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不听宣,径直出现在大殿之上的行为,已经惹怒了曹丕。
但是张辽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是又上前了一步,说道:“陛下,末将听闻你决定和东吴通商,此举乃亡国之举,末将此次来。正是来阻止此事的!”
曹丕可万万没有想到张辽此次来,竟然是为了通商之事。
而且张辽的来意,并不是来为通商提什么建议的,他只是单方面的反对通商,在张辽的言语中,竟然还出现了“亡国之举”这样的字眼,这令曹丕非常的不爽。
不过身为一国之君,曹丕还有有着应有的姿态,他稍稍的收敛了自己的情绪。道:“张将军此言差矣,两家通商,互通有无,将自家的东西卖给别人。又将自家没有的东西从别人家买过来,此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张将军怎么能说是亡国之举呢?”
曹丕依旧执迷不悟,张辽只能摇摇头。说道:“陛下错了,通商之事,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若真是如此,蜀中一带,就不会遭受灭顶的虫灾了。”
曹丕笑道:“蜀中的虫灾,只是天灾而已,怨不得别人,更与蜀中与东吴的通商没有关系,刘备乃小人也,才将虫灾的原因推到了东吴身上,而事实上,却是与东吴无关的。”
关于蜀中一带虫灾的原因,以及刘备在征讨吴国之前,所写的那一篇檄文的真实与否,在魏国境内,已经达到了一致的共识,那就是蜀中的虫灾,只是天灾而已,而刘备将虫灾的缘由推到东吴身上,只是他为了攻打东吴而找的借口罢了。
既然原因已经非常的清楚了,那么曹丕自然用此言来说事。
张辽见自己说服不了曹丕,便又道:“陛下,昔日合肥之战,我军与吴军战得不可开交,最终和气收场,在那之后,东吴便与我方商议退兵之时,并且商议议和的条件。
当时东吴对我方提出的条件,便是与我方通商,陛下,请你试想一下,以东吴的卑鄙,若是通商对我方有利,他们会提出如此的条件吗?”
曹丕道:“当时东吴的实力,并非如现在一般强大,他们要与我方通商,只不过是为了借此而壮大自己而已,可如今,他们在与蜀汉的通商中,已经攫取了相当的利益了,因此,对于与我方通商之事,他们倒也不那么急迫了。
只可惜,当时父皇疑心太重,不敢接受东吴的邀请,因此害得我曹魏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时机,若我方与东吴通商了,只怕现在早就已经吞并了天下了!”
曹丕的言下之意,似乎有一些怪罪自己的父亲曹操。
事实上,当时的曹操,也曾经对曹操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不过碍于自己的身份,曹丕并没有对曹操提出过多的建议,不过今时今日,曹丕已经是皇帝了,他拥有独断专行的能力,因此,他做事不希望如自己的父亲一般的多疑,以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张辽又道:“陛下,当时我方并未与东吴通商,并非是因为先帝多疑,而是因为,通商之事,对我方并无百分好处。
荀彧大人在世时,曾对先帝说过,通商之事,别只看到了其中的好处,我方对于通商之事,根本就是一知半解,若是东吴在其中耍一些阴谋和手段,只怕我方措手不及。
正是因为如此,先帝才放弃了与东吴通商的决定,而荀彧大人在临死前,曾经叮嘱过末将,让末将劝说主公,千万不要中了东吴的阴谋诡计!”
张辽将死去的人给搬了出来,的确,张辽自己也不了解通商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是张辽却是知道的,荀彧是曹魏的骨鲠之臣,若是没有了荀彧,便不会有今日曹魏的繁荣。
而荀彧在临死前不久对自己所说的话,其中一定有自己的深意的,张辽虽然想不明白通商的坏处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是他却能够以一颗忠诚的心,去贯彻荀彧的遗志,不让曹丕头脑发热,去和东吴通商。
张辽之言,在曹丕看来,自然是危言耸听。
不过对于荀彧。曹丕也有自己的看法。
曹丕道:“文远,你怎么将荀彧大人给抛出来了?要知道,荀彧可是反对父皇进爵国公的,若父皇连国公也当不了,朕又怎么能够当皇帝的?荀彧对于我曹魏,并非忠心耿耿,既然如此,又怎能去相信他的一面之词呢?”
