走了庞统,便坐等诸葛亮的消息了。

话说诸葛亮进了益阳城中,守城的兵士,立即就认出了这位刘皇叔手下的头号谋臣。

诸葛亮并没有浪费时间,而是径直去面见刘备。

刘备见诸葛亮来,颇为震惊。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既然诸葛亮来了,就代表着事情已经有了转机。

于是刘备便召集众将召开紧急会议,而诸葛亮也在会议中,向所有人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诸葛亮道:“主公,今蜀中一带蝗虫成灾,致使田间颗粒无收,百姓们没有了吃的,已经开始铤而走险。现蜀中一带已乱作一团,若是主公再不回去主持大局,只怕蜀中一带,将不再受主公的命令。”

诸葛亮将蜀中一带的乱象一点一点的说给了刘备听。刘备被围城日久,消息根本就传不进自己的耳朵里面,当听到老百姓围攻官府,官员们无力抵挡。只得弃城而逃的时候,刘备面色一沉,当刘备听到云南孟获趁火打劫。竟然自立为王的时候,刘备差点吐出一口血来。

毫无疑问,形势非常的紧急,若刘备再无法从东吴军队的包围中脱身的话,只怕蜀中便不受自己的掌控了!

刘备急道:“既然如此,孔明,你有何良策,能助我军脱困的?”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主公,当下亮哪里还能有什么良策?

自蜀中遭遇虫灾,我方的根基,便已然受了重创,若是赶紧开仓放粮,安定民心,那么或许可有转机,但是主公却刚愎自用,毅然出兵东吴,致使损兵折将,被困于益阳之地。”

诸葛亮当众道出了刘备的不是,刘备虽然心中不快,但是也只能听着。

对于出兵东吴之事,刘备也是悔不当初,若是保留了十万的兵力,那么自己还能够保存一部分的实力,但是今时今日,十万兵力折损大半,刘备自然知道,这都是自己的责任。

自己不仅输了这场战争,还输掉了人心,因为自己的背信弃义,致使天下豪雄,再无信赖自己之人,只怕连汉献帝,也对自己的行为颇为不满了……

刘备恨不得自己没有发动过这场战争,但是事到如今,木已成舟,他就算是悔恨,也没有半点办法……

刘备道:“孔明,你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

虽然自己身边的法正,也是难得一见的幕僚,但是刘备对于诸葛亮,却要更加信任一分,在刘备看来,诸葛亮要比法正高明一些,法正虽然无计可施,但是诸葛亮,说不定能有妙招!

但是诸葛亮却显得非常的沮丧,道:“主公,事到如今,亮哪里有什么办法,除了向东吴求和之外,我军又怎么能够脱困?”

刘备和手下诸将,也已经意识到,当下诸葛亮能够从吴军的重重包围中,进入到益阳城内,自然是通过了东吴方面。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向东吴表示,自己是代表蜀中来向东吴议和的,东吴的军士们,才放他进来的。

张飞性格暴躁,知道诸葛亮委曲求全,自然也愤怒异常,骂道:“孔明,你怎能如此擅作主张的?”

诸葛亮不语,的确,自己擅自离开成都,来到益阳,这是自己的失职所在。

不过法正却道:“张将军,今蜀中一带陷入困境,若孔明不这么做,只怕我军将万劫不复。”

除了张飞想不通之外,蜀军的诸将,倒也能够明白诸葛亮的苦衷。

刘备说道:“所谓当机立断,孔明,你为了蜀中的安危,来到此处,孤不怪你,只是你说要和东吴议和,那么究竟要如何议和?”

现在的吴军和蜀军,强弱分明,若是蜀军在这个时候提出议和的主张,东吴方面不狮子大开口才怪。

换个立场上来看,如今东吴方面,根本就没有必要和蜀军议和,只要将蜀军围困在益阳,时候拖得越久,蜀中一带的局势就越是混乱,到时候。只怕刘备会失去对蜀中的支配权,并且自己也会被困死在益阳城中。

诸葛亮看着在场的诸位将领,无论是哪一位,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只可惜,这些将领们,却没有能够迎来一场胜仗,倒是像现在这样一败涂地。

诸葛亮娓娓说道:“主公,在来这里之前,亮已经和杨林见面了。杨林代表东吴,同意议和,并且也同意,在议和之后,东吴会向蜀中提供足够的粮食,保证灾民能够顺利的度过这次的蝗灾。”

这一句话,倒也听得顺耳。

如果东吴同意议和,在议和之后,还向蜀中提供粮食上的支持。那么刘备便能够用东吴所提供的支援,稳定蜀中一带的局势,并且平定南方的叛乱。

刘备也有些激动,忙问道:“既然是议和。那么东吴方面,一定会提出条件的吧?孤倒想问问,孔明,你和杨林面谈的时候。他究竟提出了何种条件?”

诸葛亮也不藏着掖着,径直说道:“主公,杨林的意思。是我方将荆州一带的土地,割让给东吴,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条件。”

“好一个杨林!该死的家伙!”

张飞暴怒,荆州可是兄弟们誓死打下来的,这个杨林,竟然一开口就是荆州的全境,张飞怎么能够忍受?

不过除了张飞之外,其他的将领们,倒是能够平静的思考。

现在的刘备军,能够保住西川的基业也算是不错的了,至于荆州,事实上已经不再是刘备方能够控制的范围了。

如果将荆州交给东吴,能够换取西川的和平的话,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与东吴议和,能够保住刘备这位汉室宗亲,对于汉室来说,这可是一件幸事!

刘备恨得直咬牙,荆州如此肥美的一块土地,没想到就这样拱手于人了,刘备心中不舍,但是也没有办法。

若是被吴军再这样围困下去,只怕不仅蜀中会乱套,就连自己的性命,也很可能保不住的!