张辽毅然道:“陛下,你说得不对!荀彧大人对于先帝、对于曹魏,都是忠心耿耿的。他反对先帝进爵国公,只不过是说时候未到,乱臣贼子还没有赶尽杀绝,因此不宜加官进爵。
而荀彧大人的话,断然不能够因为他反对先帝进爵国公而不去听,若真是如此,只怕我曹魏将大祸临头了!”
张辽将话又说得严重了几分,这令曹丕心中生出怒意,道:“文远。你再在这里是非不分,信口雌黄,朕定要将你轰出殿外!”
张辽笑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末将身为魏臣,自然要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既然通商之事,对魏国来说是有害的举动。末将又怎么坐视不理?”
曹丕怒道:“文远,你如此说通商之事有害,可是你究竟能不能说出来。这通商的害处,究竟在哪里?”
“……”
张辽无言以对,他只是凭着对荀彧大人的信任,以及一颗赤诚的心,才鼓起勇气来到大殿之上劝说曹丕的,可惜的是,对于通商之事的坏处,他却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大殿之上,臣工们分立两侧,见张辽与陛下吵得厉害,谁也不敢插嘴。
不过也有支持张辽行为的,因为张辽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将领,至少他不会因为一己私怨,而破坏国家的法度。
以众臣对张辽的了解,他既然说通商有害,那么就一定有他的道理,虽然他说不出任何一个原因,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张辽是错的……
曹丕见张辽不说话了,便道:“文远,你既然说不出原因,那么就请你下殿去吧,今后,不许再这么无理取闹了!”
曹丕意欲将张辽赶下殿去,虽然张辽触怒了他,但是基于对将领的尊重,曹丕是不想处罚张辽的,轰他下殿,只是以儆效尤而已。
但是张辽却不肯下殿,说道:“陛下,末将虽然无法对通商的坏处一一说明,但是末将却深信,曹魏与东吴通商,是会落入到东吴的陷阱之中的,因此,还请陛下三思!”
曹丕给张辽台阶下,但是张辽却不肯下,继续在大殿之上和自己耗着,这彻底激怒了曹丕,曹丕怒道:“张辽,难道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吗?”
张辽可是魏国的名将,若是被曹丕给杀了,那么曹魏的边陲,将会失去如此一位猛将镇守,那便是给了敌国机会了。
于是程昱挺身而出,说道:“陛下,张将军只不过是出于忠心,才会顶撞陛下的,还请陛下息怒,容微臣劝他一劝。”说着,程昱便转身,对张辽说道,“张将军,所谓据理力争,你若没有了道理,就没有办法与别人去争什么。今日,你反对魏国与东吴通商,却也说不出通商的具体害处,这要如何要人信服?”
程昱之言,其他的臣工都颇为赞同。
你要反对一个人的做法,那边要找出那个人做法的错误之处,若是连这一点都找不出来,那和无理取闹有什么分别吗?
但是张辽却听不进去程昱的话,毅然说道:“末将不知道与东吴通商有什么坏处,但是末将却相信,与东吴通商,是自取灭亡的举动,末将相信荀彧大人的话,荀彧大人遗言让末将劝说陛下,那么末将便是要如此去做!”
程昱道:“你根本就拿不出证据,还说什么与东吴通商是自取灭亡的举动,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身为谋臣,程昱实在不知道如何去与武将交流,这些武将,脑袋里面都是一根筋,行为做事从来不经过思考,简直不可理喻。
而张辽又说道:“程大人,你说末将拿不出证据,那么,末将倒是要拿出证据给你看看!”
程昱道:“张将军,你所说的证据究竟是什么?你说你没有证据,现在却又说自己能拿出证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张辽道:“这并非自相矛盾。末将要拿出证据,给程大人和陛下看看!”
程昱问道:“既然如此,张将军的证据,究竟是什么?”
张辽将两眼一瞪,如同猛虎一般的扫过荀彧,道:“证据就是,末将的命!”
张辽的目光虽然寒冷,但是他所说的这句话,却要比他的目光寒冷一千倍、寒冷一万倍!
程昱被张辽的这句话给吓住了,就连稳坐在龙椅上的曹丕。也被张辽的话给说蒙了。
曹丕道:“文远,你说的是什么?”
谁知道,张辽却突然将腰间的剑给拔了出来,这一举动,令大殿之上的守卫立即紧张起来,他们手持长矛,围在了张辽的身边。
张辽是军中的高级将领,在曹操当政的时候,曹操允许张辽带剑上朝。而这一特权,在曹丕当政之时并未被剥夺。
张辽虽然佩剑,但是这柄剑,在君主面前却从未拔出来过。今日他拔尖而出,顿时令大殿紧张起来。
这些守卫虽然围住了张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张辽乃魏国名将。武力惊人,就算是大家一起上,只怕也不是张辽的对手。
若是张辽真想对陛下动粗的话。那么将不会有人阻挠得了他,因此,就连曹丕也有一些胆怯了……
但是张辽的目的,却并非是对曹丕不利。
只听得张辽说道:“陛下,末将的话你能够不听,但是通商会遭致灭国之事,你却非听不可!今魏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末将不能坐视不理,你说末将不能够将证据拿出来,那么末将就以死明志,希望末将之死,能够让陛下幡然醒悟!”
说着,张辽就将利剑抹上了自己的脖子……
曹丕惊道:“文远,万万不可!”
但是曹丕的话,还没有传入到张辽的耳朵里面,张辽的利剑,就已经在自己的脖子上划出了一道鲜红的口子。
血如泉一般喷了出来,将围在张辽身旁的那些守卫的铠甲都已经染红了。
张辽这位响当当的汉子,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
群臣唏嘘不已,没想到张辽竟然如此忠义,为了说服曹丕放弃通商的念头,竟然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曹丕从龙椅上起身,奔到了张辽的面前。
此时的张辽虽然未死,但是他也只剩一口气了,张辽用手,紧紧的握住了曹丕。
咽喉被割,张辽说不出一句话出来,但是一双眼睛,却双目灼灼的的盯着曹丕。
曹丕此时,也已经是方寸大乱,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看着张辽临时的模样,眼泪都快要落出来了。
“文远,朕答应你,对于与东吴通商之事,暂缓执行,这下,你满意了吧?”
虽然曹丕答应得比较勉强,但是好歹是答应了自己的话了,张辽这才将握住曹丕的手给松开了,在手松开之后,张辽的手慢慢的下垂,随后,他的两只眼睛也合上了,这名叱咤风云的魏国名将,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魏黄初二年十月,一代名将张辽,因为反对曹魏与东吴通商,而在大殿之上死谏,最终以自己的性命,换来了曹丕的承诺。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为之流涕,封张辽为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位。
张辽的葬礼,也是办得风风光光的,其规格,不亚于曹氏的皇族,除此之外,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可见曹魏一方,对于张辽的评价有多高。
不过张辽的死,也给曹丕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现在曹魏与蜀汉相战正酣,朝中的得力将领,已经在前线去迎击蜀军了,像张辽这样的封疆大吏,又要到哪里去寻找?
曹丕思前想后,最终都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将领去填补张辽留下的空缺,而这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第二十九章走私
张辽以死相谏,才换来了曹丕的首肯。
曹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君无戏言,尤其是答应了已故之人的话,是万万不能反悔的。
因此,曹丕便放弃了和东吴通商的决定。
不过曹丕在官面上却是说,如今曹魏正逢大敌,局势瞬息万变,通商之事,只能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蜀中。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却只字未提,命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守口如瓶,张辽之死,以病故的方式昭告天下。
曹丕否决了两家通商的决定传到了东吴,杨林哑然失笑。
“我原本认为,天下垂手可得,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却风云突变,现如今,只能再从长计议了。”
在曹丕向东吴送来橄榄枝,意图与东吴通商的时候,杨林的脑中,瞬间闪过了一个能够在数年之内统一天下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却因为曹丕的突然改变决定而搁浅了。
“我也真是一个傻瓜,自以为是,想要将敌人引入进自己擅长的领域,让敌人体无完肤,可惜的是,敌人最终却没有走进我的圈套。”
在杨林的话语中,分明透着一丝的失落之情。
“杨大人,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