于是刘备说道:“孔明,你做得很好,虽然失去了荆州,但是却能够保全蜀中的基业,对于我方来说,却是利大于弊!既然杨林已经开口了,那么你便去告诉杨林,说孤已经同意了将荆州九郡送于东吴,只希望东吴以蜀中百姓的性命为重,早一些送来粮食,救我百姓于水火之中。”

刘备说得颇为无奈,但是此时此刻,他也只能任由东吴方面、任由杨林牵着鼻子走了。

割让荆州一事,无论是对于刘备来说还是对于蜀中的将领来说,都是一件千万舍不得的事情,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而诸葛亮,却并没有将所有的事情都告知刘备,因为杨林所提出的条件,并非是一个,而是两个。

这第二个,则是关于诸葛亮自己的,杨林不想诸葛亮再为刘备效力,要让诸葛亮在柴桑被软禁五年!

诸葛亮不想在现在告诉刘备此事,他害怕刘备会因为第二个条件,而改变了主意。

若是刘备不打算割让荆州,那么这对于蜀中,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到时候,蜀中百姓生灵涂炭,诸葛亮根本就不忍心看。

为了蜀中一带的百姓的生死,诸葛亮便不再把自己的安危当一回事,他是信守承诺之人,既然已经答应了杨林,他自然会老老实实的到柴桑城去。

不过那也只是诸葛亮个人的行为了,与吴蜀议和的大局并不相关……

诸葛亮是这样想的,当吴蜀达成了议和的条件,双方签订了和约,刘备将荆州的土地割让给了东吴,此时,东吴用来支援蜀中的粮草,就应该运到了。

随后诸葛亮就借着东吴的支援,将蜀中一带的乱象平息了,到了那个时候,蜀中政局稳定,自己再悄然离去,到柴桑赴约。

至于西南方向的反叛,诸葛亮是实在无能为力了……

第二十章撤军

长沙之战,以东吴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西蜀的军队,可以说是又输了战争,又输了品德。

在初战未能取胜之后,蜀军竟然以假意和谈的方式,使吴军麻痹大意,并击其暮归,也取得了一些战果。

但是令蜀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吴的骑兵部队横空而出,并且以仅仅一万之众,就击溃了十万蜀军,其实力之强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蜀军被击溃,只能仓皇逃窜,最终在益阳被东吴的军队围住。

若战局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蜀军将难逃被全歼的命运,可是当所有人都认为东吴的军队会赶尽杀绝的时候,东吴的军队,却破天荒的答应了蜀军议和的条件。

吴军不仅仅对蜀军网开一面,东吴方面,还针对蜀中一带所出现的严重的蝗灾,提供了粮食的支援,在议和成功之后,东吴的粮食就开始一批又一批的运抵成都,拿给成都的灾民吃。

当然,为了议和,蜀军也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那就是将荆州的土地,割让给了东吴,不过从总的来看,这笔代价还算是合理,因此自战败之后,刘备已经失去了对荆州的掌控权,这荆州,早晚保不住,还不如送给东吴当做人情。

刘备输战争输品德,反观东吴方面,不仅仅赢得了战争和城池,还使得外界对于东吴的评价,都格外的高。

就连深居于皇宫之中的天子汉献帝,也罕见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东吴“不争城池,却为民众争利,甚可也”。

汉献帝当众褒奖东吴,使得以皇叔自居的刘备,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这场战争,汉献帝虽然明里没有说什么。但是刘备却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获得天子的信任了……

由于在战争中,刘备给了群雄一个寡廉鲜耻的印象,因此,对于蜀中一带的蝗灾,再也没有人认为是东吴方面操纵的,只是认为此是天灾,非人力所能为,而刘备却将蜀中的蝗灾,胡乱的怪罪到东吴的头上。并且贸然兴兵,最后导致功亏一篑,这是刘备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于是,当刘备灰溜溜的回到成都的时候,他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接连几天都没有面见臣工。

而臣工们也多有些离心离德,最初他们投奔刘备,是因为认为刘皇叔宅心仁厚。忠义尽职,但是当长沙之战结束之后,臣工们都对刘备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当然,击其暮归计策的始作俑者法正。他不断的向天下人告知,那个馊主意是自己出的,与主公无关,主公只是受了自己的蒙蔽。才使得被全天下人谴责。

但是法正的言论,却没有办法改变外界对于刘备的评价,因为就算是主意是臣下出的。若主公是一位人品端正的人,是断然不会同意如此的计策的。

法正见自己污了主公的名声,深感愧意,于是一病不起,终于于建安十九年四月去世,年仅四十岁,法正之死传到了刘备的耳中,刘备潸然泪下。

法正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却由于长沙之战,致使晚节不保,不仅仅毁了自己的一世名声,还使得主公刘备深受其害。

现在,刘备虽然名义上还是西川的主公,但是他实际上已经在蜀中百姓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威信了。

蜀中一带由于虫灾,致使田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之所以活了下来,是因为有东吴送来的援助。

在每一袋从东吴送来的粮食上,都绘着东吴的名号,无论是谁,只消一看到,就知道这些粮食是来自于东吴。

为了解决蜀中百姓的吃饭问题,东吴每天都会将粮食源源不断的送到蜀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东吴方面却没有收取刘备任何的费用。

因此蜀中的百姓们,已经对东吴顶礼膜拜,不少百姓已经在家中焚香祷告,祈求东吴的主公孙能万事安康,吉祥如意。

既然有了东吴的援助,百姓们吃饱了饭,自然就没有了其它的想法,那些攻下了官府的饥民们,在得到了东吴的援助之后,也放弃了抵抗,老老实实的束手就擒,而蜀中的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